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65109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A硫酸B盐水C苹果醋D石灰水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观察

2、到白雾氯化氢分子呈白色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C水银温度计测温度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氢离子AABBCCDD3、下列清洗方法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砂纸清除铁钉表面的锈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发水洗头D用盐酸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4、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正确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杂质B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C用稀盐酸清洗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D实验室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5、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白磷被引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和水反应是放热的B该

3、实验说明燃烧不需要氧气C生石灰和水反应是分解反应D可燃物燃烧要降低其着火点6、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汁2.93.3B葡萄汁3.54.5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pHB熄灭酒精灯C过滤操作D取用液体药品8、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请你判断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下列四项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的气味B过滤黄泥水C取用固体粉末D稀释浓硫酸9、纳米Fe粉可治疗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兴趣小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H2+FeCO3Fe+H2O+CO2)制取纳米铁粉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加热及部分夹持装置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中依次盛装盐酸、

4、浓H2SO4B反应开始时,点燃Y处的酒精灯后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H2O,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D装置和装置可以互换位置10、下列常见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潮解B乳化C溶解D指示剂变色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下列物品。(1)生石灰做干燥剂,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反应_(填“放热”或“吸热”)。(2)铁粉脱氧剂的保鲜原理与铁生锈相同。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共同作用的结果;(3)酒精保鲜卡以淀粉,二氧化硅为载体,吸附酒精制成。用化学符号表示酒精_。从物质分类上看,二氧化硅属于_(填序号)。A混合物 B单质

5、 C氧化物保鲜原理是依靠气体保护层隔绝氧气,其中利用了酒精的_性。酒精挥发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_(填序号)。A分子的种类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质量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1)能产生气泡的是_(填标号);(2)写出溶液变为蓝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3、请写出下列30种元素的符号:氢_;氦_;锂_;铍_;硼_;碳_;氮_;氧_;氟_;氖_;钠_;镁_;铝_;硅_;磷_;硫_;氯_;氩_;钾_;钙_;锌_;铁_;锰_;碘_;钡_;铜_;汞_;银_;铂_;金_。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1)U形管液面

6、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_;(填序号)(2)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_;(填序号)(3)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_;(填序号)A浓硫酸B烧碱C生石灰D蔗糖E.硝酸铵F.氯化钠5、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请用下列字母序号(不能重复)填空:A一氧化碳 B石墨 C金刚石 D生石灰 E.稀有气体(1)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的是_;(2)属于有毒气体的是_;(3)_可用来裁玻璃;(4)_可用作电极;(5)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赤铁矿样品粉碎,取赤铁矿样品25g于烧杯中,加入200g溶质质

7、量分数为13.7%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发生反应)(1)稀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_g。(2)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用9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1)若a为100g,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当氢氢化钠溶液加入的质量为b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_。3、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将50g该盐酸样品与8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1)80g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2)

8、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4、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计算:(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_g(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5、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同学们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于天平左盘,调节天平使之平衡。观察到铁钉表面变为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细心的同学发现,铁钉表面同时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

9、究:探究1、产生的气泡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提出猜想)A同学:氧气 B同学:二氧化硫 C同学:二氧化碳 D同学:氢气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C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反应一段时间后,A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错误。(2)B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也错误。(3)D同学将图中的a端导管与图中的_端导管相连。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从图另一端导管出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得出结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探究2:铁与硫酸

10、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会产生氢气?(查阅资料)有些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使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硫酸铜溶液可能显_性。(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正确_(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反思与评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在做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的实验时,往往会发现反应后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并邀请你一起参与。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氧化铜与木炭充分反应结束后,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猜想或假设)可能是木炭;_;_。(查阅资料)铜、木炭都不与稀硫酸反应,而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实验与结论)请设计实验验证小

11、明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实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请你再设计两种方法来证明小明的猜想。方案一:_。方案二:_。3、实验课上,同学们探究了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实验 1:甲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实验 2:甲组同学通过讨论后,按图 1 继续进行了实验。逐滴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观察到现象是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甲组同学认为,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做以下实验进行验证: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

12、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振荡。当观察到_(填序号)时,证明两者发生了。A固体溶解,溶液不变色B固体溶解,有蓝色沉淀生成C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实验 3:乙组同学进行了如图 2 实验,向氢氧化铝的浑浊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浑浊液逐渐变澄清,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反思)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指示剂等,检验_或生成物的出现,证明反应的发生。(实验拓展)同学们对甲组进行实验 1 后的烧杯中的溶液含有哪些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猜想。小李认为溶液中只有 NaCl;小红认为有 NaCl 和 HCl;小芳认为有 NaCl、NaOH和 HCl;你的猜想是_。经

13、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_的猜想是错误的。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猜想正确4、化学兴趣小组对“可乐除铁锈”实验展开探究。同学们将几枚生锈的铁钉放入某品牌的可乐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容器底部沉有固体物质。取出铁钉后用水清洗,铁钉恢复光亮。.容器底部固体成分探究(实验探究1)取出容器底部剩余的固体物质,用水清洗后干燥,分成甲、乙两份备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用磁铁靠近固体物质甲固体物质不能被吸引固体物质中不含铁单质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_固体物质主要是氧化铁.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探究(猜想假设)气体中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CO2外,

14、可能还有H2。(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实验探究2)将逸出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组合装置。(1)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证明逸出气体中含有氢气。.深入探究(提出问题)铁钉表面已变光亮,而容器底部有大量铁锈剩余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可乐太少,酸性物质量不足。可乐酸性弱,与铁锈反应太慢。(实验探究3)取可乐与锈铁钉反应后的剩余液,测得溶液仍然呈酸性,猜想不成立。(查阅资料)3%的稀盐酸pH约为1,某品牌可乐的pH值为3.39.质量分数为3%的稀盐酸比该品牌可乐的酸性强。(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乙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无明

15、显现象。(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的不同反应现象可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_有关。猜想成立。.废液处理将(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中废液混合,得到澄清溶液100.0g,通过氯离子检测仪测得氯离子质量分数为7.1%。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好在废液中加入_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后再将废液排放。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对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铁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但常温下,浓硫酸却又可以用铁桶盛装,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铁反应,使得铁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浓硫酸与铁继续反

16、应由此得知,浓硫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有所差异(提出问题):小华联系所学知识提出疑问:铜和稀硫酸不反应,铜能否和浓硫酸反应呢? 生成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同学们积极查阅到的资料如下: I.常温下铜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后才可以反应 II.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试液褪色 III.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也有还原性,可以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设计实验):小红和小明分别设计下列实验装置作为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装置: (1)与 B装置相比,A 装置的优点是 _ (实验现象):小组同学组装下图装置完成实验 (2)实验中发现,B中黑色固体没有变成红色,说明_ (3)C中品红试液褪色,说明_

17、 (4)D的作用是_ (总结反思): (5)实验中发现,A 中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请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6)小红提出:如果制取硫酸铜溶液,我们利用现有知识即可完成,装置更简单而且环保请你帮小红完成该实验,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为红色,遇到中性或者酸性物质不变色。A、硫酸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B、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C、苹果醋中含有有机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

18、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符合题意。故选D。2、D【详解】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观察到白雾,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符合题意;C、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氢离子,符合题意。故选D。3、C【详解】A、用砂纸清除铁钉表面的锈是物理方法除锈,不是乳化,错误;B、用汽油清洗油污是一个溶解过程,错误;C、用洗发水洗头是洗发乳乳化油污形成乳浊液的过程,正确;D、用盐酸清除水垢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新物质

19、,不是乳化,错误。故选C。4、C【分析】【详解】A、CO2中的CO 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为碱性溶液,不能用酚酞区分,不符合题意;C、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可能附着氢氧化钙或碳酸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用稀盐酸清洗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也可以与碳酸钙反映,符合题意;D、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发生,故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稀硫酸,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5、A【详解】A、向烧杯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白磷被引燃,说明生石灰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20、符合题意;B、该实验说明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不需要氧气,故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可燃物燃烧要升温达到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6、A【详解】pH7,pH值越小,物质酸性越强;由此可知,苹果汁酸性最强;故选A。7、B【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如果吹灭

21、时火焰会沿着灯颈进入酒精灯,从而引发火灾,选项B正确;C、过滤液体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C错误;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选项D错误;故选:B。8、B【详解】A、实验室闻气体时,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气体,以免发生危险,故A操作不正确;B、黄泥不溶于水,过滤可以是黄泥和水分离,过滤时,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

22、液低于滤纸边缘,通过过滤就能使水更清,故B操作正确;C、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应使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触摸药品,防止药品腐蚀皮肤,故C操作不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所以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而沸腾造成液滴飞溅,所以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散失,故D操作不正确。故选B。【点睛】9、D【详解】A、制取氢气,药品选择: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不能选择浓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不纯,中是稀盐酸,故A错误;B、先制取氢气,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氢气不纯爆炸,故B错误;

23、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H2O,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故C错误;D、中盛将浓硫酸,干燥生成的氢气,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并防止中的水进入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铜,不能是碱石灰,因为碱石灰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和装置可以互换位置,故D正确。故选D。【点睛】10、D【详解】A、潮解,物质吸水变潮湿或溶解,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乳化,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溶解是微观粒子不断运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指示剂变色是指示剂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24、二、填空题1、(1) 放热 (2)氧气、水(3) C2H6O C 挥发 AC 【解析】(1)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可以和水反应,该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放出大量的热。(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3)酒精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2H6O;二氧化硅是由硅、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C; 保鲜原理是依靠气体保护层隔绝氧气,其中利用了酒精的易挥发性,挥发出的酒精气体形成一层保护层。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和本身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AC。2、(1)BD(2)(3)酚

25、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分析】(1)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碳酸氢钠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但没有气体生成,故填:BD;(2)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反应的方程式为:;(3)烧杯C中加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当加入稀硫酸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中性的硫酸钠和水,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Zn Fe Mn I Ba Cu Hg Ag Pt Au 【详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注意书写规则

26、,只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要小写;题中各元素的元素符号的书写见答案。4、(1)DF(2)ABC(3)E【解析】(1)蔗糖和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表现吸热,也不表现放热,装置的温度不变,广口瓶中的气体的体积不变,则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故填DF。(2)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则装置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使得U形管的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故填ABC。(3)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周围物质失去能量温度降低,装置中的气体遇冷收缩,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则U形管的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降低,故填

27、E。5、(1)D(2)A(3)C(4)B(5)E【解析】(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故填:D;(2)一氧化碳有毒,能使人中毒,故填:A;(3)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故填:C;(4)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填:B;(5)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填:E。三、计算题1、(1)27.4(2)设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x20g答: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即可。(1)稀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20

28、0g13.7%27.4g。故答案为:27.4。(2)见答案。【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2、(1)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2)和【分析】(1)见答案。(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b对应溶液pH7,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所以含有的阴离子是和 。3、(1)8g(2)解:设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14.6%答: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分析】(1)溶质的质量为:80g10%=8g(2)见答案。4、(1)60(

29、2)设反应后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x=7.1g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7.1%。【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反应来求算出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出稀硫酸的质量分数。(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反应来求算出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10g=60g;(2)见答案。5、解:设生产FeSO4的质量为x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3.04t。【详解】见答案。四、实验探究1、 反应前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不应出现含有碳元素的产物 木条不复燃 品红溶液不褪色 c

30、 酸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若pH7,说明硫酸铜溶液显酸性 【详解】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反应前含有的物质为硫酸铜、水和铁,含有可以生成气体的元素为氧、氢和硫元素,而C同学的猜想中出现了二氧化碳,C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反应前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不应出现含有碳元素的产物。进行实验:(1)反应一段时间后,A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B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品红溶液不褪色,则

31、她的猜想也错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3)D同学将图中的a端导管与图中的c端导管相连,将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干燥。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从图另一端导管出来的气体,气体燃烧,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可知是氢气,得出他的猜想正确。猜想与假设:根据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则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实验:设计实验验硫酸铜溶液显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若pH7,说明硫酸铜溶液显酸性。2、 氧化铜 木炭和氧化铜 取适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 若试管中溶液呈无色、黑色固体不溶解(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若试管

32、中溶液呈蓝色、有黑色固体) 猜想正确(猜想正确)(猜想正确) 取适量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若固体全部消失,说明只含木炭,猜想正确;若固体不减少,说明只含氧化铜,猜想正确;若固体部分减少,说明含木炭和氧化铜,猜想正确 取适量黑色固体于硬质玻璃管中,持续通入一氧化碳后高温加热,若黑色固体不变色,说明只含木炭,猜想正确;若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说明只含氧化铜,猜想正确;若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说明含木炭和氧化铜,猜想正确 【详解】氧化铜与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猜想假设: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涉及两种黑色固体,木炭和氧化铜,黑色固体可能有三种情况:木炭、氧化铜、木炭和

33、氧化铜;实验与结论:取适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若试管中溶液呈无色、黑色固体不溶解,猜想正确,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猜想正确;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有黑色固体,证明猜想正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若试管中溶液呈无色、黑色固体不溶解猜想正确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猜想正确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有黑色固体猜想正确实验反思:方案一:取适量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若固体全部消失,说明只含木炭,猜想正确;若固体不减少,说明只含氧化铜,猜想正确;若固体部分减少,说明含木炭和氧化铜,猜想正确。方案二:取适量黑色固体于

34、硬质玻璃管中,持续通入一氧化碳后高温加热,若黑色固体不变色,说明只含木炭,猜想正确;若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说明只含氧化铜,猜想正确;若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说明含木炭和氧化铜,猜想正确。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指示作用 C 溶液颜色的变化 NaCl、NaOH 小芳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详解】实验探究:实验2: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逐滴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加入酚酞试液,可以起到指示作用,根据颜色变色

35、,得出反应发生;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反应,;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故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反应发生。故选C;实验3: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反思: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指示剂等,检验溶液颜色的变化或生成物的出现,证明反应的发生;实验拓展: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故猜想为:NaCl、NaOH;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

36、化钠和水,不能共存,故小芳的猜想是错误的;结论为:猜想正确,说明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猜想正确。4、固体物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浓度 8 【详解】(实验探究1):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溶液和水,实验现象为固体物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实验探究2)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中的变量为盐酸浓度,故对比不同反应现象可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废液处理:将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中废液混合,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37、和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到澄清溶液100.0g,通过氯离子检测仪测得氯离子质量分数为7.1%,氯元素的质量为,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的氯化钠中的氯元素的质量为7.1g,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种类质量不变,设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故最好在废液中加入8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后再将废液排放。5、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铜和浓硫酸反应不生成氢气 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装置A可以通过抽动钢丝分离铜片和浓硫酸,使反应停止,所以装置A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黑色固体没有变红,则证明氧化铜未被还原成铜,即是说明铜和浓硫酸反应没有生成氢气;(3)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实验现象为品红试液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4)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有毒且污染空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硫与之反应,则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5)实验中发现,A 中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则证明铜与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铜,且(3)证明了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硫,硫酸中含有氢、氧元素,则另一生成物为水,方程式为:;(6)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氧化铜与稀硫酸常温下就能发生反应,且不会生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方程式为:。【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