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练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55904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练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练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练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练习题(精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章节综合测试 同步练习(含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2021-2022学年适用于全国各市县人教版教材知识点习题定向攻克名师审核 无超纲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总分:_题号一二三得分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图6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下列有关画面上的“小虫

2、”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虫”可能头朝下 B“小虫”变小了的C“小虫”是清晰的 D“小虫”是实像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用放大镜观看地图;B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C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D.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4、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5、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

3、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6、根据如下图,入射光束和出射光束的情况判断,方框内的两个光学元件可能是A. 两个凸透镜 B. 两个凹透镜 C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且凹透镜在左,凸透镜在右D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且凸透镜在左,凹透镜在右7、将物体分别放在一凸透镜主光

4、轴上离凸透镜18cm、12cm、4cm时,各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18cmf12cm B12cmf8cmC9cmf6cm D6cmf4cm8、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分别用四块透镜进行实验。他们把蜡烛均放在离透镜2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透镜甲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则焦距大于20cm的凸透镜是A甲 B乙 C丙 D丁9、一个焦距是l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50厘米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厘米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小,

5、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减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增大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右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幻灯机C放大镜 D潜望镜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1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接着又把

6、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等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下图中的14、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cm B6cmf18cmC9cmf12cm D18cmf24cm1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

7、镜离报近一些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图中是利用f=l0cm的凸透镜在研究成像规律时物距与像距变化关系的图像。实验中若以速度v匀速将蜡烛从两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像移动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_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_处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_处能看到放大的虚象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_、向_调烛焰的位置(选填“上”“下”“左”“右”) 3、照相机用光圈控制_的

8、光的多少,某人拍摄明亮的物体之后又去拍摄暗淡的物体,光圈应适当_(填“开大”或“缩小”) 4、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小明所用的镜片是 透镜,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下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示意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6、如图2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

9、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 。(2)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7、在灯光下做的“手影”是光的_现象;近视眼镜的玻璃镜片相当于_透镜。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的位置,在相当于_的胶片上得到_的_的_像9、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当蜡烛从左向右的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_移动,当蜡烛移到P、F之间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_像。10、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幅由_ 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当白光照射在绿叶上时,叶片呈现_色

10、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将蜡烛分别放在图所示的a、b、c、d四点,并调节光屏的位置。请回答:(1)能够说明照相机原理的实验是,将蜡烛放在 点。(2)实验中,如果将蜡烛放在d点,则通过透镜可以成一个放大的 像。2、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

11、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3、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4,用直尺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做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 ;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 ;这个实验说明了 。(2)实验二中纸上 (填“能”或“不能”)出现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 C2、答案:B3、答:B4、答案: A【详解】根据题意,当物距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

12、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u=v=2f=20cm,则焦距为f=10cm;更换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15cm20cm30cm,即蜡烛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2f=30cm,则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出现清晰像故A正确5、答案: C【详解】A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图乙的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此像是虚像,故A选项错误;D玻璃瓶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先逐渐变长,如图C,故D选项错误;C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

13、立、放大的实像,如图B,继续移动像逐渐变短变小,如图D,故C选项正确; B该“水透镜”左右两侧薄,中间厚,所以在一倍焦距内纵向上几乎不会放大,即笔不会变粗,所以A图中的现象不会发生,故B选项错误。【点睛】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涉及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知识,属于一道光学综合题。6、答案: C7、答案: C【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不同成像情况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物距为18cm时,得到缩小的

14、实像,18cm2f,所以9cmf物距为12cm时,得到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物距为4cm时,得到放大的虚像,4cmf所以9cmf6cm故选C8、答案: B9、答案: B10、答案: A11、答: C12、答案: C【解析】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所以u2f,此时fv2f;若把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则fu2f,所以会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选C【点睛】本题是关于凸透镜成像的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若把蜡烛放在光屏的位置,物距就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

15、的成像规律来分析解答13、答案: C14、答案: C【详解】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故:9cmf12cm,C符合题意选C【点睛】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15、答案:B二、填空题1、答案:小于2、答案: a b c e 左 上 【详解】如图,d点,即F点为一倍焦距的位置,b点为二倍焦距的位置;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越大时,像距越小,所成的实像也越小,所以蜡烛放在a处所

16、得的实像最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像与物体等大,所以放在b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c处时,烛焰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在e处能看到放大的虚象成像时,物体、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左、向上调整烛焰的位置,则像会向右、向下移动【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反之像缩小3、答案:进入镜头、开大4、答案:凸 虚 近视5、答案:C 幻灯机(投影仪)6、答案: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图像成在屏幕上;适当调整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7、答案:直线传播; 凹8、答案: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外、光屏、倒立、缩小、实;9、答案:右 倒立、放大的实像10、答案:凹;绿三、实验探究1、答案:(1)a (2)虚2、答案:下 10 右放大3、答案:(1)焦点 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不能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