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关草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关草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团队介绍“绿动我心,情系华夏”-北京科技大学“三北”防护林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小组共招募分团11支,总计121人。11支队伍分赴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内蒙古、宁夏9省的16个城市,展开了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活动。其间,11支队伍走访了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总局、各省(市)林业厅(局)、各地的国营民营林场;访谈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基层林业工作者;向当地民众发放问卷,了解群众对该国家工程的认识程度;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难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和难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摘要
2、:三北防护林工程历经30余年的建设,已为广大北方地区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其效益逐渐扩展至全国广大地区及我国周边国家。“绿动我心,情系华夏北京科技大学“三北”防护林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小组通过五个月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带来有关工程建设的最新进展和整体现状,并结合自身所学,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应对策略,践行我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校训,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工程 林业 建设成就 现存问题 发展对策一、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彰显着我们这个星球最为迷人的风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地球资源的深入开发不仅体现在日益庞大的数量上,更
3、体现在开发种类的多样性和利用方式的科学性、合理化.尽管有科技发展做支撑,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其漫长的生长周期仍不断制约着人类发展完善自身的步伐.2009年12月7日,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齐聚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毫无疑问,此次会议及由会议生成的各项协议书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节能减排”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生活”不仅成为一种新锐的生活理念,更是引领了“全民环保”的新风潮。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
4、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
5、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以及广袤的戈壁全部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建设30年来,一直把防沙治沙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历经30年的工程建设,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工程产生的辐射效应惠及华夏,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但是三北防护林工程本身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影响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及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一五”即将走完的时候,如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关系每一个中国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亲临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一线,有利于直观感受工程建设成
6、就,同时认清形势,发现问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地找出对策,更好地承担起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二、 调研思路及方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如何?其生态效益之发挥是否达到规划要求?工程建设遇到的障碍是什么?我们应以怎样的政策和工作方法化解这些障碍,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调查研究。一) 调研思路“绿动我心,情系华夏北京科技大学“三北”防护林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小组自2010年5月起便开始了课题的筹备策划,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前期资料的搜集整合,向专家学者咨询,撰写项目策划、设计调查问卷、拟定访谈提纲等。截至2010年7月,共招募分团11支,总计121人次。并
7、对各分团负责人进行课题背景、调研方法、安全预案等方面的集中培训。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国营场圃的现状、实际效益及存在问题,个体、私营、外商、港澳台投资林场的现状,营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林业部门工程管理的现状等.研究内容包括:这些现状的背后的原因,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矛盾及其解决办法,未来可发展的方向等。暑假期间,我们的队员分赴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内蒙古、宁夏9省的16个城市展开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调研结束后,我们对调研过程中获得的大量一手文字资料整理分析,并用SPSS等软件统计问卷获取的数据,撰写调查报告。二) 调研准备在调研的准备阶段,我们采用了文献调查法
8、,从网上和图书馆等地搜集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例如国家林业局提供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发展报告,环境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的邀请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工作小组”撰写了万余字的调研策划书,内容涉及项目背景及意义、调研的主要内容、调研对象、调研方法、开展相关活动的具体策划、访谈提纲、问卷、相关机构的联系方式等。在文字工作准备就绪后,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我们利用横幅、展板、校园BBS等方式宣传招募调研小分队,并且对各调研小分队的负责人进行调研方法、项目内容、项目意义等方面的培训。各小分队在调研前联系了实践地的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在准备工作初见成效后,我们踏上了祖国的三北大地,开始调研活动。三) 调研
9、方法在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中,我们综合运用多种社会调查方法,以政府机构(各地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总局)、国有林场、民营林场、NGO环保公益组织、社会公众为对象展开面对面访谈和实地走访.1、文献调查法我们主要在调研的前期准备时运用了此方法。查阅的内容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发展报告、环境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的邀请、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和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官方网站。2、实地观察法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不完全参与式的直接观察法,不仅用眼在“观,更在用心在“察,也就是详审、细看和考究.为了尽量减少观察误差,我们还起用了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记录设备。3、访问
10、调查法和集体访谈法通过半结构式的直接访问及专题调查会,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这种交谈式的口头调查有效地避免了问卷调查的缺陷,包括缺乏弹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以及被调查者在填写问卷时的误差等.4、问卷调查法 送发问卷调查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调研方式之一,通过这种定量研究,我们获取了大量丰富的数据,为日后撰写调查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表1:三北防护林调研小分队数据汇总分团调研地点团队人数(人)调研时间(天)调查问卷(份)被访人数发放回收1北京市1513150147352天津市蓟县811170166213河北省唐山市915200198294陕西省榆林市6
11、12150144335宁夏省银川市石嘴山市141510089376内蒙古包头市1215150134237内蒙古土左旗 武川县 凉城县1114200195118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13120120329吉林省通辽市8121801661510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本溪市15141501482611黑龙江省兰西县81216015431三、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a) 工程的生态效益及其他建设成就i. “三北”地区区位特点及工程的生态效益1. 1西北地区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共有5支小分队亲赴西北荒漠沙地地带,从学生的视角对本段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调研.我国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
12、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广大地区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众所周知,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非常突出,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土流失问题也愈发严重,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的面积呈扩大趋势。这样的生态环境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对我国的华北地区乃至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宁夏多种一棵树,北京少进一粒沙。”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长期以来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西北地区毋庸置疑的成为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跨越内蒙古、陕西、宁夏三个省(自治区)共计21个县(旗)的毛乌苏沙地,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以及黄土高原等都成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工程与建设示范区。西北地区的三北防护林
13、把增加林草植被作为首要任务,扩绿、治沙、固土、保水、护田并举,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重点治理地区的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减弱、水土流失面积缩小,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增加。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宁夏段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例,通过前四期的工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林业体系在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以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为目标,实施重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发展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和以水果为主的“兴果富民”经济林建设工程;中部沙区,重点以防沙治沙、改善沙区生态条件为目标,通过兴修水利,在沙漠边缘地带建设沙漠绿洲,围栏封育、恢复植被,开展沙漠土地综合
14、整治,抓好风蚀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宁夏省银川市的白笈滩林场是我们去到的一个典型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林场,参与了三北防护林的一、二、三、四期建设,因为地处毛乌素沙地的边缘,白笈滩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白笈滩防沙林场所在地生态脆弱,多年来治沙46万亩,控制流沙50万亩。为巩固防风固沙的成果,在原有27万亩天然柠条,30万亩猫头刺、沙冬青及多种本土植物的基础上,每年以2-3万亩的面积推进治沙进程。截至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面积达到60,空气湿度提高20%。 1.2东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至辽东半岛,东起乌苏里江,西至大兴安岭,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带,与俄罗斯、蒙古、韩国和朝鲜毗邻
15、,区位特点鲜明,发展优势突出。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继建设(设立)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部署之后,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突出了本地区林业,尤其作为东北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东北80以上的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级贫困县(旗)分布在沙化、盐渍化严重的地区;黑、吉、辽三省水土流失加重,湿地面积缩小,黑土层冲刷侵蚀加剧,土壤肥力逐年衰退。由于历史上长期的干旱和毁林开荒,使得境内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少、河水断流增多、水患加重、地下水位下降,已直接影响到沈阳、哈尔滨、长春等老工业城市的用水安全,动摇国民
16、经济发展的根基。无论从保持水土还是涵养水源的角度,三北防护林体系之构建在富饶之名响彻海内的东北地区都是必要之举。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落实条件,国家早在工程立项之初就把东北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课题组的两支小分队亲临白山黑水之间,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走访对工程建设现状有了立体的认识,更加明确“三北防护林工程是维护东北地区国土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这一重要论断。根据统计,近30年来,辽宁省在有效保护工程区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累计完成三北工程造林1777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4,比1978年前增加了22。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17800万
17、立方米,比1978年增长五倍!真正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三北防护林的四期工程规划计划营造防风固沙林260。0万公顷,根据东北的林业大学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态林业工程和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计量化评价”的研究成果,三北的防护林的平均抑制风沙量为14。2吨/公顷,固沙面积0。5公顷/公顷,抑制风沙的效益为200元/公顷。据此,一旦四期工程完成后,净增治沙的面积可达到130万公顷,抑制风沙的总量为3688万吨,每年可减少风沙危害造成的损失为5。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工程开始实施,自此,千里风沙线上,一条连绵不断的林带拔地而起,这让与风沙搏斗了大半辈子的辽
18、西北人民看到了希望。同样,对于我们此行走访的铁岭市,也在生态效益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就在铁岭市西丰县冰砬山林场,成片的樟子松林、杨树林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林内空气清新,清爽宜人,为当地人民的营造了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总之,风沙侵害得到初步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实现“双降”.沙漠化扩展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基本实现了由“破坏大于治理到“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沙化土地面积和土地沙化程度的双下降。1. 3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以丘陵、平原、山地地形为主,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面积125.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铁矿储量占全国14,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区内工农业
19、均较发达,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工业基地、重要的钢铁基地和棉花基地.在雄厚的经济基础的面前,我们无法忽视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本植被并不茂密的中原地区,环境日益恶化,风沙肆虐,水土流失。即在三北防护林工程 “迎四进五”(四期工程结束,五期工程开始)的转折时期,我们以河北省和北京市两大工程重点地段为调研地点,开展了对华北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华北地区并不处在防风固沙的最前沿阵地,但却是风沙向南方广大地区和内陆省份大肆侵扰的缓冲带,其生态系统之脆弱,保持水土工程之艰巨和复杂独树一帜。华北地区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
20、升幅都较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高。防护林使得春季华北地区最低气温有增高的趋势。同时,华北地区阴雨天数增加,降水量相应增加,相对湿度也有所增加,而地表蒸发却明显减少,日照也相对减少。防护林体系有效地减少了近地面风速,大风日数也有所减少,从而减少了春季灾害性大风发生的可能性。综上分析可见: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后,除日照有所减少, 温度日较差减小,不利农作物生长外,其它环境因子是在向着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改善生存环境方向变化的.ii.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2.1经济效益三北防护林工程西北段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把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区域特色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批用材林、薪炭林、饲料林基地.例如黄土高
21、原的优质苹果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和宁夏的枸杞。这样,在防护林建设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从特色经济林产品销售、流通和加工以及人工林木材销售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我们走访的宁夏白笈滩林场为例,在防风固沙工程中需要大量的麦秆,而这些麦秆的主要来源便是林场周边的农户,有效的增加了周边农户的收入,同时也间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再如金沙林场,原来林场的职工工资都很低.从2007年,林场筹资近千万元,一次性建成高标准葡萄示范园2000亩,其中酿酒葡萄1500亩,鲜食葡萄500亩,成为全区高标准千亩示范园区,并且给林场职工一块地让他们二次创业,主要是种植葡萄,并且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及技术指导。现在每个职
22、工分地、投资,比以前富裕了,生活条件变好了.在东北地区,尽管经济林从政策上不包括在“大三北体系里,但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加深了当地群众对林业经济的认识,刺激了采伐业和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从而完善了产业链,带动了经济林建设的积极性.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仅辽宁省法库县一地就有木材加工厂70多家,果树种植面积也较工程建设之初增加了不少.经济林的发展已成为部分县(旗)的重要经济支柱,培育了地方财源,促进了农村经济,加速了社会发展以及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在四期工程完工之后,从林区建设上除了收获显著的生态效益外,还可以获得各种林木的种子,松香,木本油料,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产品。2.2社会效益多
23、年来,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很好地改善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生态设施的建设,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觉得重复:建议改成 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从三北防护林的四期工程的生态效益上看,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幅增加也有效地控制了风沙侵袭及水土流失的范围,各种自然灾害大幅减少,土地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农作物和木材的产量,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在与基层林业工作者的攀谈中我们了解到:挖坑下苗、树木维护、防虫防火等环节也进一步增加了大量的临时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森林观光和绿色旅游也在蓬勃兴起,诸如辽宁省西丰县冰砬山林场目前也
24、是国家森林公园,为当地开辟森林旅游业提供了基础条件.b) 现阶段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i. 资金投入不足,地方配合不力由于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对林业的投资有所减弱。林业尤其是大型防护林在某些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心中都不算是“第一要务”,搞好林业工程历时时间长、见效慢、收益周期较长。通过与基层林业工作者的接触,我们了解到:地方官员们往往把声势浩大、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排在防护林建设的前面。由于缺乏基本的资金支持,动员农民“弃耕地辟林地”的激励机制便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并延缓了工程的持续性建设。造成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是复杂的.第一,林业六大工程的整合去掉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特点和优势
25、,在投资标准上,三北工程已不能与其它工程平起平坐,人为的造成了工程的弱化。第二,三北工程实行按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行监理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等,却又没有相应的管理费和工作费,造成很大的困难和被动.第三,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普遍估计不足,降低国家规定的投资标准,造成工程建设质量没有保证.第四,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环保大计需要给粗放型发展让路,地方上不好拿自己的GDP动刀子,面临取舍时往往厚此薄彼,这也是我们认为的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i. 管理体制缺陷,建设存在滞后性据辽宁团带回的采访资料显示:三北防护林并非像我们所想的落地生根就叫“三北”。由于国家发改委9
26、10月份才下造林指标,并且存在限制投资问题,而树木栽种非春天不可。由于这种不可避免的“滞后动态”,基层造林一般而言先造林,等具体规划下来了,再将成型林区划分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市级常规造林、计划外造林等。也就是说,落地生根的树苗不一定就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部分。三北防护林工程,具体到辽宁段,实话实说-光造出来还不够,没有依照规划打上三北的烙印也算不得工程的一部分。而在其他三北地区,工程建设投资计划每年都在年底下达,到省后还得充分尊重省计划部门意见,有时难免出现脱离工程建设实际的做法.由于计划下达一再滞后,建设单位为完成任务,只能抢时间“边设计边施工”,造成工程管理困难,设计、审批、实施往往无
27、法按要求、程序进行,工程质量受到影响。ii. 宣传有待提高,群众认知程度较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群众认知度远远不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甚至大江大河的河道整改工程。从辽宁分团带回的问卷分析看,在受访的民众中,虽然“亲身感受”及“耳熟能详”的达到了46%,但其余的大部分的人仅停留在“仅听说过”,而完全“一无所知”的也达到了两成。这些数据还是从三北防护林所在地的民众中获得的,相信在广大南方地区、非三北防护林区,真正认识和了解三北工程的情况会更加不容乐观。iii. 林地产权不清,补偿、处罚机制不到位产权问题是造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老百姓进行林业建设的动力之源。尤其在西北地区,虽然国家一直强调“
28、谁造谁有,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无论是国有林地、集体林地还是私人承包林地,产权落实存在很大问题,产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稳定性和各方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失补偿,其标准并没有“与时俱进”,广大地区先行的补偿标准和奖励标准还停留在本世纪初,甚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而地方上对于未经规定采伐树木的处罚也是飘忽的,逢上“严打便秉公办理,其余时间尤其牵涉到权势人物的隐蔽利益时,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最过分的时候,有几方势力沆瀣一气倒卖防风林木材的情况。iv. 与林业科研机构联系不紧密在华北地区,营造的人工林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稳定性差、森林质量低,不少林木提前老
29、化,有的成了长不大的“小老头树”,严重影响了其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西北地区的情况看,虽然在造林过程中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应用抗旱保水剂、生根粉浸根、泥浆造林法等科技造林方法,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增加了造林面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三北造林的科技含量还有很大不足,跟以色列等先进造林国家的技术比起来还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此外,基层林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也有待提高。由“三北防护林投资结构分析”图来看,科研支撑仅占1,我们走访了铁岭市林业科学院,林科院的领导同志告诉我们:“工程建设和科研的脱节非常严重,长远看必将限制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四、 “三北”防护林工程发展对策及建议通过调研,我们
30、了解到:现阶段工程建设存在的难点集中在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过大,很难从全盘上做好最科学的规划,造成决策滞后和资金投入不合理;另外,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过大,越是贫困的地区,其生态形势越是严峻,工程地位越是险要.结合上文提到的现阶段工程建设的问题和矛盾,我们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1、坚定不移地完成工程建设规划目标和计划任务,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调和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三北防护林建设是工程学问题,尽管与林学科研有重要联系,但各种实际效益的实现还在于工程建设的质量,而质量保证之关键就在于地方上是否一五一十、不打折扣地执行工程规划。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职能很明确,就是防风固
31、沙、改善生态,所谓经济效益只发生在“包林到户”阶段,工程建设并不存在这一问题。三北防护林辽宁段的主要树种是速生杨、落叶松、樟子松,根本不包括经济树种,经济林不在工程规划之列。因此,不存在“民营林场的经济效益这一考察思路的基本前提。 工程的生态效益之发挥是工程立项的基本初衷,保持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防护林体系.加大落实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建设目标。2、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拓宽林业投资的渠道积极吸引外资对防护林的投入以及将防护林的产出资金再次投入到林区的再建设之中。政府应提高林业建设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进一步完善对林农的补助政
32、策,以确保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资本市场的运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而投资造林,当然也不例外,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投资者造林首选目标一定是投资见效快、资金运作周期短的经济林、药材林以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趋利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建筑祖国北方的绿色长城,保护生态,促进环境改善。生态建设需要长期不采伐,不遭破坏的森林体系来支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只减不增的,由于民资造林的的趋利性,生态建设用地势必减少,形成矛盾的焦点-民资造林与生态建设争地。这种局面产生了,投资者会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监管体系,对土地
33、资源实施监管,促使投资者合理利用、合理开发,确保生态建设用地;建立资金运行监管体系,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管,促使资金公开运行、安全运行,确保投资者利益。3、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国有林场的改革应该参考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大胆引进公司制,采用现代管理方式,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林业效益最大化、合理化。大力培养现代林业管理人才的同时开展对相关领导进行林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活动。4、提高在造林过程中的科技水平,坚持科技兴林着重在树木品种的选择、灌溉技术、培育护养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提高林业人员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林业专业人员进行林区的管理和维护.借鉴国外先进造林经验并吸取相关
34、工程的教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开展合理的林业建设工程.合理选择树种,因地制宜,并尽量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优良树种。5、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林木的权属在农村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造林、谁受益,允许继续,允许转让、长期不变”的承包造林政策,积极推行“五荒”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全面实施承包治沙,区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造林合同,把造林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肩上,限期完成,严格奖罚。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林木的权属.6、加强造林后期管护,将“三分造林,七分管护”落实到底不要片面追求每年的新造林数量,应该追求树木的成活率,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浪费林业资源。因此,应加强对后期林
35、木维护的资金以及人力的投入,确保“树树有人管”,提高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同时,做好虫害的防护与治理工作,切实结合当地树种的实际情况。7、提高树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鼓励树农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开展集体学习以求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开展工程建设。组织并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与其他林区的林农进行专业技术以及经验交流。在树农中推广林业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8、完善沟通交流渠道。建立必要的沟通渠道,例如开通林业专线电话、设立专门接待办公室、定期召开见面会等,方便树农及时向林业有关部门反映工程建设中的状况以及问题,有利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同时进行相关的社会宣传,让树农更好的融入市场,为社会所知,争
36、取更大的社会支持。9、关注树农生存状况,加强保障。在原有的农村保障制度基础上,增加相关林业工作人员的保障项目,同时成立类似于工会一类的组织,切实保障树农的权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当调整树农的补助。关注树农的身心健康,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提高树农的生活质量。10、大力发挥NGO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支持引导并利用NGO组织的影响力和资源,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NGO作为一种媒介,让普通民众通过相关组织加入到林业建设之中,同时可以通过NGO组织的联系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资金
37、支持、人才支持、信息支持以及技术支持等等。11、发挥媒体以及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大宣传,引起重视。政府通过相关媒体可以更好的宣传三北防护林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媒体以及社会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关注度。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利用媒体这一渠道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高校的相关组织,在高校中开展宣传活动,以此来提高社会的认知度。12、推进产业建设,提高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在确保其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相关产业建设,扶植一批森工企业,促进生产、销售、运输一体化,增加林区就业机会,提高树农的收入,切实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在落实具体对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总的指导思想和
38、实事求是的态度。将众多的解决措施加以分析和整合,融合成一套解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问题的专门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要想更好地解决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问题,必须做到政府、个人、社会三位一体,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存在的体制以及现实问尽量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优良树种.5、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林木的权属在农村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造林、谁受益,允许继续,允许转让、长期不变”的承包造林政策,积极推行“五荒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全面实施承包治沙,区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造林合同,把造林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肩上,限期完成,严格奖罚.并制定相关政策法
39、规来规范林木的权属.6、加强林木后期管护,将“三分造林,七分管护”落实到底将追求林木成活率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林木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节约林业资源.因此,应加强对后期林木维护的资金以及人力的投入,确保“树树有人管”,提高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同时,做好虫害的防护与治理工作,切实结合当地树种的实际情况。7、提高树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鼓励树农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开展集体学习以求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组织并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与其他林区的林农进行专业技术以及经验交流.在树农中推广林业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8、完善沟通交流渠道.建立必要的沟通渠道,例如开通林业专线电话、设立专门接待办公室、
40、定期召开见面会等,方便树农及时向林业有关部门反映工程建设中的状况以及问题,有利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同时进行相关的社会宣传,让树农更好地融入市场,为社会所知,争取更大的社会支持。9、关注树农生存状况,加强保障。在原有的农村保障制度基础上,增加相关林业工作人员的保障项目,同时成立类似于工会一类的组织,切实保障树农的权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当调整树农的补助.关注树农的身心健康,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提高树农的生活质量。10、大力发挥NGO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支持引导并利用NGO组织的影响力和资源,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41、,同时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NGO作为一种媒介,让普通民众通过相关组织加入到林业建设之中,同时可以通过NGO组织的联系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人才支持、信息支持以及技术支持等等。11、发挥媒体以及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大宣传,引起重视。政府通过相关媒体可以更好的宣传三北防护林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媒体以及社会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关注度。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利用媒体这一渠道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高校的相关组织,在高校中开展宣传活动,以此来提高社会的认知度。五、 结语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国家级工程,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是良心工程,是真正的群众工程。我们
42、有幸能利用这次做课题的契机近距离地感受工程建设的成果,以自己的方式和视角发现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其发展策略.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最终收获的远比想象的要多得多,我们不仅身体力行地参与了实地调研,更是将一手资料整理成学术论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有更多的青年学生思考三北防护林工程,会有更多的群众关心三北防护林工程.衷心祝愿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成为祖国龙腾九天的青云和复兴之梦的依托.参考文献1。慕长龙龚固堂,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述评J,四川林业科技,200021(1)。2.段文标赵雨森陈立新,草牧场防护林综合效益研究综述J,山地学报 ISTIC PKU,200220(1)。3
43、。郭涛 王成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20年综述,林业经济1998年06期4。刘伯超 唐凤德 张连辉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关分析,5。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6。中国林业网,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总结,国家林业局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局7.(日) 鸟越皓之著 宋金文译,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8.(美) 迈克尔贝尔著 昌敦虎译,环境社会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加) 约翰汉尼根著 洪大用等译,环境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发展报告,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附录:重要
44、访谈记录附录1:专访三北防护林建设总局总工程师附录2:专访“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造林治沙英雄王有德附录3:唐山市林业局李信玲副局长附录1:专访三北防护林建设总局总工程师1请问一下,经济林木对于防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相较于纯粹生态林木来讲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考虑生态效益的时候要兼顾经济效益,这样农民才有参加劳动,投入资金的积极性,我们工程曾经走过一个误区就是过去单纯的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利益需求,造成工程投入不足,农民积极性不够.还有就是,种好以后农民对它的保护也不利,产生不了效益。这个林子没有承包到户,就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状态。但现在如果我们把林地或林木承包给农民,同时另
45、一方面搞一些在当地有地方特色的、见效快的林子,这样农民无论是投劳还是投资都有积极性了,但这些的前提是这些经济林果是在产生生态效益,因为它一年四季都在那儿扎根,它也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它的这些生态效益同时在发挥,同时也就更好的结合了经济效益,所以现在工程建设提出的一个思路就是建设一个生态经济型的防护林体系,把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同时有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后也就产生了社会效益,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三北防护林里边有一些叫国防林,在国境线上边),而且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经济基础,从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了提高。尤其是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建设特别的重视,在一个,广大的社会媒体、社会团体对生态价值
46、这块儿也非常重视,整体上来说,整个三北地区的群众的生态意识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这里边肯定有三北工程的一部分功劳。我们每年都在搞宣传,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都可以通过我们工程造的这些林子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享受,因此他们的生态意识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所以总体上来说,工程产生的三个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协调统一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2宁夏是唯一一个全境覆盖防护林的省区,那么三北防护林在宁夏的状况相较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吗?有句话是“宁夏多种一棵树,北京少刮一粒沙,请问您对此有何见解?这个情况是跟宁夏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因为宁夏是被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所包围,它们主要分布在
47、北侧和东西两侧,而我国京津地区的沙尘天气的一部分沙尘源是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地,那么就是通过治理好当地的沙化土地,减少沙尘的来源量,以保证京津地区的蓝天白云这个洁净的空气。而且宁夏在防沙固沙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宁夏是唯一一个在我国大范围实现人进沙退的省区,从原来的人和沙的相持阶段发展到现在向沙地推进,通过草方格来巩固地表,然后在草的基础上种树,开始向沙漠要效益.3在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你们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第一个问题是,三北防护林是在我国的三北地区,集中了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它的无论是水土流失还是风沙危害都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
48、治理的重头戏和重点区域,尽管经过30多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但是任务还是非常繁重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程建设从初期到中期,我们采取的方针是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思路,距离近的危害轻的先治理,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且见效快,但是到后来,就是在现在,进入到了一个啃骨头的阶段,现在基本上治理难点大多都在青山远山及当地生态环境相当恶劣的地方,例如有些大的沙漠的地方,所以说治理难度和任务是越来越重了,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在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上还有待改进。投资总量是目前工程建设人工造林的成本平均是200元/亩,这已经较工程建设初期的10元到后来的100元有了相当大幅度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