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52039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13)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安贫韩偓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注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

2、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窗里日光飞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E本诗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2诗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

3、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精析1BDB项颔联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该句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D项尾联,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了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2(1)不是真的安贫。(2)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

4、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了内心的失落与无奈。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振德,字_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5、。天启_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署长宁_,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此,吾死前堂。”_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_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所,见_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_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

6、_。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_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八,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B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C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7、D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解析正确的标点: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天启”是明代年号纪年,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帝号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B“署”在古代是代理、暂任、试任某一官职的意思,“时振德兼署长宁”,即当时张振德暂任长宁的行政长官。C古人幼时取名,男子一般20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只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如“张振德,字季修”。D“谥号”指

8、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追加的称号,张振德逝世后,定谥号为“烈愍”。解析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是“瞻”的工具,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张振德临危不惧。他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了奢崇明勾结的奸人,并将其发配充军。B张振德敢于担当。他赶赴成都参加乡试时,发生了巡抚徐可求被杀,知府、知县守节而死事件,他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的立场。C张振德敢于抗敌。他

9、在兼任长宁行政长官时,长宁主簿徐大礼派骑兵接他到离贼较远的长宁,他坚决推辞,立即奔赴抗敌前线。D张振德抗敌英勇。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让她们自卫,自己要与贼兵拼命。解析“让她们自卫”分析不当。给妻子、女儿剑,然后说“若辈死此,吾死堂前”,这里表示让妻子、女儿宁可自杀也不投降不受辱之意,并不是让妻子、女儿自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5分)译文:_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绑在肘后,向着北方拜道:“臣奉行职责没有功绩,不能杀死叛敌,只有一死表明心迹。”_(2)振德面如

10、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5分)译文:_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绑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扑向叛敌的样子,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_解析“乃”“北向”“无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2)“生”“骇愕”“罗拜”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译文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父张情,叔祖父张意,都是进士。张情做福建副使,张意做山东副使。张振德由选贡生授官四川兴文知县。此县过去是九丝蛮的地界,万历初年才建起几尺高的土城墙,居民不到千户。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反叛图谋,暗中勾结奸人,抢掠别人子女去贩卖。张振德逮捕了奸人,判处他们充军,招还

11、三百多个被掳掠的人。奢崇明拿出两千两银子贿赂张振德,张振德愤怒地拒绝,并撕碎了他的文书。天启元年,张振德正赶赴成都参加乡试,奢崇明的部将樊龙却杀了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人。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都坚持节操而死,贼兵于是占领了重庆。当时张振德兼代理管辖长宁,离贼兵稍远一点,他的随从打算逃到长宁去。张振德说:“坚守兴文,是正事。”急忙跑进兴文城中。长宁主簿徐大礼与张振德交好,派骑兵来迎接他,他推辞了。他指挥乡兵与敌人作战,抵挡不住敌兵,退入城中集合居民坚守。恰遇大风暴雨,贼兵捣毁土城而攻入城里。张振德命令妻子钱氏和两个女儿手持一把剑坐在后堂,说:“你们就死在这里,我死在前堂。”他

12、于是取出两个印系在肘后,向着北方叩拜说:“臣奉职无功,不能杀死叛敌,惟有一死表明心迹。”他的妻子和女儿举剑自杀。于是他命令家人点火,火盛后举剑自刭。一门有十二个人共同赴死。贼兵来到火前,见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系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扑向叛敌的样子,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皇帝知道这件事,赐予祭奠并安葬,追赠他为光禄卿,谥号烈愍。敕令主管部门为他建立祠堂祭祀,让他家世代荫庇作锦衣千户。张振德去世后,兴文知县教谕刘希文代理县里事务。刚半年,贼兵又来攻城,他誓死不离开。其妻白氏亦慷慨表示愿意同死。城被攻破后,夫妇俩骂贼,共同赴死。徐大礼镇守长宁,城也被攻陷。徐大礼说:“我不可有负张公

13、。”一家四口服毒自杀。被追赠为重庆同知,世代受荫庇作百户。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人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

14、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汉朝时,佩囊被称为“滕囊”。滕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

15、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朝称

16、“算袋”为“昭文袋”,也称“照袋”、“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摘编自安阳晚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

17、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B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滕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D汉代的绶囊与滕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解析“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说法绝对,原文是“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A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

18、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B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解析“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错误,从文章内容来看,佩囊延续的主要原因是“实用方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

19、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B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C到了宋朝,虽然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D“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解析“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说法不当,原文中说“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三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可见宋朝的鱼袋还可象征身份。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