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锂电池检测设备项目招商引资方案_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锂电池检测设备项目招商引资方案_模板.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兰州锂电池检测设备项目招商引资方案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7一、 储能市场7二、 锂电池产业链9三、 锂电池基本情况10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13一、 3C产品市场13二、 动力电池应用市场14三、 锂电池检测设备行业的发展情况16四、 打造甘肃新兴增长极18五、 打造西部科创研发引领区18第三章 绪论20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20二、 项目承办单位20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22四、 报告编制说明22五、 项目建设选址24六、 项目生产规模24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4八、 环境影响24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4十、 资金筹措方案25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5十二、 项目建
2、设进度规划2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6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9一、 项目选址原则2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9三、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3四、 推动兰州新区扩容提质34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38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8二、 建设方案38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2第六章 运营模式分析44一、 公司经营宗旨44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4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5四、 财务会计制度48第七章 法人治理5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2二、 董事57三、 高级管理人员61四、 监事64第八章 发展规划67一、 公司发展规划67二、 保障措施68第九章
3、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71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1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3三、 质量管理74四、 设备选型方案7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6第十章 组织机构管理78一、 人力资源配置78劳动定员一览表78二、 员工技能培训78第十一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8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0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82一、 编制说明82二、 建设投资8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4建设投资估算表85三、 建设期利息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7四、 流动资金88流动资金估算表89五、 项目总投资9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0六、 资金
4、筹措与投资计划9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1第十三章 经济收益分析93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8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0三、 偿债能力分析10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2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104一、 项目风险分析104二、 项目风险对策106第十五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109一、 项目招标依据109二、 项目招标范围109三、 招标要求109四、 招标组织方式112五、 招标信息发布112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13第十七章
5、 附表附录11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5建设投资估算表11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8流动资金估算表11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0能耗分析一览表130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储能市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各种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发展,能源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增加
6、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世界能源体系脱碳至关重要,也是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储能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环节,特别以风储、光储、通信储能为代表的储能应用场景商业模式逐步成熟,为“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机遇。随着近年来成本的快速下降、商业化应用逐渐成熟,电化学储能的优势愈发明显,开始逐渐成为储能新增装机的主流,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是最主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
7、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此次得到政策的支持,其背后是我国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迎来的发展良机。锂电池在储能的发电侧、用电侧、输配电侧领域的应用场景分别为:发电侧主要用于电谷时储存电力、峰时释放电力,填补用电高峰的电力缺口;用电侧主要用于储存谷时电量、峰时使用,降低用电成本,如光伏加储能、通信基站及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等;输配电侧主要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例如调峰、调频、备用等,以保障电网
8、的稳定运行,尤其对季节性和时间性负荷缺口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储能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此前4G基站用蓄电池普遍采用铅酸电池,但5G单站功耗与4G相比大幅提高,对电源系统也提出扩容升级要求,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远高于铅酸电池,同时能量密度、大电流放电特性还有环保方面也具有优势,5G基站建设加速将提升锂电池应用市场空间,同时也为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新建移动通信基站90万个,累计开通基站总数达931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75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2020年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累计已开通
9、5G基站超过71.8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GGII调研显示,2019年储能锂电池(含通讯、电网、家庭、数据中心等储能场景)市场出货量11.6GWh,同比增长52.6%,市场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30%。储能产业目前还处于孕育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 锂电池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锂矿、镍钴锰矿等金属矿资源、石墨矿,中游主要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制作、电芯组装、电池检测和电池PACK封装,下游主要为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等终端应用领域。1、中游生产制造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游即锂电池生产制造,按照工序可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电池检测及封
10、装三段,也称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不同生产阶段所使用的制造设备不同。前段的极片制作主要包括浆料搅拌、极片涂布、辊压、分切、极片制片和模切等工序过程;中段的电芯组装即电芯制作,主要包括卷绕/叠片、电芯入壳、烘干、电芯注液、电芯封口等工序;后段则包括电芯化成、分容、电芯检测、电芯成组、电池PACK等工序。电芯化成分容生产线主要环节是化成和分容,化成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注液封装后的电芯充电进行活化,即激活电芯,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分容即“分析和标定容量”,就是将化成好的电芯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充放电,以测量电池容量及其他电性能参数并进行分级,分容的意义在于筛选出合格电池并进行分组。化成分容直接关系到电芯产
11、品的合格率和批次的一致性,因此充放电检测设备是后段生产线中的核心设备。锂电池模组PACK生产线核心设备为激光焊接机以及各类性能检测设备。PACK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中是连接上游电芯生产和下游整车的应用核心环节,通常由电池厂、汽车厂或者第三方PACK厂完成。2、锂电池下游应用索尼公司于1991年率先将锂离子电池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后,锂离子电池迅速发展成为了3C产品领域重要的电源产品。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产品推陈出新,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下降、环保意识的提高及政府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取
12、得了快速发展。由于新能源汽车带电量更大,因此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比消费电池市场空间更大。此外,锂离子电池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储能、通信基站后备电源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储能行业目前仍然是一片蓝海市场。三、 锂电池基本情况锂电池通常指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以实现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和包装材料五部分构成,电极材料对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有着重要影响,正极材料主要为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负极材料主要为碳材料及非碳材料。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
13、、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可快速充电、环保等优点。按照封装方式和形状不同,锂电池结构形式主要为圆柱、方形、软包三种,圆柱和方形电池一般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外壳(钢壳或铝壳),软包电池一般采用铝塑膜作为外壳。一般锂电池是以电芯、模组以及电池包(PACK)的形式使用。最小的单元就是电芯,一组电芯可以组成一个模组,而若干个模组则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包,电芯、模组和电池包的区别,除了电池数量以外,还有是否有附加的管理系统的区别,主要是BMS和热管理系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动力电池包中,电芯是动力电池的最小单位,也是电能存储单元,模组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次级结构之一,模组主要是单体电芯通过串并联方式,
14、加保护线路板及外壳后,构成能够直接供电的组合体,是单体电芯与电池包的中间产品。模组作为单体电芯与锂电池包之间的缓冲环节,有利于保障电池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行业内龙头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新技术及工艺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开发CTP(CelltoPack)技术,即将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采用无模组或以大模组替代小模组的方式。CTP动力电池包具有提高空间利用率、系统能量密度及降低成本的优势。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3C产品市场3C产品即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Electric)的统称。传统的消费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
15、电脑、数码相机等3C类产品。随着市场发展,传统3C产品进入成熟阶段,以智能手机为例,2016年全球出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4.73亿台,2017-2019年呈现下滑趋势。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自2015年后逐年下滑。尽管目前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传统PC等为代表的传统3C行业已经逐步走进存量争夺的红海市场,但行业的基数已经足够大,行业的景气度依然延续,随着5G时代的来临,5G换机潮要求电池保持长续航时间,大容量电池成为智能手机必需品。新产品、新技术成为新兴3C行业的重要增长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智能手表、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显示,2019全年可穿戴式设备的出
16、货量达到3.365亿台,较2018年的1.78亿台大增89.0%,增长主要来自于TWS耳机的大卖,其2019年出货量为1.705亿部,相较2018年增长率超过250%;智能手环的出货量为6,940万部,较2018年增长了37.4%;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9,240万部,较2018年增长22.7%,可穿戴设备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智能设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发紧密,3C电子产品普及率和更新率不断提升,3C锂电池市场仍具有广阔市场空间。二、 动力电池应用市场近年来,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2,57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
17、车销量120.6万辆,对应渗透率4.7%,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221万辆,2019年的中国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达到了54.6%,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传统车企积极布局电动化平台,造车新势力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企业,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也开始放量交付。蔚来2020年全年交付量达43,728台,同比增长112.6%;理想ONE于2019年12月正式开启交付,2020年理想ONE全年总计交付32,624辆;小鹏2020年全年累计交付27,041台,同比增长112%;威马汽车2020全年累计销量22,495辆,同比增长33.3%。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新一代动
18、力电池产品“刀片电池”,并采用CTP技术,具有在安全、使用寿命、续航能力、电池包强度、充放电功率和低温性能的六大技术创新,尤其安全性大幅提高,通过对电池进行严苛的针刺试验,模拟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时的情况,刀片电池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该刀片电池首先搭载比亚迪旗下全新旗舰轿车“汉”,从2020年7月份上市至12月,“汉”已累计销售40,556辆。2021年4月,比亚迪正式宣布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并向全行业外供。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
19、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供需两端稳步向好,全年销量完成2,531.1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万辆。下图为2016-2020年我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电动化、智能
20、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经过本轮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将更加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及的“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占比20%”的目标推算,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三、 锂电池检测设备行业的发展情况锂电池检测设备应用于锂电池研发、生产及工程应用各环节的性能检测和评价,主要包括对锂电池一致性、功能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检测和评价,是锂电池后段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在锂离子电池批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直接影响整批次
21、产品的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批次产品报废,因而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检测至关重要。锂电池易因短路、过充等原因导致烧毁或爆炸,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锂电池需要多重保护机制,如使用保护电路用于防止锂电池过充、过放、过载、过热等。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以控制成本、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强使用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成组一致性等为主轴,锂电池和信息产业的结合也更为成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推动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步伐加快,为提升市场份额,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工艺品质,从而推动了国产锂电设备产业迈入黄金发展时期。锂电池制造商和设备商之间将会更加紧密协作进行技术升级和开发新工艺,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新
22、增产能以及存量产能的更新改造,推动了锂电设备行业的蓬勃发展。锂电池品质与产能的需求使规模化、自动化制造成为电池厂商的必然选择,单纯依赖单机设备无法完全契合客户提质增效需求,锂电设备厂商提供分段/整线集成方案成趋势,集成能力强的后段装备企业可提供“化成分容+仓储物流+模组PACK”的定制化方案。后段生产线主要集化成、分容、物流仓储、消防安全、产线信息管理系统于一身,具体又以节能、安全、高效、柔性化生产等细分特点。系统集成商除了要拥有核心装备技术实力,还必须掌握客户核心的工艺管控流程、强大的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对前后端产业链及自动化单机企业的深度了解。随着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锂电池制造中心,国内客户
23、各类定制化的需求,使得锂电池检测设备厂商技术不断进步,设备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GGII调研数据显示,前段设备总体国产替代率88%,中段设备总体国产替代率90%以上,而后段设备总体国产替代率超过95%。锂电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起点研究院(SPIR)预计,2020年锂电设备行业仅国内市场需求就将达到380亿元,至2025年,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锂电池后段设备价值量一般占整体锂电设备比例的约30%-35%,因此,2025年锂电池后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600-700亿元。四、 打造甘肃新兴增长极围绕打造甘肃省科创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定位,发挥科创人
24、才集聚优势,培育催生集聚一批高新企业,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与设备、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结合兰州主城区功能人口疏解,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中高端消费、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功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力迸发的区域新兴增长极。五、 打造西部科创研发引领区做大做强高校集聚区,以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为牵引,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联合创办研究型学院,建设全省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积极争取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科学中心等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创新平台落地,谋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前沿交叉科学
25、中心、国际交流科学中心、生物医学中心4大类科学中心。建设一批“飞地创新园”,加强与发达地区创新合作,积极吸引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内领先的科创园区落地,积极寻求高水平的科创产业跨国合作。布局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无人驾驶技术与设备为代表的未来前沿产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大力推动新生态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既有优势科研交叉融合创新。建设高水平的科创服务集聚区,全面提升科创服务能力,营造接轨国际、区域共建共享的科创服务环境。推进建设孵化器、双创园等产学研深度融合区,实现产业催化、成果转化、人才孵化。到2025年,榆中生态创新城新增科创产业就业
26、岗位超过5万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人均GDP达到810万元。第三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兰州锂电池检测设备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史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
27、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
28、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储能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此前4G基站用蓄电池普遍采用铅
29、酸电池,但5G单站功耗与4G相比大幅提高,对电源系统也提出扩容升级要求,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远高于铅酸电池,同时能量密度、大电流放电特性还有环保方面也具有优势,5G基站建设加速将提升锂电池应用市场空间,同时也为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力争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整体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累计
30、增长2%。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二)报告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
31、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二) 报告主要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3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
32、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锂电池检测设备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47174.06,其中:生产工程29738.41,仓储工程11651.6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285.55,公共工程1498.44。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选址合理,符合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在切实落实评价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基础上,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
33、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184.2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220.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11%;建设期利息160.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流动资金2802.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220.9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617.1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60.76万元,预备费343.08万元。十、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4184.2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555.12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
34、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283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2800.53万元。3、净利润(NP):4016.75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1.43%。3、财务净现值:6008.61万元。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
35、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5333.00约38.00亩1.1总建筑面积47174.061.2基底面积16466.45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2.232总投资万元14184.262.1建设投资万元11220.992.1.1工程费用万元9617.152.1.2其他费用万元1260.762.1.3预备费万元343.082.2建设期利息万元160.602.3流动资金万元2802.673资金筹措万元14184.263.1自筹资金万元7629.143.2银行贷款万元6555.124营业收入万元283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2800.536利润总额万元5355.667净利润万元40
36、16.758所得税万元1338.919增值税万元1198.4110税金及附加万元143.8111纳税总额万元2681.1312工业增加值万元9112.3313盈亏平衡点万元11973.77产值14回收期年5.5615内部收益率21.4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008.61所得税后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兰州,甘肃省辖地级市,是甘肃省省会及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
37、、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0年7月,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兰州市常住人口为4359446人。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中部,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西部地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会。兰州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
38、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兰州得益于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后成为中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2012年,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获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环境
39、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面临的机遇。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治理关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十四五”时期,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加快建设,将使兰州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和重大支撑点
40、。二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带来的机遇。2019年制定实施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将在培育西部地区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无水港、推动跨省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兰州扩大开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三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国家实施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推动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兰州市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41、量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受益区,一大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将加快实施。四是兰西城市群建设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持续加大对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兰州-西宁等城市群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提高兰州作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提供了良好战略契机。五是获批国家级平台带来的发展机遇。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第19个、欠发达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兰州市入围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带来的机遇。六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实体经济,促进消
42、费升级,将给兰州市优化经济结构带来机遇。七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兰州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重大机遇。八是甘肃省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甘肃省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发力点,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创新突破,加快构建多向开放格局,特别是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成为省级重大发展战略,为兰州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带来重要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增长速度较慢,县域经济
43、发展不足,综合实力较弱,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链条短;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服务业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企业发展较弱,市场活力不足。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缺乏,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率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滞后。四是对外开放层次较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优势作用发挥不足;具备参与国际化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较少;进出口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五是民生保障短板明显。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功能配套不够完善。文化、体育、教育、
44、医疗等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养老服务质量仍需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十四五”时期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兰州将迎来自身比较优势的重塑期、新旧动能转换的爬坡期、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更需主动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启兰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三、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实施企业壮大和培育工程,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
45、、成果转化的主体。全面支持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和上市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创新生力军。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军工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大力扶持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加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共建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多举措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简化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转让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办事流程,对已建立研发准备
46、金制度的企业实行普惠性财政后补助。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设计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特征的金融产品。四、 推动兰州新区扩容提质围绕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定位,立足“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加速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兰州新区的发展活力,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发展,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努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夯实新区产业功能。强化新区产业集聚功能,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和工业强区战略,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产业,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建成西部高端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向西开放平台。增强新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统筹兰州国际空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中川北站铁路口岸和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打造“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开放大平台,加快推进进口药品指定口岸申报,打造辐射西部、中部地区的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平台,积极申报建设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兰州片区和国家临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