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十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组).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49949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十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十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十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十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组).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提升练(十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A组)(建议用时15分钟)一、(2014福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无争议陷阱余秋雨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

2、能是真正的创新。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

3、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

4、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形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我们真正要

5、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第一个定义是: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第二个定义是:什么叫伟大的时代?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有删改)1.下列对于“无争议陷阱”

6、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争议陷阱”是与创新意识相抵触的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长期为中国民众接受。B.“无争议陷阱”要求创新项目在民众中最好无争议,这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障碍。C.“无争议陷阱”缺乏宽容和理性的精神,不但争议创新项目,还会争议创新者的人品。D.“无争议陷阱”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和防范。【解析】选D。“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和防范”文中无依据。【方法技巧】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和解答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的大致步骤(1)文章阅读:在两三分钟内,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大致步骤: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

7、,把握重要词语信息;连缀重要词语信息,把握语段大意及文章思路。(2)解答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排除干扰,认清实质。大致步骤: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找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表意相同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3分)答:_答案:因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1分)创新者本

8、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从脾气到外形往往让人难以接受,(1分)如果社会不能给予理解和容忍,那么就会扼杀了创造者。(1分)3.作者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抵制“无争议陷阱”?请简要概述。(3分)答:_答案: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要避免对创新者的人品争议;要防范以争议为名扼杀创造者的人;时代应形成抵制“无争议陷阱”的社会风气。(每点1分)二、(2014福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陈佳冉2013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读书?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

9、用如此之大。然而,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却往往更注重实用: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要的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更便捷的数字阅读,攻势凌厉地抢占着传统阅读市场,浅读、速读、泛读成为新的阅读趋势,“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读书的功用显而易见。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识,书籍还带给我们思想和审美。法国人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无用”的阅读常常萌芽于一颗对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当求知的欲望带领着人类穿过重重迷雾后,收获的是一种别开生面

10、的人生境界。“无用”的阅读不是生存或者生计所必需的。2012年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人们希望通过他的获奖,“唤起国人对好书的热爱,走进书本,沉湎其中,重回20世纪70年代的阅读时光”。在那个时代,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一定会留下痕迹。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恒久、绵密。因为无故乱翻书,因为不带任何阅读的预期,因为起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当女作家铁凝还是一个少年时,她读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上的题记“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

11、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时,深受震动,她说:“这两句话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阅读的重量不仅是来自它给你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它对心灵造成的重击。“无用”的阅读可以跳脱自己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存在;“无用”的阅读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让我们收获“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感动。一本好书,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表面“无用”而折损了它的价值。当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而不是说纯粹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完成一门学业,为了

12、考到一个文凭而去阅读。希望阅读能与生活始终相伴。(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4月23日)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籍的功用虽然很多,但现实中人们注重的大多是它的实用功能。B.数字阅读能够抢占传统阅读市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捷性。C.第三段引用夏尔丹齐格的话语是为了论证“读书是毫无用处的”。D.第五段叙铁凝之事恰当地论证了非功利阅读行为可带给人的收获。【解析】选C。论证的是“书籍还带给我们思想和审美”。【方法技巧】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法”(1)摘取法。可以从文章的基本概念、重要句子中直接摘取相关信息,将其与选项加以比较印证。此法适合于筛选范围不大、难度较低的题

13、目。(2)综合法。在文中搜索有关信息,提取关键词,适当地加以综合,然后再与选项相比较。(3)概括法。如果文中找不到直接的答题信息,就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文意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再分析比照。后两种方法适合有一定难度的题目。2.文本第二段中说“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请具体说说“阅读行为”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3分)答:_答案:从阅读行为目标看,人们更注重实用;(1分)从阅读行为时效看,更重视短期见效;(1分)从阅读行为方式看,浅读、速读、泛读成为新的阅读趋势。(1分)3.结合文本,简要阐述“无用”阅读的价值。(3分)答:_答案:“无用”阅读可以让人们跳脱个体的狭隘,超越时空的局限

14、,带给人们心灵的抚慰、思想的体悟、审美的提升和文化的渗透。(“跳脱个体的狭隘”“超越时空的局限”答出一项即可给1分,“心灵的抚慰”“思想的体悟”“审美的提升”“文化的渗透”答出两项即可给2分。) (2014厦门热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乐黛云193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生活的艺术。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52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国重印40多次,被翻译成10多种不同的文字。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己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觉

15、。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是根本之道。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解决的最大问题。中国先哲认为,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与父母和他人的关系,这首先就是一种社会合作状态。社会的基因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中国学者李泽厚在伦理学纲要中,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情本体”,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的“情理”与西方“理性”的讨论,也引发西方文明对自身的

16、反思。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中国文化面向世界,与他种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已有悠久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荣格、白璧德、布莱希特【注】等人吸收,包括误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主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共鸣,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

17、自有其片面性,但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注】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文学家,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白璧德(18

18、651933):美国文学批评家、教育家。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剧作家、诗人。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生活的艺术一书在国外的畅销,引出“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这一论题。B.“中国新思想”根植于中国文化,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根本之道。C.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思想”的创生对于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积极的意义。【解析】选B。“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根本之道”,于文无据。2.第段以李泽厚为例,其论说目的是什么?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3分)答:_答案:说明从中国文化的伦理立场出发,中国学者参与世界大问题的讨论才能产生国际影响力。说明世界需要的正是中国有别于西方的另一种思想。(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意思对即可。)3.怎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进入西方文化主流?根据全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简要分析。(3分)答:_答案:提高中国文化自觉,创生“中国新思想”。关注异文化视角及其给我们的启迪,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提升中国文化的实力与影响力。重视西方的需要和文化处境,积极主动推广中国文化。(每点1分)-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