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学生指导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1.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 内发论;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佛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2) 外铄论;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3)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外部环境相互作用。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 遗传;身心发展的前提,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环境:可能性变成现实。3) 个体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 学校教育;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什么?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
2、方向。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1) 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是自发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2) 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
3、方向一致;3) 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4) 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作用;5)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意的发展特点(1) 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 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 观察的目的较差,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2) 观察缺乏精确性,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
4、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3) 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4) 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不够深刻。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1) 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2) 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发展(3) 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4) 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记忆的发展特点(1) 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 意义记忆迅速发展想象力的发展特点(3) 有意想象增强(4)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5) 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思维发展的特点(1) 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5、度(2) 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时期(1) 感知运动阶段(0-2)个体动作感觉(2) 前运算阶段(2-7)简单语言(3) 具体运算阶段(7-12)逻辑思维(4) 形成运算阶段(12-16)抽象情绪情感发展特点(1)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 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 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升。(2)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 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4)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
6、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 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5) 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1) 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品质特征的注意(2) 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3) 从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4) 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年龄段)(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
7、速度)(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缺失补偿)(5)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速度、水平)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启示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此外,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经验,都值得借鉴。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 个体
8、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个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启示 要求教育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克服困难。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
9、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小学儿童学习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 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2) 桑代克:尝试错误理论;3)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正强化:奖励。 负强化:撤销惩罚。 普雷马克:喜欢的事强化不喜欢的事。4)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直接强化:看到去学习; 替代强化:看到带来奖励,去学习。 自我强化:根据自己的标准。2. 认知学习理论1) 苛勒:完形顿悟;2) 托尔曼:期望;3) 布鲁纳:认知发现;4)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3. 人本注意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4.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奥苏
10、泊尔、布鲁纳;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三个方面。对教育的启示:探究性学习、支架式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小学儿童的学习指导:认知过程的指导,非认知过程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认知过程的指导1、观察的指导,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1) 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2) 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发展(3) 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4) 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2、注意的指导(1) 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品质(2) 采用生动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3) 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
11、时间段学习最主要的内容。要扩大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教师应做到(1) 引导学生对材料有很好地理解(2) 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3) 有条理地组织学习材料(4)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3、学习中思维的指导(1) 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精神(2)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3) 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思维活动(4) 对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训练,指导学生的语言活动。4、记忆的指导。指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应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积极的进行有意记忆(2) 正确使用形象记忆法、图形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
12、急依法等记忆方法(1) 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防止知识遗忘的方法(1) 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3) 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n 非认知过程的指导 1、情绪情感的指导,教师要善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可采用:(1) 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活动方式(2)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产生愿意血学习的情绪情感(3) 使学生理解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状态(4)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独立性 2、
13、意志指导,对小学生意志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5)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6) 教给学生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7) 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意志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n 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类型(1)领悟式指导法(2)迁移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法(4)反馈式指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法(8)渗透式指导法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1) 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指导(2) 整体性原则,指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3
14、) 实践性原则,指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4) 渗透性原则,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三、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1) 学习计划的指导,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2) 听课方法的指导,要注意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3) 复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4) 写作业方法的指导四、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
15、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3) 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观念只有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得到巩固、保持。(4)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是学习不可缺少的。(5)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能力差异 主要体现在智力差异上,包括;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
16、认知方式的差异 认识方式分为:场独立型(不受外部影响干扰)和场依存型(易受干扰),沉思型(沉思不急)和冲动型(快速作答),辐合型(搜寻答案缩小范围)和发散型(多种答案)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识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法。性格的差异 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 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性格差异对教育的意义 性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
17、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一、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1) 事物本身的特征。凡是对比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强烈的新异性与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2) 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一些不具有新异性的事物,由于其与人的知识经验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3) 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的稳定性而言也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 建立积极的心里准备状态(2) 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创设问题
18、情境面积发学生学习兴趣(4)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出现,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5) 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三、小学学习兴趣的特点(1) 有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 兴趣广度逐渐扩大(3) 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四、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1) 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2) 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19、。(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 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五、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 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 教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的结构有整体的把握,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3)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其智力发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征(1) 学习习惯的广泛性(2) 学习习惯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学习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3) 学习习惯的阶段性,由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4) 学习习惯的模仿性,模仿性强是小学
20、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七、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 课堂中正确的引导(3) 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 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 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 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如何进行创造性培养(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方法有: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1、持好奇心2、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励独立性和
21、创新精神4、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 情 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道德认识;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道德行为。衡量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2) 德育教育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教育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锁房门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小学德育的原则(1
22、) 导向性原则,在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2)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3) 尊重学生以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统一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衔接。(5)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征进行教育(6) 知行统一原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7)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引导,说服教育,辅之纪律约束(8)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克服消极因素小学德育的途径(1) 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2) 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
23、部分,她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香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 劳动,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磨练与考验。(4) 少先队活动,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是全班同学或全校师生参加的活动,能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6) 班主任工作,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有力地管理学校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小学德育的方法:(1) 说理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 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
24、方法。(3)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4) 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5)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促使其发扬有点,克服缺点的方法。(6) 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三、运用语言说服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事实说服法主要包括参观、反问、调查。四、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
25、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五、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1) 选好学习的榜样。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 引起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六、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1) 创设良好的情。(2)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七、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1) 坚持严格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2)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3) 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的过程。八、运用品德评
26、价法是要注意(1)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态度(2) 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3) 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4) 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班级与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 组建阶段, 班级管理主要靠教师。(2) 形成阶段 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班级的凝聚力开始显现。(3) 发展阶段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班风。(4) 成熟阶段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 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为组成的共同活动(2)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 健康的舆论的良好的班风(5)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班级管理的功能 (1
27、)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内容(1) 班级组织的建设(2) 班级日常管理(3) 班级活动的管理(4)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1) 常规管理,规章制度(2) 平行管理,集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集体(3) 民主管理(4) 目标管理,确定共同目标班级管理的原则(1) 方向性原则(2) 全面管理原则(3) 自主参与原则(4) 管教结合原则(5) 全员激励原则(6) 平行管理原则班级管理的方法(1) 调查研究法(2) 目标管理法(3) 情境感染法(4) 规范制约法(5) 舆论影响法(6)
28、 心理疏导法(7) 行为训练法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 教育性原则:让学生受教育,促进学生成长。(2) 客观性原则:充分调查,了解真想,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3) 有效性原则:讲究效果。(4) 可接受原则:当事双方对处理结果心悦诚服的接受。(5) 冷处理原则: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弄清问题在处理。十、班级突发时间处理的方法(1) 沉着冷静面对(2) 机智果断应付(3) 公平民主处理(4) 善于总结引导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立一个优
29、秀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1)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 培养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 实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细致化(4) 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5)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小学班主任工作主要内容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和总结。新课改要求班主任应具有的道德素养: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到(1) 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
30、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建立学生档案四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班级活动的功能(1) 满足交往功能(2) 学习发展功能(3) 个性发展功能(4) 班集体建设功能(5) 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班级活动有满足交往功能(1) 班级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2) 班级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3) 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班级活动有个性发展功能(4) 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5) 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6) 班级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律水
31、平(7) 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8) 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级活动有班集体建设功能(9) 班级活动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10) 班级活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1) 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注意精神班级活动的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12) 班级活动有利于班主任熟悉和了解学生(13) 班级活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14) 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班级自主管理(15) 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主任活动指导水平1. 班队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互,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2. 班队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方
32、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3. 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性原则班队活动的原则 班队活动原则就是指为了保证班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班队活动知道过程的客观规律。包括一下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计划性原则(6)生活化原则。少先队活动的特点(1) 教育性,教育性原则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第一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目的。(2) 自主性,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做少先队组织的主人。(3) 组
33、织性,少先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队的组织性。(4) 趣味性,指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小年儿童的年龄特点。(5) 实践性(6) 创造性小学德育的原则(1) 导向性原则,在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仿真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2)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奖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要求:爱护尊重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统一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衔接。
34、 要求: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5)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征进行教育 要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年龄特征进行教育。(6) 知行统一原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7)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引导,说服教育,辅之纪律约束 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坚持以理服人
35、,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认真执行。(8)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克服消极因素 要求: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教学实施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直接经验
36、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直接:亲自探索。间接:通过一定形式。要求学生一学习直接经验为主,学习简介经验时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要求: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题相统一的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想同意的规律。教育过程的基本阶段(1) 激发学习动机。(2) 领会知识。(3) 巩固知识。(4) 运用知识。(5) 检查知识。教学原则(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教育性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
37、想品质。(2) 直观性原则。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延时要与语言相结合,重视运用生动的语言。(3) 启发性原则。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4) 巩固性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复习,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5)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按教材系统的进行教学,解决好重难点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6)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坚持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相统一,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7)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教学要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训练的
38、关系。(8) 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方法(1) 讲授法。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2) 谈话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3) 讨论法。讨论,探讨。(4) 读书指导法。阅读教科书,参考书。(5) 演示法。展示实物,直观教具。(6) 参观法。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从而获得知识。(7) 练习法。教师指导,运用知识,完成操作。(8) 实验法。(9) 实习作业法。运用知识,实地操作。(10) 实践活动法。社会实践。(11)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情境。(12)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索,
39、研究。教学组织形式(1) 个别教学制。(2) 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缺点:学生的主体低位受到限制;学习主要接收现成的知识,不利于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灵活性有限。(3) 分组教学。(4) 道尔顿制。独立自主学习。伯克赫斯特。(5) 特朗普制。教学模式(1) 传递-接受。(2) 自学-指导。(3) 引导-发现。(4) 情境-陶冶。(5) 示范-模仿。(6) 目标-导控。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1) 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
40、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2) 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3) 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4) 运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游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5) 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生动的故事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教学实施的环节(1)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 上课(3) 作业的布置与修改要求:有目的性,内容符合新课标;新颖性,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层次性,分量适宜,难度适中;综合
41、实践性,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理论联系实际。(4) 课外辅导(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信度: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效度:测出属性特点。学习策略复述策略:记忆,重复记忆;精细加工:笔记,关键词,联系实际组织策略:提纲,结构流程图,表格下位学习:低的包含到原有的上位学习:新的把已有的包含与旗下而获得意义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诱因。学习需要奥苏泊尔:(1) 认知内驱力:求知,自我要求。(2) 自我提高内驱力:提高自我,学业成就。外部动机。(3) 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赞许。学习动机的分类(1)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兴趣。外部:诱因。(2) 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利他,利己。(3) 远景动机与近景动机;长
42、远目标,近期目标。(4) 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兴趣,社会需要。学习动机的理论(1)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外在诱因。(2) 需要层次理论。马洛斯(3) 成就动机理论。(4) 成败归因论。内部、外部。稳定、非稳定。可控、不可控。(5) 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1)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 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具体目标的方法。(3) 设置榜样。(4)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43、4)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调控、导向、激励、鉴定。教学评价的类型:(1) 根据实施功能:分为诊断性(了解情况)、形成性(教学过程中)、总结性评价(学期结束)。(2) 根据运用标准:相对性、绝对性、个体内差异。(3) 根据评价方法:定性、定量。(4) 根据评价主体:外部、内部。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发展、整体、指导。新课改教学评价的改进:(1) 变革教学评价由分数评价向发展的评价,对结果的评价逐步发展对过程的评价。(2) 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优化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3) 加强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反思的类型(1)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2) 自我反思、集体反思。(3) 纵向反思、横向反思。(4) 理论反思、经验反思。教学反思的原则:自主性、真实性、及时性、个性化。教学反思的方法:行动研究、自我提问、教学诊断、比较法、阅读新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