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资料教师资格证“两学”考试心理学重点华师完整版.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45879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美版资料教师资格证“两学”考试心理学重点华师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美版资料教师资格证“两学”考试心理学重点华师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美版资料教师资格证“两学”考试心理学重点华师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版资料教师资格证“两学”考试心理学重点华师完整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概论1.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2.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方法: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标准:客观性信息选取取决于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的个人偏好;准确性准确而精确的搜集信息;可检验性多次实验。3.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里实验室。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

2、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为铁钦纳。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行为主义心理学 这一学派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先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等人。 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选)精神分析学

3、派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和行为主义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最重要的特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与方法。认知心理学 它吸取了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以发展。 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美国心理学家奈瑟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艺术,从而出现了认知心理学,为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标志。(选、填)4.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简答)p13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一度集中于研究儿童期,现在对青春

4、期、成人期尤其是老年期的心理特点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遗传因素对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5.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阐述定义,简答、论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

5、方法。测验法中所用的心理量表,或称心理测验,其测验的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在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地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地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1.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

6、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2. 意识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睡眠状态。3.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4. 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5.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6.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

7、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7. 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P278. 生物节律: 日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通称昼夜节律。 潮汐节律:生活在沿海潮线附近的动植物,其活动规律与潮汐相一致。 月节律:约29.5天为一期,主要反映在动物的动情和生殖周期上。 年节律:动物的冬眠、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 生物钟: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维持稳定的内部定时机制。 对人的

8、自我感觉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是:体力、情绪和智力。而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止,这个规律自始至终不会有丝毫的变化,不受任何后天影响。(“人的节律”或人的“生物三节律”)9.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过渡期(1)、轻睡期(2)、沉睡期(34)、快速眼动睡眠(5)。当快速眼动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轻睡期。10. 失眠:按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 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如亲人去世、离婚,或者考试到来、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等。 假性失眠:一些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正常人,但依然精神奕

9、奕,却认为自己“失眠”的现象。是因为假性失眠的人没有意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失眠感,这种失眠不是真实的失眠。 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 药物性失眠:在睡前喝了咖啡、茶或是可乐之类的提神饮品而导致神经兴奋或因长时间服用安眠药物导致形成对药物的依赖而形成的失眠。11.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精神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12.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13. 催眠之父: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尔。14. 苏格兰医生布瑞德最先提出“催眠”

10、一词并宣称它能够使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从而使它得到传播。15.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首先是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其次,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暗示性的高低。16. 有三种人最容易接受暗示:平时喜欢沉思幻想的人;容易集中精神而不容易分心的人;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经验的人。17. 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就称为催眠诱导。18.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19. 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

11、生变化,这类药物称为心理促动药物。有镇静剂、兴奋剂和迷幻剂三类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1. 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2. 超感知觉(第六感)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信息的可能性(了解)3. 人类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4. 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

12、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5.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人的感受系统只是对强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用发生反应。(了)6.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7.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8. 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们对两个此际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为了辨别一个刺激出现了差异,所需差异大小与该刺激本身的大小有关。9. 基本的视觉现

13、象: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色觉(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10. 明适应:瞳孔缩小,感光减弱;暗适应:瞳孔增大,感光增强。11. 色觉理论: 三原色说三原色说是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的,也称杨黑理论。他们提出,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敏感。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种原色,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然而,三原色说不能解释一些视觉现象,例如视觉后像。当光刺激中止对感受器的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称正后像。而根据负后像原理,可以发现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

14、相反的颜色出现,这是颜色对比现象。 拮抗理论为了解释视觉后像现象,黑林提出另一种颜色理论,称拮抗理论,也简称四色说。他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12. 基本的听觉现象:(1)声音的属性,声音具有三个基本属性,称为感觉特性,即音强、音高和音色;(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13.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分为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14. 知觉的特性:(选)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

15、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15.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6.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17.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p72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1.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类型)。2.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

16、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保存保持(存储),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3. 记忆系统:当前得到公认的是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以其特有的形式继续保存一段时间并起作用,这些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事象和声像。5.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主要特征:(1)编码的形式: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2)储存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的容量有限。在任何时候,我们只能在头脑中保持并使用少量的信

17、息;(3)储存的持久性: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他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对信息的短时保持乃至常识储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复述分两种: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6.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编码形式:语义代码(将信息成功地编码进入长时记忆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视觉代码7. 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复述环境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8.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9.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节省量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即遗忘

18、的数量逐渐增多。10. 艾宾浩斯的开创性研究引发了两个重要发现:1)描述遗忘进程的遗忘曲线。发现尽管人们更容易记住有意义的字词,但不管要记的材料是什么内容,遗忘曲线的发展趋势都与艾宾浩斯的结果相同; 2)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的保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11. 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 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为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12. 干扰破坏了大脑提取信息的能力,更能引起遗忘。13. 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

19、依赖: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14. 人们为了减轻心理不安,有意识地逼迫自己不去回忆那些引起特别痛苦体验的事件,或者以某种方式有意地歪曲它们,使之不再出现,这种有意识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现的记忆效应称为有意遗忘。15.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地点法、韵律法、记笔记。16. 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17. 学习的分类(选) 依学习方式划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依学习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18.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了

20、解 p102)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1.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2.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是人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最本质的区别,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与人类语言的高度是分不开的。3.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了解)4. 思维的种类:直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5.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每个概念都包

21、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6.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概念进行不同的分类。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研究条件下获得的。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6. 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 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其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假

22、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7.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做归纳推理,后者叫做演绎推理。认知心理学对演绎推理的研究: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 8. 问题解决作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9. 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系你个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逆向工作法10.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

23、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故着性、心向(或心理定势)11.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 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象的基本特征。13. 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14.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15.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简答、论述) p124 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二者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性不显著。 人格因素: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

24、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环境因素:虽然大众印象中都有孤独的天才形象,但大多数创造性活动都是在人际环境中发生的。人际期望很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创造性表现。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动机因素: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动机,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无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有多大,环境有多好,如果没有激起自己相应的创造活动动机,都不会出现创造性的行为表现。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第六章 智力1. 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它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25、。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2. 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能力具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指个体现在实际“所能为者”,其次它又指个体将来“可能为者”3. 能力的不同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 p130)4. 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发过心理学家比内。5. 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IQ。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智商(IQ)= 6.

26、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7. 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例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离差智商(IQ)= 100 + 15Z,其中Z = 上面公式中X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代表该团体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人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即他的标准分数。8. 智力的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智力的团体差异9. 一般说来,智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10. 人的智力发展是相对稳定的

27、,但不是一成不变的。11. 智力的因素论 智力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最早提出。认为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一般因素(g因素)和某个特殊因素(或称s因素)两种因素。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一个人在各种测验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正相关,是由于每个测验包含着不同的s因素。斯皮尔曼认为,g因素就是智力,它并不能直接由任何一个单一的测验题目度量,但是可以由许多不同测验题目的平均成绩进行近似的估计。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由卡特尔提出。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

28、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智力多因素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12.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13. 智力结构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14. 智力的认知理论:由于智力活动过程与结果联系密切,智力可以通过考察信息加工过程上的差异来进行

29、研究(了解p141) 智力的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2)智力的第二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性智力。3)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PASS模型: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16

30、. 智力测验的产生:达尔文的进化论激发了人们对智力和心理能力的研究。达尔文的表兄弟高尔顿对智力进行了第一个系统性研究。17.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编制的。(选)18. 智力测验的种类: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19. 心理测验的性质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 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20. 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信度(次重点)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一个测验的信度

31、可以分为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再测信度:指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评分者信度:指不同评分者之间在测验结果计分上的一致性。当测验结果是由评分者主观评定时,评分者信度尤为重要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同质信度,指一个测验或分测验中各题目所测内容的一致性。 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心理学家一般将效度进一步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构想效度:指心理学家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质的概念或特质,如智力、焦虑、自我、外向、攻击等等。构想效度表示一个测验是否达到了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

32、测量。预测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性,也就是对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能够预测到什么程度。在这里,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21. 测验的标准化:正态分布、标准分数、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22. 经典智力测验p152(了解):斯坦福比内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团体智力测验。23. 性向测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24. 成就测验或称成绩测验,主要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由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工作中,因此,有时

33、也被称为教育测验(考试)。25. 智力的影响因素(论述)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家庭谱系研究:在生物学上,一个家庭或家族中的所有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共同遗传基因。通过考察父辈和子辈在某些领域的成就差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遗传对智力的影响。关于能力遗传的研究,起始于英国著名科学家高尔顿。双生子研究:研究智力遗传性的第二种途径是比较双生子研究。根据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共同遗传基因上的不同,通过比较他们智商方面的相关,可以推测出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程度。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由于他们与养父母在遗传上没有任何相似,所以只能将这种智商的相关归

34、因于环境的影响。同理,对于生活在同一家庭中遗传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他们的智商间也有一定的相关。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是否接受教育的儿童,以及接受较好和较差教育的儿童的智力之间存在着差异。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传授。丰富的校内外生活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校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当今社会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通过学校里知识的接纳,更多的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1 心理

35、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 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为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所以我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3 动机的功能: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a) 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在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且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b) 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人会积极的学习,主动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做。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

36、在起作用。c) 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之愈强烈。工作动机强烈的人则往往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成为一个工作狂。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以前,行为会一直存在。4.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5.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6.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需要推动人

37、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7. 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主导动机:人的行为十

38、分复杂,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某一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动机所驱使的。推动行为的各种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表现强烈而稳定,起主导作用。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从属动机: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处于从属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8.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9.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次重点)10. 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遗传的基本交往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交往行

39、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非重,了解)11.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合作、情谊、归属)人之所以要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有如下几个原因: 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生存是离不开与其他人的合作的。 情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合作关系,我们还会因为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这种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当我们归属到这些团体中去时,我们就会获得支持与依赖,具有了安全感。12. 成就动机(

40、一般情况下男女):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一个人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13.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14. 成就动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3)正确的归因方式(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音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努力地去改变自身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15.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16. 工作动机理论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它涉及了一个问题:人为

41、什么工作?(了解p172) X理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 Y理论:把人看作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想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 V理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 Z理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17. 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18.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匿乏动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和成长动机(吃饭不只是为了活着)。匿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回复

42、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19.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他将需要分为五种层次:(金字塔高低)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20. 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21. 动机力量 = 效价 期待 其中,动机力量是指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效价指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期待指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22. 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为情绪情感。23.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在认知层

43、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动。这三种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 外粗行为:在情绪产生时,除上述两种内部过程之外,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24.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着人的

44、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与情感的反应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实际上,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稳定的情感实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本点附加)26. 人类具有的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27. 情绪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

45、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的事物。 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28. 情感的种类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9. 情绪情感的表达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表情比言语更能显示情绪的真实性。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46、30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动机潜力是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变化能力。31. 情感情绪的调控功能。 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 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32. 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

47、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33.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第八章 人格1.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和功能性(选择)3. 人格的结构 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 心理状态系统: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段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 心理特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在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出认知能力强,而社会活动家表现出人际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