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初一语文作文必做题 初一文言文必做详解版.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3245610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3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初一语文作文必做题 初一文言文必做详解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生初一语文作文必做题 初一文言文必做详解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初一语文作文必做题 初一文言文必做详解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初一语文作文必做题 初一文言文必做详解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初一文言文必做答案解析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注释:(1)先公:指欧阳修 (2)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3)闾里:指街坊解释下面加粗的词。陈太丘与友期行1太丘舍去2尊君在不3抄录未毕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2(2)读了(甲)(乙)两文后,请你选择其中一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悟。(3)1期:约定。1去:离开。2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示“吗”的意思。3毕:完成4(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1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2(2)通过(甲)文,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

3、有礼貌。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同时我也知道了文中的有人虽然不守信,不礼貌,但是,他却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多学习。(3)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1页(共11页)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考点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1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2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

4、,使其文通义顺。3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4(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关键词“惭”“引”“顾”的翻译。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及”字的翻译。2(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对人物性格的刻画。(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论语十二章节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A. 曾子曰子曰B. 贤哉,回也回也不改其乐C. 择其善者而从之 温故而知新D.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下列加粗词语解释相同的一组是(1)翻译下列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2)论语中很多经典的言论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选择选文的其中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它给你带来的启迪。(3)2C(1)第2页(共11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解析考点

6、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1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析: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知道要学习,而是享受学习这个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享受学习,以学习为乐趣,才能真正学到知识的精髓。(3)A.子:后缀表示尊称/孔子B.也:句末语气词/也C.而:承接,表示然后D.为:替/成为(1)翻译句子要注意关键字词的意思:故,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新,刚刚学到的知识。1翻译句子要注意关键字词的意思:三,虚数,极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2(

7、2)读懂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下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

8、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注】隶耕耕田为业。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就完成。邑人同县的人。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利认为有利可图。扳通“攀”,牵。泯3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3页(共11页)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答案解析考点然特点完全消失。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非淡泊无以明志无以:1年与时驰驰: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这个故事很好地

9、证明了诫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3)如果让你从诫子书中选取两句话写成条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你会选取哪两句?简要说明理由。(4)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1疾行,指迅速逝去2(1)悲哀地守着穷困潦倒之人居住的陋室,(后侮)又怎么来得及!(2)讲述了奇才少年仲永因为不学习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故事。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3)略(4)略1略2(1)(2分)(2)(共2分。概括故事1分,原文语句1分)(3)共2分。条幅1分,理由1分(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

10、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4第4页(共11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答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乙】华州村,往岁有耕田者,日晡疲甚,乃枕犁百卧。虎自林间出,眈眈相向,欲啖之。屡前,牛辄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虎,虎不得近,垂涎至地而去。其人则熟

11、寝,未之知也。虎行已远,耕者觉,见牛跨立其上,恶之,以为妖,因杖牛。牛不能言而奔逐之,愈觉其怪。归而杀之,解其体,食其肉,而不悔。【注释】晡:申时,古代时间段名称,相当于15时至17时。抵:触。觉:睡醒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含义。屠大窘1意暇甚2眈眈相向,欲啖之3因杖牛4(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乃枕犁而卧屠乃奔倚其下B. 左右以角抵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逐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D. 归而杀之而顷刻两毙(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其人则熟寝,未之知也。2(3)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害怕,

12、困窘1悠闲2瞪着眼注视3因此,就4(1)A(2)过了一会儿, 一只狼走开了,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在前面儿坐下了。1那个人睡得熟,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况。2(3)甲文启示:对于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要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么狡猾最终都要失败。乙文启示:好心无好报,世上被冤枉的又何止这头牛。但愿人们多一点调查,多一点冷静,多一点反省,少一点冤枉。(4)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5页(共11页)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解析考点略1略2略3略4(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项,连词,表顺接,于是,就;B项,介词,表动作行为,用/连词,

13、表目的关系,用来;C项,代词,代指牛/助词,调节音调,无实义;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2)略1略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反思。(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卖油翁回答下面问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A.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B. 但微颔之颔:下巴C. 有卖油翁

14、释担而立释:放下D. 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A. 无他,但手熟尔B. 徐以杓酌油沥之C.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下面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下面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本文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述的一则故事。B.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一句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妄个性,为下文铺垫。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写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设问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得傲慢无礼。D. 卖油翁是一个身手不凡、神闲气定的智者。他用一个绝活,一个类比,一句深

15、入浅出的话就使陈尧咨怒气顿消,心悦诚服。足见卖油翁的智慧。(3)5第6页(共11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答案解析考点B(1)D(2)C(3)颔:点头(1)A:尔,通“耳”罢了 B:杓,通“勺” C:帖,通“贴”(2)注意修辞手法,设问为自问自答,应为反问。(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16、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建安四年,(孙权)从策(孙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于沙羡。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薨(hng):死。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宄(gu):犯法作乱的人。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 (2)即更刮目相待更:(3)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

17、师师: (4)乃改易权服易:(1)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_(2)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译文:_(2)结合原文语句并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孙权与本文中的张昭分别是怎样劝说对方的?(3)6粗略的阅读 重新 遵守 换(1)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2)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7页(共11页)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解析考点孙权劝学中孙权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学习。劝说句为“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张昭列举伯禽的列子“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来说服孙权,并结合

18、当时的时局“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结合实际情况劝说孙权来放下悲痛,主持军务。(3)注意古文中字词意思的积累,结合理解上下文,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读义顺。(1)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务”指军务,“孰”疑问词谁。以及补充省略的部分比的是“事务”的多少。 “揖盗”迎接强盗,“以为”认为。(2)两篇都是劝谏类的文言文,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要注意概括二者的劝谏方式,从“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以看出孙权善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来劝谏吕蒙读书学习;而张昭则列举了周公与伯禽的事例来劝谏孙权“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

19、,非欲违父,”放下悲痛,并且结合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和背景,更加有说服力。甲文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在当涂管理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多来当借口(不愿学)。只是应当涉猎,了解一下过去的事情罢了。你说你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才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话议论,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华,不再是当年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刮目相看了,”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才告别。乙文译文:建安四年(199),孙权跟随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黄祖。建安五年(200),孙策去世,把军政大事托付给孙权,孙权痛哭

20、不已。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这是哭的时候吗?即使周公所订立的丧礼,他的儿子伯禽也没有遵守,并非他想违逆父训,只是由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而已。况且如今奸诈犯上的人竞相角逐,豺狼当道,你却要发泄个人的悲痛,顾念礼制,不啻在打开门户,招引盗贼,这样作并不能说是仁啊!”于是改换孙权所穿的丧服,扶他上马,外出巡察军营。(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7第8页(共11页)大海

21、教育 在线1对1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答案解析考点【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按要求填空。甲文作者是(朝代)(人名)1乙文选自2(1)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1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2(2)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

22、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B. 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 乙文 通过赞美莲,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3)1唐2刘禹锡1爱莲说2(1)惟吾德馨。1莲,花之君子者也。2(2)A(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识记。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每空1分,共2分)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的关键在

23、于平时的积累,识记。(1分)2(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2分)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2分)2(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文学常识。(4分)(3)古诗文阅读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9页(共11页)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

24、,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A. 如其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 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 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 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阅十余岁阅:(2)不亦颠乎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2)众服为确论。(3)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4)8C(1)(1)阅:经过,过了。 (2)颠:通“癫”,疯狂。(2)(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3)A(4)第10页(共11页)大海教育 在线1对1Junior high school Must topic解析考点略(1)略(2)略(3)略(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大海教育 在线1对1第11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