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校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校助学贷款问题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论文成绩 题目: 高校助学贷款问题研究 主修学校 专业年级 辅修学校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特此声明!作者专业:作者学号:作者签名:(手写有效)年 月 日(手填时间)评语: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评定意见: 答辩(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目录摘要51
2、 我国助学贷款总述51.1 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特征51.2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52 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62.1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62.1.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缺陷62.1.2 学生的诚信缺失72.1.3 借款学生还款压力偏重72.1.4 还款制度不合理73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83.1 建立合理的贷款管理制度83.2 加强个人诚信建设83.3 银行加强高校助学贷款的办理8结语9参考文献10高校学生贷款制度问题研究摘要1 我国助学贷款总述1.1 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特征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
3、 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专门用于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银行贷款1。它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收费制越来越被认可。为了使每一位大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国家不断大力推动助学贷款工作的发展。它不同于助学金、奖学金等其他资助方式,其资金均由商业银行自行筹集,还贷风险也由商业银行自行承担,本质上仍是一种商业性贷款,但它与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也有明显差别,在制度的制定实施、放贷对象及风险控制上有其自身的鲜明特征。国家助学贷款鲜明特征是,政策性较强、资助对象及目的具有特定性、风险性较高2。从内涵看,国家助学贷
4、款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制度是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所有参与者,反过来又被不断变化的实际决策再生出来。也就是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无形的特殊的,具有排他性, 它面向的是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这一弱势群体,而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措施2。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和经济优惠政策。这对于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观念,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为贫困学生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了社会保障机制,减轻了经济困难对弱势群体学生在入学、选择学校及
5、专业方面的影响,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其根本出发点就是,实行科技兴国,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继续学业。这也可以说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3。1.2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一些挫折,要经过几番修改、更正、补充,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才能一步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国家助学贷款亦是如此。这一政策自产生之日起,就几经波折,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发展4。我国自1987年首次出台学生助学贷款政策,至今已形成高校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等多类学生贷款方案并举的政策体系。目前,中国设立并实施了包
6、括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在内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后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问题。同时,中国高校也开设了入学报到“绿色通道”,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入学4。自试行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多次变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199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决定在北京,上海等个城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进行国家助学贷款试行工作。但是,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了尴尬局面。学生中申请的人数比预期的低的多,办理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中受挫。主要问题是在贷款担保和风险
7、责任上2。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除原来规定的担保贷款形式外,增加了采取信用担保的方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贫困学生因无法提供担保人而无法获得贷款的问题,同时意见规定学校也不承担回收贷款风险责任,这两项政策的修改打破了影响、限制助学贷款的瓶颈之一5。2001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三部委召开了全国助学贷款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取消了“一校一行”的规定,允许一所高校可以根据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自主选择一家或多家承办助学贷款业务颁布了助学贷款呆坏帐损失核销的规定免征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相应的协
8、调机构,各高校指定专门机构管理本校的学生贷款工作,使国家助学贷款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相续完善建立,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局面6。2006年7月,教育部在第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自1999年试行、2000年正式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经开展了7年。7年来,全国申请贷款累计总人数395.2万,银行审批人数240.5万,申请贷款累计总金额305.6亿元,银行审批金额201.4亿元。在赞叹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各地贷款学生因未能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被告上法庭的现象屡见不鲜7。2 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2.1
9、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十余年来,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对推动高校的可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在长期的推行与发展过程中,高校助学贷款在全国各地均遇到过难以克服的问题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信用贷款,无须任何的担保 银行对贷款学生的信用状况评估难监管难,基于安全性的考虑要么不发放贷款,要么设计较高的申请门槛,加之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对恶意负债者的有效惩罚机制,尤其是国家助学贷款本身制度存在缺陷,从而使助学贷款存在巨大的潜在信用风险。当务之急必须寻求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对策。只有这样,高校助学贷款业务才能成功运行,真正需
10、要资助的扶困学生完成学业5, 6。国家助学贷款涉及国家政策,银行,学校,学生四个主体,出现的问题也无非是来自于这几方面。所以如何找出这四个主体各自存在的问题,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得国家助学贷款能够摆脱尴尬局面,持续健康发展下去,是我们主要要解决的问题7, 8。2.1.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缺陷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法理基础并不牢固。首先,政府没有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等教育负有法定的义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作为财政部、人民银行、教育部联合出台并经国务院确认的制度,其合法效力在于国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随着战略股东的引入,政府、人民银行、教育部门、银监
11、部门都不能强制商业银行提供助学贷款。其次,助学贷款部分相关文件中一些提法的法理依据值得推敲。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部门主导、贴息,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也是一个促进公平的重大措施。我国的助学贷款在政策上是由政府主导的,但是自1999年开始实施该政策以来,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缺位现象9。2.1.2 学生的诚信缺失就大环境来讲,一些人道德水平低下造成诚信缺失的情况的发生。高校学生诚信缺失,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道德诚信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完善,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再加上很多高
12、校没有建立诚信教育的相关制度,缺乏必要的约束力 同时,金融部门和学校间的信息沟通有限,使很多诚信意识淡薄的高校学生产生侥幸心理,造成毕业后助学贷款难于讨回10。高校对诚信教育的不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匮乏成为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关键原因。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依旧沿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缺少现代化的教育策略和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没有将诚信意识融入课堂中,使得高校学生信用意识薄弱,对毕业后还款问题不够重视。同时,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里,忽略了诚信的素质教育, 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心理状况不达标,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就是表现形式之一11。助学贷款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
13、业,同时也是发展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毕业生的不良还贷情况,却让国家助学贷款一度陷入窘境,因为还贷违约情况严重。2004年时还导致了一些银行开始停办助学贷款业务。据统计,截止2005年12月底,全国累计审批的国家助学贷款已达206.8万元,审批合同金额达172.7亿元,可其中的违约率达到了28.4,违约金额高达49亿元11。2.1.3 借款学生还款压力偏重国家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每年毕业人数不断增加,相对于每年供给的需求量相比,并没有大的增长,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自然会增加困难。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大学生就业已然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大背景之下,大学
14、生就业其实就是一个与已工作和同时在找工作的人的竞争过程。参与竞争的人数不断在增加,则出现部分大学生在短期内就业难现象12。大学生就业体制从国家“统一分配”转为学生“自主择业”,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工作搜寻范围广,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大高校,用人单位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同时又能够使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双方都需要花费时间和钱财,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目前我国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还没有统一的调试和指挥,自然使得就业过程存在困难13。缺少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它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成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心甘
15、情愿”做“无薪族”的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得到实际锻炼,力争去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外,择业目标不甚明确、个人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低工资的原因。当前,部分大学生只有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专业不专,学而欠精,就业底薪很难太高。大学生就业后的工资低,在只能甚至不能保证基本生活条件,无力按期还款,这也是造成高违约率的重要现实因素14。2.1.4 还款制度不合理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实际操作时的服务网点不充裕,安排的基层工作人员对助学贷款办理的人力和时间较少,不能为贷款学生提供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出现大量学生不还贷款的现象,与贷款学生进入还款期后,商业银行不能提供便利快捷的还款方式
16、存在很大关系。一些学生在当初贷款时,并不清楚几年后的具体还款方式。银行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不畅,提供的服务不便捷,是造成部分学生还贷违约的因素之一1。商业银行督促欠贷学生按时还款的工作不到位。在逾期不还款的学生中,有部分是由于粗心大意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忘记还贷了”、“在外出差,不方便到指定银行还款”、“比限定日期晚了两天”、“还款数字记错了”之类。也有些学生遗失扣款存折及信用卡,并且没有主动补办,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还有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情况,在不断的调整利率,一些贷款学生在加息后仍按照原额度还款,造成小额违约。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地提醒学生,也许会大大降低违约率6。有能力还贷却恶意不
17、还的学生,不但透支了个人的信用,还透支了整个需要助学贷款群体的信用。毕业生不能及时还贷,肯定会使商业银行对学生的诚信度产生怀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银行减少甚至是停止对学校的助学贷款业务,直接影响高校今后新生的贷款问题。商业银行除了对这部分恶意欠贷的人要进行惩罚外,应该加强贷款审核各个环节,用多种方式、压力制约那些想钻制度空子的人15。3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以上对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国家政策、学生以及银行等三个相关方面来剖析。这些问题就是制约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绊脚石,所以,我们必须想法设法来逐一进行解决。从而“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当前关键是要
18、找到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既能实现国家“借”银行的钱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目的,又能达到规避国家助学贷款的高风险,实现利益各方共赢的目的,使国家助学贷款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6。3.1 建立合理的贷款管理制度我国助学贷款还款方式单一,没有灵活性,而从助学贷款政策完备的国家来看,多种多样的还款方式能促进学生还款的积极性。国外学生还款方式一般为:分期偿还和按收入比例还款。这样的还款方式比较人性化,既考虑到刚毕业的学生的实际,也能提高贷款的回收率。而对于暂时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应该要给予适当的延期政策17。3.2 加强个人诚信建设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我们首先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工
19、作。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甚至专门的宣传手册,进行宣传教育。让每一位刚入学的困难学生都知道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清楚这一政策的真正内涵。并了解政策的具体实施程序。要让学生懂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是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不是什么丢人可耻的事情。同时,也要他们清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也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甚至是法律责任。所以,也不要为了奢侈而任意申请贷款,占用国家资源18。要加强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使国家助学贷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教育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修养,又需要有
20、很强的外在约束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高等院校是重要的德育基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养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科学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4。3.3 银行加强高校助学贷款的办理针对银行的“惜贷”、“拒贷”情况,国家要增加银行的风险补偿金,对银行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增加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信心,提高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制度,这就决定了国家必须强化风险的补偿机制,由国家承担起风险责任。所以,国家的信用担保制度在助学贷款制度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4。首先,银行应该转变观念,大学生的助学贷款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助学贷款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
21、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银行应认识到,由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只是短期的应急之举,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而不得己采取的措施,因此,银行应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对于银行来讲,开展助学贷款是极有发展前景的事业,从大学生未来的偿还能力上看,无疑是可以肯定的。大学生是知识型群体,是银行潜在的客户,因此,银行应该放远眼光,积极的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18。其次,商业银行应为国家助学贷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银行应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克服畏难情绪,不怕麻烦,主动、及时地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操作和发放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增加服务网点,安排一定的人力和时间,为贷款学生提供简便、快捷、高效服务。在
22、助学贷款高峰期时及时调配力量,加快办理速度,通过努力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简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提高申请贷款学生的获贷率,让更多的贫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从贷款程序、考核机制、资金安排等方面完善贷款管理办法,加大管理力度,减少贷款损失8。再次,银行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贷款力一式,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办理不同方式的贷款。在还款时,银行也应该广开渠道,例如认真受理学生的异地还款,对异地还款可以免除手续费用等等,方便广大贷款学生还款,这样可以鼓励贷款学生积极还贷13。贷款银行和贷款学生所在的学校是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两个重要的主体。实践证明,建立良好的银校合作机制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贷款风
23、险。银校双方应本着大局为重、育人为先、真诚合作的原则,相互尊重、全力协作。认真履行银校协议确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银行在扩大业务的同时,更多地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就学困难学校在解决贫困学生的学业和自身学费收入问题的同时,也支持了银行业务的发展13。总而言之,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是少不了银行的大力支持的,银行也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全力响应和支持国家的这一政策3。结语综上所述,国家助学贷款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顺利实施和全面推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高等教育增加投入与贫困学生经济困难之间的矛盾,然而我国助学贷款实施十三年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实施难的症结在于各利益主体博弈
24、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缺失。国家助学贷款这一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银行、高校各利益主体积极通力合作,才一能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情办好。政府要加快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处理好助学贷款相关各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努力寻找政策目标与商业目标的均衡点,增强贷款工作的操作性银行要转变观念,进行金融创新,采取多元化、灵活的还贷方案,以尽量满足学生贷款的需求高校要同银行密切合作,加强整个贷款过程的宣传和管理工作学生要诚实守信,积极还贷。各方密切配合,力求形成一个共赢的机制,使助学贷款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使更多贫困生从中受益。参考文献 1朴丹丹.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
25、分析与防范J. 经济师, 2011(11):120-121. 2李美琴. 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18(2):105-107. 3徐艳. 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青岛大学, 2009. 4王志宁. 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还款问题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5周姗姗.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1(20):91-92. 6俞骏. 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师, 2005(007):237-238. 7李文长, 刘亚荣. 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及政策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
26、,5:38. 8戚谢美, 管晓怡.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学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4:15. 9李红桃. 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5.10郭晓媛. 国家资助政策下高校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6):143-145.11甘剑锋. 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2吴杰. 经济学视野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探析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6):139-142.13王卫霞. 略论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与存在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5:37.14吕炜, 肖兴志, 王晔.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J. 教育研究, 2004,6:28-33.15凌靖波, 吴爱邦. 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4):154-156.16李洋.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问题研究J. 商品与质量: 学术观察, 2011(3):165.17赵江.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问题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10):20.18乔锦忠. 中国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 问题和政策建议J. 教育与经济, 2003(3):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