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243641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高一化学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 分,共 10*2=20 分1以下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又廉价方便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氢气D太阳能2下面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能、蒸汽B电能、风能C蒸汽、风能D煤、石油3. 以下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4. 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化

2、学反应只生成新物质,没有能量的变化6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 N 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7、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8现在电池的种类非常多,且由电池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以下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锂电池B锌锰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 D 镍镉电池9以下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10、

3、以下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A、B、C、D、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 分,共 3*10=30 分11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石燃料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能量转化方式正确的是A化学能 电能B化学能 机械能电能C化学能 热能电能D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电能12以下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因此地球上的蕴藏量也是无限的B.化石燃料虽然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但形成化石燃料的速率相当快,所以化石燃料相当于是无限的C化石燃料的形成非常复杂,需时间较长,但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

4、又都是非再生能源Fe C Fe C Fe Cu Fe Zn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13、 20mL 0.5mol/L 的盐酸与一块大理石反应,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加入 10mL 1mol/L 的盐酸B、加入 30mL 10mol/L 的盐酸C、所用的大理石研磨成粉末D、加入 10mL H2O 14、已知反应A 3B 2C D 在某段时间内以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L1min1B、1 molL1min1C、2

5、 molL1min1D、3 molL1min115、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铁片是16、以下装置中,电流计G 中有电流通过的是17、合成氨的反应为:3H2+ N22NH3,其反应的速率可分别表示为v(H2)、v(N2)、v(NH3)(单位为 mol L1s1), 则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 v(H2) v(N2)= v(NH3) B、 v(H2)3 v(N2) C、 v(N2)2 v(NH3) D、 v(NH3)3/2v(H2) 18以下反应既是氧化复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BBa(OH)2 8H2O 与 NH4Cl 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燃烧

6、反应19、可逆反应H2(g) I2(g) 2HI(g) 到达平衡的标志是A、H2、 I2、HI 的浓度相等B、H2、 I2、HI 的浓度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20以下选项中说明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B、C、D、三、填空题每空2 分,共 34 分2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22 6 分如下图是8000C 时, X、Y、Z 三

7、种气体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 t2是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 24 题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23已知拆开 1 mol H H 键、1 mol I I、1 mol H I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 J、299k 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 需要填“放出”或“吸收”k J的热量。24指出以下变化能量是怎样转化的:(1)学校燃烧煤煮饭,(2)给的电池充电,(3)用蓄电池点亮灯泡,(4)电解水得到O2和 H225某可逆反应从0 2 分钟进行过程中,在不同

8、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开始至2 分钟时,能否用C 表示反应速率?假设能,其反应速率为, 假 设 不 能 , 则 其 原 因 为_ _ ;2 分钟后 A、B、C 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到达了_ 状态。四、计算题共16 分26、A和 B反应生成 C ,假定反应由 A、B开始,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1mol/L 。反应进行 2min后 A的浓度为 0.8mol/L , B的浓度为 0.6mol/L , C的浓度为 0.6mol/L 。则 2min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A=_ ,VB=_ ,VC=_ 。该

9、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新课标第一网27、某温度时,在一个2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以下空白: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从开始至2min,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5 4 3 2 1 0 1 2 3/分C A B 物质的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命题意图:本套试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必修2 第二章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了基础检测,同时对学习好的同学是一个检测提高的过程。并且对第一章所学过的知识有一些回忆,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10、。主要是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的对知识进行稳固和提高。试题特点:由容易到难,都是对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的检测,计算相对有一些的难度。涉及的范围包括基本的化学理论,概念,实验,计算。学生的能力要求有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等。其中中等难度的试题占60% ,难度要求在0.55 ,符合大纲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D C C D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C D D B C A 三、填空题每空2 分,共 34 分2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吸热22 2

11、X=Y+3Z 23 放出, 11 。 24 1化学能转变热能2电能转变化学能3化学能转变电能 (4)电能转变化学能25 A B ,C ,2A+B=2C,不能,因为不知道此反应的容器体积不能计算物质的浓度,平衡26 VA= mol L1min1 VB= molL1min1VC= mol L1min1A+2B=3C 27 (1)Y+3X=2Z (2) Vz= molL1min1 典型试题例说:13、 20mL 0.5mol/L 的盐酸与一块大理石反应,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加入 10mL 1mol/L 的盐酸B、加入 30mL 10mol/L 的盐酸精选学习资料 - - - -

12、-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C、所用的大理石研磨成粉末D、加入 10mL H2O 解析:固体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提高反应物的浓度和物质的接触面积,这样在选项中只有D答案在降低反应物的浓度,所以速率降低。16、以下装置中,电流计G 中有电流通过的是解析: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为1、金属性不同的电极2、电解液3、可以组成闭合回路 4、可以形成氧化复原反应。只要通过这些条件判断就可以得出答案。25某可逆反应从0 2 分钟进行过程中,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化学方程式为;反应

13、开始至2 分钟时,能否用C 表示反应速率?假设能,其反应速率为, 假 设 不 能 , 则 其 原 因 为_ _ ;2 分钟后 A、B、C 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到达了_ 状态。解析:图像题目要注意1、纵横轴的意义2、要看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由于该题目中A、B 的物质的量在减少而C 得物质的量在增加,所以A、B 为反应物, C 为生成物。根据在反应方程式中计量系数的比值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又在同一容器中, 也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 26、27 题目的计算方法和这个方法相同。同时纵轴的意义表示的不是物质的量浓度,因此不能计算出速率。5 4 3 2 1 0 1 2 3/分C A B 物质的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