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张革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总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以此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阶梯。课堂提问 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竞技状态, 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观察、反思我们的教学, 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教师提问数量过多,课堂上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2、教师的提问得不到
2、学生的配合。3、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往往以优等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4、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 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5、提问缺乏技巧。 这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思考, 我们觉得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很有价值。二、理论依据1、中国教育传统中 “ 启发式 ” 教学的要求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 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 “ 学思结合 ” ,孔子精辟地指出: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 “ 学” 与“ 思” 的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呢?这就
3、是孔子的“ 启发诱导 ” 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善于提问在启发诱导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问题” 的心理学分析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后或定势,促使思维从“ 前反省状态 ” 进入“ 后反省状态 ” ,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成功喜悦的体验, 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 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中, “ 顿悟” 由此而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3、课堂教学论课堂提问是以
4、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科学认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基于以上理论的支持,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做了积极的实践研究。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探索1、巧设问点,指向明确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 只会分散精力, 浪费时间。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从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出发,确定
5、以下提问的性质: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等。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才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案例一 :教学二年级第二学期“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 一课,课上,教师创设了一幅情境图,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得了一年级借书68 本,二年级借书 127 本,三年级借书106 本,四年级借书235 本的信息。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一位教师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 1:一年级比二年级少借多少本书?生 2:二年级比三年级多借多少本书?生
6、 3: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借多少本书?生 4: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共比四年级多借多少本书?。生 5: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共借了多少本书?师:你能将一、二、三、四年级借书的本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但细细推敲,学生的问题虽然都是有价值的,有的甚至还有一定的新意,但是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求两个数相减的计算方法,教师设计的问题目标指向不够明确,问题范围太宽, 甚至有的提问多余。 如果结合情境图,对
7、问题稍加修改,设计成这样的提问:“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那么范围就缩小了,既可以求两个年级之间一共借书的本数,又可以求两个年级之间借书的相差本数,这样提出的问题更加明确,便于学生及时进入对关键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中。2、适时引导,启发思维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 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如 “ 是不是 ” 、“ 对不对 ” 的简单问题,或学生完全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中新的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
8、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 什么 ” , 而且能发现 “ 为什么 ” 。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还表现在对学生解决“矛盾”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特点。案例二 :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两组学生跳绳比赛的数据,要求比较出哪组学生跳绳更多一些。师:你认为怎样比能更快、更准确地比出结果?生 1:一个一个地比,把比得的结果记下来。生 2:我反对他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比容易出错, 一会儿第一组的人跳得多,一会儿第二组的人多,比着比着就混淆了。生 3:可以把各组人跳绳的数量加起来,比总数。生 4:也不行,两组的人数不相同,怎么比总个数呢?这种比法不公平。师:动
9、动小脑筋, 还有没有比较合理、 公平的方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方法,教师直接揭示这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知识) 生 5:是否可以比各组的平均跳绳的个数?。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接着大家评论了第三种比较的方法,感觉求平均数比较合理。 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宣布,今天就来研究“求平均数”的问题。用这种比较的方法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而且更易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又进行了集中思维的训练。根据问题发散,再根据比较集中,不受定势的影
10、响,在众多平凡的答案中产生出不平凡的答案。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3、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 好动、好玩,而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能激发思维。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能力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案例三 :教学“元、角、分”一课课始,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黑板上用红笔写着1、1
11、0、100 这样三个数字)师:谁有办法把这三个数用等于符号连起来?(学生感到很好奇,并开始交流。)生 1:老师, 100 最大, 1 最小,怎么可能相等呢?生 2:对呀!老师,你是不是问错了?。师:老师有没有问错呢?等我们上完这节数学课,就知道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具有情趣和悬念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激思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由此思维的闸门也就情不自禁地打开了。在以上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一个矛盾的问题情境,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100 比 10、1 大,怎么能用等于符号连接起来呢?这是错误的,是不可思议的悬念。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认知冲突,
12、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确了学习的方向, 也启迪了思维, 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究问题、获得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4、把握难易,考虑适度课堂提问要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思维“最近发展区” 的原理,选择一个“最佳时机”进行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要略有深度与广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 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 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
13、单地答“是”与“不是”,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使之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 以便循序渐进。案例四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师:将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生:可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对这样的问题, 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回答, 根本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显得问题过易过小。 但如果教师在备课中能充分考量学生的知识水平,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将问题改为“将所学图形(三角形)进行分类,想一想可分为哪几类?各按什么分类标准?”这样的提问, 学生不能立即作答, 需要加以思索,脑海中再现原有的知识, 按图
14、形的不同性质思考: 有哪几种分类标准?每一标准又分为哪几类呢?这样,扩大了问题的广度,更有利锻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5、面向全体,正确评价提问活动是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并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 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 这样可以吸引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 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第一层次)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第二层次)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
15、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第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层次)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也能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案例五 :教学“ 倍的认识 ” ,知道了倍的概念后,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体育老师在操场边上按下图的顺序插彩旗:红黄黄绿绿绿绿红黄黄绿绿绿绿分层提问:第一层:黄旗面数是红旗面数的几倍?绿旗的面数是红旗面数的几倍?绿旗是黄旗的几倍?第二层:体育老师已经插了4 面黄旗,还应该插几面红旗?几面绿旗子
16、?第三层:体育老师已按上图顺序插好彩旗共42 面, 红旗、黄施、绿旗各几面?一个问题展开为三个层次的多个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深刻理解倍数概念和计算有余数除法等知识, 精简了训练内容, 不仅面向了全体学生, 而且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 提问中的评价,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 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学生的回答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
17、 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且要保护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知情权。 提问的效果能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 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 回答错误的, 就能及时矫正原有的认知。 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都应进行适切的评价。应做到尊重差异、表扬鼓励为主。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 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教师要勤思考、 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使课堂因有效提问而精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