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ppt课件.ppt(2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YOUR SITE HER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v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 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学科意义上的劳动法学科意义上的劳动法 : : 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 以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为调整对象,保障劳动者以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为调整对象,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利益与独立人格为理念的独立的法部门。的生存利益与独立人格为理念的独立的法部门。 YOUR SITE HER
2、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v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调整狭义劳动关系(一)劳动法调整狭义劳动关系狭义劳动关系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狭义劳动关系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 (1 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 (2 2)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 3)劳动关系兼有
3、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YOUR SITE HER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其技术好,在当地同类型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其技术好,在当地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企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19981998年春节期间,当地的乙公年春节期间,当地的乙公司请其帮助维修
4、机器设备。在劳动过程中,不慎从梯子上司请其帮助维修机器设备。在劳动过程中,不慎从梯子上摔下,造成重伤。在治疗过程中,在王某是否应享受工伤摔下,造成重伤。在治疗过程中,在王某是否应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公司产生了分歧。王某认为,自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公司产生了分歧。王某认为,自己是为乙企业服务过程中出的事故,应当属于工伤,乙公己是为乙企业服务过程中出的事故,应当属于工伤,乙公司应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工伤待遇;而乙公司应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工伤待遇;而乙公司认为,王某与其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司认为,王某与其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王某不应当
5、享受工伤待遇。造成伤害的原因是由于其本人王某不应当享受工伤待遇。造成伤害的原因是由于其本人不谨慎造成,应当由其本人承担主要的责任。不谨慎造成,应当由其本人承担主要的责任。YOUR SITE HER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v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主要区别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主要区别 (1 1)劳动关系的客体是劳动力,而劳务关系的客体)劳动关系的客体是劳动力,而劳务关系的客体是劳务。是劳务。(2 2)劳动力要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才可以进行生)劳动力要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才可以进行生产,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组织关系劳务关系
6、中,产,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组织关系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直接提供的是作为产品的劳务,故不劳务提供者直接提供的是作为产品的劳务,故不可能成为劳务接受方的成员,而只能是独立于劳可能成为劳务接受方的成员,而只能是独立于劳务接受者之外的主体。务接受者之外的主体。 (3 3)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劳务费则是经营收)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劳务费则是经营收入入 YOUR SITE HER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工资一般按月支付,而劳务费一般一次性支付,即工资一般按月支付,而劳务费一般一次性支付,即使按时计费的劳务,其劳务费极
7、少以月为单位支付。使按时计费的劳务,其劳务费极少以月为单位支付。上述理论上的区别在实践中对判别劳动关系与劳务上述理论上的区别在实践中对判别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意义有时不够显著,往往需要结合劳动合同关系的意义有时不够显著,往往需要结合劳动合同书、工作证、职工名单、工资条、工资存折等证据书、工作证、职工名单、工资条、工资存折等证据来认定。来认定。YOUR SITE HER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v 王某与某企业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理由有王某与某企业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理由有以下几点:以下几点:
8、(1 1)从王某提供劳动的内容来看,王某为乙公司检)从王某提供劳动的内容来看,王某为乙公司检修机器设备,是短期的、一次性的劳动服务行为,修机器设备,是短期的、一次性的劳动服务行为,双方的关系不是具有稳定性的劳动关系;双方的关系不是具有稳定性的劳动关系;(2 2)从王某与乙公司的在劳动中的关系来看,王某)从王某与乙公司的在劳动中的关系来看,王某在劳动过程中,不需要遵守乙公司的内部劳动纪在劳动过程中,不需要遵守乙公司的内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双方在劳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协作律和规章制度,双方在劳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协作关系;关系;(3 3)王某的行为是属于技术人员业余时间在外兼职)王某的行为是属于技术人员
9、业余时间在外兼职的行为,其实质是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王某没的行为,其实质是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王某没有成为乙公司员工中的一员,以乙公司员工的身有成为乙公司员工中的一员,以乙公司员工的身份提供劳动。份提供劳动。YOUR SITE HER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v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具体范围: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具体范围: (1 1)各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和个体经济组织中)各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和个体经济组织中形成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规范调整的主要形成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规范调整的主要对象。对象。 (2 2)国家机关、
10、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通过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 (3 3)未纳入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未纳入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YOUR SITE HERELOGO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二)劳动法调整与劳动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二)劳动法调整与劳动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1 1劳动力管理方面的关系劳动力管理方面的关系 2 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3 3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 4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工
11、会活动方面的关系 5 5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 6 6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YOUR SITE HERELOGO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v一、劳动法的地位一、劳动法的地位(一)劳动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一)劳动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二)劳动法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二)劳动法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三)劳动法有自己完整的独立体系(三)劳动法有自己完整的独立体系(四)司法实践中劳动法早已被确认为(四)司法实践中劳动法早已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YOUR SITE HERELOGO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
12、法的地位与作用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二、劳动法的作用二、劳动法的作用(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二)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二)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率(三)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三)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的法律保障体系YOUR SITE HERELOGO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二、劳动法的作用二、劳动法的作用(四)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四)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五)国家人权保障的标志(
13、五)国家人权保障的标志YOUR SITE HERELOGO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三、劳动法的基本特征三、劳动法的基本特征v(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 v(二)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二)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统一统一v(三)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三)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的结合的结合 v(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YOUR SITE HERELOGO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v(一)维护劳动者
14、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v(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v(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制约相结合的原则YOUR SITE HERELOGO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法渊源及其体系架构劳动法渊源及其体系架构v 一、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体系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 集体合同法集体合同法 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关系协调法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 职工民主管理法职工民主管理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
15、法 工时法工时法劳动法总则劳动法总则 劳动基准法劳动基准法 工资法工资法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促进就业制度促进就业制度 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障法职业培训职业培训 社会保障和福利社会保障和福利 劳动监督法劳动监督法 劳动监察制度劳动监察制度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v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主体,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主体,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占有者
16、不是同一主体,双方主体为实现劳占有者不是同一主体,双方主体为实现劳动过程才会形成劳动关系。动过程才会形成劳动关系。 v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农民被驱出土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农民被驱出土地而成为除了载于自己人身的劳动力以外地而成为除了载于自己人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人即无产者,生产资料被一无所有的自由人即无产者,生产资料被集中于少数人即资本家手中集中于少数人即资本家手中。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v无产者为谋生存,只得把自己的劳动无产者为谋生存,
17、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使用,以取得用于购力出卖给资本家使用,以取得用于购买生活资料的工资;资本家为使资本买生活资料的工资;资本家为使资本增值,就必须以支付工资的方式购买增值,就必须以支付工资的方式购买无产者的劳动力,使之与其生产资料无产者的劳动力,使之与其生产资料结合,以实现劳动过程。结合,以实现劳动过程。v至此,才大量出现了劳动关系,从而至此,才大量出现了劳动关系,从而具备了劳动法赖以产生的前提。具备了劳动法赖以产生的前提。 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二、劳动法产生
18、的过程 国家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经历了国家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经历了“劳工法劳工法规规”调整阶段和调整阶段和“工厂法工厂法”与民法调整阶段。与民法调整阶段。v劳工法规劳工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有如下特点: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有如下特点: (1 1)以国家强制手段迫使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到资)以国家强制手段迫使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到资本家的工厂做工,即强迫劳动者同资本家建立雇本家的工厂做工,即强迫劳动者同资本家建立雇佣劳动关系。佣劳动关系。英国亨利八世时期曾明文规定,对流浪者给予鞭打;如再度英国亨利八世时期曾明文规定,对流浪者给予鞭打;如再度流浪,则被捕,除了鞭打,还要割去半只耳朵;三度流浪流浪,则
19、被捕,除了鞭打,还要割去半只耳朵;三度流浪就要当作重犯罪人或社会敌人处死。就要当作重犯罪人或社会敌人处死。 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劳工法规劳工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有如下特点: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有如下特点:(2 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削。削。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学徒法学徒法规定,规定,在法定限额以上支付工资的要受到处罚,其中取在法定限额以上支付工资的要受到处罚,其中取得工资这笔支付工资者要受处罚更为
20、严厉,对前得工资这笔支付工资者要受处罚更为严厉,对前者判处监禁者判处监禁2222日,而对后者判处监禁日,而对后者判处监禁1010日。日。 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v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劳动力租赁(当事人平等劳动力租赁(当事人平等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民法民法国家干预(国家干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工厂立法工厂立法保护劳动者(规定工时上限和工资下限)保护劳动者(规定工时上限和工资下限)-劳动法劳动法产生产生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
21、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v(一)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一)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为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干预劳资关系,为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干预劳资关系,以缓和当时日趋严重的阶级斗争,提供了社会政以缓和当时日趋严重的阶级斗争,提供了社会政治前提。治前提。v(二)劳动法的产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二)劳动法的产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再生产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保再生产是生产力赖以发展
22、的必要条件,因而,保护劳动者就是保护生产力,这符合全社会各阶段护劳动者就是保护生产力,这符合全社会各阶段利益。利益。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v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仅用以仅用以“契约自由契约自由”为原则的民法来调整劳动为原则的民法来调整劳动关系,已不足以阻止、更无法扭转劳动力资源萎关系,已不足以阻止、更无法扭转劳动力资源萎缩和枯竭的危险趋势。于是,亟需从立法上来限缩和枯竭的危险趋势。于是,亟需从立法上来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对工人给予足以维持劳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对工人
23、给予足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动力再生产的保护。 v(三)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持自由竞争条件的需要(三)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持自由竞争条件的需要 正是起着平等地限制资本家剥削或者说保障正是起着平等地限制资本家剥削或者说保障资本家平等地剥削的作用。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资本家平等地剥削的作用。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正需要这种平等局面。争正需要这种平等局面。YOUR SITE HERELOGO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劳动法的起源v四、中世纪以前的劳动关系四、中世纪以前的劳动关系v五、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五、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关系 “劳工法规劳
24、工法规”v六、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六、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是劳动法调整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按照劳动法的具体要求形成的,体现着蕴含于劳动法中是按照劳动法的具体要求形成的,体现着蕴含于劳动法中的国家意志;的国家意志;是双方
25、当事人意志协调的产物,其运行过程由双方当事人是双方当事人意志协调的产物,其运行过程由双方当事人的行为构成,体现着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志、的行为构成,体现着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国家意志处于首位,当事人意志不得违反国家意志,并且国家意志处于首位,当事人意志不得违反国家意志,并且只能在符合国家意志或国家意志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只能在符合国家意志或国家意志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v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只有已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并只有已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并且符合法
26、定模式的劳动关系,才为且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才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不符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不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则只能作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则只能作为事实劳动关系而存在。为事实劳动关系而存在。劳动法律规范是劳动关系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依据,按照劳动法律规范是劳动关系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依据,按照劳动法律规范缔结劳动关系则是劳动关系成为劳动法律关劳动法律规范缔结劳动关系则是劳动关系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系的前提。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二、事实劳动关系二、事实
27、劳动关系 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不符合法定模式的劳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不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尽管都在劳动法调劳动法律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尽管都在劳动法调整范畴内,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整范畴内,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1 1)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事)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尤其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尤其是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是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如未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无效等。要件,如未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无
28、效等。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劳动法律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2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义务,是双方当事)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义务,是双方当事人所预期和设定的;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人所预期和设定的;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权利义务,但这一般不是双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权利义务,但这一般不是双方当事人所预期的,更不是由双方当事人所设定方当事人所预期的,更不是由双方当事人所设定的。的。(3 3)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保障其
29、存续;事实劳动关)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保障其存续;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就应当强系如果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就应当强制其终止,但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利益仍然制其终止,但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利益仍然受劳动法保护。受劳动法保护。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小王案例:小王20042004年大学毕业后与北京宏成公司签订年大学毕业后与北京宏成公司签订了为期了为期3 3年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财务经理,约年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财务经理,约定岗位工资定岗位工资400
30、04000元元/ /月。月。2007 2007 年年6 6月月3030日合同到期日合同到期后,双方均没有提出续订劳动合同,但是一直保后,双方均没有提出续订劳动合同,但是一直保持劳动关系至持劳动关系至20072007年年1010月。月。 2007 2007年年1010月月2626日,宏成公司准备缩减人员,发日,宏成公司准备缩减人员,发现小王的劳动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就书面通知现小王的劳动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就书面通知其双方的劳动关系将于其双方的劳动关系将于20072007年年1010月月3131日终止。小日终止。小王经咨询劳动法专业人士后认为双方已经形成事王经咨询劳动法专业人士后认为双方已经形成
31、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北京市的规定,双方至少还应实劳动关系,根据北京市的规定,双方至少还应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但宏成公司则认为双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但宏成公司则认为双方当时没有劳动合同,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方当时没有劳动合同,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焦点:未及时续订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能否随时终止?焦点:未及时续订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能否随时终止? 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一直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不签订劳动
32、合同对自己有利,可以随意终止事实认为不签订劳动合同对自己有利,可以随意终止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关系。 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规定: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
33、劳动合同。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v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v四、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四、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
34、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特点性交错共存特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双重意志(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关系的一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产性关系的一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劳动法主体的概念一、劳动法主体的概念 是指劳动法中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享有和承担劳动法是指劳动法中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享有和承担劳动法所规定的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的公民
35、、组织和机所规定的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的公民、组织和机关。关。主体范围的广泛性主体范围的广泛性主体资格的双重性或多重性主体资格的双重性或多重性如:一个学校可以同时具有用如:一个学校可以同时具有用人单位、职业培训机构和劳动人单位、职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行政相对人三重资格行政相对人三重资格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二、劳动法主体的种类二、劳动法主体的种类(1 1)劳动主体,即劳动者,)劳动主体,即劳动者,(2 2)用人主体,即用人单位,)用人主体,即用人单位,(3 3)劳动行政主体,亦称劳动管理
36、主体,)劳动行政主体,亦称劳动管理主体,(4 4)劳动团体,又称职业团体,如工会;行业协会。)劳动团体,又称职业团体,如工会;行业协会。(5 5)劳动服务主体,如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劳动服务主体,如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机构等。验机构等。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三、劳动法主体的体系三、劳动法主体的体系 (一)(一)“三角三角”框架框架 “三角三角”框架强调的是,政府方相对于劳方与资方是居中协调者而不是居
37、高框架强调的是,政府方相对于劳方与资方是居中协调者而不是居高临下者,由劳、资、政三方共同参与劳、资双方利益的协调,以确保社会稳临下者,由劳、资、政三方共同参与劳、资双方利益的协调,以确保社会稳定,故称为社会稳定定,故称为社会稳定“三角三角”框架框架。 政政 府府 方方劳动行政主体劳动行政主体劳动服务主体劳动服务主体个体(劳动者)个体(劳动者)团体(工会)团体(工会)劳方劳方资方资方个体(用人单位)个体(用人单位)团体(用人单位团体团体(用人单位团体)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 三、劳动法主体的
38、体系三、劳动法主体的体系(二)(二)“三层三层”框架框架 “三层三层”框架强调的是,政府与市场不仅直接互动,而且框架强调的是,政府与市场不仅直接互动,而且通过社会中间层间接互动,使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劳动通过社会中间层间接互动,使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劳动法领域有机结合,以实现劳动法的政策目标。法领域有机结合,以实现劳动法的政策目标。 政府(劳动行政主体)政府(劳动行政主体)社会中间层(劳动者团体、用人单社会中间层(劳动者团体、用人单位团体、劳动服务主体)位团体、劳动服务主体)市场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
39、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 一、劳动者一、劳动者(一)劳动者的法律含义一)劳动者的法律含义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的自然人。职工职工(雇工、劳工、受雇人、雇员、员工)雇工、劳工、受雇人、雇员、员工)的概念一般包括四层的概念一般包括四层含义:含义:(1 1)职工是被录用(雇佣)的人员;)职工是被录用(雇佣)的人员;(2 2)职工是在用人单位(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职工是在用人单位(雇主)管
40、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 3)职工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职工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 4)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职工,例如,国家公务)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职工,例如,国家公务人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经理等,人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经理等,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1 1劳动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应当具有平等性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应当具有平等性公民的劳动权利
41、能力受制约的因素: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受制约的因素:(1 1)户籍:户籍性质、户籍区域的限制)户籍:户籍性质、户籍区域的限制 (2 2)职数:允许各个公民同时从事职业的数目)职数:允许各个公民同时从事职业的数目 “一人一职一人一职” 即一个公民在同一期间只能成为一个用人单即一个公民在同一期间只能成为一个用人单位的职工,亦即只允许参与一个劳动关系。位的职工,亦即只允许参与一个劳动关系。 (3 3)制裁:因违法或违纪而受到的制裁中,有的含有限制)制裁:因违法或违纪而受到的制裁中,有的含有限制劳动权利能力的内容或后果。劳动权利能力的内容或后果。例如,严重违反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的会计人员,被撤职后例如,
42、严重违反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的会计人员,被撤职后不得再担任会计工作。不得再担任会计工作。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v 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v 它与劳动权利能力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与劳动权利能力的区别主要在于:(1 1)根据不同:劳动权直接以宪法为根据;劳动权利能力)根据不同:劳动权直接以宪法为根据;劳动权利能力则直接以有关劳动法规为根据。则直接
43、以有关劳动法规为根据。(2 2)内容不同:劳动权即劳动机会保障权,其内容包括就)内容不同:劳动权即劳动机会保障权,其内容包括就业权和择业权;劳动权利能力的内容则与公民在劳动力市业权和择业权;劳动权利能力的内容则与公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场上和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相一致。(3 3)意义不同:劳动权只是意味着公民有以劳动谋生、并)意义不同:劳动权只是意味着公民有以劳动谋生、并要求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劳动机会的权利;劳动权利能力要求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劳动机会的权利;劳动权利能力则是公民具体实现劳动权的必备法律资格的一个方面。则是公民具体实现劳动权的必备法律资格的一个
44、方面。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 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权利的区别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权利的区别(1 1)根据不同:劳动权利能力只直接以有关劳动法规为根)根据不同:劳动权利能力只直接以有关劳动法规为根据;劳动权利的直接根据除了有关劳动法规外,还有劳动据;劳动权利的直接根据除了有关劳动法规外,还有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合同、集体合同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2 2)属性不同:劳动权利能力是劳动者法律资格的一个方)属性不同:劳动权利能力是劳动者法律资格的一个方面;劳动权利则是劳动法律
45、关系内容的一部分。面;劳动权利则是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一部分。(3 3)意义不同:劳动权利能力只是界定公民能够参与哪些)意义不同:劳动权利能力只是界定公民能够参与哪些劳动法律关系和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的范围;劳劳动法律关系和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的范围;劳动权利则主要是公民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实际享有的各动权利则主要是公民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实际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项具体权利。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 (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2 2劳
46、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能力劳动法劳动法对劳动行为能力作出规定的客观依据,是公民的劳动能力水对劳动行为能力作出规定的客观依据,是公民的劳动能力水平,以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要求。平,以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劳动行为能力受制约的因素:劳动行为能力受制约的因素:(1 1)年龄)年龄 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 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不应低于:不应低于1515周岁周岁 我国:最低就业年龄规定为我国:最低就业年龄规定为1616周岁(除文艺、体育和特周岁(除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经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招用未满种工艺单位经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招用未满1
47、616周周岁的公民为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和艺徒以外)岁的公民为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和艺徒以外) 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区别: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区别:(1 1)根据不同:劳动能力的有无和大小,直接以人)根据不同:劳动能力的有无和大小,直接以人体生理和心理因素为根据;劳动行为能力则直接体生理和心理因素为根据;劳动行为能力则直接以有关劳动法规为依据。以有关劳动法规为依据。(2 2)属性不同:劳动能力作为人的生存能力的一部)属性不同:劳动能力作为人的生存能力的一部分,只具
48、有自然属性;劳动行为能力作为劳动者分,只具有自然属性;劳动行为能力作为劳动者法律资格的一个方面,则具有法律属性。法律资格的一个方面,则具有法律属性。(3 3)意义不同:劳动能力只是表明公民身体中所存)意义不同:劳动能力只是表明公民身体中所存在的体力和脑力的实然状态;劳动行为能力则是在的体力和脑力的实然状态;劳动行为能力则是国家对公民一定劳动能力的法律认可,它表明法国家对公民一定劳动能力的法律认可,它表明法律对公民在体力和脑力上所要求的应然状态。律对公民在体力和脑力上所要求的应然状态。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
49、法律关系的主体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 (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2 2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行为能力受制约的因素:劳动行为能力受制约的因素:(1 1)年龄)年龄完全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完全劳动行为能力起始年龄: 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不应低于:不应低于1818周岁周岁 我国劳动法规中明确规定:不得招用已满我国劳动法规中明确规定:不得招用已满1616周岁未满周岁未满1818周岁的公民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
50、业周岁的公民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退休年龄:退休年龄: 达到退休年龄的公民,只应推定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达到退休年龄的公民,只应推定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仍允许其从事不妨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劳动仍允许其从事不妨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劳动YOUR SITE HERELOGO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v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区别: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区别:(1 1)根据不同:劳动能力的有无和大小,直接以人)根据不同:劳动能力的有无和大小,直接以人体生理和心理因素为根据;劳动行为能力则直接体生理和心理因素为根据;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