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导学教案和反思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2198570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导学教案和反思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导学教案和反思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导学教案和反思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导学教案和反思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课题:5.古诗两首第 5 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13 年9 月 12 日执行时间:2013 年 9 月 15 日教学内容 :教材第四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过程与方法: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2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2、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尝试指导法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作品。2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题西林壁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 看谁最先猜出来。 听好了: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 弟弟合称 “三苏”,他是谁? (苏轼)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师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有关的哪些信息?(这是作者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3检查预习,指读

3、正音(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平翘舌音。(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题西岭壁横看/ 成岭/ 侧成峰,远近/ 高低/ 各不同。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 身在/ 此山中。(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想想以前学过哪些批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学习古诗的方法?(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

4、2.那你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步骤吗?(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理解诗句熟读成诵领悟意境)3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4交流学习所获。(或解说诗句意思;或展示绘画成果)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5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

5、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7 (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 ,看到庐山像() 。 ”8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 (身在此山中。 )9齐读“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 身在/ 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三、熟读成诵,领悟诗情1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不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咱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读出庐山的奇丽景象,更要读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

6、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放课件)2 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 指名朗诵、 全班齐诵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四、收集材料,拓展学习1教师小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咱们说过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们交流交流吧。2学生自己建立“苏轼小档案”,鼓励学生根据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小档案,

7、可以配图画,可以编作品目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可以写名篇、名句,还可以写成前言、后记等。五、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编写“苏轼小档案” ,并把自己喜欢的苏轼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绍给爸爸、妈妈听。六巩固练习,内化知识:达标练习:我能辨析下面的字并组词缘()隐()侧()峰()绿()稳()测()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游山西村教学程序: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奇景象,更说明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

8、还记得这首诗吗?能把它默写下来吗?2 (师吟诵):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游山西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3老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生齐读课题。4检查预习,指名读诗。(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平翘舌,读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游山西村莫笑/ 农家/ 腊酒浑,丰年/ 留客/ 足鸡豚。山重/ 水复/ 疑无路,柳暗/ 花明/ 又一村。(注意纠正“浑” 、 “豚”、 “疑”的读音。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9、,读出节奏美。(4)古诗大家都能读了,还不行,还有四个生字要求大家会写。请自己看看这几个生字,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记住它。(5)全班交流,识记生字并区别同音、形近字。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师: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诗句的意思吗?回忆一下前面一首古诗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学的?(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理解诗句熟读成诵领悟意境)1理解诗题: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游览浙江绍兴的一个村庄时写的一首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了解作者:根据你的了解简单谈谈诗人陆游。师总结

10、:(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在律诗绝句中善于组织对偶,浑然一体,别开生面。)3理解诗句。A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B交流学习所获。 (教师主导,集体交流)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腊的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读完这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

11、有的盛情)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哪个字?(“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反复读这两句诗,认真想: 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当作者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踏过弯弯绕绕的水道后,心情如何?从哪看出的?(心情沮丧,从“疑无路”看出。)当作者面对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时, 心情又是怎样呢?从哪儿看出的?(惊喜,从“又一村”看出。)指导学生打着手势反复吟诵此句,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感受诗句语言的韵律节奏美。4熟读成诵: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古诗,比比谁的朗诵更优

12、美。5领悟意境。其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个例子吗?三、收集材料,拓展学习1继续读诗 , 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 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等。2你还知道苏轼的哪些诗和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如:惠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本课两首诗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教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在讲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要较多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本篇课文的特点的,也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13、。四巩固练习,内化知识:我能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蜡腊) (模莫) (混浑) (疑凝)教后反思:清晰的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一诗,决定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 体验为线, 和学生一起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题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诗。 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 老师,苏轼对庐山观察的真仔细啊,远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态作者都很喜欢,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他每从一个角度看,都觉得好奇。啊,怎么和刚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 作者用词准确,岭和峰体现作者对庐山高大险峻的惊奇,岭是山脉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对庐山

14、的感情很复杂,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把远近高低看到的庐山用各不同留给我们想象了。”那么,后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 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苏轼放眼庐山, 远近高低从很多角度去看的时候,他惊叹庐山风景的瑰丽,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庐山的面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呢?他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庐山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孩子们齐声回答“ 只因为在庐山中。”“ 只因为在庐山上,所以”“ 不认识庐山真面目”“真面目就是指庐山的全貌” 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又一次鸦雀无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

15、验当我们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对错,可是 ”“ 别人知道我们的对错!”“是啊,那你再读最后两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孩子们这次沉默了。理趣诗对孩子们来说,没有类似的感情体验,他们很难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笔把我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但是,那样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 作者后两句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由衷的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庐山的美景,同样的,我们有时候看问题看不全面,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很难分辨事情对错吧?” 有的孩子试探着问。 ” 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孩子的反应也机敏

16、起来。“ 那就要走出庐山,看问题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把问题看清楚吧”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这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诗歌,孩子们默写的时候,别字出的也特别少。我突然感觉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对诗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