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与练(全国卷)专题07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07 名篇名句默写训练精讲讲义(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与练(全国卷)专题07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07 名篇名句默写训练精讲讲义(解析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7名篇名句默写(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考纲解读】高考大纲对本考点的表述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每年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名篇名句默写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识记、理解、借鉴、吸纳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能力。识记名篇名句需要学生熟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优秀作品中的名篇内容,背诵历代名家名篇中的经典名句,体会名句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审美意蕴,能在具体语境中有意识地使用名句。【考情分析】名句名篇默写题型从2014年起有了变化,已经由直接的句子默写转变为情景引导式
2、默写,试题提供相关的情景引导考生默写与情景对应的句子。题目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改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不再只是简单地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去填写,而是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这能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年份试卷出处、作者及朝代题型高中分值初中分值2018全国卷I论语为政 师说韩愈(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情境默写4分2分全国卷II孟子.鱼我所欲也 琵琶行 赤壁赋情境默写4分2分全国卷III荀子.劝学 出师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情境默写4分2分2019全国卷I庄子.逍遥游 蜀道难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3、情境默写4分2分全国卷II邹忌讽齐王纳谏 阿房宫赋 赤壁赋情境默写4分2分全国卷III论语.子罕 师说 念奴娇(大江东去)情境默写4分2分2020全国卷I离骚 琵琶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境默写4分2分全国卷II荀子劝学 醉翁亭记 赤壁赋情境默写4分2分全国卷III论语述而 观刈麦 阿房宫赋情境默写4分2分【重点讲练】掌握名句默写夺分策略从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看,名句名篇的默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错句、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上下句颠倒等。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一)领悟句子含意情景式默写不仅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能力。对必背篇目中的每一个名
4、句,都要领悟其含意,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避免写错别字。只有理解了句子含意,才知道应该填入的句子是哪一句,否则即使全篇背诵下来,也难以写出正确答案。例1:(2020. 新课标全国卷)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答案】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解析】 对于此题,如果不理解句子的含意,便不知此处的“原因”是哪一句,只有领悟了句子的含意,才能正确填入设题者考查的句子。(二)记住生僻难写字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例2:苏轼赤壁赋中写箫声让深潭中潜伏的蛟龙起舞,让船上的寡妇哭泣的句
5、子是“_,_”。 【答案】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 诗文中的“壑”、“嫠”都属于难记难写的生僻字,应当特别注意,背诵时应该着重记忆。 (三)区分同音异义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作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例3:(2020.新课标全国卷)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两句。【答案】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析】此句中的“座”和“坐”是同音异义字,很多学生在写的时候容易写错,在背诵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区分,其实,只要理解了
6、句子意思,写错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四)区分同义异形字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屡见不鲜,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答案】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 “钩”易与同义字“勾”混淆。 (五)区分形近异义字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同或相近,对考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例5: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 “萧”易与“
7、箫”“潇”混淆。 (六)留心语句的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部分考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例6:(2018新课标全国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答案】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解析】本题中,“年少”易被学生误写为“少年”。在背诵的时候,一定要追求准确,不可想当然。 (七)留意句中的通假字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例7:(2019新课标全国卷)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8、“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答案】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解析】本句中,“尊”本应该写作“樽”,可是我们在背诵的时候要尊重原文,以原文为准,不可写其所通之字,否则视为错误。 (八)注意不遗漏虚词名句名篇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例8:(2018新课标全国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答案】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解析】本句中,句末的两个“也”不可遗漏,否则前功尽弃。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共64篇)(一)初中部分(50篇)1.论语
9、【整体把握】本文选自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精辟言论及见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第一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第二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 第三则讲学习态度和方法,强调为人师者要在广博的知识和创造的精神。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 第四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子曰:“
10、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求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第六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第七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第八则讲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注】第九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子贡问曰:“有一
11、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第十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2.鱼我所欲也 【整体把握】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主要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
12、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注】本段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注】本段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实例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本段用反问排比句式对比认证,提
13、示了“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有的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一时之快而丧失。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整体把握】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说之辞,正告君王不能再耽于安乐,激励人们在逆境中要发愤图强,论证了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注】本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14、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文章末尾自然导出本文的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曹刿论战 左传 【整体把握】本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作者通过记述曹刿和鲁庄公并于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1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注】本段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注】本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说明军事上要后发制人。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16、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本段写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说明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整体把握】本文通过讲述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说明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才能明辨是非;而作为领导者,更应该保持头脑清醒,防止偏听偏信,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
17、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注】邹忌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注】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王曰
18、:“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注】 齐王纳谏及结果。 6.前出师表 诸葛亮 【整体把握】本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
19、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20、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注】五段寓情于议,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1、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7.桃花源记 陶渊明 【整体把握】本文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表现了对残酷、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幸福安宁的社会生活的渴望。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22、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注】本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本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23、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注】本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注】本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8.三峡 郦道元 【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形、水势、时候节令和自然生态,抒发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文章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在描山摹水上尤见功力。首先,作者先大而小,先总后分,按季节分层次,写景起迄分明。其次,善于选
24、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今人如临其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本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峡长、山势连绵而高峻。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本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本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本段写秋季
25、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9.马说 韩愈 【整体把握】马说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注】本段鲜明地提出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本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
26、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本段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抒发感慨。10.陋室铭 刘禹锡 【整体把握】本文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为陋室作铭,其实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反向立意的方式说明“不陋”是因为“德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注】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27、牍之劳形。【注】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11.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注】本段写发现小潭,总写全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8、。 【注】本段描写潭水和游鱼及小石潭的水源和潭上景物。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本段写出了小石潭的气氛和感受。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者。12.岳阳楼记 范仲淹【整体把握】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记。文章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理想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
29、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注】本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暗寓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为全篇文字的导引。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本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注】本段写览物而悲者。至若
30、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注】本段写览物而喜者。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本段是全篇的重心,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点明写作的时间。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整体把握】本文是北宋著名散文家、
31、诗人欧阳修的一篇散文代表作。文章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以及寄情山水的复杂感情。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本段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解释“醉翁”的含义,主要是要点出醉翁得之心而寓之酒的“山水之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32、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注】本段写山间朝暮与四季美景,以示其“乐亦无穷”。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注】本段写游人之乐,宴酣之乐,其中也暗寓了太守的“与民同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33、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注】本段写禽鸟之乐,正面点出太守乐在其中,是乐万物之所乐。14.爱莲说 周敦颐【整体把握】本文是北宋学者周敦颐的一篇议论散文。文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文章第一层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34、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文章第二层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整体把握】本文对澄明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
35、庭院月色。抒发作者面对月光的感触。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整体把握】本文是明代散文家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注】本段写作者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和
36、求师学习的艰难经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本段具体回忆自己求学的艰苦情况。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
37、,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7、关睢 诗经 【整体把握】本诗是一首发自内心的深情恋歌,表达了一个小伙子对恋人一往情深的爱慕和渴望结成美满婚姻的愿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注】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后引起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注】描写小伙子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
38、的苦恋情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描写小伙子为获得恋人的欢心而弹奏琴瑟、敲击钟鼓的淳朴憨厚的神态动作。18蒹葭 诗经 【整体把握】本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是大约两千五百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此诗三章重叠,每章只换几字,展现时间地点的推移。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以蒹葭起兴,展现一
39、幅河上秋色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顺流追寻时的幻象。19.观沧海 曹操【整体把握】本篇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的四言诗。诗人登山望海,借诗歌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联系廖廓无垠的宇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20.饮酒 陶渊明【整体把握】本篇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40、。诗歌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真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本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整体把握】本诗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从相送地长安写到目的地蜀州,境界宏阔,为接下来的抒情提供了相应的空间。
4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以自己与杜少府本来都是离乡宦游之人,劝慰友人不必惆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慰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22.次北固山下王湾 【整体把握】本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流露出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怀。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首联先写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船上人所见之近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颈联写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尾联抒
42、发由雁思乡的情感。23.使至塞上 王维 【整体把握】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唐玄宗与开元二十五年(737)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了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点明自己出行的身份(“属国”)和目的(“问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用“征蓬”“归雁”两个语句来形容此番漫漫长途的孤寂与艰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讲明自己与守边军队相遇的情形。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整体把握】本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抒情短章。王昌龄贬龙标
43、尉时李白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黯然。凄楚的气氛。闻道龙标过五溪。 次句揭示出题意。我寄愁心与明月,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随君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难 李白【整体把握】本诗是李白所写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金樽清酒斗十千,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
44、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七、八两句用典。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回到眼前现实,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但他仍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总有一天会实现。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6.望岳 杜甫【整体把握】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
45、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一、二两句作者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惊叹仰慕之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五、六两句写细望,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八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27.春望 杜甫 【整体把握】本诗是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被困居住在长安后于次年三月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颔联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