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单项选择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单项选择题.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1 恩格斯认为,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运动性C 物质性D客观性5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2、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B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
3、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 战马蹶; 战马蹶, 骑士绝; 骑士绝, 战事折; 战事折, 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 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 1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
4、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 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1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1 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 5对于同一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 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
5、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 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 8“从个别到一般, 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 实践到认识1 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叶徒
6、相似,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橘逾淮为枳说明了()A.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C.任何实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21 .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 ”,指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派主张割裂了事物运动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一般与个别的统一C.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D.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22.曾经有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 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 0美元,但是从它产生的氧气、减
7、少大气污染、 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不止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运动的规律性B.事物的运动变化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D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23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 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
8、我否定D .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24.有一种观点认为,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 由自 ,因此 自由 等于 由自 , 由自 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前者是 () 的观点, 后者是 () 的观点:A. 唯物辩证法 / 唯意志论B. 机械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C.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D .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辩证法25. 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 “桔子洲, 洲旁舟, 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 “天心阁, 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
9、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A. 运动的普遍状态B. 运动的内在原因C. 运动的衡量尺度D . 运动的存在方式26.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 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这种看似 “矛盾 ”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 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 ”与“天帮忙 ”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
10、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 .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7.有人认为, 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 .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28.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 ”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A.颠倒了事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
11、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 .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29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 “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 .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30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
12、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A.现实联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联系分别地、具体地加以研究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的C.人们主观想象中的联系可以代替对象自身的客观联系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31 .春秋时期, 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有人肯出钱把别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 可以凭 “发票 ”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 ”。这个法令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 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时,赎了一位鲁国奴隶。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 “发票 ”当众撕毁, 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 不向国家报
13、销。子贡回国后去见孔子,孔子说: “你的行为没有损害自己的行为价值, 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 从此, 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孔子的观点蕴涵的哲理是A.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B. 事物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32.民间有一种迷信说法叫作“乌鸦报丧、 喜鹊叫喜 ”。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否定了联系的A.普遍性B.客观性C.多样性D .条件性33 .“不谋全局者, 不足以谋一城;不谋万世者, 不足以谋一时。 “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善于从整体上、动态中把握事物的联系B.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C.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
14、光看问题D .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4.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我国古代有一个“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的寓言故事,城门失火了, 离池塘很远, 但人们用池塘里的水灭火,一会儿火灭了, 池塘里的水舀干了, 满池鱼遭了殃, 这里体现了事物联系多样性中的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C.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D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35.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 ,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 ”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 .“人为事物 ”的联系是客观的3 6.一个研究员将跳蚤放在桌上,对它喊了一声“
15、跳”。跳蚤跳了一下, 研究员做了记录。 然后他将跳蚤折断一条腿开始第二次实验。此时,研究员又喊了一声,跳蚤当然不跳了。研究员认真地记录道:“ 当跳蚤断了一条腿之后,它就变成了聋子。”这一实验说明A.事物之间是完全没有联系的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C.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D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7.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 ”,即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 ”的“补短 ”问题。这一原理的哲学寓意是A.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
16、用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D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38 .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 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 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在管理学中被称为“米格 -25效应 ”。“米格 -25 效应 ”对我们的启示是A.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B.整体的性质由部分决定C.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D .整体功能可以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 9 .孟子云: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
17、展规律是客观的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40.自从 1 99 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 ”诞生以来, 科学家们相继成功克隆猪、 牛、 马等动物。20 1 3年日本科学家借助用克隆动物培育克隆动物的“再克隆 ”技术,成功用一只实验鼠培育出了26代实验鼠。 研究人员认为, 这说明再克隆可以无限持续下去。人类在克隆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说明A.人类可以创造新的自然规律B.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C.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人类已经完全认识了客观世界41 .中国有句古话叫“万物土中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
18、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无土栽培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沙漠、戈壁滩、 海岛等无土地区种植作物,具有省工、 省水、实现作物早熟、 高产、避免土壤病虫害传播、无污染等特点。这表明A.普遍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B.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可以改造规律C.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以人的意识为转移D .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42.没有上,就无所谓下 ;没有先进, 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 就无所谓失误。 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43.“因祸得福 ”这句话的启示是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
19、.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44.“君子和而不同”对“和”与“不同 ”理解正确的是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 .和是指矛盾的普遍性,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45.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 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这句话表明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C量变必然导致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46.沙丁鱼在运输的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 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则有所改
20、观, 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原来鲇鱼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 “性情急躁 ”,四处乱游, 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 异己分子 ”,自然也很紧张, 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沙丁鱼也就不容易死了。“鲇鱼效应 ”表明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D .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7.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 9 72 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 9 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 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 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 ”
21、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B.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日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D .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 93 7 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8.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 ;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4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 ”
22、的思维方法: 一是 “取类 ”,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 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 “比象 ”,在对 “类”有了认识之后, “因而伸之, 触类而长之 ”。中医 “取类比象 ”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学科网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50 .郑国有个人, 白天在一棵大树下避暑乘凉,他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跟随树影移动自己的席子, 避暑效果颇佳。 到了晚上, 月亮升空, 他想,此法既然白天有效,那么晚上用它来躲避露水一定也不会错。于是,随月下树影移动席子,结果
23、树影越远, 他身上的露水也越重,最后全都湿了,他还不知是什么原因。其中的原因所包含的哲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D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51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 “刀下无痛 ”,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
24、 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这表明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 .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52.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 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故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 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故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 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 00米。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 这些人会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回答: “很难说, 如果他们
25、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这个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B.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D .现象表现本质, 本质决定现象53 .公孙龙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 不是马 !白马和马是两回事。”公孙龙 “白马非马 ”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D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54.有人说,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限制自己。反之, 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26、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抓主要矛盾, 不要平均使用力量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D .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55.列宁在谈谈辩证法 一文中,讲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时,举例说 “伊万是人 ”,这个命题表明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D .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56.古诗云: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体现了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引起质变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57 .苏轼说: “物必先腐也, 而
27、后虫生之。 ”这句话的含义是A.量变引起质变B.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D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58 .“打铁还得自身硬”这句话着重强调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59.“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60.医学研究表明, 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 H值有关, 如图所示A.P H值在 7.3 5和 7.45 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
28、量变B.P H值在 6.8和 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 H值在 6.8和 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 .P H值在 7 .3 5和 7 .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61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 温馨就行 ;朋友无须如胶似漆, 知心就行 ;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 ;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重视量的积累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D .抓住机遇赢得主动62.1 9世纪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生物“激变论 ”,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从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角度讲,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29、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否认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 .认为质变为量变开辟道路63 .20世纪以来, 世界进入了电气、 电子、原子能、 宇航、海洋开发等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领域, 多种多样的技术难关,都对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从而促使材料科学不断创新。 人们在寻求新材料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陶瓷材料,原来普通陶瓷是由小晶粒杂乱无章地烧结在一起的。这些小晶粒并非“亲密无间 ”,中间有许多间隙和气孔,构成一道屏障, 阻止光线穿过, 于是人们改变这些小晶粒的排列秩序, 使之非常紧张, 从而使光线从中穿过,普通陶瓷也就变成了透明的特种陶瓷。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这说明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
30、减能够引起质变B.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矛盾的双方都是可以转化的C.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 .事物的构成要素在结构和排序上发生变化能够引起质变64.“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 凡事不能超越底线。 如法律底线、 政策底线、 利益底线、 道德底线等,一旦突破这些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A.联系的条件性B.度的关节点C.主要矛盾D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65.某省教育部门曾从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人群中,分别抽调了8万-1 0万的样本,经过调研得出如下结果:一周内课外补课在3课时之内的学生,成绩有所
31、上升;一周内补课3 -6 课时的学生,成绩看不出来升降;而一周内补课超过6课时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 而且超得越多越厉害。无独有偶, 对每天学生的作业所做的调研数据显示: 学生多做半小时之内作业的,成绩有所上升;多做一两个小时作业的,成绩看不出好坏;而超过两个半小时作业的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这一调查结果说明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外因在特定条件下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C.实践活动中应遵循适度原则D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66.恩格斯指出: “在化学中, 燃素说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锡利用这种材料才在普利斯特列提取出来的氧气中发现了想象中的
32、燃素的实在对立物, 从而推翻了全部燃素说。但是燃素说的实验成果决不因此就被抛弃。正好相反。 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过其表述被颠倒过来,从燃素说的语言翻译成了现今通行的化学语言,因此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有效性。”这说明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B.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的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D .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67.俄国哲学家、 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话,即“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越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 有时行经丛林”,以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段话体现了A. 事物发展的
33、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B.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 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68.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故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D .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69.“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A.善于把握因果联系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C.善于把握事物
34、的共性D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70 .现象有真像和假象之分,假象是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人们在认识中发生的错觉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 .人们任意制造的现象71 .尽管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特异功能的存在,但是普通百姓和名人们仍然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来看待“ 大师 ”的特异功能。最近炒的火热的“王林事件 ”被人们关注的不是特异功能,而是很多名人都拜访此大师并合影留念,之故名人们热衷于拜访王林大师,是因为A王林的确有特异功能B名人们产生了错觉C王林制造了假象D王林制造了假象,同时名人产生了错觉72.“守株待兔 ”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A.否认了规律的客
35、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 .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73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 偶然是化了妆的必然”的哲理在于A.没有纯粹的偶然B.偶然性和必然性产生的原因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C.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D .偶然性是不存在的74.假如当时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那么秘密跟踪他的那些金兵就不会死在郭啸天和杨铁心他们两家人的院子里了,同样,完颜洪烈也不会见到包惜弱而对她念念不忘了, 那些金兵会轻松死在丘处机手里。宋朝注重商贸, 因此资本主义萌芽将在中国首先出现,那么到今天, 中国将是最发达
36、最文明的国家,远远领先于日本美国欧洲。 之故今天没有发生,都怪丘处机这小子,没事干嘛去什么牛家村嘛。这段话A是机械决定论观点B是非决定论观点C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D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75.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会引起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会进一步破坏植被。这说明A.原因和结果是直接同一的B.原因和结果的对立是绝对的C.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D .原因和结果是无法区分的76.“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一句众所周知的格言。在现实生活中, 好士兵为数众多, 其中相当元帅的也不在少数,但士兵真的成为元帅的却是凤毛麟角。因此,想当元帅的士兵成为元帅具有A.现实性B.不可能性C.抽象可能性D .现实可能
37、性77.“概念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段话表明,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01 8版)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2.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的观点A.物质第一性B.意识第一性C .实践D .辩证3.“我思
38、故我在 ”的观点属于()的立场A.庸俗唯物主B.主观唯心主义C .客观唯心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4.经验论的错误表现在于()A.经验是第一性的B.否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D .强调了理性认识的作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A.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能动的反映论6.“物质的抽象, 自然规律的抽象,一句话, 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 .更正确 .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7.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是认
39、识论中的()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辩证法D .形而上学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根本属性是()A.有用性B.相对性C.客观性D .阶级性9.“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C.主观真理论D .形而上学真理论1 0.“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D .混淆了真理与一般认识的区别1 1 .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的统一A.具体与历史B.抽象与不变C.本质和现象D.必然和偶然1 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A.经验论
40、B.唯物论C.不可知论D .反映论1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 “源”和“流”的关系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是()A.绝对确定的B.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 又是不确定的D .既是历史的, 又是逻辑的1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 6.“听其言必责其用, 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
41、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就是()A.进行社会调查B.理论付诸实践C.在实践中得出结论D .积累大量资料1 8.“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C.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D .对逻辑和历史关系的割裂1 9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普通的人D 人的意识20马克思主义认为,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21 “社会上一旦有
42、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22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23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
43、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26我们通过眼 .耳.鼻.舌.身等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 表象D 分析2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2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
44、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29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30 “此亦一是非, 彼亦一是非 ”的命题, 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31 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
45、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33 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34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35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它们之间的鸿
46、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36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与客观事物相一致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3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首诗说明A.主体能够建构客体B.意识决定物质,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应该一致C.意识的差异性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差异性D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38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
47、”;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 图表的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39 .20 1 4 年以来, 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由于火候、 时间掌握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 -1 0% ,全程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 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这说明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人某一方面的能力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D .实践是社会
48、关系形成的基础40.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1 .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2.马克思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
49、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由理论指导的行动才能叫做实践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 .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43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 不知地之厚也。 ”这说明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更深刻B.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C.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D .认识来源于实践44.“见多识广 ”这一成语包含的道理是A.认识源于实践B.认识指导实践C.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识D .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45.1 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斯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 为人类
50、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观察事物之际,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路易斯 巴斯德的这句名言强调了A.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 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C. 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D . 既要善于观察事物,又要善于思考问题46. 当我们在书上看到动物、植物等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C.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D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47. 古希腊哲学家说: “没有理性, 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种观点A.贬低了理性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