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2125862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语文课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课堂教案语文课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的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呢? 二、学习字词 蓬(png)蒿(ho) 咫(zh)尺(ch) 狼(lng)藉(j) 呐(n)喊(hn) 相(xing)形(xng)见(jin)绌(ch) 精(jng)巧(qio)绝(ju)伦(l

2、n) 美(mi)味(wi)佳(ji)肴(yo) 鲲(kn)鹏(png) 混(hn)淆(xio)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呐喊:乱七八糟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不如。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于理解 三、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思考:1、找出表达观点的语句 2、是从哪些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二)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 规范:的观点 P89最后一段 3、归纳本文行文的特色: (1)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 (2)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 (3)议论性的散文,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

3、式,内容是议论性的,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和感情色彩。 四、问题探究 (一)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1、敬重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2、畏惧是不是意味无所不为? 3、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 4、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二)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讨论 (三)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都是拟人的手法 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的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也是用拟人的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关系,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可比

4、性。 五、作业 搜集资料(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练习一 二、结合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浪迹斑斑的矿空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三、学习反问的修辞方法 1、什么是反问? 2、梵文的作用? 3、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表达效果的不同 (课后练习三) 四、作业 语文课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字词,会写生字“正”、“五”,理解“徐徐”之意;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5、 知道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生字“正”、“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徐徐”之意;借助文中的语言表达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词语导入 第一组:起 升起 起立 (感知组词的规律,起放在前面或者后面不同的位置,组成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意思,从而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引导学生用“起”字组词 (起床、起来、一起等,同时点一点“起”的位置) 第二组:多么 我们 向着 望着(引导学生读好轻声词) 第三组:国旗 国歌 升国旗 唱国歌 第四组:中国 祖国 师问:我们的祖国是什么?(中国)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国是中国,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还可以反

6、过来说,出示句子: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引导学生把两句话读一读,体会语言的妙用。 第五组:国旗 五星红旗 (引导学生读一读,接着让他们模仿刚才的句式说一说,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二、品悟课文 1、开火车分行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即可(评价语:1正确流利,声音响亮;2你读得这么好,大家都在认真地听呢;3没关系,课文才学,老师相信你课后多读几遍后也一定能够读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过渡:课文读起来很简单,但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呢?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 1、 升国旗时我们该怎样? 预设1:我们立正 出示句子:向着国旗,我们立正(齐读,读准后鼻音“正”) 预设2:我们敬礼 出示句子:望着国旗,

7、我们敬礼。(齐读,读准后鼻音“敬”) 预设3:看着国旗 师:儿歌中是用了哪一个词语,也是看的意思?(望着)出示句子: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齐读) 4国旗是怎样升起的?(预设:慢慢地升起)文章中是用了哪个词语?(徐徐,徐徐就是慢慢地意思,因此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得稍微慢一些,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5播放升国旗的视频 6视频中的国旗徐徐升起(出示词语:徐徐升起),迎着微风飘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多么美丽啊!出示句子:迎风飘扬,多么美丽(读准“迎风”二字,指名读,师范读,男女赛读) 7,要求学生拿起书本,再读儿歌(师生对读) 8尝试背诵: 望着 ,我们 (1)指名背诵 (2)全班背诵 三、指导书

8、写 1出示生字(带拼音):正 五 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确,正后鼻音,五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生观察“正”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说说注意点 师:正字很有趣,由横和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竖在竖中线,第4笔的竖要对齐第一笔的横。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仿写,师巡视(写字儿歌念一念,注意要点说一说) 5展示评价 6教学“五”字方法同上(“五”字要点:上横短下横长,横折在横中线,竖略倾斜) 语文课堂教案3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

9、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痹谘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碧寤峁攀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背楸逞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苯樯茏髡咴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痹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

10、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弊杂啥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痹俅味潦,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奔觳馍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绷范恋谝痪涫。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绷范恋诙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

11、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敝傅祭识琳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背鍪疽求会写的字,认读。 2惫鄄煺庑值慕峁辜肮丶笔画。 3痹谡饪沃杏腥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毖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老师建

12、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附板书设计: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语文课堂教案4 知识储备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能力培养点: 赏析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学习描绘秋天的手法,背诵咏秋的名句。 情感体验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具准备:投影仪、收音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 一、导人新课

13、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二、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出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

14、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

15、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

16、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

17、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四、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

18、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七、布置作业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

19、筛选信息的能力有效方式。 语文课堂教案5 学习目标: 1、课8个生字,灵活运用,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2、感受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 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整体感受课文。 1、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0、。 2、课文采用的什么样的叙述顺序?插叙 1、12、13写现在,2-11回忆过去 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课堂讨论交流: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

21、,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2、讨论交流。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隆重,热情。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

22、!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伦美奂。”) 用自己的话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谈感受。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对中国历史上与外界的交流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有什么想说的吗? 2、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

23、”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五、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一条繁忙的路 一条伟大的路 语文课堂教案6 一、亲切的普通话点亮了课堂。 我们听的第一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的第三个小板凳(北师大版教材),教师用亲切而柔美的普通话把孩子们引入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手工课上。课中,老师一直用轻柔而动听的普通话引导孩子们去学习生字,读通课文,品读句子,感悟文本。让我听了课的第一感受就是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到这样的学校学习那该多好啊! 清新自然的普通话,打破了我印象中的语文课堂,原来语文课堂还能如此呈现。其实,这更能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也体现教师运用和保护嗓子的技巧。

24、令听课的人心旷神怡,仿佛听上十节、二十节,甚至上百节都不会烦躁乏味。这也许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吧!而随后的课,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教师们都是如此。这再次提醒了我重新定义语文课上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 二、层次分明的朗读孕育了课堂。 有层次的指导朗读是我听了锦西小学的语文课的最大感受。几乎每节课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展示,而且每次的朗读都是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而读。这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由董霞老师执教的迟到一课上,朗读的指导淋漓尽致,润物细无声般地教会了学生怎样读懂文本,领悟文章的精髓。 师: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读:(第一段的)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25、出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引导读前半句,问:我有一个疼我的父亲,应该怎样读? 生答:自豪地读。抽生读全班自豪地齐读。 师:引导读后半句,问:很严的父亲,该怎样读?抽生读齐读。 师引:严格的父亲,女生读。很严很严的父亲,男生读。我有一个很严很严很严的父亲,齐读。(师板书:严) 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爸爸的严呢?请同学们看书。 生读:(第自然段)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就在这个重点段落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抓动词,读动词,悟动词中去逐步走进父

26、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那重如山的深沉的父爱。最后,回过头来,让学生再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句话。学生就读得别有一番滋味了。 如此逐层深入地理解父亲,读懂父爱,为我们展现了有层次指导朗读的精妙。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专家说的话:课文是让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 三、创意的板书激活了课堂。 在三年级的一只小鸟的课上,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小鸟的歌声给大自然带来的好景致。教师一边问:小鸟看到了怎样的好景致?什么样的阳光?什么样的树林?一边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不一会儿,一幅大自然的和谐之景跃然而出。快乐的阳光普照大地,幸福的大树旁一条小溪欢乐地流淌着,还有几个可爱的小朋友正

27、在欣赏这如画般的景色(太阳、大树、小溪上都画有醒目的笑脸)。后来,由于小朋友们喜欢小鸟,想占为已有,便用弹弓打中了那支天天为大自然歌唱的小鸟。此时,这一切的景致都随着鸟儿生命的消失而离去。在另一旁,教师画了一个大大的哭脸,衬托出小鸟离去后的忧伤场景。随即,老师问:鸟儿是怎样热爱大自然的?生答:天天歌唱。老师又问:大自然又是怎样回应大自然的爱的呢?生答:为小鸟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小朋友们也喜欢小鸟,他们的爱却让小鸟失去了生命。就在这简单的勾勒中,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同学们读懂了爱的含义。当老师问爱是什么时,凄凉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用笔流泻下诗一般的语言。有的说,爱就是放弃;有的说,爱就是自由;有的

28、说,爱不是占有,而是永久的铭记这就是创意的板书带来的课堂效应。它能让学生体会文本,领悟真理。这种教学设计,更体现了三维目标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而在第三个小板凳的课上,教师事先就在黑板上画了三个方框,令人自然的想到那就是三个小板凳的正面。而后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同时,将含有生词的重要的内容板书在这一个个的板凳上。既图文并茂,又强调了生字词,真是异曲同工之妙也。 四、丰富的校园文化促进了课堂。 锦西小学处处彰显了着他们“以人为本 珍重生命”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校门外赫然写着“为生命而歌”,在这几个艺术字的左右角还分别镶嵌着“尊重生命”和“生命至上”。这与校门内的“学做真人”相得益彰。除此外,

29、在教学楼的外墙体上;楼道的读书角处;走栏的拐弯处;操场的壁图上都布置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提示语,这些都是锦西小学的教育资源。如:楼道行走别着急!当心滑倒伤身体。说话轻声,校园是我宁静的家。脚步轻轻,上下从容亦风景 丰富的校园文化为锦西小学的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学习的乐土。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了自己的校本课程。近来,主要是走进一些名人,去品味名人身上平凡中的不凡,去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更促进了语文教学乃至人本主义教育的开展。 在锦西小学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我内心深处的震憾是永久的。因为学以致用的过程是漫长的。 语文课堂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

30、,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 2.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前面加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3.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今天还把它给带来了(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想了解

31、关于松鼠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文章松鼠。你了解松鼠吗,把你所了解的介绍给大家。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测自学情况 (1)出示词卡,正确读出词语:矫健敏捷蛰伏缝隙橡栗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那么松鼠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生活上又有哪些习性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

32、不减字、不错字。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 3.读完后说一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三、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33、。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四、积累运用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创造性地介绍自己最可爱的一面。还可以把课外了解的知识融合进来。 教师引导:不光小松鼠可爱,其他小动物也非常可爱。前面大家用一句话说了

34、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现在你能像课文一样,写一段话来描绘这种小动物的一个特点吗?学生练笔,互相交流。 五、拓展延伸 课后大家可以办一张关于动物的手抄报,然后我们可以在学校宣传栏里办一次关于动物的专栏,让叔叔阿姨们都来看一看,他们一定会听到我们的心声请保护动物。 松鼠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科学的解释。 语文课堂教案8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1)普通词语 (2)写出这样的清闲这个词语的反

35、义词 (3)听意思写词语 2.想想哪些词语是写鸟的,哪些词语又是写人的呢? (1)学生说 (2)有不同意见吗? (3)齐读 3.文章对于鸟类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 二、新授 1.文章刚开始时对于鸟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呢? (1)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3.是怎样和哪些鸟儿交谈和接近了呢?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三道十一自然段。 (1)学生读 (2)师生交流 (3)你们最感兴趣的是谁的鸟语呢? 4.大家听,看看布谷鸟究竟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到九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学生同桌交流 (3)师生交流 学生说 你怎么知道

36、听懂了? “分明” 你能给它换一个词语吗? 确确实实、的确(学生齐读这一句) 还听懂了什么? 同学们看,在布谷鸟的语言中,听懂了这么多,老师都想和它对话了。老师和电脑合作对读。 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 同座试一试,展示着练习 请两对。(感觉怎么样?师生点评) 你们看,布谷鸟,还在对说说什么呢?(想想) 和布谷鸟儿对话,有趣极了,读下面的课文。(学生齐读) 5.喜鹊的语言听懂了吗?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的第十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3)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学生说:中大奖、生宝宝、结婚、过节得到压岁钱等等 同学们你们的喜

37、事可真多,你们愿意做一只喜鹊来报喜吗?请一位学生读“喳喳喳喳” 有什么喜事吗?(神州飞空,五一劳动节到了 过年了,生日快乐,新年驾到,生孩子了,) 生活中的喜事可真多啊,自己报喜 (上课听到这里,的确是非常高兴的,但是,我们总是难以感受到鸟语给带来些什么?为什么喜欢鸟语呢?总是老师在说) 喜鹊,所以说,请学生读下去,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 6.在与布谷鸟、喜鹊的交谈中,老师还懂得了很多鸟类的语言,还听懂了什么鸟的语言? (1)师生交流 (2)老师领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同学们,此时此刻,已经成为鸟儿的知音,你们想成为鸟儿的知音吗?我们也来与鸟儿对话,做做猜想 (3)听鸟的叫声。(知道的学生

38、说,不知道的老师说)用多媒体的设备出示图片,点击后图片放大,并出现声音 还想听一听吗?还想听谁的歌声?它在说什么呢? 师生交流 还想听谁的?它在说些什么呢?大家来猜想一下。 师生交流(生;多么美丽的早晨啊) 还想听什么?它在说什么?(啄木鸟)(抓虫子) (教师在这里和另外几个点所设计的拓展训练是非常好的,不但在后面的试卷练习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习题,而且对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这个训练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习题、和教材中例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良好的训练的目的。这一点,我个人非常欣赏) 7.更是鸟儿的知音,他还从鸟儿的身上得到了启示。出示:从 (1)这

39、段文字写得非常整齐,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2)指名读 (3)读得非常认真,但是感情上 (4)再请一位学生读再请一位学生读齐读之 (5)试着背一背(学生自练)指名背(背诵得十分正确,如果带上点感情就更好了)再请一位齐背 8.同学们在和鸟儿接近、交谈的过程中,鸟语不但好听,还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因此,他深切地感受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1)自己读,你觉得应该怎么样读就怎样读。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的确”“好朋友” (4)冰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5)齐读 (6)刚才我们跟着读者听鸟语、对话鸟语看看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7)放录音(一段不是课文中的文字) 最多的是麻雀顷刻间就无影无

40、踪了,鸟语是最动听的语言,找一个树林子,你的心灵就贴近上的心灵,听绿荫深处的鸟的鸣声。顽皮的山雨假如天空中看不见鸟影,没有鸟的叫声,生活会多么让我们的家园 (这里,老师设计了大段大段的描述性的语句,学生听得很美,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很棒的!) 三、课外练习 1.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发现大家都爱上鸟了,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小练笔: (1)听鸟语谈感想,找一种鸟,听听鸟鸣,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围绕“爱鸟周”的活动,写一封爱鸟护鸟的倡议书,或者招贴画,来呼吁大家一起保护鸟 我们再找时间来交流交流,好吗? (这里又是老师在“骗”学生,又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你真的会和学生继续交流吗?是通过邮箱,还是通过信件,还是有其他的方式,我们的老师以为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的一句话,但是在孩子稚嫩的心中却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你表现得这么出色,哪个孩子不喜欢你呢?他多么期待着和你再次相会啊!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了) 其实,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很高的,鸟语这篇课文,我上了好几次,但是效果都没有今天听课上得这么好,看来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啊!惭愧了! 语文课堂教案9 (一)整体感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