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物学名词解析宣贯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物学名词解析宣贯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物学名词解析生物分类法 (classification of organisims) 一般可分为人为分类法(artificial classification)和自然分类法 (natural classification) 两种 .人为分类法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任意选择某些性状或表象上看到的一些标准所提出来的分类体系。例如把生物分为水生的和陆生的、有益的和有害的、 爬行的和飞翔的等等。这种分类仅从实用的目的出发,不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因而不符合生物界进化的实际情况,现多不采用。 自然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 生化和生态等各方面的相关关系所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能比较真实
2、地反映生物内在的亲缘关系,因此它比人为分类更接近于客观实际情况。目前, 在生物分类上一般都应用自然分类法。生物分类的等级(classification category) 生物分类以种为单位,种的上面集合相近的种归为一属 (Genus),若干相近的属归为一科(Family) ,同样在科的上面可依次归为目(Order) 、纲 (Class)、门 (Phylum) 和界 (Kingdom) 。于是生物的类别就有了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或阶元 )。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可根据需要在上述分类等级之间加插另外一些等级。加入的等级名称,常常是在原有等级之前或后加上
3、总 (Super)或亚 (Sub)而形成。如总纲(superclass)、亚纲 (Subclass)、总目 (Superorder)、亚目(Suborder) 等。种以下也可以有亚种、变种等。任何一种巳知的生物都无可例外地归属于这些等级之中。例如:苹果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目蔷薇目 Rosales 科蔷薇科 Rosaceae 属苹果属 Malus 种苹果 M,alus pumila 又如:家犬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
4、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亚纲真兽亚纲Eutheria 目食肉目Carnivora 科犬科 Canidae 属犬属 Canis 种犬 Canis familiaris种 (species) 也叫物种。 由一个共同祖先留传下来,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个体群。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并能产生正常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能育的后代。
5、而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即生殖隔离 )。例如蒙古马与阿拉伯马之间有自然交配的潜在能力,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因而被归为相同的种马(Equus caballus)。黄牛和水牛一般不能自然交配, 因此被分为不同的种;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是交配后生出的后代骡却没有正常生育能力, 因此也被认为是不同的种。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每一个种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遗传系统, 是经过长期选择的独特产物,它与共他的种具有质的区别;但它又是不断发展的,一个种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可以发展成为另一个新的种。现在地球上众多的
6、种,就是从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发展而来的。亚种 (subspecies)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个体在地区上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具有相同变异的个体而组成的群体。它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并占据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域或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如我国虎中的两个亚种:一个是东北虎, 体大, 毛色较浅,分布在东北一带;一个是华南虎,体稍小,毛色较浓,分布在长江以南。又如水稻中的籼稻和粳稻分属于两个亚种。属于一个物种的一些群体,它们彼此之间虽然在某些形态或生理特性、基因频度、 染色体结构或地理分布等方面有一些差异,但可以互相交配而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变种 (variety)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7、是同一种内在某些遗传特征上与原种有一定区别,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的一群个体。例如斯卑尔脱小麦(Tr spelta L) 的变种 Duhamelianum 和中的某些品种具有对提型雄性不育系有较强的恢复力。变种一般多用于植物,在动物分类上比较少用。品种 (breed 或 variety) 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所选育出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一种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遗传性,和生物学上、 经济上与形态上的相对一致性。 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栽培条件或饲养条件下,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的需要。如广陆矮四号水稻、新疆细毛羊等。breed 一词常用于动物,variety 一
8、词常用于植物。最近varlety,一词常被cultivar(cultivated variety, 即栽培品种 )所代替。品系 (strain) 是指起源于共同的祖先,经自交或近亲繁殖若干代后所获得的遗传性状相当稳定的一群生物个体。在微生物学上, 品系一般指单一菌体的后代,常称为菌株。 优良的品系经繁育推广后,即可成为品种。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亦称“双名命名制” 生物的学名命名法。它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e)创立的。 二名法规定每一种生物的学名均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种生物的属名,一般用名词; 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名, 多为形容
9、词, 表示该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或产地,属名的第一个字母需大写,种名的字母均小写。在学名之后, 还附以命名人的姓氏或共缩写,以便于校对原始资料及标本。例如,水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Oryza 是属名, sativa 是种名, L. 是定名人Linne的缩写。当种名不能确定时,可在属名之后附以“Sp”表示,如 Macaca Sp 一种不知种名的猴类。 双名命名制是国际上通用的命名法规,它澄清了过去在命名上所出现的异物同名或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有利于生产和学术交流。三名法 (trinomial nomenclature) 用三个拉丁字来表示生物亚种或变种的命名法。亚种名师资料总结
10、-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或变种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对于它们的学名一般采用三名法,即在种的学名之后再加上一个作为亚种或变种的拉丁单词。例如家猫的学名为Felis ocreata domestica Birsson。Fells 是属名, ocreata 是种名。 domestica 是亚种名, Brisson 是命名人姓氏。又如指天椒的学名为Capsicum fretescens L. var. conoides Baib
11、ey 。 Capsicum 是属名, frutescens 是种名, conoides是变种名, L是种名命名人Linne 的缩写, Baibey 是变种命名人的姓氏,var是 variety的缩写;如为亚种,则将var改为 subsp(subspecies 的缩写 )。人名和 subsp或 var. 亦可省略。例如大蟾蜍中华亚种的学名就可写为Bufo bufo gargarizans 。生物圈 (biosphere) 地球上生物能够生活的空间区域。亦即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根据生物分布的范围,生物圈的上限可达海平面以上10 公里的高度,下限可达海平面以下12公里深处。 凡是生命能够存在的地方,
12、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生物依赖于所栖居的环境条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获得了适应。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因素对生物的存活产生重大影响。生物本身就是地球上物质的一部分,它从环境中摄入和排出物质与能量,生物有机体的排泄物和死后的尸体分解成无机物,又归还于环境,并用于再造新的生命。地球上出现了生命之后,生物与环境之间就存在着一种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周期。人类跟共他生物一样,也是生物圈的成员之一。人类依靠生物圈而生活,同时也对生物图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factor) 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数量分布的环境条件。环境因素很多,就共性质而言,通常可分为三类:(1)非生物因素,包括气
13、候因素(如光、温、降水和空气等 )、土壤因素 (如土壤质地、酸碱度、土壤水和营养元素等)及地形因素 (如地形起伏、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2)生物因素,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 在种内关系上。 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在种间关系上, 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3)人为因素,也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开垦、采伐、引种、栽培、渔猎等。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地引起动植物的数量、分布、生活方式、种群结构以及群落组成的变化。在然界中,各种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综合地对生物产生影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中有一、二个起着关键作用,这类因素称为主导因素。例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和光周期现
14、象的日照长度等分析和研究主导因素,有助于定向地控制生物,使共按照人类的意向发展并加以利用。生境 (habitat)生物居住的自然琢境。换句话说,生境是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存所处的自然环境。 生境内包含生物所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共他的生态因素。例如氧、 二氧化碳、光、热、水和无机盐类等是绿色植物所必需的生存条件,如果缺乏共中任何一个因素,植物便不能生存;而风、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闪电等,虽然对植物有影响,然而并非植物生活所必需。所以它们只是生态因素,而不是生存条件。种群 (population) 亦称“群体”。分布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自由交配、繁殖的一群同种的个体。 亦即一定地区内属于同种个体的总和
15、。例如, 某一块山地上的马尾松种群,一个池塘里的水绵种群等。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问。种群内的个体在单位时问和空间内存在着不断的增殖、 死亡、 侵入和迁出, 但作为种群整体却是相对稳定的。种群既具有与个体相类似的特征(如生长、死亡等),又有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比、年龄组成、 空间分布格式、 种群数量的变动、控制和调节等。掌握种群动态的规律和影响的因素,对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生物,揭示物种进化机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共栖 (commensalism)两种生物共同栖息于一处,彼此互利, 但各自独立生活。如海葵附着在寄居蟹匿居的贝壳上,海葵借寄居蟹的移动以获取食物,同时也
16、食寄居蟹吃剩的残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寄居蟹也可受到海葵刺细胞的保护。又如西北区旱獭洞穴中常栖居漠鹏、沙鹏、 地鸦, 旱獭并不惊扰它们, 并与它们和平共处,当这些鸟惊飞或鸣叫时,旱獭就可以得到它所看不到的警报信息, 提早防犯。 还有一种反常的共栖,如扑食者与猎物之问原是敌对关系,而现在反而共栖, 例如麻雀常是红脚隼的猎物,在半沙漠防风林内为了繁殖,曾有麻雀在红脚隼的巢缝中筑巢育雏。这种现象也有称之为
17、“巢寄生”。还有隐鱼和海参的关系也是共栖的例子。共生 (symbiosis) 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或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相互依赖, 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现象。例如组成地衣的藻类和真菌, 真菌吸收无机盐和水分供给藻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真菌。若互相分离, 有些真菌就不能独立生存。又如白蚁和它肠内的一种鞭毛虫,鞭毛虫帮助白蚁消化木材纤维; 白蚁给鞭毛虫提供养料。如二者分离, 它们都不能生存。再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 根瘤菌进入豆科植物根部皮层细胞中,从中取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氮,制成含氮物质,供给豆科植物。寄生 (
18、parasitism)一种生物长期或短期的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方式。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 真菌、 寄生虫以及寄生性的种子植物等),被寄生的生物叫寄主(又称宿主 )。寄生在寄主体内的称体内寄生;寄生在寄主体表的称体外寄生。如寄生在人肠道中的蛔虫是寄生物,而且是内寄生物,人就是宿主。 寄生在人体表面引起疥疮的疥螨就是外寄生物。由于寄生物以宿主作为它的寄居场所和营养来源,因而常对宿主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引起死亡。 如蛔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吸取营养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锈菌寄生于多种经济植物,使寄主植物的生长减弱, 生物量和
19、生产量降低,最后使共养分耗竭,并使组织破坏而致死。寄生现象分三类: (1)专性寄生,只能依靠活的宿主而生存;(2)兼性寄生,以腐生为主,兼营寄生;(3)兼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营腐生。腐生 (saprophytism) 分解已死的生物或无生命的有机物并从它摄取养料,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称为腐生物。例如大多数霉菌、酵母菌、 细菌和放线菌, 以及少数高等植物等。腐生物产生的酶和有毒物质能破坏活的细胞,因此在适当条件下,也可兼营寄生生活。很多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都兼有腐生和寄生两种习性。竞争 (competition) 一般指在资源 (食物、生存空间及共他因素)数量
20、不能满足需要时,生物个体间所发生的争夺现象。竞争如果在两个物种之间进行称为种间竞争。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结局: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在物种间存在着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和稳定的平衡状态。 稳定平衡状态的出现,往往是在竞争的物种之间彼此都能瓜分资源的时候发生的。例如有两种鸟鸫分布在:l 匕美淡水沼泽地,一种是红翅乌鸫(Agelaius phoeniceus) ,一种是黄头乌鸫(Xanthoce phalus phoeniceus)。这两种乌取食大致相同的食物。前者分布在近岸边的浅水区域,后者占据着较深的水域,彼此共存着。 这一种数量往往影响着另一种数量。早期到达地红翅鸟局限于他们的生活区域之
21、间。如果红翅乌鸫未在时,黄头乌鸫则扩向岸边的范围。食物链 (food chain)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有机养料转移的食物连锁。亦即食物中的能量从植物起通过一系列动物依次传递的途径。绿色植物是食物的制造者,它是一切动物直接或问接的食物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变为食物的潜能,食草动物取食于植物而获得能量,杂食或食肉动物通过捕食食草动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而
22、获得能量, 大型食肉鸟兽又捕食小型杂食或食肉动物。依此类推, 于是就形成了一一种食物链索的关系,能量也就在这种形式下流转。例如蚜虫食植物,瓢虫食蚜虫,山雀食瓢虫,老鹰食山雀。这就是一种食物链。一条食物链一般是35 个环节,共中任何一个环节有改变,就会引起整个食物链的变化。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阎的食物关系是极共复杂的,常常交错成网络状,因此又叫食物网(food web) 。例如昆虫、鼠及兔均以桧树种子和杂草为食,而它们又是猞猁、狼和狐的食物。生物群落 (biocommunity) 生活在一定地区内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 微生物相互结合在一起, 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特殊
23、集体。换句话说, 生物群落是各种生物种群在同一特定的空间或环境范围内的自然组合,反映了该空间范围的典型自然面貌。在不厨的空间范围内,共群落的结构组成是不同的,从而构成不同大小的群落。小的为小群落 (minor community) ,很多小群落构成大范围内的大群落(major community) ,如森林、草原等。大群落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生物学功能。演替 (succession) 按照一定的规律,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演变过程。例如池塘中的群落经过一系列的演替而变为陆地群落。池塘在开始形成时水底为沙质,水体清澈,岸边缺乏植物, 随着雨水把周围的泥土和有机质带入共中,浮游生物、 底
24、栖生物等便逐渐繁盛,岸边植物也逐渐向池塘内部侵入。沉水植物及挺水植物的繁茂使水域败坏,鱼类等水生动物减少,两栖类和陆生动物(如蛙、蜗牛和蜻蜒等)增加。随后由于池底淤泥及腐殖质的积累而成陆地,生长着湿生植物群落蚯蚓、蝗虫、啮齿类及地栖性鸟类在此聚集,最后泄术及乔木繁盛而演替为森林群落,整个动物生态群也随之改变。在群落演替的顺序中最先出现的为先驱群落,经过过渡群落而达最终的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 。顶极群落一般与环境因素之间处于平衡状态,是最稳定的群落。如热带地区的顶极群落是雨林,温带干燥地区的顶极群落是草原。生态系统 (ecosystem)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问内,各种生物
25、之间及其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能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有一定独立性的生态体系。也就是在特定环境中相互作用着的生物与非生物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片森林、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人工营造的大片果园、一座城市等也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非生物物质,包括水、氧、二氧化碳、各种无机盐和氨基酸等;(2)生产者,主要指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3)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根据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依次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等。 (4)分解者 (或称还原者 ),包括细菌和真菌。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池
26、塘中的绿色水生植物利用日光能和水中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吃水生植物的甲壳类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吃甲壳类的鱼为次级消费者,上述食物链中的动植物死亡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完成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开放系统。生态平衡 (ecological balance) 亦称“自然界的平衡” 。指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的、稳定的阶段时,它的生产、消费、分解之问,通过种种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使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共中某一成分发生改变,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例如某
27、一地区的棉蚜,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受到瓢虫、草蛉、蚜寄蜂等天敌的控制,共种群数量可控制在低水平,不致造成棉花减产; 如果长期不恰当地使用杀虫剂,使棉蚜产生了抗药性,而棉蚜的天敌却被大量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灭,破坏了棉蚜与其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引起棉蚜猖獗,从而造成棉花减产。生活型(life forms)许多不同种的动植物对于相同的生态环境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所表现的形式 (或生活类型 )。同一类生活型的
28、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途径和方法是相同或相似的,因而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外貌。例如在具有缠绕茎的藤本植物中,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十分不同的许多植物种;相反的, 在分类学上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却可能属于不同的生活型。如豆科植物中的很多种类,在生活型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可分属于乔木(如槐树、合欢 )、灌木 (如锦鸡儿、胡枝子)、藤本 (如紫藤、葛藤 )和草本 (如苜蓿、三叶草)等生活型。生态型 (ecotype)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共生态适应过程中发生了不同个体群之间的差异和分化,从而形成了一些在生态学上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的类型
29、。是生物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下,逐步通过变异、遗传和选择的结果。例如大豆,根据它的生育期、结荚习性、种粒大小和化学性质等差异,可分为多种生态型,分别适应于一定的地区和栽培制度。特有种 (endemic) 只生长或分布于某一有限的地区或某种局部特有的生境,而不在共他地区出现的动植物种。例如滇柏、 黄山松等。 特有种的分布常常与一个地区的地质演变历史有关。 一些很早就与大陆隔离的岛屿和某些孤立的山峰上常常出现特有种的分布,而特有种的数目则随隔离时间的加长而增多。有些特有种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自然环境中如水、空气、 土壤等,
30、在受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 病原体、 噪声、 废热等污染达到伤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例如1952 年 12 月 5 日在伦敦上空发生过二氧化硫的“悲惨的烟雾”事件,持续四、五天之久,当时因煤烟中毒死亡四千多人,此后两个月内又陆续有八千人死亡。这一事实说明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又如1956, 、一 1960年日本九州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出含汞废水,致使水和鱼类中含汞量增加,人饮水吃鱼以后,因汞中毒而患水俣病。患者四肢瘫痪,耳聋眼瞎,精神失常,异常痛苦。而且此病还会遗传后代。由此可见,污染对生物及共环境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环
31、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共受到破坏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生活和生物生存。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两个方面。污染一般指超限量(数量、强度、时间)的、各种物态的、自然的或人为合成的物质渗入环境, 进入原初生态系统或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运动,改变共自然性质和功能,造成反常现象和生态损害效应。所以污染也是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结果。防止环境污染, 如治理“三废”,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噪声等措施,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不使种种“公害”危害人民健康。例如对垃圾严格处理后充作肥料,或实行综合利用,甩来提取稀有金属, 制造纸张
32、, 不使垃圾污染水源。还要防止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不经过严格消毒就排放入水域中。防除烟尘、废气污染大气,主要是改造锅炉的燃烧方式,安装消烟尘、除废气的设备。在农业方面,控制农药残毒的根本措施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害虫的天敌,采取引种、驯化、饲养、释放等手段,提高共控制害虫的效率,同时发展高效、低毒、低残毒的农药和喷洒技术,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和环境的污染。近年来, 我国在利用金小蜂、赤限蜂等天敌防治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33、-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铃虫、 玉米螟、 松毛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并研制成功赤眼蜂人工寄主卵,为大规模的工厂化繁殖赤眼蜂创造了条件。现在生物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共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很多有机氯化物农药对有益生物也有杀伤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反而引起害虫猖獗,而且还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及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畜和共他动植物带来危害。因此, 用理化、 农业技术与生物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是今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生物钟 (biological clock) 亦称“生理钟” 。指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
34、节律性。生物通过它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光暗反应等),以调节自身生理活动的步伐,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许多生物,在恒定的条件下,均表现出周期性活动。例如如萤火虫在连续的弱光下,共发光有昼夜节律。招潮蟹根据太阳改变颜色,按照月亮确定摄食时间,因此在它感到潮水即将涌来的十分钟之前,就安全地藏在洞穴里了。又如菜豆初生叶片的运动,就是以大约24 小时为一周期,每天早晨水平展开,傍晚下垂,即使将菜豆放在稳定光照或黑暗的条件下,这种周期性运动仍能在一段时间内相当准确地进行。似乎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计时器, 有确定按时作息的机制。同样, 显花植物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开花,海滩动物在潮汐周期
35、的一定时间产卵,以及乌的移栖节律等等,大多是生物钟的作用。显微镜 (microscope) 全称“光学显微镜” 。一种用以观察微小生物或生物体内部结构等精密光学仪器。 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与照明光源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和安装、 调节这个光学系统的机械装置(主要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及调焦装置等)两大部分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作照明光源,利用光学透镜将物像放大。观察时, 把预先制备好的生物材料附贴在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中央,照明光线从下部射入穿过材料, 经过物镜和目镜放大,适当调节两组透镜的焦距,即可在目镜视野里看到放大了的图像。普通光学显微镜可将物体放大约1
36、000 倍,共分辨能力或分辨率为O4 微米。最好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线为02 微米, 放大倍数可达23 千倍。 根据不同的需要,有各种不同的显微镜。如紫外线显微镜、荧光显微镜、X 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等。 各种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业以及矿冶、纤维、机械工业等方面。电子显微镜 (electron microscope) 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代替光线,用磁透镜或静电透镜代替光学显微镜的玻璃透镜使电子束会聚折射、偏转而成像的一种显微镜。共基本原理是在一个高度真空的系统中,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穿过待检物品,经电子透镜成像放大,在荧光屏上显示一放大的像。这种电镜称为电
37、子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出几百倍。化石 (fossil) 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生活遗迹。大多数是生物体的硬质部分,如动物的外壳、骨胳和植物的纤维、孢子、花粉等,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所形成。地层中的化石,依共保持特点,可分为实体、模铸、生活遗迹三类。典型的实体化石是琥珀中的昆虫。琥珀是植物分泌的粘性强、浓度高的树脂, 当昆虫一旦失足落于其上,即被粘着,随着树脂继续不断地分泌,便把它完全封闭起来,保存下来。古动物的贝壳、 牙齿、 骨胳等也是实体化石。其次是模铸化石,即生物遗体在当时岩石上所留下的印痕。这类化石分外模和内模两型:前者是遗体外形在岩石上的印迹,
38、后者是遗体内部形态在填充物上的印迹。第三是生活遗迹化石,它是古代生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如恐龙的脚印、 古动物的粪化石、卵化石以及原始人类所用的石器、骨器等。 凡可用来确定地层时代的动植物化石,均称为标准化石。共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延续的地质年代短,地理分布广,且易于认识。 此外, 还有所谓活化石或孑遗化石,即在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而至今还生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着的动物或植物。如我国的熊猫、水杉和
39、银杏等都是。地质年代表 (geologic time table)推算地壳上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情况,测定岩石形成的距今年龄,这叫做绝对地质年代;另一种是根据古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的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与生物发展相对应的一些自然阶段,叫做相对地质年代。如根据生物的发展阶段,相对地质年代由老到新可以划分为五个代(era),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一个代又分若干纪(period) ( 见下表 )。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表代纪距今年数(百万年 )生命的进化开始出现发展最盛衰亡绝灭进化时代新生代第四纪2.5 人类人类
40、人类时代第三纪65 节肢动物现代哺乳动物现代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原 始 哺 乳类被 子 植 物和 哺 乳 动物中生代自垩纪136 被子植物被 子 植 物 和 现代昆虫类大 爬 行 类 ,古 代 裸 子植物侏罗纪190 原始鸟类 (始祖鸟 )裸 子 植 物 与 大爬行类 (恐龙 )裸 子 植 物和 爬 行 类(恐龙类 )时代三迭纪225 原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种子蕨古生代二迭纪285 三叶虫石炭纪345 原始爬行动物,昆虫类,原始裸子植物种 子 蕨 和 两 栖类笔石蕨 类 和 两栖类时代泥盆纪395 原始两栖动物,原始陆生植物 (裸蕨 )裸 蕨 类 、 木 本蕨、鱼类无颌类裸 蕨 和 鱼类时代志留纪
41、430 原始鱼类奥陶纪500 原始陆生动物 (多毛类)海藻,高等无脊椎动物真 核 藻 类和 无 脊 椎动物时代寒武纪570 软体动物 (腕足类 )三叶虫、 笔石等元古代1300 原始无脊椎动物,单细胞绿藻原生动物1800 开始出现红层 *细 菌 和 蓝藻时代太古代3100 蓝藻3200 裂殖菌4000 化学进化化学进化,生命起源4600 地球形成* 红层:显示地表大气中已有大量游离氧存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