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35千伏线路迁改工程土建施工招标 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320819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千伏35千伏线路迁改工程土建施工招标 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10千伏35千伏线路迁改工程土建施工招标 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千伏35千伏线路迁改工程土建施工招标 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千伏35千伏线路迁改工程土建施工招标 技术要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1 总的部分11.1 招标文件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1.3 本标段工程概况:21.3.1 拆除线路部分21.3.2 新建线路部分21.4 出线走廊规划及出线条件31.5 站址地理状况描述41.6 交通情况41.7 城乡规划关系及周边公共设施41.8 矿产资源41.9 历史文物41.10 邻近设施51.11 沿线的拆迁赔偿情况51.12 技术指标52 电缆部分62.1 线路路径现状62.1.1 110kV学山线拆除部分(110kV学山北线、学中南线12号,110kV学山南线、学中南线13号杆110kV学山北线32号、学中南线38号路径62.1.2 110千伏马土线1至20号段线路迁改

2、后路径62.2 电缆敷设72.2.1 环境条件72.2.2 电缆通道规模72.2.3 供配电系统82.2.4 照明系统82.3 隧道接地92.4 隧道结构92.4.1 顶管隧道102.4.2 暗挖电缆隧道102.4.3 隧道通风122.4.4 隧道排水133 线路部分133.1 主要技术特性133.1.1 110千伏学山南13号38号、110千伏学山北线12号32号133.1.2 天马山110kV变电站进出线情况143.2 防雷和接地143.2.1 接地设计143.3 基础153.3.1 基础设计原则153.3.2 基础方案153.3.3 基础材料183.3.4 其它184 单位经济指标184

3、.1 附图2021 总的部分1.1 招标文件编制依据(1)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关于”110千伏马土线、学山南北线、35千伏天歌线线路迁改工程”的可研评审意见。(2)110千伏马土线、学山南北线、35千伏天歌线线路迁改工程相关设计文件。1.2 编制原则l 重庆电网“十三五”规划l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l DL/T 5219-2014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l GB/T2694-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l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l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l JGJ 10

4、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l DL/T 5221-2016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l DLGJ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l JB/T 10181.110181.5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l DL/T 1253-2013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l 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l 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l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l GB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l TB1018-2002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技术规则 ()l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5、规范l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l GB 50208-2002 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l GB/T 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1.3 本标段工程概况:1.3.1 拆除线路部分110千伏学山南13号38号、110千伏学山北线12号32号迁改:拆除学山南线13号38号铁塔2JL/G1A-300/25钢芯铝绞线线路,路径长度约3.549千米,共26基角钢塔。拆除沿线24芯OPGW光缆1根,线路路径长度约3.549千米。拆除110千伏学山北线12号32号学山北线2JL/G1A-300/25钢芯铝绞线线路,路径长度约3.179千米,与学中南线共用的铁塔予以保留。拆除

6、24芯OPGW光缆1根,线路路径长度约3.179千米。1.3.2 新建线路部分(一)110千伏学山南13号38号、110千伏学山北线12号32号迁改:本工程电缆暗挖隧道段(2.4 m(1.7+1.2)m)长度为80米;顶管段(内径2.40m)3403m;4孔排管40米,8孔排管84米,全长3607米。本段迁改含110kV钢管杆1基。(三)110kV天马-学山联络线段顶管隧道438m。1.4 出线走廊规划及出线条件110千伏学山南13号38号、110千伏学山北线12号32号迁改:拆除学山南线13号38号铁塔,路径长度约3.549千米,共26基角钢塔。拆除110千伏学山北线12号32号学山北线路径

7、长度约3.179千米。本工程需迁改的线路路径在主要分布在西永大道、西园路两侧,需穿越规划轻轨,并穿过大面积建成区,沿途管线种类复杂,数量庞大,地形地质情况变化较大,但是经过反复仔细查勘,虽然工程实施难度较大,但是仍具备良好的建设地下电缆走廊的条件。31.5 站址地理状况描述通过初步的野外踏勘调查结合区域已有地质资料可知,拟选站址地基土构成主要为第四系耕植层、残坡积层、侏罗系泥岩、砂岩层,其岩性受地貌、构造、水文控制。场地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微地貌为剥蚀浅丘堡顶结合鞍部地貌中,地形相对较平坦,现场植被主要为灌木,整体地势呈西高东低,高程介于274340m。1.6 交通情况所有待实施线路路径均

8、隶属重庆市沙坪坝区,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沿途紧邻西永大道,西园路等主干道,对各类设备材料的运输极其有利。1.7 城乡规划关系及周边公共设施政府及规划部门已基本同意电缆下地路径,目前与规划其他各类管线无冲突。本工程大部分路径均处于园区内未开发地块,目前均为荒地,不会对周围造成影响,已考虑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避让周围的燃气管线等重要管线,对于局部布置在已建成区段线路均为顶管暗开挖,并在临近各类建筑地段采取加强支护,施工过程中采取除尘降噪等施工措施,故对沿线周边建筑及公共设施无明显影响。1.8 矿产资源据现场踏勘和了解,电缆走廊沿线无重要矿产分布。1.9 历史文物据现场踏勘和了解,电缆走廊沿线目前无探

9、明的文物或遗迹分布。1.10 邻近设施本工程需建设的电缆线路路径在主要分布在西永大道,一纵线两侧,需穿越规划轻轨,管廊及公路隧道。并穿过大面积建成区,本工程将采用顶管地下穿越,暗挖隧道等方式逐一处理,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快速有序的开展建设工作。1.11 沿线的拆迁赔偿情况现电缆路径上大部分为荒地,少部分为建成区,所有电缆工作井均避开建成管线,开挖中若临时发现管线应优先采用保护的方式处理,若影响较大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迁改及赔偿。1.12 技术指标本次招标部分主要技术经济特性指标序号项目名称主要指标1顶管隧道共3841米3暗挖隧道共80米6工作井矩形7.5m*5.0m工作井,2个矩形2.8m*

10、5.0m工作井,1个圆形直径6.5/6.3m工作井,22个7钢管杆110kV钢管杆基础1个8电缆排管8孔84米,4孔40米。转角井3座2 电缆部分2.1 线路路径现状2.1.1 110kV学山线拆除部分(110kV学山北线、学中南线12号,110kV学山南线、学中南线13号杆110kV学山北线32号、学中南线38号路径。原110kV学山线(110kV学山北线、学中南线12号,110kV学山南线、学中南线13号杆110kV学山北线32号、学中南线38号)路径概况:110kV学山北线起始于110kV学山北线、学中南线11号杆采用电缆排管下地东行,并于110kV学山北线、学中南线12号引上改为架空线

11、继续东行,在13号杆塔处与学中南线分离,斜跨到西永大道南侧110kV学山北线14号与学山南线20号线塔位同塔汇集向东行进,途径观音庙隧道及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在西永大道及西园二路附近转向北侧行进,至110kV顺山站附近110kV学山北线32号、学中南线38号双回塔截止。2.1.2 110千伏马土线1至20号段线路迁改后路径110kV学山线起始于110kV学山南线、学中南线13号杆,经4孔电缆排管向东前进40米后经暗挖电缆隧道穿越西永大道,并沿西永大道北侧一路东行,在西永大道及西园二路附近转向北侧行进,至110kV顺山站附近经电缆排管进站。110kV天马-学山联络线段顶管隧道438m, 转角井(圆

12、形顶管井,内径8m)2个。卫星投影路径简图2.2 电缆敷设2.2.1 环境条件根据重庆地区已建和在建电缆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并结合重庆地区的气象资料,确定本电缆工程的设计气象条件为:地面以上极端最高气温43, 年平均气温18.2, 最低气温-1.8, 最热月最高温度平均值33.7, 最大风速23.5米/秒。地面以下深埋处最热月平均地温33.7,土壤最大热阻系数1.2m/w。污秽等级d级。2.2.2 电缆通道规模暗挖马蹄形隧道断面尺寸为2.4*1.7+R=1.2,规划通道为远期110kV四回,本期两回。顶管隧道截面为直径2400mm,规划通道为远期110kV四回,本期两回。35kV电力电缆为隧道

13、巡视步道下方2孔排管,远期2回,本期1回。独立电缆排管截面为14/24孔,110kV电力电缆1/2回。2.2.3 供配电系统本工程负荷均为低压负荷。负荷分布在隧道线路沿线,各工作井相距较远,故采用12台100kVA的10kV箱变分散降压供电。根据实际需要,隧道内布置有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检修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为380V供电,均为一主一备,并可手动及自动进行切换。通过隧道综合辅助系统上传至远端调控中心。通风设备应与防火门防火阀进行配合,火灾情况进行关闭。检修箱原则上布置间距为100米,主要布置在检修井内。所有隧道内箱体采用IP68级304优质不锈钢外壳。所有回路均带接地线,且带30mA漏电

14、保护,水泵回路为10mA漏电保护。2.2.4 照明系统照明网络接地类型为:TN-C-S。中性线(N线)和保护地线(PE线)在照明箱电源侧合并,在分支线侧分开。所有回路均带漏电保护。照明控制方式为隧道照明段两端双控、具备手动/自动切换功能。照明箱在工作井侧壁内明敷。工作井内照明灯具在墙上壁装或者楼顶板上吸顶安装。区间隧道内顶部正中处,吸顶安装照明灯具,每隔6米安装一只;工程施工中区间隧道实际长度增减时,在最后一回路最后一灯具后仍按每隔6米加装或少接灯具。照明开关在隧道侧壁上明装。照明配电箱距地面1.31.5米,照明开关距地面1.3米。2.3 隧道接地每组支架设置左右两根明敷404紫铜排,紫铜排经

15、16铜绞线与隧道托臂连接,步道下方的设置一根16铜绞线均压带。所有隧道检修井内设置4根2.0m长铜离子接地极,并用防腐物理降阻剂包裹,防水板封堵,每隔30米沿隧道变形缝设置一个弯头。接地井接地电阻不大于4,全线电缆隧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隧道接地应与杆塔接地分别独立设置。2.4 隧道结构根据多次踏勘掌握的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周边管线状况,我方拟采用顶管隧道、暗挖隧道及电缆排管等几种下地方式对原架空线路进行迁改。其中的110kV主要采用顶管隧道进行敷设,暗挖隧道、电缆排管作为过渡敷设方式。其中的110kV主要采用排管隧道进行敷设,顶管隧道作为过路段过渡敷设方式。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16、。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隧道结构的环境类别为-C。2.4.1 顶管隧道本工程结构主体为DN2400顶管隧道,隧道长度约,采用C50混凝土成品管片,管片厚度为250mm, 迎水面保护层50mm,背水面保护层40mm,抗渗等级P10,任何不利情况下,最大裂缝不得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顶管隧道采用人工水钻开挖,机械油缸顶进,施工距离控制在150米以内,特殊需加长地段需加注触变泥浆进行减阻。井内设置后背墙,若条件良好,可采用中风化岩作为后备墙进行施工。顶管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00米。顶管施工完成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填补围岩与隧道间空腔。电缆检修井采

17、用逆作法进行施工,转角位置设8000直径顶管发射井及接收井,初支采用钢支撑架加锚杆支撑,二衬采用500mm后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内设置折返楼梯或爬梯形式进行永久检修通道。直线位置设置7.5m5.0m矩形发射井及接收井。空间交叉管道的净间距,钢筋混凝土管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不宜小于1倍管道外径,且不应小于2m。顶管底与建筑物基础底面相平时,直径小于1.5m的管道,宜保持2倍管径净距;直径大于1.5m的管道宜保持3m净距。2.4.2 暗挖电缆隧道2.4m1.7+R=1.2m复合衬砌电缆隧道断面为直墙、圆拱,单孔净宽2.6m,起拱线高1.7m,净高2.9m。隧道结构为:喷射混凝土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

18、+防水膜现浇钢筋砼(二衬),初衬厚度为:0.30m,二衬厚度为0.25m。局部地质不稳定区域采用超前小导管或砂浆锚杆进行支护,地质极其不稳定处采用双排小管棚进行支护。隧道内设有人行步道、双侧安装电缆支架。2.9.2.1混凝土:1)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8%(重量比)FS-P型混凝土补偿收缩防水剂,喷射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大于16mm。2)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埋深10m时抗渗等级P6、埋深10m时抗渗等级P10。板墙结构:迎水面保护层50mm,背水面保护层40mm。梁柱结构:迎水面保护层50mm,背水面保护层45mm。3) 垫层、人行步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19、。2.9.2.2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材料: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1)水泥: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2)骨料:粗骨料应采用单粒级石子两级配或三级配投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且宜选用中级细度模数细骨料;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3)外加剂:应使用低碱外加剂,适当使用优质引气、减水剂,限制使用早强剂;不得使用含氯外加剂;(4)掺合料:掺合料推荐采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粉等。2)混凝土配比要求(1)控制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5;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320450kg,最小水泥用量320kg;(2)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3)单位体积混凝土中三氧化硫最大含量不应超过胶

20、凝材料总量的4%;(4)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2.9.2.3 钢筋:为 HPB300、 为 HRB400。 2.9.2.4主体结构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暗挖隧道防水采用: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防水卷材不小于600g/m2。砌体材料均为MU15页岩砖,M10水泥砂浆。2.9.2.5所使用的防水卷材应满足如下要求:、一次复合成型工艺生产;、复合强度不小于1.2N/mm;、片材粘接剥离强度不小于1.

21、5N/mm(标准试验条件)。2.9.2.6变形缝设计初衬结构:竖井出口23m处设置变形缝,新旧沟相接处均应设置变形缝。现浇二衬结构:不得大于30m设置一道变形缝;并且初衬结构变形缝处二衬结构也要在此设置变形缝;初衬变形缝处相邻的两榀拱架外扩50mm,二衬变形缝处结构厚度加厚至300mm,且在砼结构内设置中埋式止水带,二衬变形缝的其它做法同初衬。在变形缝处应先用30mm聚苯板作分界板,待隧道两侧喷射混凝土及防水层做好后,先将缝中聚苯板剔成宽30mm,深65mm的缝,然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嵌缝深30mm,在聚合物水泥砂浆干硬后,在缝中嵌双组份聚硫橡胶。注意在缝底,聚合物水泥砂浆顶面上粘贴牛皮纸,以起

22、到隔离作用。2.4.3 隧道通风电力隧道每个检修井设置一个通风亭,每两个电缆检修井之间为一个通风区段,在检修井中部做风道隔断,正上方或侧墙引出通风管至地面附近或周围绿化带内,设置通风竖井延伸至绿化带顶部设置外露式通风亭,通风亭高出绿化顶面1.2米。进风口和抽风口合用一组风亭,进风口和抽风口通过隔墙及风管相互独立,左右隔开,每个进出风口各配置一台风机。通风亭高出绿化地坪1.2m,通风亭井腔(外露绿化地坪部分)四周设通风窗口,通风口百叶窗格栅及防小动物钢丝网均采用铝合金材料,风机下方安装铝合金丝网(卡嵌型),百叶窗下沿距离地面不得小于500mm。通风管坡度按1%,地下井(通风竖井)的高度为隧道内底

23、高度H-0.5m。2.4.4 隧道排水电缆隧道集水井靠人行步道侧设置,集水井尺寸为1400x1000x1200(长宽深),集水井盖由2块预制铁篦子(镀锌角钢构件)组成,铁篦子靠(通道侧壁)预留排水管引出孔(距离)。本工程电缆隧道采用机械排水,采用7.5kW小型移动式潜水泵,扬程不低于30m,每个检修井设一个集水坑,设一主一备排水泵,排水管道采用DN100的PVC管道,相互独立设置,暗挖竖井均均结合井室设置集水坑。排水坡度纵坡为0.5%,横坡为1%。集水井篦子及铁附件均采用不锈钢格栅材料,预留排水管孔位。3 线路部分3.1 主要技术特性3.1.1 110千伏学山南13号38号、110千伏学山北线

24、12号32号线路电压等级:110kV。沿线地形地貌: 100%丘陵。沿线海拔:沿线海拔位于200210m之间。杆塔使用量:采用电缆终端钢管塔1基。杆塔型式: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电缆终端塔。基础型式:人工挖孔桩基础。3.1.2 顺山110kV变电站进出线情况(1)已建顺山110kV变电站已建顺山110kV变电站位于西园二路附近,变电站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10kV进出线4回,本期出线0回,仅更换出线终端,不扩建间隔,占用自南向北第1/2间隔,出线布置见下表。 天马山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布置情况表南序 号1234北间 隔出线1出线2学山南线学北南线名 称天马山110kV变电站35kV间隔布

25、置情况表3.2 防雷和接地3.2.1 接地设计本工程在线路路径选择中尽量优化路径,避免铁塔立于易受雷击处,并采用四腿接地尽量减小铁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接地采用常用的风车型水平射线接地方式,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要求。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岩石地带及无法大面积开挖接地网的耕作农田,加装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3.3 基础3.3.1 基础设计原则本工程基础设计方法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度指标度量基础与地基的可靠度,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要求,基础稳定、基础承载力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等采

26、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3.3.2 基础方案(1) 基础方案选择原则基础工程是输电线路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因此,针对不同的基础负荷、地质及地形条件,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选择基础型式,不仅可降低工程成本,而且可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同时可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安全、环保、经济、合理的目的,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要实现上述目的,基础设计需要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 塔位的地形、地貌及植被覆盖情况 塔位的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情况 塔型及外负荷大小 塔位周边的设施情况 塔位的运输情况 材料的采集情况(如砂、石、水等) 施工的难易程度及安全性 铁

27、塔与基础的连接方式不同的基础型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承载能力、材料耗量、土石方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不相同;对输电线路而言,各个塔位的微地形相当复杂,这需要设计根据塔位不同的地质、地形及周边环境来选择适宜的基础型式,充分利用每个基础的优点,达到安全、经济、环保的目的。(2) 基础方案选择1) 人工挖孔桩基础山区塔位地形复杂、场地狭窄、高差较大,当基础外露较高。基础外负荷较大时,推荐采用该基础型式,对负荷较大的耐张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可采用双桩承台人工挖孔桩。该基础施工开挖量较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小,能有效保护塔基周围的自然地貌,并有效解决在高陡边坡立塔的难题。相对于掏挖基础而言,人工挖孔桩属弹性长桩

28、,埋入土中长度相对较长,计算其上拔、下压承载力时,考虑了土与基础间的侧阻力。在水平力作用下,人工挖孔桩基础充分考虑了地基系数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深基础与地基的嵌固状态。在基础作用力较大的情况下,掏挖基础需设计更大的直径和扩底宽度才能满足下压稳定要求。而挖孔桩基础埋深相对较大,计算理论中充分考虑了基础与地基土的侧阻力,相对掏挖基础来说,其下压稳定容易满足要求。人工挖孔桩基础见下图: 人工挖孔桩基础简图2)机械钻孔桩基础在施工难度大的高回填地层中立塔的塔位可使用机械钻孔桩基础。相对于其它软弱地基基础而言,具有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的特点,在遇到不均匀沉降量大的新近高回填土时,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可以保证

29、铁塔安全运行,这是其它基础型式难以替代的。机械钻孔桩基础见下图:机械钻孔桩基础简图3.3.3 基础材料(1) 混凝土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基础保护帽采用C15混凝土。基础用混凝土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2) 钢材1) 基础钢筋采用HPB300、HRB400级钢筋,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2) 地脚螺栓采用35、45号优质碳素钢,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3.3.4 其它基础主柱加高外露高度大于1.0m时,设置爬梯,方便施工、运行登塔维护。4 单位经济指标序号名 称主要技术特性1顶管隧道钢混结构,DN=2.4m,壁厚250mm,底部含D

30、N200CPVC管2根,混凝土步道包封,水钻,水泥砂浆置换空腔,埋深1520m 2暗挖隧道钢混结构,马蹄形隧道,结构断面2.4m*1.7m+R=1.2m,壁厚300mm,底部含DN200玻璃钢夹砂管3根,混凝土步道包封,锚杆支护,水钻,埋深1520m,带防水5暗挖隧道竖井深度约20m,2.5m*3.0m,逆作法,壁厚400mm,初衬250mm锁口,锚杆,工字钢,挂筋支护6顶管隧道竖井爬梯型/楼梯型,逆作法,DN=6.5m深度约2040m,逆作法,壁厚400mm,初衬260mm锁口,锚杆,工字钢,挂筋支护7电缆排管4孔/8孔8顶管管片、电缆支架材质要求具体要求以审定的施工图中要求为准。4.1 附图本工程附图(所有图纸以正式版施工图为准,附图仅作参考)序号图纸名称附图 01平面路径图(1/5)附图 02平面路径图(2/5)附图 03平面路径图(3/5)附图 04平面路径图(4/5)附图 05平面路径图(5/5)第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