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税收法律制度.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一章 税收法律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税收法律制度.ppt(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税收法律制度,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的税收基本法律制度,增强纳税意识。,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论述了税收的概念、特征、职能,税法的概念和特征,税收的各种分类,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构成要素等税法基本原理;同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目前各种税种的具体内容以及税收征管的法律规定。,本章重点,税法的构成要素、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契税等税种)的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以及税额的计算以及税款征收制度等。,第一节 税法基本原理,一、税收概念 (一)税收的概念、特征及职能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
2、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一定货币或者实物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 2税收的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3税收的职能,(1)财政职能,即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 (2)经济职能,即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 (3)监督职能,即经济监督职能。,(二)税收的分类,1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2直接税与间接税 3从量税与从价税 4价内税与价外税 5中央税与地方税,二、税法的概念与特征,(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调整在税收活动过程中国家、征税机关和纳税主体等各方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一般被认为属于经济法的宏观调控法分支,是经济法与
3、行政法的交叉学科,具有较为明显的公法性质。 (二)税法的特征 1税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 2税收法规结构的规范性 3税法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当灵活性,三、税法的基本原则,(一)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1课税要素法定原则。 2课税要素明确原则。 3征税合法原则。 (二)税收公平合理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纳税人的地位平等;二是指税收负担必须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 (三)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个方面。,四、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又称课税要素、税制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种立法共有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总称。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人 纳税人又
4、称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是指征税主体、纳税主体共同指向的对象,它是各个税种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征税对象按其性质不同,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类:(1)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2)所得额或收益额,包括总收益额和纯收益额;(3)财产,即法律规定的特定范围的财产,如房产、车船等。,(三)税率,1比例税率 所谓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考虑数额,皆适用同一比率征税。比例税率又可细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具体而言,差别比例税率又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即按产品类别设计税率,既可按产品大类设计,也可按
5、具体产品设计,如消费税。 (2)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即按应税产品或经营项目所归属的行业设计税率,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税率,如营业税。 (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对同一课税对象按照其所在地区,不同的地区设计不同的税率,如我国曾经征收的农业税。,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随着其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升高的税率。 累进依据: (1)绝对额累进 (2)相对率累进 累进方法 (1)全累税率 (2)超累税率,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率,是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定额税率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2)分类分项定额税率。 (3)单一
6、(或统一)定额税率。,(四)纳税环节、期限及地点,纳税环节指应税商品在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它确定一种税在哪个或哪几个环节征收。我国目前对流转税的征收多采用多环节征税。 期限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税法规定纳税人按日、月、季度、纳税年度缴纳税款。,(五)减免税 减税是对应纳税额的少征。免税是对应征税额全部免除。减免税是对纳税义务的减轻或免除。与此相关的有起征点和免征额两个概念。起征点是计税依据的数额达到开征的界限。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按其全额征税。免征额,是指在计税依据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计税依据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
7、税,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六)税务争议与税收法律责任 税务争议指征税机关与相对人(包括纳税主体与非纳税主体)之间因确认或实施税收法律关系而产生的纠纷。税收法律责任则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税收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经济、刑事、行政责任三种。,第二节 流转税法,一、流转税概述 (一)流转税的概念 流转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的销售额或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的总称。我国现行的流转税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二)流转税的特点,1流转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或劳务)复杂多样的流转额 2流转税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 3流转税收的负担普遍,课税隐蔽,二、增值税,(一)增值税概
8、念、特点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在各个流转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它以商品销售额和应税劳务营业额为计税依据,运用税收抵扣原则进行征收。目前我国增值税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94年施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增值税的主要特征: (1)征税对象是法定的增值额。 (2)税负公平合理。 (3)消除重复征税。,(二)纳税主体,增值税的纳税主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纳税主体从税法地位和税款计算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所谓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
9、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所谓一般纳税人,就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会计核算健全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三)征税范围,1销售货物 作为增值税征税范围内的销售货物,包括一般的销售货物、视同销售货物和混合销售等几种情况。 所谓一般的销售货物,是指通常情况下的货物所有权的有偿转让。这里的“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等。 所谓视同销售货物,是指某些行为虽然不同于有偿转让货物所有权的一般销售,但基于保障财政收人,防止规避税法以及保持经济链条的连续性和课税的连续性等考虑,税法仍将其视同为销售货物的行为,征收增值税。 2提供应税劳务 3进口货物,(四)税率和征
10、收率,我国增值税的税率分为三档,即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 1基本税率为17,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进口货物。 2低税率为13,适用于以下货物的销售和进口:(1)粮食、食用植物油;(2)自来水冬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3)图书、报纸、杂志;(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3零税率即税率为零,仅适用于法律不限制或不禁止的报关出口的货物,以及输往海关管理的保税工厂、保税仓库和保税区的货物。,(五)应纳税额的计算,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其应纳增值税额要运用“
11、扣税法”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可见,要确定应纳增值税额,必须先分别确定当期销项税额和当期进项税额。 (1)当期销项税额的确定 当期销项税额,是指当期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依其销售额和法定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其计算公式为: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 (2)当期进项税额的确定 当期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当期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已交纳的增值税税额。它主要体现在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或海关的完税凭证上。,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其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不适用“扣税法”,而是适用简易的办法
12、,即用不含税销售额乘以规定的征收率,但不得抵扣任何进项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上述公式中的征收率为6,但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为4,并且,凡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商业企业,无论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3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进口货物的纳税人,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均应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增值税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如果进口的货物不征消费税,则上述的组价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 如果进口的货物应征消费税,则上述的组价公式为:
13、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三、消费税,(一)消费税概述 1消费税的概念 消费税是以特定的消费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商品税。目前我国消费税的法律依据是1994年施行的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6年4月1日起,对我国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 2消费税的特征 (1)征税范围的选择性。 (2)单环节课征制。 (3)税负具有转嫁性。 (4)税率、税额的差别性。,(二)纳税主体 凡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消费税暂行条例列举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主体。所谓“在中国境内”,是指应税消费品的起运
14、地或所在地在中国境内。 (三)征税范围 消费税应税产品共分5类11个税目: 1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有害的消费品。 2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 3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 4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 5具有财政意义的消费品。 详细了解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可参考下附“消费税税目和税率表”。,(四)税率,消费税的税率包括两类,即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但按照我国的税法,第一类卷烟、第二类卷烟及粮食薯类白酒采用定额兼定率的组合税率,即先按计税单位及定额的乘积计算一部分税额,然后再依价格与比例税率的乘积计算另一部分税额,最后两部分税额相加。消费税的详细税率见“消费税税目和税率表”
15、,(五)应纳税额的计算,1从价定率 适用从价定率的消费品,其应纳消费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适用税率 2从量定额 适用定额税率的消费品,其应纳消费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适用税率 3从价兼从率 适用从价兼从率的组合税率的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数量定额税率)(应税销售额比例税率),除此之外,在计税依据的确定方面,我国税法还有以下特殊规定: 第一,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其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十利润)(1消费税税率) 公式中的
16、“利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确定。 第二,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以受托方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为计税依据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其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 1消费税税率) 第三,进口应税消费品,一律以组成计税价格为计税依据计算纳税,其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 1消费税税率),四、营业税,(一)营业税概述 1营业税的概念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营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2营业税的特征 (1)征收范围广 (2)税负较轻 (3)征收成本低,(二)纳税主体 营业税的纳税
17、主体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三)征税范围 1提供应税劳务 2转让无形资产 3销售不动产,(五)计税依据与计税方法,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营业额、转让无形资产的转让额和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统一简称为营业额。 营业税的计税方法较为简单,在确定了营业额以后,即可依照相应的法定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 应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确定营业额,1确定营业额的一般原则 营业额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时,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其中,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
18、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凡价外费用,无论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营业额计算应纳税额。 2确定营业额的特殊情况 营业税是对纳税人的全部营业额课税,但该营业额应是纳税人的实际营业收入额,这样征税才符合实质课税原则。,3营业额的核定 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下列顺序核定其营业额: (1)按纳税人当月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2)按纳税人最近时期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3)按下列公式核定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计税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成本利润率)(营业税税率),第三节 所得税
19、法,一、所得税法概述 (一)所得税的概念 所得税是以所得为征税对象并由获取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一类税的总称。 (二)所得税的特点 1征税对象是所得,计税依据是纯所得额。 2计税依据的确定较为复杂 3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并用 4所得税是直接税 5在税款缴纳上实行总分结合,二、企业所得税法,(一)企业所得税法概述 企业所得税,是指以企业为纳税人,以企业一定期间的纯所得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2007年3月之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资企业分别立法。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适用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并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1企
20、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 2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三)税率,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的税率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立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适用税率为20%。 3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所谓“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
21、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4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征税范围,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企业每一纳各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收入总额 (1)销售货物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 (3)转让财产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9)其他收入。,此外,企业所得税法还规定收入总额中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即政府向纳税人无偿拨付的资金; (2)依法收取并
22、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2企业所得税准予扣除的项目,(1)成本。 (2)费用。 (3)税金。 (4)损失。 3企业所得税的限制扣除项目 (1)公益性捐赠。 (2)固定资产支出。 (3)无形资产支出。 (4)长期待摊费用。,4企业所得税禁止扣除项目,(1)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扣除禁止。 (2)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扣除禁止 (3)与对外投资有关的扣除禁止。 (4)与亏损弥补相关的扣除禁止。 (5)其他项目的扣除禁止。,(四)应纳税额计算,1应纳税额计算的一般方法 具体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以前年度的亏损 应纳
23、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税收减免额税收抵免额 2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其适用税率为20%。根据税法,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此类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3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抵免 (1)直接抵免。企业取得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额为该项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的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
24、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计算公式为: 抵免限额境外所得本国税率 (2)间接抵免。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上述第(1)点规定的抵免限额内抵免。,三、个人所得税法,(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并且由获取所得的个人缴纳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是各国开征较为普遍的一种税。 我国个人
![第十一章 税收法律制度.ppt_第1页](https://file.taowenge.com/fileroot2/2020-7/20/5824b92a-44fb-4a29-9b3a-0d447d3cf3a9/5824b92a-44fb-4a29-9b3a-0d447d3cf3a91.gif)
![第十一章 税收法律制度.ppt_第2页](https://file.taowenge.com/fileroot2/2020-7/20/5824b92a-44fb-4a29-9b3a-0d447d3cf3a9/5824b92a-44fb-4a29-9b3a-0d447d3cf3a92.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十一 税收 法律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