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2051744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全国中小学数学学科“本色教育”说课比赛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孙萍上海市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20XX年 7 月 15 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2 - 克、千克的认识上海市真如文英中心小学xxx 一、说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克、千克的认识这一课是上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重量的有关概念。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 具体,不能用眼睛观察得到

2、, 只能用感觉来感知。 因此,结合教材,本节课的设计我以直观体验为主,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操作体验活动,以增加学生对“ 克” 和“ 千克” 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知识与能力:1、 认识质量单位 1 克,初步建立 1 克的量感。2、 认识质量单位 1 千克,初步建立 1 千克的量感。3、 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关系:1000克=1 千克。4、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观察实际情境,认识计算物体重量的计量单位。2、在观察、猜想、活动、实践等体验中积累物体计量的概念。3、通过尝试

3、体验初步探究计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2、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对教学任务的分析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学生学习数学是连续不断地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只有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和充满自信的努力才可能是成功的。本节课的任务设计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课堂体验实践,合作探究与总结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掂一掂、猜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4、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3 - 猜、称一称、读一读和做游戏等学习任务, 使学生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量感,使学生感知到 1 克和 1 千克分别有多重。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 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重量单位,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重量单位。对教学对象的分析:通过前几节课, 学生已经了解到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等方法比出结果,但是现有的知识经验还没有办法解决一个物体有多重的问题,而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引入能帮助学生完整建构知识体系,能使学生体会数值化的

5、过程和好处,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二、说教学过程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学科特点、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 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还有教师的风格和特长等,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认真阅读 课程标准 和仔细分析教材, 我确定了结合学习任务单的使用,这一教学手段来推进教学。我所认为的任务单就是一块指路牌。在我看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找目的地,指路牌往往是重要依据,学习也是如此。35 分钟的课堂中,作为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内容、 主动参与一定的学习活动, 最终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及时跟进并准确理会课堂需求,那么

6、,“学习任务单”将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任务单” 不同于常规的课堂练习, 它渗透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习任务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与“任务驱动”教学。本节课我设计了找一找、掂一掂、读一读、称一称、试一试、辨一辨等6 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这6 个任务的指引下合作探究、总结达成教学目标。(出示 PPT)任务一:找一找找一找零食袋上重量的表示形式。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通过在零食袋上找重量,了解到克是一个表示重量的单位。为接下来感受1 克和几克做好了准备。任务二:掂一掂1、闭上眼睛掂一掂 2 分硬币,谈谈你的感受。2、掂一掂两个

7、袋子里的硬币,谈谈你的感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 4 - 3、掂一掂零食,它的重量相当于多少个硬币?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1 个 2 分硬币、多个2 分硬币、一袋零食等学习任务,让学生建立 1 克和几克的量感。并初步掌握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为重量单位。(插入视频)一环扣一环的任务要求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老师,在体验中掌握重点,从而顺利地引入秤这一个计量工具。任务三:读一读1、认识电子秤、盘秤和弹簧秤。

8、2、看秤读出物品的重量。设计意图: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的秤;另一方面,掌握看秤读出正确的重量的技能,为学以致用打好基础。任务四:称一称1、小组合作,组长组织组员秤一袋糖的重量。2、组长记录糖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是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称同一重量的糖,引入千克的概念, 质疑后,体会 1000克=1千克的进率关系; 再通过掂一掂建立1 千克的量感,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并初步掌握较重的物品可以用千克作为重量单位。(插入视频)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放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有的同学做记录。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

9、是一袋糖, 有的小组称得的结果是1 千克,有的小组称得的结果是 1000 克。通过质疑,得出结论1000 克=1 千克的重量单位进率关系,在亲身体验中突破了难点。任务五:试一试1、填入合适的单位450()6()110()498()2、谈谈填写重量单位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填单位的任务,使学生正确使用“克与千克”这两个常见的重量单位,在操练中突破难点。任务六:辨一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5 - 信

10、的正文:爷爷:您好!我已经 8 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康,体重已达40 克,每天早上能吃掉 30 千克的鸡蛋 2 个,250千克的豆奶一袋, 中午可以吃掉 100 千克的馒头 4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把将近1 克的米饭吃光。孙儿:小胖4 月 20 日要求: 1、轻声读一读信的内容。2、同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3、大家试着改一改。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辨别是非真假的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任务单,找出小胖写给爷爷的信中出现了些什么错误。通过这个学习任务的设计,学生能够体会到单位搞错是会闹出大笑话的,从而养成仔细读题、信心审题的好习惯。板书设计:克、千克的认识 g kg 1000克=1 千克教学

11、效果预计1、掌握知识点效果:、100% 的学生能够体会到1 克是很轻的, 1 千克是比较重的。、填写合适的单位时, 95% 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轻的物品用克,重的物品用千克。、85% 的学生能够看秤读数,85% 的同学能够掌握用秤称得出重量的本领。2、能力发展效果: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能力有所体现。3、 心理发展效果: 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 活动中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逐渐建立互助的伙伴关系,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乐于尝试的探究精神。三、说教学反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12、-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6 -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多样性, 重视自主探索、 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教师要改进教学的方式和策略,为学生完善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条件。本节课我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手段设计任务单,来传授思维方法。带着任务单开展学习, 使学生能及时跟进并准确理会课堂需求,对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手开始。”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给学生提

13、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完成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任务,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通过大量的操作,如掂一掂2分硬币、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的形式称一称一袋糖的重量等,使学生对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 1 克很轻”、 “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重量等,这些都不是由老师教的, 而是孩子们根据任务单的要求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