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192121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 2.明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本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强调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知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一个重点知识.特别是定律的适用条件、物理意义以及具体应用都作为较高要求.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的理解以及应用,对多物理生来说,虽经过一个阶段

2、的学习,仍常常是把握不够,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也说明此项正是教学难点所在. 三、教具 投影片若干,投影幻灯,彩笔,细绳,小球,带有两个小球的细杆,定滑轮,物块m、M,细绳.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投影片).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说明(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 (2)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实例及其分析. 问题1 投影片和实验演示.如图1所示.一根长L的细绳,固定在O点,绳另一端系一条质量为m的小球.起初将小球拉至水平于A点.

3、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时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小球从A点到C点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由于绳的拉力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可见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因此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选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 教师展出投影片后,适当讲述,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2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在上例中,将小球自水平稍向下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角,如图2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仍照问题1,可得结果 问题3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现将问题1中的小球自水平稍向上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角.如图3所

4、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仿照问题1和问题2的分析. 小球由A点沿圆弧AC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的重力势能为零.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 2.提出问题. 比较问题1、问题2与问题3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3的物理过程作细节性分析.起初,小球在A点,绳未拉紧,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B点,绳被拉紧,改做 进一步分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圆周运动这两个过程,都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而不是整个运动过程机械能都守恒,因此原分析解答不合理.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球的运

5、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小球从A点的自由下落至刚到B点的过程; (2)在到达B点时绳被拉紧,这是一个瞬时的改变运动形式的过程; (3)在B点状态变化后,开始做圆周运动到达C点. 通过进一步讨论,相互启迪,使学生从直觉思维和理论思维的结合上认识到这一点.前后两个过程机械能分别是守恒的,而中间的瞬时变化过程中由于绳被拉紧,vB在沿绳方向的分速度改变为零,即绳的拉力对小球做负功,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并不守恒.因此,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不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正确解答过程如下:(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裁定.) 小球的运动有三个过程(见图4): (1)从

6、A到B,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到达B点时,悬线转过2角,小球下落高度为2Lsin,取B点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小球到达B点,绳突然被拉紧,在这瞬间由于绳的拉力作用,小球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B减为零,垂直绳的分速度vB不变,即 (3)小球由B到C受绳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做初速度为vB的圆周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式可解得vC. 教师对问题1、2、3的分析及解答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问题. 问题4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 如图5所示,在一根长为L的轻杆上的B点和末端C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可以在竖直面上绕定点A转动,现将杆

7、拉到水平位置 与摩擦均不计). 解法(一):取在C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有: 解法(二):取在B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由于固定在杆上B、C点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则vBvC=rBrC=23, 现比较解法(一)与解法(二)可知,两法的结果并不相同. 提出问题: 两个结果不同,问题出现在何处呢? 学生讨论,提出症结所在.教师归纳总结,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应注意研究对象(系统)的选取和定律守恒的的条件.在本例题中出现的问题是,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但是,系统的某一部分(或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并不守恒

8、.因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由于两小球、轻杆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且只有系统内两小球的重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选杆在水平位置时为零势能点. 则有 E1=0. 而 E1=E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上解法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可有以下表述: 物体系在任意态的总机械能等于其初态的总机械能. 物体系势能的减小(或增加)等于其动能的增加(或减小). 物体系中一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减小等于另一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请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各用一种表述,重解本例题.共同分析比较其异同,这样会更有助于对机械能守恒

9、定律的深化.为此,给出下例,并结合牛顿第二律的运用,会对整个物理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刻. 已知,小物体自光滑球面顶点从静止开始下滑.求小物体开始脱离球面时=?如图6所示. 先仔细研究过程.从运动学方面,物体先做圆周运动,脱离球面后做抛体运动.在动力学方面,物体在球面上时受重力mg和支承力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下滑过程中其速度v和均随之增加,故N逐步减小直到开始脱离球面时N减到零.两个物体即将离开而尚未完全离开的条件是N=0. 解:视小物体与地球组成一系统.过程自小物体离开顶点至即将脱离球面为止.球面弹性支承力N为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内力仅有重力并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以下可按两种

10、方式考虑. (1)以球面顶点为势能零点,系统初机械能为零,末机械能为 机械能守恒要求 两种考虑得同样结果. 注(1)本题是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典型题,又涉及两物体从紧密接触到彼此脱离的动力学条件,故作详细分析. (2)解题前将过程分析清楚很重要,如本题指出,物体沿球面运动时,N减小变为零而脱离球面.若过程分析不清将会导致错误. 为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可补充下例.投影片. 一根细绳不可伸长,通过定滑轮,两端系有质量为M和m的小球,且Mm,开始时用手握住M,使系统处于图7所示状态.求:当M由静止释放下落h高时的速度.(h远小于半绳长,绳与滑轮质量及各种摩擦均不计) 解:两小球和地球

11、等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 提问:如果M下降h刚好触地,那么m上升的总高度是多少?组织学生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 解法一:M触地,m做竖直上抛运动,机械能守恒.有: 解法二:M触地,系统机械能守恒,则M机械能的减小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即有: 教师针对两例小结: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体现了思维的多向性.我们在解题时,应该像解本题这样先进行发散思维,寻求问题的多种解法,再进行集中思维,筛选出最佳解题方案. 2.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前述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由哪些物体组成的物体系

12、);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3)分析各个阶段诸力做功情况,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才能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 (4)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机械能守恒时,其中每个物体的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 (5)要重视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明确运动过程中有无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对有能量形式转换的部分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为进一步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请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如下问题.(见投影片) 如图8所示,质量为m和M的物块A和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A放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而B能沿杆在竖直方向

13、上滑动,杆和滑轮中心间的距离为L,求当B由静止开始下落h时的速度多大?(轮、绳质量及各种摩擦均不计) (指定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后师生共同审定.) 分析及解答如下: 设B下降h时速度为v1,此时A上升的速度为v2,沿斜面上升距离为s. 选A、B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其重力势能的减小,等于其动能的增加,即有: 由于B下落,使杆与滑轮之间的一段绳子既沿其自身方向运动,又绕滑轮转动,故v1可分解为图9所示的两个分速度.由图9知: 由几何关系知: 综合上述几式,联立可解得v1. 教师归纳总结. 五、教学说明 1.精选例题.

14、 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复习课,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精选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的问题作为实例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两道错例,是课本例题的引伸和拓展,基本上满足了上述要求,这对于深化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防止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大有裨益.这种对问题的改造过程,也就是从再现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过程.它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发展思维能力方面比做一道题本身要深刻得多. 2.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指导、评价、发展有效结合. (1)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错误例题中发现两种结果不同. (2)针对不同结果,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

15、,指导学生共同探求解决方案. (3)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处理同一问题,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这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从思维方法上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提高认识,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4)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 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2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

16、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教具准备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教 学 活 动 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

17、首先采复习一下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生: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生: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师: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是不是守恒? 生: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是守恒的。 师:我们要想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中的具体表达式,可以根据什么来进行推导呢? 生1: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推导。 生2:可以根据动能定理进行推导。 (投影展示与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题目,从题目中知道有关的物理量,让学生分别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推导机械能守恒

18、定律,再一次熟悉这个定律,并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新课教学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 ea= , eb=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a=eb,即 = 上式亦可写成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 -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

19、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生:最容易想到的器材是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机械能守恒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科学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找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用细绳拴

20、住一个小球,将小球摆动一定的角度,并靠近同学的鼻尖,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并不会碰到鼻子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动能与势能饿相互转化 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通过自由落体得出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的关系。 教师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并找同学分享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上述例子能够看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弹性势能属于势能,并提问学生他们之间有哪些关系?从而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结合教材中给出的自由落体例子,提示学生在AB两点的

21、机械能是多少?从A-B动能怎么变化,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指导。并提问学生的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让学生根据结论总结出规律后在给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师强调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环节三:巩固提高 例题巩固 学生判断以下几种情况机械能是否守恒?( ) A、竖直上抛运动 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C、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的物体 D、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物体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完成书后的练习题。 (略) 物理机械

22、能守恒定律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

23、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三、教具 演示物体在运动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器材包括: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在初中学习时我们就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

24、们观察演示实验中物体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况。 演示实验 依次演示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变化情况,教师小结: 物体运动过程中,随动能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动能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 提出问题:上述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这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物理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情况。先考虑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理想情况。 1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 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处速度为v1,下

25、落至高度h2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1下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有 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有 WGmgh1-mgh2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 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式子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并小结:下落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指出问题:上述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分析物体做平抛和竖直上抛运动时的情况。 明确: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提出问题:在只有弹簧弹力

26、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 2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 以弹簧振子为例(未讲振动,不必给出弹簧振子名称,只需讲清系统特点即可),简要分析系统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明确:进一步定量研究可以证明,在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3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要能应用它分析、解决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应用

27、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认识。 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1在距离地面20m高处以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 (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

28、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 例题求解过程: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抛出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Ep1mgh,动能 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提出问题:请考虑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与用运动合成解决问题的差异是什么? 例2小球沿光滑的斜轨道由静止开始滑下,并进入在竖直平面内的离心轨道运动,如图所示,为保持小球能够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而不落下来,求小球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滑下?已知离心圆轨道半径为R,不计各处摩擦。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1)小球能够在离心轨道内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对小球通过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有何要求? (2)从小球沿斜轨道滑下,到小球在离心轨道内运动的过程

29、中,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一问题?如何选取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能够通过圆轨道最高点,要求小球在最高点具有一定速度,即此时小球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恰好等于小球所受重力; (2)运动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3)选小球开始下滑为初状态,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为末状态,研究小球这一运动过程。 例题求解过程: 取离心轨道最低点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开始时小球具有的机械能E1mgh。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时,小球速度为v,此时小球的机械能 成完整的圆周运动。 进一步说明:在中学阶段,由于数学工具的限制,我们无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小球在离

30、心圆轨道内的运动。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类问题。 例3长l80cm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质量 m100g的小球。将小球拉起至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的位置,然后无初速释放。不计各处阻力,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拉力多大?取g10m/s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释放后小球做何运动?通过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是否等于小球的重力? (2)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 归纳学生分析结果,明确: (1)小球做圆周运动,通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此二力的合力等于小球在最低点时所需向心力; (2)绳对小球的拉力不对小球做功,运动中

31、只有重力对球做功,小球机械能守恒。 例题求解过程: 小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Ep-mgh-mgl(1-cos60), 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各例题,总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归纳学生的分析,作课堂小结。 五、小结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

32、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明 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

33、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

34、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 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翻滚过山车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观看过山车的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分析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我们下面看这样一个例子: 演示:见教材图7。81,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

35、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C点,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点相同的高度。 教师:在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重力做正功,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该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

36、和不变。 教师:上面几个例子都是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动能和另外一个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演示实验。 拉弓射箭(势能向动能转化) 运动会上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跳起的过程中(人的动能转化为杆的弹性势能,而后杆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 教材P75图7。82 学生思考:弹力分别做了什么功,弹性势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变化,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教师板书: 机械能:1。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统称机械能。 2。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体沿光

37、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A处的机械能和B处的机械能相等。 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独立推导。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推导的结果为: 即 可见: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这就是机

38、械能守恒定律。 2。公式:。 3条件:只有重力或者弹力做功。 例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摆长为l,最大摆角为,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学生: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 互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要点、步骤,体会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越性。 总结: 1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必须明确初末状态机械能,要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课堂小结 1。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1)

39、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3)判断各个力是否做功,并分析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4)视解题方便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并确定研究对象在始、末状态时的机械能; (5)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或再辅之以其他方程,进行求解。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情况中,运动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B。物体不受摩擦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D。物体只受重力 答案:D 2。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C。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只有

40、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答案:B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恒定不变,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C。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D。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答案:BD 4。a、b、c三球各自同一高度以相同速率抛出,a球竖直上抛,b球水平抛出,c球竖直下抛。设三球落地的速率分别为va、vb、vc,则( )。 A。vavbvcB。va=vbvcC。vavb=vcD。va=vb=vc 答案:D 5。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由固定的光滑斜面的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

41、当高度为h时,以经过底端的水平面为参考面,该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为()。 A。B。C。mghD。 答案:A 6。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的A点水平抛出,初动能为6J,问球落到斜面上的B点时动能有多大? 答案:设经历的时间为,则有:,所以,则竖直位移,落到斜面时动能=14J。 7。如下图所示,一根长的细线,一端固定在顶板上,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60角后,从A点处无初速地释放小球。试问: (1)小球摆到最低点O时的速度多大? (2)小球摆到左方最高点的高度(相对最低点)多高? (3)若在悬点正下方处有一钉子,不计悬线与钉碰撞时的能量损失,则小球碰钉后向左摆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有何变化? 答案: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则。 (2)。 (3)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最大高度不变。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78问题与练习第1、3、4题。 2。观察记录生活中其他的物理情景,判断其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第 32 页 共 3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