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3181831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doc(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1总 则1.1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根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针对一些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制定本导则。1.2本导则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工程的施工。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建筑物定位与施工测量2.1建筑物定位与施工测量应按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的规定执行,建筑物沉降观察还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的规定执行。2.2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桩位和定位图进行复核,并与建设单位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

2、差过大时应与建设单位或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2.3施工单位应根据给定的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内设立永久性标桩,标桩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应采取保护措施不被破坏。2.4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2.5测量仪器使用前,要查看检定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每次使用前应作精度检查、调试,确认完好后方可使用。2.6高层建筑轴线的竖向投测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施测。楼面控制点的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0m,控制点连成的矩形应闭合。在上部结构层施工时,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引测到各施工层,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控制点的位置进行内控校核。2.7多层建筑轴线的竖

3、向投测可采用吊线坠法施测。在逐层引测中,每隔3层要用更大的线坠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不得采用逐层吊线的方法,以免产生累计误差。2.8建筑物标高的竖向传递,应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每栋楼应至少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并校测首层传上来的3个标高点的水平度。当偏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值引测水平线,进行楼层抄平。2.9混凝土结构在每层柱模拆除后、填充墙砌筑后、墙面抹灰后,应分别测设 交圈的50线,作为下道工序施工的标高依据。砖混结构在每层砌墙后、墙面抹灰后,应分别测设交圈的50线。50线应统一以建筑标高为准。2.10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并宜符合下列要求:2.1

4、0.1建筑物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上设一沉降观测点;2.10.2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及不同结构分界处设观测点;2.10.3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设观测点,每一构筑物不少于4个点。2.11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以基础完工后进行初始观测。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建筑物突发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改为逐日连续观测。3地基与基础工程3.1地基处理3.1.1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5、-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执行。3.1.2地基加固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现场试验或进行试验性施工,以取得合理的施工参数。施工验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相关的载荷试验。3.1.3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地基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提倡由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应进行载荷试验验证,并取得设计单位的确认。3.1.4换填法地基适用于处理深度小于3m的浅层软弱地基。不适用于深厚软弱土层、可能造成地基变形量大对上部建筑物产生有害影响的地基,也不适用于体形复杂、整体刚度差、对沉降变形敏感的建筑。应避免采用黏土和粉土作换填材料。3.1.5强

6、夯置换法不宜用于软土地基和深度大的填土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强夯置换墩应到达较硬土层上,其着底深度不宜超过7m。加固后必须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着底深度)。3.1.6砂石桩法在软弱黏性土中形成砂石桩复合地基时,应对其进行加载预压,减少地基预压后沉降。对沉降要求较严的建筑,不宜采用砂石桩法处理技术。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水量;采用单桩锤击法和单管振动法时,砂石料含水量要达到饱和;采用双管锤击法和单管振动法时,含水量为7%9%;在饱和土中施工时,可以采用天然湿度或干的砂石料。3.1.7水泥土搅拌桩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要求,通过工艺性或

7、桩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并调整施工参数。水泥土搅拌桩必须进行全桩上下复搅。3.1.8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严格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附录A的试验要点执行。正确选择承压板面积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承压板面积必须与单桩或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相等。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3.2基础工程3.2.1钢筋混凝土独立(条形)基础1.地基验槽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垫层浇筑时必须设标高控制桩,标高控制桩间距不大于2m。混凝土垫层应进行机械振捣,做到振捣平整、密实。2.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应按轴线弹线。进行钢筋绑扎

8、时,基础底板钢筋网片应用垫块垫塞,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桩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后点焊,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箍筋,距基础面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柱插筋应采用井字木架或钢管架临时固定。条形基础在T字形或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应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3.独立基础的锥形坡度30时,应采用斜模板支护。斜模板需与底板筋拉接,防止斜模板上浮。斜模板上部需设透气及振捣孔,斜模板按需要可承受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严禁斜面不支模。4.钢筋绑扎前与模板安装后应分两次检查、核对轴线与标高。各类基础均应设置水平桩或弹上口线。5.浇筑基础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烟蒂等杂物,清除积水。6.浇

9、筑柱下基础时,先满铺一层10cm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基础钢筋网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条形基础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浇筑锥形独立基础时,应注意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捣实。台阶形基础每一台阶高度应整体浇捣,待下一台阶混凝土下沉后,再浇上层。基础上部柱子 后施工时,可在基础顶面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执行。7.浇筑表面较大的混凝土基础时,除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外,还应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一遍。收浆前必须校核标高,然后用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3.2.2基础桩 施 工 前 应 对 基 桩 原 材 料 进 行 检 测, 施 工 中 应 检 验 桩 底 持 力 层

10、的 土(岩)性,嵌岩桩必须具备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3.2.3人工挖孔灌注桩1.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设计桩长小于15m、地下水位较低、无流砂等不良地质状况的工程。2.当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时,应根据场地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等制定施工 方案与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施工前必须先试挖桩孔,在确认施工方案与安全生产防护措 施有效后方可全面开挖施工。3.人工挖孔桩深度大于10m时,应严格按规定采取井下送风(必要时向井下输送氧气)、设置应急软爬梯等防范措施。井底照明应采用低压(36V以下)防水带罩安全灯具,桩孔上口设置围护栏杆,上下操作人员应定时轮换作业,防止井下有

11、毒气体和施工用电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否则,不得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4.开挖桩孔应随挖深设置护壁井圈,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与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m1.2m为宜(有轻度流砂或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时,每节开挖深度,可缩短为0.5m)。第一节护壁井圈宜高出地坪150200mm,便于挡土、挡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 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挖孔每完一节应立即浇筑护壁混凝土,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严禁使用竹篾与竹片作为护壁。5.每节桩孔壁 完 成 后,须 检 查 桩 位 中 心 轴 线 及 标 高。要 求 每 节 护 壁 查 验 垂 直 度, 并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径,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桩孔轴线位

12、置、标高、垂直度、截面 尺寸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6.桩孔口堆土应距孔口至少2m以外,并及时运出。7.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半径尺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弧度,上下应垂直 平顺,修整孔壁。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并控制孔深。成孔后,孔底应清除虚土。8.桩孔开挖后应及 时 验 收, 检 查验收 内 容:桩身直径、 扩大头尺 寸、 孔 底 标 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度、虚土厚度,做好施工记录,随即吊入钢筋笼,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当天成孔必须当天成桩,不得过夜。9.安放钢筋笼前应先绑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在钢筋笼四周的主筋上每隔34

13、m左右设一个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人孔时应清除钢筋笼污染的泥浆。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临时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或下沉。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 时,应采用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3.2.4打(压)入桩和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 50202-2002)中5.1.3和5.1.4的规定执行。3.2.5静力压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及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执行。3.2.6沉管

14、灌注桩及夯扩桩在软弱土层、流砂土层、软硬交替土层和存在压力泌 水土层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缩颈、离析和断桩的质量问题。3.2.7桩基承台与基础底板施工1.桩基承台施工前应测出桩顶标高线,桩顶浮浆及超过桩顶标高的部位应予凿除, 破碎桩头时不得超过标高标识线,处理后的桩顶疏松混凝土应全部剔完干净,桩头表面 应平整,标高应准确,桩顶伸入承台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与桩同级混凝土接高,在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50%以上后,再将埋人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2.桩顶伸人承台中的钢筋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长度不够时,应焊接接长。3.当承台

15、底设 混 凝 土 垫 层 时,应 将 与 基 土 接 触 的 承 台 底 的 淤 泥、杂 物 清 理 干 净。 表面无虚土,无积水。承台混凝土垫层浇筑时必须设标高控制桩,标高控制桩间距不大于2m。混凝土垫层应进行机械振捣,并做到平整、密实。4.承台垫层浇筑后,应在垫层上弹出剪力墙、柱子的准确位置。柱子插筋的根部 须与承台底层钢筋网点焊固定,插筋的上部与底板上层钢筋网点焊或采用钢管搭设架子 固定。5.大型基础底板的上排钢筋应搁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尺寸与数量须根据上排钢筋网重量、施工荷载、泵送混凝土冲击荷载等进行计算后确定。6.当基础底板厚度大于0.8m时,应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施工,并应编制专项施

16、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28以下。大体积混凝土应计算浇筑速度,基础底板不宜留施工缝。基础底板厚度1.0m以内可采用平推浇筑法,厚度1.0m以上可采用分层浇筑法。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应埋设测温点,混凝土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大体积混凝土掩护期限不少于14d。3.2.8砖基础施工1.砖基础组砌方法应正确,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2.砖基础砌筑前,应提前浇水,严禁干砖砌筑。3.砌基础墙应采用双面挂线,并使用皮数杆。4.各种预留洞应按设计要求留置,避免事后凿打。5.雨期施工时,应防止基槽灌水和雨水冲刷砂浆,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6.砖基础应交圈砌筑,严禁留直槎,踏步槎高度不得超过五层砖。

17、7.基础墙回填土,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应分层夯实,严禁向槽内灌水取代夯实。4 混 凝 土 结 构 工 程4.1钢筋制作和安装4.1.1钢筋的制作和安装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执行。4.1.2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4.1.3梁柱接头交叉配筋密集处,应对配筋进行放样。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以 下不同的形式(a)、(b)制作安装(见图4.1.3)。图4.1.3 梁柱接头4.1.4梁的受力

18、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梁上部两层钢筋可采用u形钢筋及S形钢筋固定(见图4.1.4)。图4.1.4 梁上部钢筋位置固定4.1.5框架节点的柱子箍筋必须连续安放,不得遗漏。个别箍筋安放困难的节点,可采用开口箍方法补救,但开口箍应搭接焊接。4.1.6梁、柱箍筋弯钩交接处应沿梁柱主筋交错布置。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的交点均应绑扎,箍筋在非转角处与主筋的交点成梅花形交错绑扎。4.1.7钢筋保护层应符合规范要求,楼(屋)面板底层钢筋保护层应用砂浆垫块或塑料支卡,双向间距不大于1.5m。梁柱钢筋宜推广使用钢筋保护层塑料支卡,其间距柱子一般为1m,梁一般为

19、1.5m。4.1.8悬臂结构的受力钢筋和两层配筋的楼(屋)面板面层钢筋,应采用钢筋支架或特制细石混凝土垫块承托。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守护,保证面层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正确,不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4.1.9建筑物楼板端部四周转角处负弯矩钢筋应通长配置,并按图4.1.9示配置放射性钢筋,钢筋间距不大于100mm。上部板筋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图4.1.9 楼板端部四周转角处钢筋布置4.1.10现浇板在预埋线管的上部,当未设置钢筋或所设负筋间距大于150mm时, 应沿线管的走向增加构造钢筋网片。4.1.11剪力墙的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剪力墙纵横钢筋应逐

20、点绑扎。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应锚入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4.1.12无梁楼盖高强薄壁管抗浮施工技术措施 由于高强薄壁管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易上浮,应采取以下措施:1.用6.12压筋焊接肋梁箍筋,以此固定高强薄壁管,使薄壁管不上浮,管下用马凳支撑。同时,将肋梁主筋用8号钢丝与模板体系绑牢,保证高强薄壁管的整体稳定性(见图4.1.12)。图4.1.12 高强落壁管固定方法2.混凝土现浇板厚度大于400mm时,应分两层浇筑混凝土。应依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间隔时间控制在4h以内,待第一层混凝土沉实后初凝前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4.1.13粗钢筋连接宜推

21、广使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钢筋机械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2)的规定。4.1.14钢筋焊接应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2)执行。电渣压力焊接头不得出现偏心、弯折、烧伤等焊接缺陷。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等于4mm;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接头处的轴线位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4.2 混 凝 土4.2.1防止现浇混凝土麻面等外观质量缺陷的施工技术措施:1.模板接触混凝土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 用 水 充 分 湿 润。清 洗

22、 干 净,不 留 积 水。模 板 拼 缝 严密不得漏浆。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不得漏振。4.2.2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等外观质量缺陷的施工技术措施:1.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按配合比配制,并按重量比计算准确。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3.浇筑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否则,宜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4.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浇筑层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R的1.5倍。振动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动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动棒宜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合适的振动时

23、间判断依据是: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5.浇筑混凝土时应加强对 模 板、支 架、堵 缝 的 检 查。发 现 模 板 变 形,应 立 即 停 止 浇筑,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或采取其他措施处理;否则,不得继续浇筑混凝土。4.2.3预防混凝土产生孔洞等质量缺陷的施工技术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 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必要时,可使用免振捣混凝土。2.预留孔洞处要两侧同时下料。对于下部浇筑不易密实的混凝土构件,应在模板 侧面开口浇筑混凝土,并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

24、严防漏振。插入式振动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方法(即振动器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50)。振动器插点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得大于振动 器作用半径R的1.5倍。振动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4.下料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宜小于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下料,以免产生离析现象。5.砂、石中不得混有黏土块等 杂 物。发 现 砂 石 中 混 有 杂 物,应 采 取 措 施,及时清除干净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4.2.4防止混凝土露筋等质量缺陷的施工技术措施: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2.钢筋安装时,应设置垫块或支

25、卡,垫块或支卡间矩按3.1.7规定,以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钢筋较密集时,应严格控制和选配石子的尺寸,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积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当结构截面积过小而钢筋较密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筑。4.严禁振动器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动器进行振捣,防止钢筋移位。5.浇筑混凝土时不得踩踏钢筋,避免钢筋踩弯或脱扣、变形。6.不得过早拆模,拆模时间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验结果确定,并符合有关规定。4.2.5预防混凝土缺棱掉角等质量缺陷的施工技术措施:1.浇筑楼梯踏步时,应用40mm厚木模板(整块)固定于两侧模板上,以防模板产生弯曲变

26、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浇水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按规定进行养护。3.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确保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混凝土棱角。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运料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材料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5.冬期混凝土浇筑时,应做好覆盖保温工作,防止混凝土受冻及缺棱掉角。4.2.6预防混凝土施工缝夹层的施工技术措施: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2MPa。2.在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

27、和软弱混凝土层等清除干净,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也应清除干净。3.在浇筑施工缝处混凝土前,施工缝处宜先铺抹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强度及配合比相同的去石子的混凝土浆。4.施工缝处模板应设置垃圾清扫口,以便冲洗和清理垃圾杂物。有条件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垃圾清扫口封闭。4.2.7控制混凝土强度的施工技术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应经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配确定,应符合设计强度和施工时和易性 的要求。不得随意套用经验配合比。2.原材料进场时均应经严格检验。水泥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现场取样试验报 告,袋装水泥还应抽查其重量。砂石的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均应符合要求,堆场应经清理

28、,防止杂草、木屑、石灰、黏土等杂物混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3.混凝土配合比计量应严格控制,原材料均应按重量比称量,计量工具应经检定合格。现场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偏差不得超过下列数值(按重量计):水泥和掺合料为2%;砂、石子为3%;水和外加剂为2%。现场拌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使用外加剂时应先试验,严格控制掺水量,并按导则使用。4.混凝土拌制应根据砂、石子实际含水量情况调整用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符合规范的要求。当混凝土施工和易性与保水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试验调整改善,不得在已拌好的拌合物中随意添加材料来改善。5.混凝土搅拌前,应加水空转 数 分 钟,使 拌 筒 充

29、 分 润 湿 后,将 积 水 倒 净。搅 拌 装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搅拌第一拌时,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少10%。混凝土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及混凝土拌合料和易性的不同而异,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表4.2.7-5规定。表4.2.7-5混凝土坍落度(mm)搅拌机类型搅拌机容积(L)小于 250250500大于 500小于及等于30自落式90120150强制式6090120大于30自落式9090120强制式6060906.混凝土在运送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要求的稠度。当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时,应对混凝土拌

30、合物进行二次搅拌。7.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对于一般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12h(炎夏时可缩短至23h),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在浇后12h内即用麻袋、草帘、锯末等物进行覆 盖,并及时进行浇水 养 护, 以 保 持 混 凝 土 表 面 的 润 湿 状 态。 混凝土养护时间参照表4.2.7-7.表4.2.7-7.分类浇水养护时间(d)拌制混凝土的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水泥、矿 渣 硅酸盐水泥不少于7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矾土水泥不少于3抗渗混凝土、混凝土中掺缓凝型外加剂不小于1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用塑料薄膜把混凝土表面 敞露的部分全

31、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4.2.8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1.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混凝土强度的水泥品种、等级。尽量 避免使用早期强度高的水泥。2.应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子,含泥量以及有机物等杂物含量不超过规范的规定, 特别是砂、石子中活性碱含量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3.必须采用合格的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4.正确掌握好混 凝 土 补 偿 收 缩 技 术 的 运 用 方 法。对 膨 胀 剂 应 充 分 考 虑 不 同 品 种、 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5.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

32、场的浇筑工艺、操作水平、构件 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应针对现场的砂、石等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6.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 间,避免过振或漏振。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7.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中,早期养护尤为重要,混凝土养护应符合3.2.7-7条要求,使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完成收缩而不产生裂缝。8.做好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 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预留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 中出现,

33、降低峰值。浇筑成型后,应采取保温蓄水、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方式进行 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9.避免在雨、雪中或大风中浇筑混凝土。10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 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5砌 体 工 程5.1砌筑准备5.1.1砌体工程材料和施工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规定。5.1.2砌筑 砂 浆 宜 采 用 中 粗 砂。 砂 浆 用 砂 的 含 泥 量 不 宜 超过3%,且不得超过5%。5.1.3砌筑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配合比应事

34、先通过试验室试配确定,砂浆 应机械搅拌。每一楼层或没250m砌体中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砂浆应至少留置一组 砂浆试块;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5.1.4混合结 构 砌 筑 前 应 立 皮 数 杆,皮 数 杆 上 应 标 有 砖 厚 度、灰 缝 厚 度、门 窗、 楼板、圈梁等构件位置,皮数杆应设置在墙角及交接处,间距不宜超过15m。5.1.5卫生间四周沿墙体应做混凝土导墙,导墙与楼地面混凝土宜整体浇筑,不 留施工缝。导墙宽同墙宽,高度不小于120mm。5.1.6砖在砌筑前提钱12d浇水湿润。以水侵入砖1.5cm为宜,烧结普通砖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以内,灰砂砖、粉煤灰砖含水率应控制在8%

35、12%以内, 严禁干砖上墙。普通混凝土小砌块一般不浇水。夏季施工时,应提前浇水湿润。但砌筑 时,表面不得有浮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清除砌块表面浮灰,向砌筑面适 量洒水。5.1.7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砖或蒸压灰砂砖时,必 须确保上墙前的养护与陈化时间大于28d。5.2墙体砌筑5.2.1墙体砌筑宜双面挂线,且应一皮一带线。砌体组砌应里外咬槎,上下层错 缝。每层的第一皮砖及最上一皮砖应用整砖丁砌。5.2.2墙体砌筑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水平度。每层楼面应用水准仪测一次水平 度,存在高差时,应在窗 台 以 下 逐 皮 调 整。砌 到 窗 台 标 高 前,应 在 各 房

36、间 弹出50线, 以利水、电、装饰等工种配合作业。5.2.3墙体砌筑灰缝应饱满、均匀密实,厚度控制在8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 砌块的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为15mm和20mm。砌筑应优先采用“三一”砌砖 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一次铺设砂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 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内墙竖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60%,外墙竖向灰缝必须满灌砂浆。5.2.4墙体砌筑应边砌边勾缝,不得出现暗缝,严禁出现透亮缝。砌墙的转角处 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

37、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 高度的2/3。5.2.5变形缝两侧的墙体砌筑,先砌的墙要把舌头灰刮净,后砌的墙要用缩口灰, 掉入缝内的杂物应随时清理。5.2.6与构造 柱 连 接 处 应 砌 成 马 牙 槎, 每 一 马 牙 槎 沿 高 度 方 向 的 尺 寸 不 宜 超 过300mm,拉结筋沿墙高没500mm每墙厚120mm设16拉 结 钢 筋,每 边 伸 入 墙 内 不 小 于1m。框架填充墙预留插筋如有遗漏,应采取植筋措施进行处理。拉结钢筋不得在施工 中任意反复弯折。框架柱预留拉结筋不符合砖或砌块模数时,不得折弯压入砖或砌块灰缝内,应重新植入拉结筋。5.2.7混凝土小 型 空 心 砌 块 必 须

38、错 缝 对 孔 砌 筑,砌 块 上 下 搭 接 不 应 系哦啊与120mm; 否则,在灰缝中应设置拉结筋。砌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 处应砌成斜槎。5.2.8墙体临时施工洞口应沿墙体高度每500mm设置26拉结钢筋。每边埋人墙 体一般不得小于500mm。填砌施工洞口时所用砂浆强度应比原墙体砌筑砂浆强度提高一级。5.2.9门窗洞口周边200mm宽范围内空心砌块内的空腔,应采用不低于C20混凝土随砌随填塞,并人工捣实。填充墙最上一皮砖应留出一定的空隙,应至少间隔15d后斜砌顶紧,倾斜度宜为60左右,砌筑砂浆应饱满。补砌临时施工洞口,也应参照此方法(见图5.2.9)。图5.2.

39、9注:三角预制块厚同相应的墙厚,采用C20素混凝土预制5.2.10砖砌女儿墙应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上部应设置压顶,构造柱主筋下端 应插入屋面圈梁,上端应伸入混凝土压顶。构造柱的柱距不宜大于6m。有条件时或无 屋面圈梁时,应在女儿墙根部浇筑200300mm高混凝土反梁。5.2.11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填充墙时,墙底部应砌筑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5.2.13空调、热水器、排油烟机等设备的穿墙套管必须内高外低,同类套管上下 在同一竖线上,左右在同一标高上,偏差不得大于5mm。5.2.14墙上所有插座、开关、配电箱、电话电视插口、保安对讲、门铃按钮、冷 热水接口等留设位置必须

40、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管线的埋设应随墙体砌筑同时进行,尽量 避免事后凿打。当需事后埋设时,必须采用机械开槽,严禁随意凿打。6防 水 工 程6.1屋面防水6.1.1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前,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应编制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方可组织施工。屋面防水工 程的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及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屋面工程 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的规定实施。6.1.2进场的防水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并抽样送检,经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 可使用。6.1.3应确保基层(结构层)刚度符合要求、整体性好、变形小。对于预制装

41、配 式结构层,板缝宜采用掺有膨胀剂的 ,1. 细石混凝土填嵌密实。当板缝大于3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应配置构造钢筋。6.1.4屋面找平层应设分格缝,缝宽为2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6m,分格缝 内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缝处应附加200300mm宽的卷材,卷材采取单边粘贴的方式覆 盖分格缝。6.1.5找平(坡)层的坡度、表面平整度、强度及表面质量、含水率及清洁度必 须符合设计及相关的要求。当设计未明确时,天沟、檐沟排水坡度应不小于1%。所有阴阳角部位均应做成圆弧,半径应视卷材材质按表5.1.5选用。表5.1.5找平层圆弧半径卷材种类圆弧半径沥青防水卷材100150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0合成

42、高分子防水卷材206.1.6防水工程施工,应在适合该防水材料施工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雨、雪、霜 及高温、低温、大风等气候不应进行防水工程施工。6.1.7为防止防水层脱缝,应选用与卷材相容性好、粘结力强的胶粘剂,卷材的搭接宽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卷材搭接面要洁净,搭接缝要封口严密。6.1.8排汽屋面通常在保温层和找平层上留设排汽道,其位置一般与分格缝结合在一起,排汽道留设在支承板端缝及屋面坡面转折处(见图6.1.8a、b、c)。 图6.1.8(a)排汽道做法;(b)排汽孔做法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或防雨排汽帽(c)排汽出口构造1-密封材料;2- 附加防水层;3-防水层6.1.9对留排汽槽不能可靠地解决卷材

43、空鼓裂缝的无保温层屋面或温差较大而基 层潮湿的屋面,可采用空铺、条粘或点粘卷材的方法。6.1.10刚性防水层应在建筑物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施工,施工期不得受到振动。6.1.11刚性防水屋面分格缝位置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设置在屋面板的端头;设置在凸出屋面交接处的根部(缝内嵌填密封材料);设置在现浇屋面的转折处;纵横向分格缝交接处必须相通,不宜成为T字形或L字形缝;屋脊处应留纵向分格缝;分格缝纵横向间距均不大于6m;分格缝应与板缝位置一致,位于开间处,分格缝应延伸到挑 檐、天沟内。6.1.12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厚度不小于40mm并配置46100200的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在分格缝处断开,其保护

44、层厚度不小于1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6.1.13应做好屋面防水层的成品保护。如必须在已完成的屋面防水层上继续施工 作业,则应铺设保护层。施工操作人员应穿软底鞋,无关人员不准在铺好的防水层上任意行走、踩踏。6.1.14女儿墙泛水细部构造:在女儿墙根部阴角先干铺一层300mm宽的卷材,再 加铺一层500mm宽附加层,卷材与卷材之间要满粘,屋面防水卷材在女儿墙面上要满 粘。对较高的女儿墙,应将屋面防水卷材裁齐,压入距防水层大于或等于250mm高的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牢固,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抹女儿墙面砂浆时,将槽口抹 平。对较低的女儿墙,应将屋面防水卷材用混凝土压顶压住,卷材伸入压

45、顶内宽度不小于女儿墙宽度的1/3(详见图6.1.14a、b、c)。图6.1.14a、b、c(a)砖砌低女儿墙泛水;(b)砖砌高女儿墙;(c)混凝土女儿墙泛水6.1.15屋面工程验收时,应检查屋面有无渗漏、积水,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可在 雨后或持续淋水2h后进行。有可能蓄水检验的屋面,其蓄水时间不少于24h。6.1.16砌筑架空隔热板支座前,支座下应铺垫一层卷材或聚酯毯,以保护防水层。6.1.17卷材、涂膜屋面檐沟做法如图6.1.17所示。卷材、涂膜防水应由沟底翻上 至沟外帮,用水泥钉固定;卷材、涂膜防水层收头应用 密 封 材 料 封 口 严 密;增 设 附 加 层,并在檐沟内侧翻上至屋面檐口部位

46、空铺宽度不应小于200mm;檐沟下部做鹰嘴和滴 水槽(见图6.1.17)。 图6.1.17 卷材、涂膜屋面檐沟6.1.18带混凝土斜板的檐沟做法见图6.1.18,沟内边角应抹成圆弧;沟内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屋面檐口处要空铺200mm宽防水材料;防水层的收头用水泥钉钉在混凝土斜板上,并用密封膏封口严密;檐沟下部做鹰嘴和滴水槽。图6.1.18 带斜板的檐沟6.1.19水落口防水做法见图6.1.19(a)和图6.1.19(b)。水落口固定要牢固、密实;标高控制要准确,保证坡度要求。图6.1.19(a)横式水落口;(b)竖式水落口6.1.20在屋面上增设电视天线、水箱、太阳能热水器、广告标语牌等设施使

47、防水层局部破损时,应及时做好防水处理。6.2厕浴间防水6.2.1厕浴间墙体砌筑时,砌体灰缝必须饱满、密实。墙面抹灰前,先用微膨胀 水泥砂浆堵塞好墙体的一切空洞与缝隙和空头缝,再用微膨胀水泥砂浆铺抹头遍,要铺 抹密实、平整。6.2.2厕浴间粉刷时,应先做地面和墙裙的水泥砂浆(墙根水泥砂浆应抹成小圆 角),后做支墩、蹲坑、水池等。做面层时,宜先做地面后做墙面。6.2.3厕浴间采用水泥砂浆墙面和楼地面时,应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做找平层或 面层,在抹砂浆前应均匀涂刷素水泥浆一遍,并注意掌握面层水泥砂浆的压光.火候.。6.2.4墙面和地面抹好头遍灰和找平层养护硬化后,在其含水率低于6%时才能做防水层, 防 水 层 高 度 要 求 为: 沐 浴 间 防 水 高 度 不小于1.8m;浴盆临墙高度不小于0.8m;蹲坑部位高度应超过蹲台地面0.4m;小便槽立槽防水做到上水管以上0.1m,两端展开0.5m宽,小便槽防水层与楼面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