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 120 分钟总分: 120 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漱 (s )茶峒(dng)寒砧 (zh n) 蚱蜢 (zh ) B、喧阗(ti n)央浼(mi n) 窸窣 (s ) 捧袂 (mi) C、坳堂 ( o)岑寂 (c n)憎恶 (z ng) 庇佑 (b) D、精髓(su )倒涎(xi n)盛筵 (y n)酒馔 (zhu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它比用“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籍。 B、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该临界值,它
2、将不会坍缩,而会永远膨涨下去。 C、京中安不得身,多亏林冲赍发他盘缠,沿路投奔人,迤逦来到沧州。 D、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烂调,而你也就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 鸣得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 B、如果我们计算能看得见的恒星并把它们的质量相加,我们得到的,大约不到临界值的百 分之一左右。 C、不但 “木”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 所暗示的颜色性。 D、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分为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三个主要 部分构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3、恰当的一项是( ) A、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应寸步不让,锱铢必 较。 B、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 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5、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产生的幻觉
4、 迷惑而轻易自满。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 1 谨严精神。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 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A、B、C 、 D、 二、现代文 ( 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阅读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 题。 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 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 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
5、,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 ” ,“王嫱、西施 ” ,才子 都是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 “春花秋月 ” ,叙离别不离 “柳岸灞桥 ” ;做买卖 都有 “端木遗风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 ” “杀青 ”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 ” ,我们所谓 “滥调 ”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 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 家们所说的 “套板反应 ”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 ” ,他就根本与文艺无 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 ”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
6、不起新鲜而真切的 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 ” ,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 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 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 ”里去。你如果随便在 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 都由 “套板反应 ”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 ” 。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 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6、对文中
7、划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习惯于走熟路。 B、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应该寻求典故。 C、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 D、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生流弊。 7、对选文中 “套板反应 ”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套板反应 ”是指一件事发生时你立即联想到一些头脑中已有的套语滥调。 X*K B、就作者说, “套板反应 ”是创作动机的仇敌。 C、“套板反应 ”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D、就读者说, “套板反应 ”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A、
8、习惯的力量十分深广,沿着习惯去做,就可以轻松地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 B、韩愈说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 ,这是他自己多次失败后得出的教训。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出现“套板反应 ” ,就难以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D、报纸杂志和尺牍宣言中的文章,都是“套板反应 ”的作品。 三、文言文阅读。( 共 18 分。 9-11 小题,每小题3 分,翻译题每句3 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 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9、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 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 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
10、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云气,负青天绝:穿越B、此小大之辩辩: “辨” ,区别。 C、众人匹之匹:比D、此亦飞之至也至:到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翼若垂天之云审容膝之易安 B、以游无穷者猥以微贱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门虽设而常关 11、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1、 这一论点。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 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12、翻译下列句子。( 共 9 分,每句 3 分) 3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文: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四、诗词鉴赏及名句默写。(11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
12、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分) (2)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 ”,有人认为是 “思妇盼归人 ”,也 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3 分) 14、名句默写。 ( 每空 1 分,共 6 分) ,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滕 王阁序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陈 情表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五、现代文 ( 文学类 ) 阅读 ( 共 14 分 )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5-18 题。 边城 彭学明 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
13、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 然是青青的亮色,依然一级一级地沉默着,开开阔阔地看一河风景。 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直地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篷子,任艄公拉 4 了铁丝,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 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斑驳脱漆,没 有语录,古朴地显示着那个年月、那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 着波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起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 ”“ 呜 哇”“ 呜哇
14、 ” ,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里。 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 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 定的晚年。几只船,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象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地翻滚,汤汤地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 懂事地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 补,男人就坐在楼上闭目养神,一根几根的渔竿从楼上甩下,悠哉乐哉地做了一回姜太公。 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都被水淹进
15、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 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地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已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这水柳,看不到泛泛黄雨的迷蒙 了,里把长的河堤,蜿蜒舒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 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 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轻的女孩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 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鱼;眼睛盯 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在木楼时,楼上有阿哥的影子吹木叶;眼睛盯在 脚边手边
16、时,还是有阿哥年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这里是充满了爱情与诗意的地方,这里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充满爱情的节目,专为男 女的节目。 “三月三” “四月八 ” “七月七 ” ,还有一场的赶场天,都是青年男女的好日子。对 歌、定情、恋爱,多是挑这种日子。当年的翠翠就是与天保兄弟在月光下对歌的,否则就少 了一个让世界嫉羡的爱情故事。 那么,在夜晚起风的时候,请你邀约了朋友,再到这河边上来。一河的灯火,在水的涌 动里,明明灭灭,变成极美极美的流行色,一层层淌,潺潺地流。往四川洪安流来的一条小 溪和湖南茶峒上方流来的一条小溪,与大河交汇时,围成了
17、一个沙洲。银色的月光,朗朗照 在沙洲,有攒动的身影,却没有沸扬的声音,那些汉子们,赤条条的,在月光下朦胧地站着, 洗一天的劳作与疲倦。一对对的男人女人就选了这么一个所在你恩我爱。那螃蟹、脚鱼、都 耐不住水中的寂寥,纷纷爬上岸来,懒洋洋的来此歇凉,因此有更多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 拿了手电一照,那小子们精灵们都“嘟噜 ”一下闭了眼睛装死,你便不费吹灰之力,捉了, 放进铁桶。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河水的野味,你哪能不满心的喜悦与舒坦?你哪能不怀念 5 这个夜晚与城市?你又哪能不为此时你的朋友激动与自得? : 学 科网 Z X X K 只是别忘了,这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是湘西边地一个很美很美的集镇,它的
18、名字就叫茶 峒。 ( 选自我的湘西,有删改。 ) 15、第一段的 “一颗心脏 ”比喻什么?有何深刻含义?(3 分) 答: 16、怎样理解第五段中的“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 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这句话? (3 分) 答: 17、第八段作者为什么要说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 峒”?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 答: 18、文章末尾说茶峒是一个“很美很美 ”的地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茶峒的“美”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4 分) : 学 +科+ 网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3 分) 19、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
19、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 行适当的调整。(3 分) 下联的内容 ( 句序、结构已被打乱)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 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 七、作文。 (50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的人只关心眼前,不在乎未来;有的人劳碌奔波,把快乐寄托在未来,却无视当下。 有的人历经坎坷,抱怨社会黑暗,放弃寻找;有的人拥有名望、地位和财富,但内心仍 然惶恐茫然。 6 根据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湘阴一中 2015 年
20、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 C 解析: A洗漱 shB央浼(m i) D精髓su 盛筵 yn 2、答案: C (A 蕴藉B膨胀D套语滥调 ) 3、答案: A(B “大约 ”与“左右 ”重复; C、语序不当, “如果”放句首D句式杂糅。 ) 4、B 5、B 6、B 7、C 8、C 9、答案: D / 至,名词,极点,最高限度。 10、 答案: D 而:均作连词,表转折,却。(A 之:均作结构助词,上句,的;下句,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B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凭 身份。C均作介词, 上句,表对待,对于;下句,表比较,比。) 11、答案: D(A 论证 “小大之辩
21、” ;B宋荣子没有成功之后的懈怠;C列子并没有 “树立至 德” 。) 12、翻译下列句子。( 共 9 分,每句 3 分)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谏,来者,可追)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 而更为沮丧。 ( 举,劝,非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 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奔驰,日笃,告诉) 13、(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
22、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分) 答: “空”在文中是 “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 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 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 ”,有人认为是 “思妇盼归人 ”,也 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3 分) 答: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 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23、。 思妇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 ”和“思妇盼归人 ”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 7 处闲愁 ”的情思。 ( 答其中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14、名句默写。 ( 每空 1 分,共 6 分) 略 15、第一段的 “一颗心脏 ”比喻什么?有何深刻含义?(3 分) 答: “ 一颗心脏 ” 指浸透着沈从文一片深情的茶峒;以“心脏 ”喻指茶峒,形象表明它 是沈从文的精神栖息地,它始终有着生命的律动,眼前的“ 一河风景 ”一如当年 ( 沈从文边 城中的景象 ) ,充满生机和活力
24、。 16、怎样理解第五段中的“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 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这句话? (3 分) 答: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个富有典型意蕴的“吊脚楼 ”的悠久、古 朴、随岁月渐渐老去的特点。 17、第八段作者为什么要说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 峒”?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 答:有着神奇的风貌的茶峒在沈从文的笔下不仅是故乡,更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栖息地, 它在沈老的凝望和沉默中是定格了的“边城 ” ,它浸透着沈老对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和 钟情,所以作者如是说。作用:呼应开头,强调茶峒在沈从文、作者心中的地位;过渡,总 承上文 ( 上文的结句 ) ,引出下文对茶峒人们生活的抒写。 18、文章末尾说茶峒是一个“很美很美 ”的地方,结合文意,简要分析茶峒的“美”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4 分) 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茶峒的山光风景很美,摆渡的篷船、沐浴的群鸭、汛来汛去的 宜人风景等,富有诗情画意;茶峒的人情风貌很美,暮鼓晨钟里的恬然生活、吊脚楼上男 人女人、月下河滩的悠闲和喜悦等等,富有情趣和生气。 19、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 学科网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