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177087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 黄河象首先介绍了大象骨架的外观形态,接着叙述了科学家对大象化石来历的假想,最后交代了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一 1.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黄河象教学设计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与语言感悟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并且初步具备了与他人合作识字的能力,但也有个别学困生,学习能力弱,需进一步加强. 3.教学内容分析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

2、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 4.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6.教学课时 2课时 7.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谁能

3、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 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 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 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 情景 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

4、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 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 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 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 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 以上是指导复述. 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材分析

6、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想化石的来历.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象化石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自学、自悟、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

7、容 学习课文内容,提高想象能力,增长科学知识.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黄河象.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

8、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

9、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很少见的. (4)出示投影,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5)朗读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 板书:完整(特点)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2)找好朋友去交流. (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 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 老象陷进淤泥 变成化石(来历) 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

10、组分段读,举行朗读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 板书:1973年甘肃(发现挖掘) 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黄河象 完整(特点) 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 老象陷进淤泥 来历 变成化石 1973年 甘

11、肃(发现、挖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要求复述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2、指名回答. 3、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他们这样假想有什么依据? 4、黄河象骨骼化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二、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复述 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 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 3.同组相互复述. 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 5、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复述? (1)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现和挖

12、掘 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科学家假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 (2)科学家假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 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五、畅谈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作业设计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黄河象 推想 发现 发掘 命名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反思 黄河象是一篇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科普小品文.课文形象生动的为我们介绍了1973年春天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的马莲河畔,发掘出的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重点写了科学家假想的这头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在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掌握列数字、使用递进词语

13、的说明方法及写作顺序,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一、精心设置一些 悬念 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我着重研究了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黄河象过程的各个阶段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 悬念 创设问题情境.将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脉络清楚的贯穿整个教学.如:教学刚开始时鼓励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接着出示填空题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再次教师质疑黄河象骨骼有

14、哪些特点,请同学结合特点推测黄河象失足落水的情景.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的实践观察,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能使学生大脑保持最兴奋的状态,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时,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面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利用多媒体,通过看全过程再选词填空,使之变得有条理,引发科学家假想黄河象从(热) (渴) (

15、喝) (陷),最后淹死河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是科学业家从已知求未知,以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这样,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索、发现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老师则因势利导,于学生疑惑处启发,于学习关键处点拨,起到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作用. 三、巧用过渡语 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的过渡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了第一段,学生了解了古代黄河象骨架的的特点及完整性后,我告诉学生: 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罕见的,据史料记载:这样完整的象化石在世界上还是首次发现. 你知道黄河象骨骼化石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再如:

16、学习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发现和发掘的过程,我向学生提出疑问: 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从黄河象骨架的站立姿势,科学家想象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么黄河象又怎么会落水呢?科学家又是怎样假想的呢? 这两个环节过渡语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本的阅读和思考中,使文章的条理行更强,帮助学生很好的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在学习科学家假想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的环节中.为了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了解骨骼化石的形成条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的词语,如:描写天气炎

17、热的 炙烤 、 燃烧 、 呆立不动 等词语,描写大象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等,通过学生有语气的朗读和想象,体会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大象落水的必然性,从而感受到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掌握了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比如说在的教学上,感觉学生对这几个词语还是不怎么理解,所以这应该在第二学时的时候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复习. 以上就是我针对黄河象这堂课的一些思考,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过于少,还有像 发现、发掘、挖掘 这几个词语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加以区分,还有对学困生的关注还是不太明显等问题.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扬长避短,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林海精选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2.小学五年级语文心愿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3.小学五年级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教案 4.小学五年级语文提灯女神优质教学设计整合 5.小学五年级语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