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9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
2、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是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
3、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计算方法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演示法、小组研讨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节课我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
4、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卡片以及圆形卡片摆在桌面上后,分成两堆。引导学生复习15以内数的组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加法算式中得数的得出起到铺垫作用,从而完成新课的导入。 2、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首先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气球放在一起的过程,让 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或者由老师一边做手势一边引导说,把气球放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然后通过点子图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把3个点子和1个点子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个点子,用加法计算。点子图既突出了合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
5、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且,还能体现出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过渡。 (2)学习加法算式。首先引导学生说出:由气球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3和1表示。然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最后教读加法算式。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圆片合并在一起。这一步通过自己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巩固发展,在练习中提高 (1)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课本第24页“做一做”。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6、(2)游戏(红花配绿叶)。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课本第25页松鼠玩耍图,通过动画演示引出算式3+2=。 (4)课本第25页做一做。 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巩固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图点数,在一个数的基础上接着数,也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解决。 通过对比4+1=5、1+4=5和1+3=4、3+1=4这两对算式式,使学生通过直观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4、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能强化知识的理
7、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学法。 5、布置作业 适量的作业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6、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简洁明了。 7、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取情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了解信任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2)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交流意识。 (3)发挥课件的动态立体优势,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尊敬的评委、在座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团队课堂教学再现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我团队在确定内
8、容后首先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课件出示结构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是教材的编排特点(课件出示)它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在理解了教材后我们进行了课前调查了解学生,据我们课前调查,学生大多是六岁,年龄偏小,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关于这节课内容学生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
9、”,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拟定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课件)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
10、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学具,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学法与教法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玩一玩、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
1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导入环节) 师:今天的数学课我请来一位朋友,瞧!它来了?(展示机器人) 师:是啊,这么漂亮的玩具机器人就是由平时许多废弃的物品拼成的,这就是变废为宝,这不仅让我们有了漂亮的玩具,更做到了“废物利用”。为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不知不觉我们成了“环保小卫士”真是一举多得。 这里用拼装机器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渗透环保知识,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个环节: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
12、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分一分 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课件)师:叮叮要考考我们,他说: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动手吧! 2、揭示概念。 待学生分好类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直接把物体形状抽象成图形,并揭示各种图形名称, 经过第一个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名称,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3、操作感知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这些实物,然后用自己话说一说各种图形的样子与同桌交流。 这里我采取让学生
13、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交流的形式进行,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希望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 (2)在班上汇报交流。 学生在汇报时有的说了(播放视频) 这里,我想通过摸得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特点, (3)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前面的小组活动学生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经过认真观察,亲自去摸一摸,玩一玩,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然后和同学的交流即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
14、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三个环节: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图形特征,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记忆。 游戏(1):找朋友 分别请4位同学手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嘴里说儿歌:找啊找啊找朋友,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那里?其它学生拿出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彼此辨认谁拿错形状了。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 两人游戏(2):你摸到的是什么? 一人蒙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听故事感受图形在生活中的应
15、用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故事欣赏让学生边欣赏边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笑笑、淘气、机灵狗在山下游玩,山脚下有各种形状的建筑材料,他们一路高歌来到了山上,山上的风景太漂亮了,有野花,有蜜蜂,还有飞舞的蝴蝶,他们商量在山上建造一座小房子。回到山下,笑笑和淘气找来了一只长方体的箱子,往里面堆放了砖块,两人抬着气喘吁吁的往山上走,“哎哟!哎哟!”快抬不动了,他们只好放下来歇歇。机灵狗推着一只球在旁边滚来滚去,笑笑和淘气看看机灵狗这么轻松,决定想办法,他们决定给箱子装上轮子,淘气拿来正方体一装,推一推,推不动,好不容易推动了,箱子里的东西都跳出来了。机灵狗把球送过来了,两人把球装上
16、去,车子摇摇晃晃,方向不好控制。 淘气和笑笑又在想办法,找来了圆柱体的轮子装上,推一推可轻松了。他们轻松的推着车子来到了山上。来到了山上,笑笑和淘气开始建房子,他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砖砌墙,用圆柱体的木材做房粱,很快一幢漂亮的房子建好了。智慧爷爷过来了,他夸淘气和笑笑聪明能干,大家尽情的玩着,享受着劳动的收获和快乐。 1、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2、说说下面物体的形状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个环节:总结反思,
17、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习认识那些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征?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念一念,回到家里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念给你爸爸、妈妈听听。(课件) 、唱儿歌 圆圆滚滚圆柱体,正正方方正方体,长长方方长方体,骨碌 骨碌是球体,谁最有用比一比。长方体,来做墙。正方体, 来做窗。圆柱体,做屋梁。圆圆球体来装饰。面包房子真漂亮。 在课程结束时,把所学的图形特点编写成一首儿歌,让学生在歌声中结束课,这样,不仅帮助记忆图形特点,也增加的知识的趣味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认识图形
18、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别出这四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这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辨认。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
19、彩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动手操 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所以这节课我将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四环节教学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通过课件出示一个由一些立体图形拼成的机器人,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20、”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1、帮新朋友取名 2、给新朋友找家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自体验从体上找面,体会面在体上。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知道面都是平的。然后通过观察课件:面从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突破本课的难点,切实反应“学数学”不如“做数学”的理念。 3、新朋友自我介绍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假如你是这些图形,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呢?我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交流抽象出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突出本课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为了将数学课上的图形与生
21、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呢?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同时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趣味练习,拓展新知 我通过让学生找、涂、数、拼等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1、教材37页练一练第一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先指名学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再连一连。 2、第2题涂一涂,第5题数一数。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3、拼一拼,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几何美。 四、板书设
22、计 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教材分析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察与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
23、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课本第7页第2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
24、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
25、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之后,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
26、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很自然地引入主题:我们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测量物体。 二、讲授。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
27、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在这里若出现大多数学生已经很熟练地说出“厘米”,在后面的学习中请学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么? 2.测量:在学生估计得数后,求证一下,(先避开用尺子,给个假设)如果不用尺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呢?展开讨论,再由各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用文具盒、书、笔等。)测量的桌子是多长呢?(希望是几个文具盒长,几本书长)多提问几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 总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经过测量,你们认为统一的工具
28、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以一句话“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结束对尺子种类的介绍。)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同时,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师:那么,请你们看看,常用的学生尺上有些什么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生1:有数字。 生2:有一些小线、小格。 师:这是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一个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
29、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帮助学生认准尺子) 生3:有字母cm。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激起其他学生关注。) 教师再讲讲cm的含义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说明“cm”和“厘米”可以互相替换,而且指出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教师在学生开始估测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解答。请学生说,我们的桌子单位是厘米。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生: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 师提醒: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师: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引出厘米的长度。)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30、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 学生先猜,再互相交流。 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么01就是(生:“1厘米”)。 在黑板直尺图上用彩色笔画出01之间是1厘米。 以抢答形式,再让学生说一说,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等问题。(缓解,调动情绪,及时给予表扬,对最难的问题答对者以奖励,激励大家多思考。) (4)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 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是1厘米长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肯定。)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
31、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说明最好从0刻度量起。并找一人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跟着演示一步步说明要求: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大三角形(等腰)的一个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师: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就是大约几厘米。 三、练习。 铅笔长()厘米。 2.打开书看第15页第3题,判断谁量得对。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出错误原因。指出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测量也是对的。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 师:学完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课,知道了我的课桌有多长,用尺子怎样
32、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厘米,厘米也可以cm表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也可以从整刻度开始,1厘米有多长,等等。 课后反思 上完课发现,学生已有的基础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致使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根据突发情况灵活变动了,但因种种原因,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
33、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34、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
35、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
36、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37、?”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车;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
38、拼成了什么物体。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
39、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对比归纳能力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
40、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因此在这节课中,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减7等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之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和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上3个目标的制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课件显示情景)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有的买气球,有的买风车。 1观察情景(一)。 师:
41、根据买气球的情景,你能提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这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课件显示:还剩几个?)根据买风车的情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还有几个风车?) 师:求这两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9 169 2观察情景(二)。 师: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回答:有的在猜字谜,有的在玩套圈。 师:根据猜字谜的游戏,可以提什么问题?套圈游戏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还有几个没猜中?还有几个没套中?) 师:求这两个问题分别怎样列式? 分页标题#e
42、#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9 149 3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个数,都用减法计算,而且都要用减几的方法?(减9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十几减9的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159”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教师巡视
43、。)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 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法算减法)。 1091,516(破十法)。 550,1046,066(连减)。 151016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计算159时,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分页标题#e# (3)教师小结。 师:(结合板书的方法)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减法,有的同学喜欢用1091,156,有的同学喜欢用15105,516,有的同学喜欢用15510,1046。这些方法都正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3迁移练习。 (1)小组先交流解决169、129、149,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让个别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