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濒危语言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濒危语言保护.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濒危语言保护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濒危语言保护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及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满语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满语保护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理论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当今的语言文化政策有所借鉴。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濒危语言保护;满语 一、概述 满语是东北亚地区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主要由满族使用。一般认为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在清朝之前,满语仅有语音而无文字。1599年,努尔哈赤下令将蒙古文字母借来创制满文。 满语在清朝是统治阶级的语言,广泛用于颁布政令、记录档案和日常生活,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历史、风土人情等提供了工具,同时也是
2、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在当今时代,满语使用逐渐式微。20XX 年 2 月 21 日,我国满语被联合国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列为世界极度濒临灭绝的语言,已经到了灭绝的临界点状态。 三家子村是以满族人口为主的地区,坐落于齐齐哈尔市区的东北,富裕县富裕镇西南22公里处,村内仍有少数老人以满语为母语,享有满语“活化石”的美誉。 二、三家子满族村满语的生态环境现状 1.经济环境因素 三家子满族村目前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种植作物主要为玉米,用以供给完达山乳业、光明乳业等大型乳业公司作为奶牛饲料使用,机械化程度、现代化程度均较低,交通极其不便,交通运输发展程度不佳,经济状况较为落后。 2.人口环境因素
3、 三家子村全村约有人口1000左右,其中满族占40%以上,有满语传承人12名。还有汉族、达斡尔族以及少部分其他民族居住,村内不同民族通婚、杂居较为普遍,人口外迁、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年轻一代多数外出求学工作,村内仅有一些务农人口、较为幼小的孩子和老人。老一辈人只会说满语而不会书写,只有极少数老人还在用满语对话,满族传统文化基本消失。满族传统节日、衣着、歌曲等均未保留。对于现有的12位满语传承人,政府每月补贴200元。 3.教育环境因素 村内仅有一所小学,现有学生90余名,每班容量10余人,两名满语老师,因为集中办学的原因各村办小学陆续取消,但三家子村小学因为有满语教学这一特色而保留。满语作为校本
4、课程,面向一到六年级学生开设,每周1-2节课,仅教授简单入门的文字、语音、拼写等。小学内存有满语博物馆一座,规模较小。学校期望通过适量引导培养学生学习满语的兴趣,为将来学习做铺垫。 4.文化环境因素 三家子村常住人口的职业大多为务农,受教育程度、文化层次较低,平时的娱乐生活为看电视、打麻将等。另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三家子村居民只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对于满语这一濒危语言的认同度较低,也不会自发学习,认为满语对改善生活并没有任何帮助,因此也没有学习的欲望。 三、三家子满族村满语保护现存问题 1.语言整体转用 满语的语言转用(language shift)从清朝
5、时期开始,首先由统治阶级局部转用,后在与汉语的进一步融合中逐渐发展为主体转用甚至整体转用。当今时代,媒体的发展、汉语的普及,都使得语言转用现象越发普遍。三家子村的满语传承人在幼年时期曾在家庭、社会的要求下以满语为母语,而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过渡为主动的语言转用,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也以汉语为主。对于正在学习满语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环境、文化的同化,即使掌握了基本的满语知识,也不愿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转用满语。 2.语言价值观和语言态度的转变 由于满族早期属于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文化底蕴较为薄弱,缺乏深厚的文化渊源,在进入中原与汉族的交流、融合过程中,满文化逐步被汉文化所同化,
6、地位进一步降低,语言的地位也随之下降。随着满汉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满文化基本消失,满语使用者的语言价值观、语言态度逐步向汉语转变。对于三家子村居民来说,由于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对满语濒危的严重性及满语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够,不能及时认清满语的弱势地位,正确树立良好的语言态度。 四、满语发展的生态语言学思考与政策建议 1.营造双语语言环境,构建良好语言生态系统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深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媒体的发展都使得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流、影响更加显著。大量资料显示,外来语同本族语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掌握通用语言的同时,也可以做到本族语的保留。现阶段,在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仍旧长期生活在双语环
7、境中,并能够主动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日常沟通。鉴于语言只有在日常生活、沟通交际中使用才能够体现价值、增强活力和生命力,在满语保护的过程中,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双语语言环境,普及双语观念的重要性,鼓励满语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转用满语,提升语言的使用程度,增强语言的使用功能,为语言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使之逐步适应环境和使用者的需求。 2.增强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提高文化多样性 “文化即语言”,由于文化的缺失,满语使用者的语言价值观和语言态度减弱。因此,应当从源头抓起,发掘、保护并弘扬满族传统文化,如民间文学、民族歌舞、传统节日、民族习俗等,并在其中发现丰富独特的语言特色、文化内涵和历
8、史记忆,普及满族历史,增强满族人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同时也为语言的使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另外,更应倡导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与独特性,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引导多种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从而使语言文化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文化、多语言能够互利共生、协同进化。 3. 扶持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教育、文化水平 在影响语言选择的多种因素中,经济因素占了较大的比例。出于经济考虑,为谋求向外、更好的发展,提高自身收入,改善自身的生活,多数人自愿进行语言转用,为获得更多机会而选择通用语种。因此,当地政府应当着手于经济转型,改善交通运输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利用多民族共存的优势,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并以这种方式进一步发掘、保护满语及满族文化。此外,为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和语言态度,应用文化下乡等方式丰富当地民众的休闲娱乐方式,以潜移默化的手段逐步提高民众的审美趣味,并达到宣传、提倡满语保护的目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