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视域下的当代文学批评及其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视域下的当代文学批评及其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整体视域下的当代文学批评及其反思整体视域下的当代文学批评及其反思 荆亚平(以下简称“荆”):吴老师,这些年人们对当代文学批评有很多的讨论,特别是前几年,时值“新中国文学60年”,对当代文学批评的总体评价是很多人热衷讨论的话题,意见当然是有褒有贬,各家的观点争议也比较大。您怎么看待当代文学批评? 吴秀明(以下简称“吴”):评价当代文学批评,我以为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将其纳入整体视域进行观照和把握。这里所说的整体视域,可从这样两个层面来看:第一,就是当代文学批评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这六十多年来,它在伴随社会文化文学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嬗变发展,现在已有相当的积累,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本体
2、独立性的特点,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批评乃至80年代的批评是很不一样的。今天来谈批评,不管你作怎样的概括和描述,都不能无视它已有六十多年历史这一基本事实。第二,与之相关,就是随着时间的推演和学科的发展,当代文学批评的背景和内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不再像以往那样孤立地存在,而是日益明显地与“文学理论”“文学史”发生关联,并在事实上已被纳入与“文学理论”“文学史”这样“三元一体”的一个关系结构当中。上述两点,是构成今天批评的总体背景和态势,这也正是韦勒克和沃伦之所在文学理论中专设一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用意所在,正如他们在该书里所指出的,实际上这三者的“研究方式是不能单独进行的”,“
3、它们完全是相互包容的”,“显然,文学理论如果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是不可能的。文学的准则、范畴和技巧都不能凭空产生。可是,反过来说,没有一套课题、一系列概念、一些可资参考的论点和一些抽象的概括,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编写也是无法进行的。”只有立足于此,从这样的整体视域下对之进行综合考量,才有可能对当代文学批评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判。 从近些年来的实践来看,这样的整体性批评是存在的。如新写实、新历史批评活动的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文学理论”有关日常化的阐释;当然,反过来,新写实、新历史批评活动的展开,也为“文学理论”有关日常化的阐释提供了切实的支撑。至于“文学史”,就更不用说了,像上世纪末
4、的“20世纪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整体观”等口号的提出,它与评论界有关茅盾、赵树理、柳青、杨朔等重评文章之间的互动关联,以及由此掀起的“三重热”(重评、重写、重排),从中都可看出它们“相互包容”又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 荆:您提到当代文学批评的特殊性,我想,这是否还有当代文学的学科特殊性在里面,应该从当代文学的学科特殊性来把握? 吴:是的。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是“过去时”的存在,而当代文学则是现在“进行时”的呈现。 具体地说,当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学及现代文学批评之差异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当代文学批评偏重于感性经验,而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批评偏向抽象知性。第二,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批评是过去式的,
5、批评家只能对之作单向的形上阐释,它不能也无法影响创作;当代文学批评与创作同步,它们可以直接对话,当代文学批评,或多或少会对创作产生影响。第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批评的对象,是经过淘洗的,它基本都是经典化了的;而当代文学批评所面对的则是正在行进中的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为未来的文学史做淘洗的工作。第四,当代文学批评不同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批评,它是属于体制性的批评,有一个循守主流政治文化规约的问题,这就使它在享受体制特别恩泽的同时,少了一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的超脱和自由。当代文学批评面对的“活态”的文学,不稳定性是它的基本特点。这一学科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推重“历史主
6、义”的研究方式。因此,当代文学批评仍然是当代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陈地。在当代文学批评问题上,我们既反对无视它的属性特点,简单地拿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批评对之衡量,实则贬抑的做法,也不赞成将其“特殊性”无限夸大,从而有意无意地为反规律作辨的观点。这两种倾向都不可取。 荆:文学批评首先面对的应该是文学作品。鉴于现在海量般的创作,有人提出批评应有固定的对象,认为只有在这样领域和范围内才能实施“有效批评”,你是怎么看的? 吴:批评和创作之间,创作永远是第一性的,批评是第二性的。理论上,我们当然可以对创作与批评的关系作很多阐述,但归根结底,批评就是对创作的一种阐释,当然是创造性的、有自己独到发现的一种阐
7、释,包括对新人新作、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发现的一种阐释。这是我们对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定位。从这个意义上,批评滞后于创作。如果说批评影响创作,也应该是这个层面上的影响,它通过作品的评判,反馈到作家那里,并对作家产生大小不一、隐显有别的影响。 从创作与批评的维度来看,我认为最近十多年是当代文学批评相对最自由,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时期。批评面对的是作品,但我们现在作品的数量实在太大,据说,现在仅是长篇小说,每年的年产量就有4000部之多,这还不包括中短篇小说和其他文体,也不包括网上的。面对这样海量般的创作,即使最强悍的批评家也会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从当代文学及其学科历史化和经典化的角度考量,批评这个
8、工作还不能不做,且必须要做好。这是一个矛盾,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矛盾(在十七年,长篇总产量也不过300多部)。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批评应有相对固定的对象和领域。如关注莫言、贾平凹可持久关注莫言、贾平凹,关注“80后”可持久关注“80后”,这样可在自己的批评范围内坚守文学高标准,取得有效的批评成果。这当然也不失为一种办法。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自己固定领域展开所谓的有效批评时,整体批评无形之中也就被悬置了。为什么这些年批评零散化现象比较突出,以至有些名刊也不能幸免,其中一个原因即此。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对专题性批评特别是作家作品论的评价,有必要保持慎谨。过于专题化而缺少对创作全局的观照,往往使其评价难以跳出见木不见林的偏颇,容易随意性和主观化。而随意性和主观化,是当代文学批评向来为人所诟病与低看的重要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