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形象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形象探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形象探究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形象探究 摘 要: 本文主要基于山海经和淮南子两部书记载的共工神话对其作为神祇的特征进行梳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意在通过与其他几则神话在特征上的对比,对近代以来出现的共工神话具有“英雄性”和“悲壮美”等新解读方式进行辨析并指出其说法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共工 神话 山海经 淮南子 一、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共工作为神祇的世系、神格和特征 “共工”之名广泛地出现于各种涉及上古材料的文献中,有关共工神话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历史演化过程,因而保存了大量异文。 由于我国上古史和神话界限不分明,很多典籍的记载中共工都更近似于一个真实历史人物,比如尚
2、书尧典中孔颖达引郑玄注“共工,水官名”,逸周书史记解:“昔有共工自贤,所以无臣,久空大官”,将共工看作一位诸侯。共工首次展现出超自然性是在楚辞天问中:“康回凭怒,地何故东南倾?”在那些将共工当作神话人物对待的历史典籍中,山海经和淮南子两部书较为集中地保存了流传至今的共工神话,本文主要基于这两部书中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考察。其中淮南子和楚辞同以楚地为文化背景,这两者都将共工和地势特征建立了联系,可见楚地共工神话的流传情况。 关于共工的世系和神格,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3、”作为炎帝后裔的共工,其生便是“处江水”,而对共工的后代术器也有“江水”的表述,可见共工和水的紧密联系。淮南子“地形训”篇说:“共工,景风之所生也。”景风来自主火之南方,与祝融生共工之说相吻合。淮南子“兵略训”和“本经训”两篇分别提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和“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至此方可确定,共工是一位主掌水的神祗,发动洪水正是他强大力量的体现。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讲,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中国,水对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共工为水神,本身便是对其力量和地位的承认。当他“触不周之山”,便能够改变天空和地理形态,影响江河走向和日月星辰的运动。 共工的力量之强还可以从其他材料中
4、找到佐证。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的记载中,首先我们可以从“共工之台”四字中看出共工是享受祭祀之礼的,人们对他有很强的敬畏之心,连相柳这样“九首,以食于九山”的怪物都臣服于他。其次,“虎”和“蛇”的元素在山海经中一直是神圣性的标志,这两种动物出现于“共工之台”上是共工作为神祇的地位的证明。共工的形象虽然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没有得到正面的记载,但后世启筮对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的想象方式同样说明其力量之强大。 二、山海经和淮南子中的共工形象分析 山海经和淮南子两书中涉及共工的神话材料除去纯粹对于其世系的叙述,主要有以
5、下几则: 山海经: M1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禹攻共工国山。” M2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忉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淮南子: M3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塵埃归焉。” M4原道训:“昔者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入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 M5兵
6、略训:“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与共工争矣!” M6兵略训:“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M7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津,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M8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抚幽都,南道交趾。放讙兜子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幽州,殛鲧于羽山。” 共工神话在两书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共性。 (一)秩序的打破者“和”的维度 共工神话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在于,文本中基本没有对共工这个形象直接进行外貌、性格描绘的文字,大多数时候他是被放在和他人的矛盾冲突关系中呈现的。山
7、海经的两则材料中共工与禹作战,淮南子中矛盾的对象又有颛顼、高辛、尧、舜等。至于冲突的结果,都无一例外以共工的战败而告终,他在这些力量角逐中一直扮演的都是一个失败者的角色。 再仔细看共工的对手们,从世系上来讲他们都属于黄帝的家族,这也是袁珂先生将共工的一系列战争都归为“黄炎斗争之余绪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神话中的共工被放在了“黄帝颛顼尧、舜禹”这个一脉相承的三皇五帝体系的对立面。从黄帝到大禹,他们作为大一统社会政治结构中的最高统治者,在其统治时期内使社会处于一种“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11的和谐、平衡、圆满状态,即使他们发动战争也是出于安定天下、恢复秩序的需
8、要。人们对于他们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对和谐的秩序和生存状态的认同,这些圣王早已和天下秩序的概念融为一体。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无论是发洪水还是“争帝”,共工都是矛盾的挑起者,而且他发出的挑战是对于整个世界秩序的一种挑战,是对那个时代平衡自然状态的一种打破,将天下拖入矛盾与纷争之中。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两部著作成书的先秦两汉时期,“和”的概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秩序挑战者的“乱臣”共工在神话中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可以说是具有必然性的。 尽管纸月、紫烟和葵花身处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身世,她们身上都体现出了传统的、纯朴的、柔弱的美感。这或许是曹文轩潜意识里对女性的审美倾向,古典的、纯美的
9、,带有明显的东方情怀,这直接影响他对小说情调的追求和体现。他把自己的审美理想投射到这些女孩身上,借以营造出小说的纯美情调。这些女孩形象和小说中的少年形象不同,少年形象是成长变化着的,女孩形象在曹文轩小说中往往是不变的。例如,刚刚出现在油麦地小学时的纸月和离开油麻地小学时的纸月是一样的,她神秘的身世不仅增加了她的柔美,而且为她的成长变化设置了一道屏障。紫烟作为一个带有明显虚幻色彩的女孩,更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曹文轩写到的只是紫烟的年龄上的增长,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成长,相反,年龄的变化反衬出了她的不变的美。葵花在大麦地生活了五六年,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些重大变故,比如父亲的溺水而亡及她因此走进了青铜的
10、家并成为青铜家的一员。但是曹文轩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写这些变故在葵花的内心引起的变化,而是用更多的笔墨更多凸显葵花的静美、柔弱和善良。所以,七岁那年的葵花和最后离开大麦地的葵花没有一个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过程。究其根本,这是因为这些少女形象在小说中更主要的作用是作为小说情调的一个基点而存在着。 二、纯美少女促成少年成长丰富小说优美的情调 小说中的女孩形象以纯美的特质激发了少年心中的美好情感,促成少年表现出生命中潜藏的温柔和韧性,并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从而渲染出了小说的另一种情调。草房子中的桑桑是一个聪明又顽皮淘气的男孩,在纸月出现之前,他特别喜欢做各种恶作剧。可是,自从纸月转学到油麻地小学后,桑桑变了,
11、从一个泥猴子变得讲卫生、爱干净了,行为举止变得斯文了。桑桑心中那根温柔的心弦被纸月轻轻地拨响了。他和纸月之间的心灵默契温馨而美好。更感人的是,桑桑为了保护纸月,尽管内心感到害怕,想要逃跑,可还是勇敢地拿起砖头迎对比自己高大强壮得多的刘一水及其同伴。那一刻,桑桑身上的英雄气概为小说的情调抹上了一层阳刚的色彩。根鸟中的根鸟是一个寻梦少年,他的梦境的核心就是被困在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里的少女紫烟。因为寻找紫烟,根鸟踏上了未知的征途。一路上,根鸟坚持过、迷茫过、失落过、消沉过,甚至放弃过,但是紫烟不断地出现在他的梦境中,召唤他、期待他。最终,追随着紫烟的身影,根鸟到达了那个梦境里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峡谷
12、里没有紫烟,然而紫烟已经镌刻在根鸟的心里了。他伏地大哭的那一瞬间,他曾经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使小说的情调多了一分壮丽。青铜葵花中的青铜是一个哑巴男孩。他很孤独,成天都是一个人放牛。葵花的出现,使青铜心里明白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8。他知道他可以为别人做点什么。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用自己在牛背上的笨拙表演驱散葵花的孤独感。在葵花失去父亲,走进他的家庭之后,青铜变得越来越懂事和体贴。他辛辛苦苦地捕捉萤火虫,做成南瓜花灯,只为了让葵花不再受到同学嘲笑并且能够安心地在家完成作业。他细心又耐心地吹出一个个冰珠子,用红绳子串在一起,为葵花做了一串冰项链,只為了让葵花能够光彩夺目地站在舞台上。他忍着饥饿
13、,把最好最甜的芦根给葵花先吃,只为了让葵花少受一点饥饿的折磨。因为葵花,青铜的心里充满了暖暖的爱。在小说的最后,葵花离开大麦地之后,青铜用尽平生气力大喊的那一声“葵花!”,是他内心深藏的对葵花的爱的喷发。这爱温暖了两颗小小的、孤独的心灵,也为小说营造出了温暖的情调。 不难看出,曹文轩少年小说中的少年们的成长变化和他们身边的柔弱、静美的女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形象的角度看,曹文轩重点打造的形象显然不是女孩形象而是少年形象。这些少年形象的成长历程承载了曹文轩对民族性格的理解和诠释。然而,从情调的角度看,这些女孩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的存在奠定了小说的基本情调,同时丰富了小说的情调,体现了曹文轩小说创作的审美特性。 应该说,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往往会影响作家的文学创作,曹文轩作为一个在苏北农村长大的男孩,他对少年,尤其是农村少年的成长历程有着深切的体验和抹不去的记忆,因此,在他的少年小说中,塑造少年形象毋庸置疑地成了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反之,他对少女世界的陌生与隔阂,使小说中的少女形象显得更模糊和单一,这或许可以说是曹文轩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个弱点。不过,曹文轩巧妙地从情调的角度弥补了这个不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