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驱动因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驱动因素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驱动因素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驱动因素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文章在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现金报酬、经理层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表明强化股东与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大对经理层激励力度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对于推动经理层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司治理;技术创新;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 一、 引言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市场竞争力是企业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
2、得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对企业各项战略决策以及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拥有很大的主导权,从而使得经理层对技术创新投资和管理活动的支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Crawford,1997)。经理层的自利行为将导致企业存在短视行为,进而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限制作用(Isabel & Andrew,20XX)。公司治理作为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李维安,20XX),公司治理制度框架将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华锦阳,20XX)。因此,本研究将系统性理论分析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利用我
3、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对于实现以技术创新战略为导向,匹配性地优化公司治理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股权结构及性质决定了股东对经理层的监督意愿和监督能力,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Lhuillery,20XX)。首先,相比较于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会因为中小股东相互“搭便车”行为导致股东难以有效监督和约束经理层,相比之下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提高监督经理层能力(Miozzo & Dewick,20XX),特别地研究表明在控股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除了发挥其监督控制职能外,还可以借助其工作经验以及
4、信息优势为经理层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帮助(周杰和薛有志,20XX)。相关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从而证明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助于驱动经理层增加技术创新投入(Hill & Snell,1998)。 其次,相比较于股权结构,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某种程度上股权性质是比股权结构更为根本的决定企业行为的因素。股权性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东及其代理人的监督意愿和动力,相比较于非国有股东,国有股东由于其产权主体虚置、委托代理链条过长,从而容易导致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冯根福和温军,20XX)持有类似观点,吴延兵(20XX)研究发现不同
5、所有制企业因产权性质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激励,且其研究结果表明产权性质差异是导致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Aghion等(20XX)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会因为其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和监督经理层能力,从而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明显推动作用。综合目前已有股权性质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整体上也更倾向于支持非国有股权更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a: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假设1b:相比较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更高。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影响董事会治理的因素主要集中于
6、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态设置、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然而就董事会治理与技术创新活动关系而言,国内外学者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未达成一致共识。就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态设置而言,一般倾向于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程度越大,越有利于保证董事长和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董事会对经理层技术创新决策的监督能力。如Zahra等(20XX)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等规模的企业而言,两职分离程度与企业创新投入正相关,从而表明董事会独立性越强越有助于推动总经理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国内学者王振山等(20XX)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前述研究成果。 董事会规模作为反映董事会治理能力的另一重要特征,董事会规模大小
7、一方面会影响董事会监督经理层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董事会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但目前针对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关系。如Zahra等(20XX)实证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周杰和薛有志(20XX)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并认为过度强调扩大董事会规模并不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刘胜强和刘星(20XX)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表现为存在双门槛值的非线性关系。但本研究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参考和建议,也有助于监督经理层的技术创新战略决策科学性。 就独立
8、董事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而言,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如冯根福和温军(20XX)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推动经理层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持有类似研究结果,Chung等(20XX)研究发现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研发投入占比正相关。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2a: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研究假设2b: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研究假设2c: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制度下造成经理层对技术创新活动支持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激
9、励机制设计缺陷难以确保经理层与股东之间的激励相容。这是因为经理层的报酬通常是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这就促使他们更多地专注于能增加短期收益的工作,从而造成公司为规避短期风险而舍弃创新投资可能带来的长期高收益的现象(Tosi et al.,20XX)。另外同样重要的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会造成经理层现有人力资本贬值,因为经理层必须不断学习才能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带来的挑战,从而弱化了经理层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Wright et al.,1996)。因此,国内外学者倾向于科学设计经理层激励机制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如期权设计、股权设计等,以尽可能地推动经理层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Jensen & Me
10、ckling,1976)。持有类似观点,冯根福和温军(20XX)研究认为,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必须对经营者进行剩余索取权激励,从而能在较大程度上消除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进而提高经理层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唐清泉和甄丽明(20XX)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激励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Balkin等(20XX)针对90个高科技公司CEO薪酬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CEO报酬与以专利数量、研发支出衡量的创新指标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科学有效地设置经理层激励机制,促使经理层与股东利益兼容将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
11、3a:经理层现金报酬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研究假设3b:经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 三、 研究设计 1. 数据来源。长期以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缺乏详细的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数据披露,直至近些年来上市公司针对此类数据的披露才相对较多。进一步地,鉴于制造业行业是企业研发数据披露较为集中的行业,本研究选取20XX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对样本企业按照如下标准进行筛选:(1)剔除相关研究变量缺失上市公司;(2)剔除财务异常数据,最后本研究共获得有效样本946家。其中,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数据来自于Wind资讯数据库,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企业特征变量数据来自于CC
12、ER数据库。 2. 研究变量度量。 (1)企业绩效(ROA):本研究选择企业总资产回报率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度量依据。 (2)企业技术创新投入(R&D):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选择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研发支出数据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情况。 (3)公司治理结构变量。针对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以及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结构,本研究选择及度量标准如下:股权性质(State,虚拟变量,国有股东为0,否则为1)、股权集中度(CR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程度(Duality,两职完全合一为1,两职完全分离为3,其他为2)、董事会规模(Boardsize,董事会中成员数量)、独立董事比
13、例(ROID,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规模之比)、经理层现金激励(Pay,金额最高前三名高管现金报酬的自然对数)、经理层股权激励(Share,经理层持股数量占上市公司全部股份比例)。 (4)控制变量。进一步地,本研究为了控制企业特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选取了总资产(Asset,总资产自然对数)、债务情况(DA,债务资产比率)、盈利情况(Profit,营业利润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 四、 实证研究 1. 研究变量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总资产回报率相关系数为0.031,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此外,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董事会规模、经理层现金报酬正相关,并且
14、分别通过了5%和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与股权性质显著负相关,从而表明相比较于国有控股企业,其他产权性质的企业更倾向于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而强化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大对经理层现金激励则有助于推动经理层推动技术创新战略活动开展。 2. 研究假设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相关研究假设,本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在实证检验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时,本研究首先探索性地考察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模型1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与总资产回报率回归系数为0.021,并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从而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确实有利于提升
15、企业经营业绩。进一步地,本研究分别实证检验了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以及经理层激励等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回归结果分别如表1中模型2模型9所示。 表1结果显示,在单独考察公司治理单一变量对技术创新活动时,实证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经理层现金报酬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状态、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等公司治理结构变量虽与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地,在综合考虑考虑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变量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现金报酬、经理层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
16、系,而其他变量与研发投入存在非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表明公司治理制度对于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 研究结论 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赢取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经理层倾向于规避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以及短期收益难以实现的技术创新投入,因此优化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与安排以匹配技术创新战略导向需要就成为现实问题。因此,本研究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现金报酬、经理层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表明强化股东与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大对经理层激励力度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对于推动经理层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