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检测:单元活动含解析同步练习期末试卷题库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31715352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检测:单元活动含解析同步练习期末试卷题库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检测:单元活动含解析同步练习期末试卷题库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检测:单元活动含解析同步练习期末试卷题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检测:单元活动含解析同步练习期末试卷题库 .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一、选择题小区域调查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问卷调查三种。据此回答13 题。1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A野外实地考察B调查访问C问卷调查D路线考察2对人口状况的调查方法宜采用() A野外实地考察B典型地段考察C问卷调查D调查访问3下列关于调查访问的对象及准备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对象只能是个人或群体,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B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C调查访问前应拟定调查提纲,避免盲目性D调查访问不必带联系公文及相关证件解析:第 1 题,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方法是野外实地考察。第2 题,对人口状况的调查宜采用问卷调查法

2、。第 3 题,调查访问的对象既包括个人、群体,也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及企、 事业单位;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依据;调查访问应准备好联系公文及相关证件;访问前要拟定调查提纲。答案:1A2C3C 调查的方法有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据此回答 45 题。4关于野外实地考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调查访问B是对某一问题通过查阅报纸书刊进行论证C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D典型地段考察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5调查访问的对象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对个人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

3、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查访问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通过对群体的调查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依据ABCD解析:第 4 题,野外实地考察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分析,野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实地考察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典型地段考察是对某些重要的点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路线考察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了解地理现象的

4、分布及变化规律。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对小区域调查方法中调查访问的理解与掌握。调查访问的对象一般包括个人、群体、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调查对象不同所获取的信息也有区别。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 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主要为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答案:4C5A 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做了分析研究,并绘制成下图。据此回答 68 题。6调查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分布的变化,有利于() A防治荒漠化B防止水土流失C加快资源开发与利用D产业结构升级换代7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的调查,采取的主要

5、方法是() A调查访问B问卷调查C野外实地考察D上网查询8导致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野外实地考察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源条件较好,而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河流水量锐减,下游水资源逐渐枯竭,古绿洲被迫相继废弃。答案:6A7C8D 小区域调查的内容很广,涉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小区域调查的课题很多,可以是研究性课题,也可以是开发性课题。据此回答 910 题。9若对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进行区域调查,那么调查的第一项内容是(

6、) A青海湖的面积B青海湖的地理位置C青海湖的生态状况D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 :B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10对青海湖及其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研究及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属于() A综合性调查的内容B自然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C人文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D专题性调查的内容答案:A 11庐山生态旅游调查属于() A综合性调查B专题性调查C人文地理专题调查D都不是答案 :B 12下列属于专题性调查内容的是() 庐

7、山气候资源调查研究庐山人口流动状况调查庐山旅游商的调查庐山产业结构状况调查ABCD答案 :B 13小区域调查研究的内容很多,庐山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A背景环境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殆尽B环境污染加剧,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C树林尚存,但野生动物全部消失D茂密的常绿树林和大象等野生动物将会减少答案:B 二、综合题14(探究创新题 )下图是地处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现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欲对该岛进行开发。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有山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及森林、温泉。 结合上述材料,读图分析完成(1)(5)题。(1)图中处气温为25 ,那么山顶有可能是_以下。(2)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

8、个小型农场,则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有哪些?(3)假如随着岛屿的开发,本区域将形成一个小城镇,你认为在图中代表的地点中,最有可能形成小城镇的是哪点?并说明理由。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4)拟在岛上建立一个科学考察站,请你为该站设计三套供电方案。(5)从图中地的环境特征入手,分析说明此地最有利于哪一种海洋资源的开发?解析 :升高 1 000 米,气温下降6 ,可算出山顶的气温。该岛地处热带太平洋,适宜种植的

9、作物一定是热带作物。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平原地形、河流沿岸、沿海等,由于处地形平坦广阔,临河水源充足,位于河口及港湾,交通便利,最易形成城市。由于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有山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及森林、温泉,因此可利用地热能、风能、水力、海洋能、 (潮汐、波浪 )、太阳能等多种形式发电。图中地地势比较平坦,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多晴天,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海洋化学资源海盐的开发。答案 :(1)226 (2)甘蔗、菠萝、热带花卉、芦荟、胡椒、剑麻等。(3)点。理由:地形平坦广阔,临河水源充足,位于河口及港湾,交通便利。(4)利用地热能发电、利用风能发电、利用水力发电、利用海洋能(潮汐、波浪 )发电、利

10、用太阳能发电等。(5)地势比较平坦,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多晴天,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海洋化学资源 海盐的开发。15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一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二是10 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三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 A 支流的水文特征。(2)说出 B、C 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3)指出图二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4)如果在该地区选

11、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资料?解析:本题通过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力求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解答问题时注意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考虑。水位、 流量与降水相关; 流速大小与地形地势有关;含沙量与上游植被覆盖率有关;有无结冰期则与最低气温有关。由图三知,该地降

12、水较多,降水集中在夏季, 可知该河流具有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水文特征;该地最低气温在0 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由图一支流流经地区等值线特点,知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由图二支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知汛期时河水含沙量大。第(2)题,河流的开发方向主要由河流的水文特点决定。由图知,B 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有瀑布,可开发水能或发展旅游业; C 支流流经平原地区,汇集支流多,流量大,流速平稳,适宜发展航运。第(3)题,对比图一和图二, 可发现河流上游存在坡地开垦现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明显缩小,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影响较大。第(4)题,水库具有发电、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效益。

13、选址建水库除了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条件外,还需考虑断层与地质条件、河流的水文资料以及移民等社会经济资料。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 );河流落差大, 水流急; 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2)B 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 支流:发展航运。(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水威胁。(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第三单元单元活动一、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 12 题。专家认为, “数字地球 ”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技术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 (E

14、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便于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最近欧盟计划发射30 颗卫星,建立地球定位系统。这样,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们的野外活动如探险、考察和旅游都可通过与地球定位系统的连接,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 1上图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 A甲等于

15、乙B甲大于乙C甲小于乙D无法确定2下面关于甲、乙两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甲地为一温暖广阔的浅海,渔业资源和海底石油资源丰富C乙地所在地区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但破坏较为严重D甲、乙两地均为热带草原,牧场广阔,牛羊成群解析:比较经纬度可知服务范围甲小于乙。甲为南部非洲热带草原,乙为亚马孙平原地区。答案:1C2C 1999 年 11 月 29 日,全球首次 “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4 000 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 世纪 “数字地球 ”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 ”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中国 ”的构想。

16、构想中的 “数字中国 ”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此回答35 题。3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D“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4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B了解股市行情C通缉罪犯D设计时装5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 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敌对势力利用

17、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络ABCD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 - - - - - - - - - 解析:数字地球的核心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资源,“ 3S” 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是其所依赖的技术;设计时装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

18、国家安全问题和如何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问题等。答案:3D4D5C 经国务院批准,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于2009 年 9 月 9 日 12 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将以 “行动中的数字地球”为主题。 围绕数字地球理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 旨在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数字地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灾害治理、自然资源与世界遗产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67 题。6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B数字地球就是地理信息技术C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D数字地球是RS、GIS、G

19、PS 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7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 A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B控制全球气温升高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D控制全球贫富差距解析:第 6 题,本题考查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RS、GIS、GPS 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第7 题,数字地球实现以后, 通过全球信息共享,依靠计算机的虚拟现实技术,对地球上的各种空间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答案:6B7 A 2008 年 10 月 20 日,郑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综合试运行。它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有关领导现

20、场观看了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完成 89 题。8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9能利用数字地球做到的有() 政府官员不必走出办公室就可以到管辖范围亲自视察不用花钱就可去故宫旅游学生不用去学校就可听教师同步讲课人不用亲自去吃饭就饱AB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

21、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 - - - - - - - - - CD解析:数字地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并日益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但饭还需亲自去吃。答案:8C9 B “数字地球 ” 是 1998 年由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提出的,严格讲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对地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间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也就是虚拟地球。据此完成 1011 题。10“数字地球”即() A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B用数字度量半径、体积、质量等的地球C用经纬网描述的地球D“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

22、”11 数字地球的支撑技术包括() 可持续发展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ABCD解析:数字地球是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的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即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故第10 题选 A 项;数字地球是将3S 技术系统与计算机科学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故第11 题选 D 项。答案:10 A11D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

23、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 (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据此完成1213 题。12数字校园包括() 网上学校网上交易虚拟学校电子商务ABCD13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有关地理课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再使用地球仪,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

24、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 - - - - - - - - - B对于区域的学习,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就能够得到关于行政区域范围、动植物物种分布、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C课堂上不再需要老师,学生完全靠计算机自学D想要有关地区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解析:本题考查 “数字地球 ”的一种具体形式“数字校园 ”,它包括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在虚拟学校中可虚拟出教学中需要的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需求以进行远程教育。答案:12A13C 二、综合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报道, “十一五 ”期间,我国将依靠高分辨率(2 米到 10 米)的卫星影

25、像和 “ 3S”技术, 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并建立我国的 “数字国土 ”。专家认为, “数字国土 ”是地图测绘、 航空卫星遥感、 探空和深钻的深化, 是对地测绘系统(EOS)、 全球定位系统 (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综合。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的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1)上图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波谱特性示意图,通过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26、?(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国土”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 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国土”的相关技术?解析:本题以数字地球在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运用,来考查数字地球在农业和其他行业的运用。第(1)题,通过遥感获得的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波谱特性,可分析冬小麦生长状况, 并对产量进行估测。第(2)题,“数字国土 ”相关技术在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的工作: 一方面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改革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分析“数字地球 ”的相关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所能名师资料总结 - -

27、-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 - - - - - - - - - 产生的良性影响。第(3)题,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其他领域也可以运用“数字地球” 的相关技术解决问题。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矿产监测等。答案:(1)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波谱特性不同,通过遥感获得某地冬小麦某一生长阶段波谱数据并与正常年份比较,即可判断出冬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而对产量进行预测,为后一阶段的生产活动提供资料。(2)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

28、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3)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15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材料,回答(1)(5)题。材料一在过去的 2 200 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 多次。大旱灾也有l 600 多次。1977 年以前的508 年中, 称得上 “ 风调雨顺 ”的年份仅有7 年。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材料二1997 年从 3 月 18 日傍晚起,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 世纪 9

29、0 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 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 米;20 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 ”了 3 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 千克。材料三2002 年 3 月 29 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 千里眼 锁定沙尘暴 ”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 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 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灾害。目前人

30、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 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A跟踪阶段 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B探索阶段 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C预报阶段 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D控制阶段 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5)具体说明未来数字地球的建立对沙尘暴研究所起的作用。名师资料

31、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 - - - - - - - - - 解析:第(1)题,首先应明确水旱灾害产生的机制。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产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因素,而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原因又是由夏季风进退的反常造成的这都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因而水旱灾害频发地区位于东部平原区。而对于水旱灾害的治理,要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 治理河流和生态措施 营造防护林来减轻灾害损失。第(2)题,可以从沙尘暴形成的条件去分析。沙尘暴的形成一是要有强

32、风,而我国冬春季常出现大风天气,为此提供了风力条件。二是要有沙源地,我国西部地处半干旱、干旱地区,荒漠、半荒漠区面积广大,加之滥垦滥伐,土地沙化严重,从而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根据以上内容,不难得出其对策为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 (合理放牧 )等。第 (3)题,由材料三可看出,我国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而选项中的A 项为实时报告;B 项为凭经验预测,明显不相符。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D 项的要求。正确选项为C。第 (4)题,又进一步考查了学生分析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材料三显示, 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

33、统,可为研究沙尘暴提供图像和数据资料,而由25 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则可以跟踪监测和预报沙尘暴。第(5)题,数字地球可以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沙尘暴的影响过程,使科学家有了一个数字化空间实验室。答案:(1)东部平原区地质治河 (或治水 )生态环境(2)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冬、春常出现强劲西风和西北季风。 人为原因: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 土地沙化。 对策: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3)C(4)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5)数字地球实现后,可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沙尘暴方面的信息,应用空间分析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沙尘暴的形成过程、运动规律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预测沙尘暴,提出减灾对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