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检测中图版必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检测中图版必修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教材第87 页探索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 从 1974 年到 2007 年三十四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中,几乎全部涉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其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6 个,与生态破坏有关的有9 个。所有世界环境日主题都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那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二、教材第88 页阅读(1) 基本内涵:中国古代道家就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天( 自然 ) 与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自然与人类的“相类、相通、相应和相统一
2、”。 具体表现如下:(2) 意义:“天人合一”思想蕴含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其“天人相应”的思想在现在看来,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教材第89 页思考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社会活动趋向利益和效益最大化,人类不但开发当前的自然资源,还想“预支”未来的自然资源,这种行为过度消耗资源,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使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四、教材第91 页思考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 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以上生活方式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五、教材第92 页思考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侧重以下几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
3、要发展,强调的是发展;发展要有限度, 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有持续性,不要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强调代际公平;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六、教材第93 页思考200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全球环境前景报告,对未来30 年人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预测。由于人类采取不同政策,从而会有不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七、教材第93 页复习题1各历史时期人地关系
4、的演化过程如下表所示:生产力水平低 高人类文明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关系人类适应自然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表现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微弱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原因生产力水平极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人类掌握了一定工具, 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人口急剧膨胀,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2.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可从其储量的有限性方面谈;对于可再生资源,可从其目前的污染程度和净化能力的角度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含
5、义: 人类要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 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强调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 公平。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业达标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 王制)。沃土之民不材, 瘠土之民向义 (管子 ) 。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 题。1材料中两
6、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天命决定一切B人类主宰自然C人定胜天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此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答案: 1.A 2.C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第3 题。3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解析: 图示内容为农耕、插秧、翻地,为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人类不再依赖自然、崇拜自然,而是改造自然。答案: B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
7、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45 题。4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于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5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
8、动物的生存,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平等性原则解析:由题中材料“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可知,巴伯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侧重于经济属性。人类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答案: 4.C 5.B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67 题。6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9、 ) 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盛世滋丁, 永不加赋封山育林, 以定期开禁, 保护生育期的鸟、 兽、鱼、鳌A BCD7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解析: 第 6 题,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造成了森林的破坏;导致人口增加过快;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7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
10、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答案: 6.D 7.A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是中丹两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 甲烷气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
11、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1) 减排CO2的主要目的是 _,此项合作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_。(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3) 部分发达国家不签署京都议定书 ,不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其原因主要是什么?这部分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原则?解析: 第(1) 题,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2) 题,合作可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并获取资金和技术,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第(3) 题,部分国家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
12、但此举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国家造成不良影响,这违背了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答案: (1) 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共同性原则(2)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可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3) 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能力提升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 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910 题。9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 )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13、- - - - - 坡地垦田围湖造田林地利用果园开发ABCD10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 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环境污染下游洪水威胁增加ABCD解析: 第 9 题,对照甲、乙两幅图可以看出,甲图中500 m等高线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在乙图中却分布有耕地,属于陡坡开垦;对照甲、乙两图,不难发现乙图中湖泊面积缩小,且周围分布有较多耕地,因此主要是围湖造田造成的。第10 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造成生态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
14、答案: 9.A 10.D 哥本哈根协议坚守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维护了应对气候变化“双轨制”谈判底线,敦促发达国家强制减排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1 题。11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解析:“共同”说明了抑制全球变暖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有区别”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和自身的能力来赋予其相对应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
15、展的公平性原则。答案: A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右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1213 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12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13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16、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解析: 第 12 题,AB线显示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这是最不可取的发展道路。第13 题,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长期来看,没有环境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必然不会持续发展。答案: 12.D 13.C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劳 动力、土地、技术、资本。材料二2010 年 8 月,发改委在北京启动我国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5 省 8 市将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17、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1) 在四类经济增长主导因素中,a表示 _,d表示 _。(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3) 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 低碳经济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5) 根据公平性原则,推行低碳经济,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试分析原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18、 页 - - - - - - - - - 解析:材料一图实际上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图形化了,其横轴表示四个发展阶段,纵轴表示各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程度。在狩猎文明时代,人类利用简单工具在自然界狩猎、 采集野果获取食物;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则主要通过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来获得物质产品;在工业文明时代,资本的影响力在下降,而科技的影响力在上升,这一时代,因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也最为尖锐,因此人类必须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当然就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推行低碳经济是指提高能源利用率;适度消费,减少能源消耗;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
19、排放。答案: (1) 土地技术(2) 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3) 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4) 减少能源开采和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5)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资源,排放废弃物量占世界排放量的绝大部分,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