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 分)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于公元前2700 多年的神农时代。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 人工栽培约在3000 多年前, 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东晋史书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说明当时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广阔的产茶区。原始社会人类在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
2、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秦以前,各地语言文字不统一,茶的名称众说纷纭。商周时茶叶首次有了名字,叫 “荼”,因其苦涩,又叫“苦荼”。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以前,茶有“荼”、“贾”等名,自茶经问世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荼”,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
3、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唐代中期, 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制茶技术日益提高,出现很多名茶。有关茶的诗歌众多, 据统计, 李白、 杜甫等 100 多人写了400 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 榨茶、 研茶、 造茶、 过黄、烘茶等工序。 1391 年,明太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蔚然成风, 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
4、都有了创新, 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茶自发现以后,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 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 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唐代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 年。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 1669 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 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中国茶。 17 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大量输入是在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后,1893 年,俄国聘请中国茶工发展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了东南亚
5、各国。1. 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A. 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B. 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C. 西汉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D. 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2. 中国茶“通过各
6、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B. 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C. 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D. 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3. 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 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 多年。B. 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C.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D. 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
7、茶类形式有极大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8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 题黄州快哉亭记苏 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
8、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 连山绝壑,名师资料总结 -
9、-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长林古木, 振之以清风, 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合: 汇合B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 就, 就着C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 房舍 , 房屋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披: 敞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至于赤壁之
10、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C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所以游目骋怀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B.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C. 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D. 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7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
11、文中的句子(9 分,每小题3 分)(1)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2)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列诗歌,完成89 题。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8请从一个方面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分析。(4 分)9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4 分)(三)默写( 10 分,每空1 分)10根据课文填写下列空缺的名句(1)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士贰其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12、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3)_ ,池鱼思故渊。(4)_ , 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5)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6)_ , 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7)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15 题。( 15 分)碧云寺的秋色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
13、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半个月过去了。 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
14、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 碧云寺的景色
15、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 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 ,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 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
16、 你想想, 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 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 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
17、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 “现在”跟 “过去” 是对立的; 但是,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 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A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评。B本文对秋叶的描写
18、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D 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E古 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12文中对爬山虎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 分)13 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 分)14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又有
19、着一脉相连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5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0 分)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C.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D.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育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20、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乡后才知道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C.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D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 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17. 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
21、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4 分)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五、作文( 50 分)18. 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字数不少于800 字;感情真挚;文体特征鲜明;结构完整。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B(B 项中从“祭品”到“泡饮”的过程并非西周初年完成。)2. C(A 项中“偷偷地”无依据;B 项中茶叶大批运到英国是1669 年以后; D 茶叶是欧洲和中国传入东南亚各国的。)3. B(B 项中因果关系文中无依据。)4C 舍,三十里
22、5D 在; A 相互 /你B 代“胜景” /主谓间,取独;C 表原因 /用来6A 第一段没有议论。7 翻译:( 1)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2)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听了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伤心哭泣。(3)抬头纵观广阔的天地,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8、( 1)意境高洁、清幽。“芙蓉”“兰泽”“芳草”等语,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因此,开头两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了极点。可是,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而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3)
23、以乐景写哀情。 涉江采芙蓉的气氛是愉快的,心情是愉悦的, 采芙蓉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作者借采芙蓉这件事来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是以乐景写哀情。(4)运用想像、联想。“漫浩浩” 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了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而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5)运用问答方式。“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自问自答,语气缓和,“远道”为下文的情绪转折透漏出一些消息。(答对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 9、( 1)“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说话,是他在 “还顾望旧乡”想念他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
24、的是他, “忧伤的也是他。(2)“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10( 1)女也不爽(2)雨雪霏霏(3)羁鸟恋旧林(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5)齐彭殇为妄作。(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5、7)险以远,则至者少。11.BE 12. 拟人。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在秋季变色之快。13. 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2 分)第二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2 分)14.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15.D(A。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过去。此处感情色彩不当。B.“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C。“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这里不合语境。 D.抽去锅底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6.A (B.动宾搭配不当,只能“批评教育”“极少数人”不能“批评教育”“事件”。C.歧义,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呢,还是“他”和副总经理一道背着总经理一个人呢?不明确。D.句式杂糅,还有“哪些学员”与“哪些人参加了学习”两种意思杂糅在了一起。)17. 示例:兴趣,是飞鸟的翅膀,只要你正确地驾驭,就会飞上理想的天空;兴趣,是河中的洪水,如果你不好好疏导,也会冲入欲望的深渊。18略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
27、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越益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 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
28、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 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29、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世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么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 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瓮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