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篇一: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存在问题 郭同学,三年级新转来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爱搞小动作,下课的时候也很忙,不是找这个玩就是找那个玩,别人不跟他玩就歇斯底里地扯着嗓子喊,可同学要是跟他玩了,没说到两句话,就不欢而散,甚至大打出手,后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他就直接上去攻击别人,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小声说话,经常不完成作业,还撒谎,不喜欢承认错误,不喜欢批评,谈话时总是低着头,眼睛从来不看老师,也很少用语言与老师沟通。在家里的情绪也很不稳定,有时的言行让妈妈感动得哭,有时的言行又让妈妈欲哭无泪。很多时候,妈妈叫他起床上学
2、,他不是不起就是起来后脸不洗,饭不吃,就跟妈妈玩离家出走,急得妈妈到处找,等妈妈出门找他时,他就偷偷溜回家拿着书包到学校上学。 原因分析 我通过多次和郭同学交谈,零星地得知该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上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良好。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时,情绪有些反常,变得沉默寡。因为爸爸妈妈感情不合,爸爸回了东北的老家,他就跟妈妈在海南生活,在爸爸离开后,很少跟他们母子联系,偶尔打电话,不是在谈离婚就是在吵架,最后他都是看到妈妈气势汹汹地把电话挂了,接着再听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诉自己爸爸怎么怎么没良心,找了个年轻女人,就不要他们娘儿俩了。由于孩子一向比较依赖爸爸,跟爸爸的感情也很好,
3、目前的家庭状况是他所不能接受,更是不能题解的。这样一来,使得孩子没有安全感,产生焦虑情绪,觉得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可信,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赿演赿烈;再有就是由于妈妈的不当发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报复他身边的人,跟妈妈作对,故意气她,有事没事攻击同学等。 辅导方案 1、观察 谈心:首先找该生了解其成长过程所遇到的事情,帮助其分析目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结。其次找该生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表现及需要,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并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让他感觉到亲人就在她身边,并没有不喜欢他,还在关心他的成长。 2、关爱 了解。 郭同学产生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没有感受到被关
4、爱。无论是家人还是老师,你的言行和举动直接体现你内心的活动,所以在面对学生时,你的表情和你的动作都是在向他们传达一个感情的信息,是不是真诚的、敷衍的,他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得到。只有用真心去对待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为辅导打好基础。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 3、帮助交友:老师让班上那些被公认为慷慨大度、乐于助人的同学与郭同学交朋友,时时处处关心他,包容他,让那些同学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感染他,使其学会别人处
5、世的态度与方法,学会关心他人,改善人际关系。 4、行为辅导:让郭同学在家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帮老师打打水、到办公室取取书、发发本子,帮同学扫扫地等, 这样一来,郭同学就没多少时间闲着,人际关系也改变了,从而获得了自尊,摆脱了孤独,生活也愉快。 5、角色转换:让郭同学自制几个指套,指套上面分别画上他自己、妈妈、爸爸、同学,把它们分别套在手指上,来回扮演这几个角色。通过想象说出他自己不满的话,说出爸爸、妈妈、同学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闷和不安,这样可以使他舒解心结,走出阴影,疗治创伤。 6、鼓励 赞美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
6、入,最渴望他人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赞美的语言短一些,就会多一些积极性的影响。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因此,对郭同学所犯的错误,我都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少些批评的办法,即使批评、训斥,也是在他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他的个性不受的挫败,并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意识为原则。又因为在小学的阶段,孩子对于老师的信任要超过父母的教导,所以,我经常扮演着郭同学的第二父母的角色,照顾好他在学校期间的所有的事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心的爱。 辅导效果 : 由于家长和班干部的大力配合和郭同学积极努力,
7、一个学年下来,郭同学与同学、家人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渐渐地,他愿意帮助别人了,也能体谅父母的难处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四年级(2022年9月)时,他的父母正式离婚,他也因此转去了爸爸所在的东北。现在,他常会在上给我留言,告诉我他的近况。 篇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
8、,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
9、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
10、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
11、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 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12、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个案基本情况: 小凌,女,十岁,2022年9月转入我校,现为四年级一班学生。 该生身体健康,智力状况和精神面貌良好,衣着整洁,遵守纪律。据其父母反映该生以前在乡镇小学读书时,品学兼优,还担任班级干部职务,但转入我班后,该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会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不能作答;家庭作业完成质量差,常会少做,有时甚至不做,并找各种借口或理由搪塞,历次测验成绩均不理想;该生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对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个案行为心理分析: 原本一个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变为现在的不思进取、性格孤僻,小凌的异常行为产生一定是有其
13、原因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儿童大多是活泼好动的,那些沉默寡言、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的孩子多半是在其生活中遇到过不幸或生活经历比较曲折复杂。小凌的父母都在市里上班,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孩子,所以她从小就在祖父母家里长大,与父母分处两地,在祖父母的溺爱庇护下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特点。一二年级在老家上学时的班主任是她的姑姑,她还是班上的副班长,使得她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该生转入我校上学后,由于年级的升高、教材的变化、学科的增加,学习上有一个衔接过程,其成绩就不再如一二年级那么突出了,班干部职务也没了,赞扬少了,优越感没了,再加上周围的人和环境都不熟悉,缺少伙伴,一时较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其心理上就有一种
14、失落感,一种不平衡,甚至有一种自卑感,产生自暴自弃的趋向。 小凌的儿童时期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以及祖辈溺爱的环境中,她的身心发展已经不健康了,散漫、固执、情绪化在各个细节上均表现出来。但小凌毕竟还只是个三年级的孩子,可塑性、不稳定性也是很强的。从她本人的有关表现来看,还是有着被接受、被认可的愿望的。现在及早地发现,尽早地采取措施,就越有利于小凌身心健康发展。 个案心理辅导策略: 1、调控情绪,消除失落,帮助适应新环境。 心理学表明,“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那种被尊重、赏识的需要和自我表现 的需要,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在交往中很喜欢听同伴的夸奖”。针对小凌的情况,我就采取了“移情感化法”来诱导引
15、动他,帮助女她消除失落,适应新环境。 我以了解家庭住址、填写学籍卡为由,积极关注她,寻找机会和话题与其交往。为不引起她的警戒,我常常很随意走到她的身边,趁周围人少躬身与之交谈,或寻找机会在放学的路上与她同行并闲聊,增进对她各个方面情况的了解,消除她对我的戒备心理。多次的谈话中,我讲到了自己刚调入这所学校时的一些切身感受,谈到了变换了新的环境后自己的感受,以引起她的共鸣。同时也以自己的经历让她明白,只有主动地将自己融入新的环境中,别人才能接纳自己,认可自己,才能认识新的朋友,而决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每当这样的时候,她总是细心地听,但却不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发现仅仅靠单一的交谈是一下子难以奏效
16、的,班级管理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表明,运用移情感化法要“在学生最需要温暖、最需要体贴和帮助的时候,其效果最佳”。我就更加留意她的每日表现,捕捉最佳的时机。有一个上午,她突然肚子疼痛起来,我没有马上通知她家长,而是先主动地询问了她这几天的身体状况和饮食情况。原来是她早上喝了凉奶造成了胃肠部不适,我安慰着她并递给她一杯热水,然后用手轻轻帮她揉着。看得出来,尽管她当时有些不好意思,但她眼神中对我的戒备没有了。 多次诚恳的谈心,真诚地关怀,她也就接纳了我这个老师,以后的交谈就顺利多了,她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了,话匣子慢慢打开了。而后我又找几个班队干部商量,让她们多找小凌一起玩,带动本班同学与她交往,帮助
17、她适应这个新的学习环境。过不多久,小凌就与同学有说有笑的了,与我班的姜雪宁同学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两人总是同进同出的。放学后和双休日,也都彼此到对方家一起完成作业或玩耍。 2、移情谈话,目标激励,激发其好学上进心。 小凌和其他同学一样,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但由于变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大家对她的长处了解不够,也就得不到他人的赏识,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作业做与不做、成绩好与不好没多大的差别,因此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少做或不做;但内心又有一点孤芳自赏,自以为知识都懂了,多做、少做或不做对自己没什么影响。 针对这个情况我决定通过移情谈话、目标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她尘封的上进心。 首先
18、,我真诚称赞她头脑灵活,肯定了她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激起她的自豪感;再帮她分析目前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如教材变化了,知识间有脱节;不适应新的老师的教法指出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是最根本的因素;又引导她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突破的方向,让她用自己的特长来证明自己。然后,我分析了她爱跟成绩较差的同学交朋友的原因就是这样她能帮助他们完成一些习题,更多的得到这些同学的赞扬和尊重。这种渴望交往,渴望寻找朋友,想以自己的表现得到同学和朋友的赞扬和肯定性评价,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快会转化为她进一步交往的驱动力。于是,我就分阶 段制定不同的目标来激励她,一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就及时地在全班表
19、扬,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一个成功的开始,一步步引导她走向成功。如:小凌表示对数学很感兴趣,我就鼓励她与班中数学课代表结对子,并进行竞争。开始还有差距,渐渐地就接近了,最近的测试中小凌多次获得了满分。我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极大地调动了她学习的积极性,为她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她能在这个领域中达到顶点,显示自己,从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同时,不断地调整其各个阶段的其他学科学习的目标,增强了她学好其它功课的信心,注意安排各种类型的同学与他交往,拓宽了她的交友范围,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培养其良好习惯。 小凌的进步是明显的,但在
20、她身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作为她的班主任,我并不为她的进步而沾沾自喜。在平时,我注意观察她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修正帮助她,并主动地与其家长联系,了解她在家的表现,汇报在校的情况,与家长商讨适合该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校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个案辅导效果: 现在的小凌已经完全摆脱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完全融入了班级整体。她的进取心又被唤了回来,学习成绩已处于班级前列,并且能自然愉快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关心班集体,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 启示: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们学好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
21、养其全面发展,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 文明礼仪童谣 1、一分钱,一滴汗, 父母辛苦挣回来。 小朋友,要珍惜, 用心用好每分钱。 2、早上早,中午好, 下午放学说再见, 见面主动打招呼, 千万不要不理又不睬, 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小孩。 3、说是容易做时难, 说到做到难上难, 同学之间要守信, 说了就要努力做。 4、我是小公民, 遵守道德好习惯。 微笑待人有礼貌, 诚实守信会
22、感恩, 努力学习求上进, 从小做个好学生, 长大为国立功劳。 5、同学见面打招呼, 耳边响起:你好你好! 有了困难大家帮, 得到帮助说:谢谢! 生活当中起摩擦, 不忘说声:对不起! 穿衣、洗脸、理书包, 扫地、捡菜、摆筷子, 爸爸妈妈夸我做得好, 乘上“文明规则”的小火车, 奔驰在成长的大道上。 6、和气微笑对朋友,文雅热情对同学, 恭谨礼貌对师长,真诚友好对周围。 父母操,祖辈劳,父母爱儿女,父母疼儿女, 儿女可知道,儿女何时才回报, 就从今日起,就从小事起, 为父减点忧,为母分点愁, 养育之恩永难忘,永难忘, 中华民族传统代代传。 7、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为校园来出力, 搞卫生,做宣传,
23、点点小事先做起。 点点小事都做起, 我是班级小主人, 篇三: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王满,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 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 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 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
24、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 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
25、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
26、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 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
27、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
28、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案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男11岁。 二、家庭情况: 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上知识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求要求特别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同时母亲平时又爱唠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母亲替孩子安排好,甚至每天穿哪件衣服都要听家长的。上了四年纪后该生认为,他很不自由,干这不行,干哪妈妈还是不让,他觉得自己没有活动的空间,看到与自己同岭的孩子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可以自己去公园,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在心里产生了怨气。 三、个性特征: 该生虽很然聪明,学习成绩好,但
29、是性格很怪,不爱帮助他人,很贪玩,特别是内心思想活动与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时还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言行。 1.该生穿戴整齐,卫生好,但却很少关心他人。 2.学习成绩好,但思维总爱走极端,看不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关爱。记得有一次在心哩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在家里谁最关心你,最爱你?他举手回答说;“没有”,我接着说:你的父母不关心你不爱你?他却说:“他们对我太严了,我都快要窒息了,我也要自由啊!” 3.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1、由于父母都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当人希望自己记的儿子也象他们一样出人头地,所以在平时非常溺爱,没有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只丛生体贴是不够的
30、。 2、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要从多方面去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然就会与父母产生隔阂隐瞒内心世界。 3、上四年纪后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4、他还觉得四年级后生活中不单纯是学习,也要交朋友也要学会自己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五、具体措施: 1、我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心理变化,首先与班主任进行了沟通,班主任也有同感,发现了他的思想变化,认为要引起重视。 2、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指出要改变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所有事情进行包办就是一种溺爱。该大胆放手时就应该相信他,给他锻炼的机会,指导他掌握各种技能,对孩子要求过严,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他有什么事,有什么心理话都不敢和家长说,有时还可能使孩子撒谎来欺骗家长。 3、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 4、要学会感激,利用各种节假日为姑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第 30 页 共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