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心是什么意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羞耻心是什么意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羞耻心是什么意思 篇一:青少年羞耻心培养问题的道德视角 青少年羞耻心培养问题的道德视角 本文从道德教育的视角,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羞耻心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和策略,即立足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在道德意识的建构中培养羞耻心;着眼于道德情感的激发,在具体的情境中强化青少年的羞耻心;通过道德意志的有计划磨练,从内心深处落实青少年的羞耻心;铺设道德实践活动平台,在实践中升华青少年的羞耻心。 道德教育 羞耻心理 培养 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羞耻心是指
2、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谴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定的道德准则在自我意识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人在违反道德准则时良心会受到责备,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并力图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形象。青少年羞耻心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羞耻心,培养羞耻感,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平提高的教育活动。羞耻心培养应该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和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羞耻心培养应该从个体道德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遵循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结合青少年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手。 1立足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在
3、道德意识的建构中培养羞耻心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比较固定的道德认知自然而然地成为青少年学生确定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准则的重要标准和依据。羞耻心的培养与道德认知的内容和水平关系密切。一般地,在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早期阶段,他们获得一定的道德认知的途径主要是借助成人的教育和引导,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做了会得到表扬;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做了就要受到批评。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会觉得丢人、不好意思、感到害羞,这是一种处于原始状态的羞耻心理,它经过实践的沉淀,会促使学生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行为准则有一个初步认识,并基本上能够按照成人的要求行事。所以,道德认知的建构是一个
4、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也是羞耻心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一定的道德认知水平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羞耻心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已经初步形成的羞耻心理也起着推动道德认知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这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进行羞耻心培养时必须灌输给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常识,引导他们学习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为什么要讲道德;哪些道德规范应该遵守并倡导,哪些应该反对并唾弃。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开展教育活动。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优选适宜的教学方法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正 篇二:善于保护学生的羞耻心 善于保护小学生的
5、羞耻心 羞耻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品德好坏的内在因素之一。小学生往往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或学习表现较差而感到羞愧,随着年龄的增长,羞耻感会越来越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正因为有了羞耻心,学生在感到羞耻之后,才能反省自身,并不断修正自己,努力向教师要求的德育目标看齐,不断求得品行上、学业上的进步。可以说,羞耻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源泉,是其进步的借力点。因此,重视和保护孩子的羞耻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很好地保护并利用学生的羞耻心呢? 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羞耻心理的
6、微妙娈化,十分小心地去触及学生最敏感的心灵,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遇到学生做了错事的时候,更要善于运用他们的羞耻心,激发起他们歉疚、反悔的情绪体验,并抓住这种情绪体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二、爱护学生的羞耻心,要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把学生放在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切忌当众指责学生的过错。而挖苦、讽刺、斥责、羞辱,甚至体罚,会使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羞耻心逐渐淡化和泯灭,一旦学生失去了羞 耻心,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便会习以为常,便会不求上进,或成为胆小自卑、拘谨的人,或在极度羞辱的情况下,走向极端。 三、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羞耻标准,并自觉遵守
7、和践行所形成的羞耻标准。教师要明确地指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让学生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要注意多用鼓励,坚持正面教育。鼓励要有针对性,让被鼓励者发自内心的以自己的优点为荣,其他学生也可以服气,从而帮助他们自己建立羞耻标准。当然教育也需要适当的惩罚,缺失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能让学生建立基本规则意识,认识到犯什么错要承担什么责任。在使用惩罚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要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忍受限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惩罚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努力去争取早一点脱离惩罚。否则,学生一旦感觉到脱离惩罚无望,只会激
8、起对立情绪,而不是认识自己的错误,去反省自己,这样,与教师的教育本意就背道而驰了。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学生的羞耻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德育渗透的那一块心灵之地,以达成德育目标。 作 者: 封 利 (小学高级教师,县教学能手) 联系地址: 江苏省滨海县振东乡中心小学 邮编: 224544 电话: 13861409010 电子信箱: f9009 篇三:古代清官羞耻心 古代清官羞耻心 来源:中国监察 发布时间:2022-09-25 07:30 我国古代有许多清官,清正廉明、严于律己,常因自觉政绩不丰或负国愧民,写下了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羞耻”诗篇。今日读来,仍不失为一面
9、明镜,让人有所鉴益。 白居易:真诚反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从未收受贿赂或向当地索取过名贵物品。他离任还乡时,却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想,山石虽然不值钱,但拿走它却好比贪污了千金,玷污了自己的名声。想到此,他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带回两块石头,是不足为怪的。然而,白居易却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申到了贪污腐败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责精神。 苏轼:自惭禄位 宋代学者苏轼先后在杭州、颍州等地任职。他目睹农夫顶风冒雨辛勤劳作,念及他们交税后钱物所剩无几的悲苦生活,便赋诗抒情:“自惭禄位者,曾不事农作。饱食无
10、所劳,何殊卫人鹤。”他还在另一首诗里内疚地说:“永愧此帮人,其刺在肌肤。” 苏轼看见人民的疾苦,便能够联想到自己没有尽好责任,痛心疾首、惭愧不已,犹如“刺在肌肤”,其爱民、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让人钦佩。 于谦:敬畏“闾阎”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时值北方闹灾荒,民不聊生,他奉命巡视河南、山西。办完公事返回京都前,有人问他“将带何礼敬供上司?”于谦联想到当时一些官吏乘巡视之机搜刮民财、回京后又私下向上司送礼行贿的歪风,便写了一首入京诗坦然作答:“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此诗的前两句,是说土特产品本该是百姓享用,如果搜刮奉官就会给百姓带来祸殃
11、。诗的最后一句“免得闾阎话短长”,彰显出于谦敬畏“闾阎”(平民)的高尚官德。 蔡信芳:回看有愧 清代道光年间,湖南善化人蔡信芳在陕西蒲城县任知县。他为官清正廉洁,颇有声望。离任之日,民众拦道挽留。他目睹此景,含泪赋诗赠与民众:“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默然。” 为什么有愧,诗中并未表达。大概是诗人觉得自己在“为民做主”方面还有许多没做好的地方,有愧于百姓对自己的厚爱。 先贤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荀子亦曰:“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回看古代清官的故事,不禁觉得,羞耻之心乃人之美德,而为官能常怀羞耻之心,实乃民之福祉矣。(学升 胡昌方) 羞耻心是什么意思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