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2: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
2、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3:妇女洗发 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4: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
3、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5: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6: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
4、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7: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介绍: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古代女子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的姻缘。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七夕做一回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