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905793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论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 摘要: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从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又是我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从这一点上来看,鲁迅的小说创作最大的特色莫过于用“现代性”来形容。本文主要从“格式的特别”层面探讨了鲁迅小说创作大的现代性。 关键词:现代性;鲁迅;格式的特别 “现代性,就是社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社会各个领域所出现的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属性”文学的现代性正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

2、象。那么什么是文学的现代性呢,(我们在这里不对文本之外的文学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进行论述,而只是涉及文本之内的现代性。)文本之内的现代性,“就是在整个社会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广阔背景中,文学自身在主题,意向、倾向、价值观、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发生的,与整个社会文化现代化进程和语境内在相关的变化。” 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就突出的表现在“格式的特别“。而“格式的特别”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方面。 1、 叙事结构 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叙事文学对传统叙事文学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冲击了中国古典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把突出心理描写作为转移小说结构重心的主攻方向。 独白式的心

3、理分析是鲁迅喜欢采用的小说结构方式。狂人日记采用适宜心理剖析和内心独白的日记体,侧重披露“狂人”的主观感受、纷沓思绪和意识流程。小说的十三则日记根本找不出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人物性格也无明显清晰的轨迹可循,通篇独白都是“狂人”对现实社会历史文化人生的种种惊恐不安,跳荡不定的心理反应的记录,这种几乎没有故事情节,全凭个人心理分析来透视文化历史人生的独白无疑是对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最强烈冲击。在伤逝中采用人物手记的形式,人物内心独白的抒情色泽很强,“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强烈的内心感情扣人心弦。 我国古典短篇小说(话本、拟话本)基本上是按照勾栏瓦舍讲故事人

4、的口气逐事铺陈,讲究故事首尾完整的。鲁迅借鉴西方小说,打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创作了横截面式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小说不是中长篇的浓缩,也不是原原本本,从头道来的流水帐,而是截取生活的片断,来显示现实的全貌。他说他的创作经验是:“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的作品”,“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也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且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亦即是“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一粒米中见世界”,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这种写法,在“五四”时期,无疑是对旧小说形式的一次革命,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示众。它只写了一个“示众”的场面,类似电影的一个

5、特别镜头:一个警察牵着一个犯人在北京街头示众,周围挤满了一群精神麻木的看客。它无头无尾,既没有什么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故事性,它只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进行剖析。虽然篇幅短小,然而蕴含丰富,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2、 叙事时间 到二十世纪初接触西方小说以前,中国小说基本上采用连贯叙述方法,而西方从荷马时代就开始采用倒叙法。鲁迅在受到当代哲学思潮影响的同时,又从西方小说中直接获取变革小说叙事时间的灵感。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全新的对小说叙事时间的处理技巧而震惊文坛。狂人日记按心理时间的顺序,20年前的事,前几天听到的事,年幼时听到的事,妹妹死,四五岁听到的事交错排列,形成时空叠

6、印现象。小说祝福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将女主人公祥林嫂最终死亡的结局提前。小说一开头虽写了“我”同祥林嫂见面,但这不过是这篇小说主干部分的引子。故事是从“我”得到祥林嫂的死讯后,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被联成一片,以回忆的形式加以展开的。这样处理同顺叙的效果完全不同。如果将结局按常例摆在后面,那么读者的接受视野所聚焦的中心,多半是急于了解故事的这个结局;而如果将结局提前,那么随着对结局的那种期待心态的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对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与根源的探索。 3、 叙事视角 在20世纪初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以前,中国小说家并没有突破全知叙事的自觉意识,尽管在实际创作中出现过一些采用限制叙事的作

7、品,但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叙事大都是借用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的口吻。“鲁迅小说对传统模式的革命首先就是对传统的全知全能叙述者观点的突破。” 鲁迅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12篇用了第一人称。鲁迅的文言小说怀旧、白话小说孔乙己、社戏都是以儿童作为第一人称中的“我”的。儿童最少先入之见,他们的眼光在攫取周围事物时更少社会偏见的束缚,因而又容易在不经意中把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收入眼睑。这样,就保证作品既不失客观真实色调,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面貌。 鲁迅还借鉴西方小说,使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离婚上半截以庄木三为视角,下半截直接描写冲突的双方,则转为以爱姑为视角。两种视角获得两个截然不同的场面

8、和印象,并体现两种表面不同但实际很相近的心态,使离婚这一事件得到立体的表现。小说药调动了三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华老拴,第二个视角是茶馆的茶客,第三个视角是革命者的母亲和痨病死者的母亲。这三个视角交相为用,蕴含着作者对国民性的沉重解剖。 鲁迅的小说是对旧小说的全面革新,使“五四”开始的小说创作能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沈雁冰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峰,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注释: 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P3.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同上,P9。 黄文达.论鲁迅小说的叙事者.鲁迅研究动态 1989年。 沈雁冰. 读呐喊. 文学周报. 1923年。 (作者简介:胡玲,1981年生人,助教;任洪玲,研究实习员,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