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寻找“江南的足迹”.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85895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寻找“江南的足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寻找“江南的足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寻找“江南的足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寻找“江南的足迹”.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案例寻找“江南的足迹”案例寻找“江南的足迹” 一、案例背景 在生活中,寻找江南足迹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方法: 1.在圈定的范围内寻找江南的足迹; 2.在别人的引导下去寻找江南的足迹; 3.自己分析事物的特征去寻找江南的足迹,如果分析错了,可以适当引导。 以上三种方法都能寻找到江南的足迹,但寻找江南足迹所经历的过程却是不一样的,从而体验寻找足迹的过程也不一样;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体验和独立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案例描述 教江南好这节课时在学生的作品分析这个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先后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方案一:

2、看过教材,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我形成了第一种教学设计,按照常见的思维模式,欣赏作品后给学生分两次做作品简介并设定问题: 第一次,江南好这首评弹的旋律来自江南民歌,采用了民族七声调式,乐曲大量运用江南民歌和苏州评弹原有的级进型旋律,同时旋律大跳,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描述了江南小桥流水的情景。你能从旋律中找出来吗? 第二次,江南好全曲旋律不离吴歌和苏州评弹的细腻:附点、装饰音的加入,又用波音、小三度的前倚音,使旋律缠绵深情。你能从旋律中找出来吗? 但在随后的方案制订中,我很快否定了这套方案,由于预先给作品定了位,给情感加了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既没有创造的空间,也没有个性的思维,更谈不上独特的

3、体验。从这些方面来看,这节课无疑是失败的。 方案二: 本环节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作品的分析,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体验出具有苏州评弹韵味的江南歌曲特点。经过再三思考,我感觉问题出在我给学生圈定了情感的框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与感受,音乐教学要在关注“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及个体情感的体验。这样我便形成了第二套教学设计方案。在学生模唱乐谱后,我先后也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江南好这首评弹的旋律来自江南民歌,你能用手势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说说旋律的特点吗?说说模拟了江南的什么情景呢? 第二个问题,江南好全曲旋律运用了大量的附点、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装饰音、波

4、音及小三度的前倚音,你能尝试唱准并说说歌曲的风格特点吗? 经过第二次精心设计后,开始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既完成了作品分析,又让学生通过作品的分析理解了歌曲的旋律特点,体验出了具有苏州评弹韵味的江南歌曲特点。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方案三: 经过精雕细琢,我发现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导者,我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互助等模式发挥个体和小组力量的优势,主动寻找江南的足迹。基于以上考虑,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了第三套教学

5、方案,让学生两次“下江南”“寻找江南的足迹”,简要流程如下: 江南好这首评弹的旋律来自江南民歌,旋律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描绘了美丽的江南美景,你们能从优美的旋律中找到“江南的足迹”吗?请同学们在老师的琵琶声中歌唱歌曲的旋律,在优美的旋律中“寻找江南的足迹。”接着教师请学生视唱完歌曲的优美旋律后,独自“下江南”寻找江南的足迹。 学生片刻的思考后,我期待的情景出现了。例如,学生独立“寻找江南足迹”的一个片段:“能说说江南的足迹在哪吗?”第一位学生回答:“歌曲的旋律大量运用了级进型旋律,感觉很自然,就像江南的小桥流水一样”。“嗯,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答案吗?”“同意。”“你们能说说哪是小桥

6、?哪是流水吗?”“可以。”这时我请了第二位学生来回答。第二位同学说:“歌曲的第一行主要旋律级进下行,两个变化重复句,如流水下行一样。”第三位同学说:“歌曲的第二行旋律起伏相连,如江南的小桥彼此相连。” 三、案例反思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反复酝酿的教学设计的主体是学生,第一种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圈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学生虽有简洁明了的感觉,但学生被动接受的过多;第二种教学设计方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可是忽略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思维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框中;第三种方案很简单,让学生自主去“寻找江南的足迹”,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最好,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答案。 通过这个环节三次教学设计的方案和运用了第三种方案进行教学,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焦点就是自己预设的教案,习惯于将诸如“作品分析”一类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课堂的提问旨在引出确定的认知结果,艺术教育不能被说教所掩饰,审美不能以灌溉来获得。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