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身感受日本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身感受日本文化.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切身感受日本文化切身感受日本文化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很多汉字和单词都是从中文而来,意思和发音都与中文相近,语言自然让中国人感到亲切。此外,日本的风俗习惯等很多方面自古以来都跟中国息息相关。由于家庭原因,我从很小就开始接触日本和日本人,上大学时自然选择了日语专业。我一直自认为比较了解日本,但随着几年后在日本留学生活的展开,我越发体会到各种环境和场景下的中日文化差异。我是从初中开始学外语的,本身就喜欢外语的我一直认为学外语只要死记硬背,只要下功夫学,在沟通上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到日本留学后,我才懂得了“学外语就要学文化”的道理。无论外语水平多高,如果不懂文化,就很难融入异国文化当中,而那些磕磕绊
2、绊的苦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察知文化与不留情面 在日本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熟人之间互相打招呼,双方都笑容可掬地互相问候“你好”,然后问“身体如何”,被问及的一方通常回答“托您的福,很好”。如果是间接关系的话还要说“我家的夫君经常受到您的关照”等客气话,然后双方会一直鞠躬行礼才会分开。有一次,我在去学校的电车上偶遇了一位教我的教授。当时,我踏进车厢后正好发现有个座位空着,于是就坐下了,然后发觉那位教授正坐在我身边看书。我马上用日本惯用的方式打招呼:“老师,早上好!”老师听到后将书放下,转过脸来看了我一下,回应道:“你好。”我很怕冷场,于是接着问道:“老师,您身体好吗?”老师很诧异地反问我说:“我
3、看上去像生病了吗?”我很尴尬,立刻摆着手说:“没有没有。”老师接下来说:“我刚才一直在看书和思考问题,我被你打扰到了。现在我还要连接上被你中断的思绪。”说完便拿起书来继续读。那一路,我都觉得手足无措,尴尬不已。终于,车到站了,老师先站起来跟我点头示意,然后就下车自己走了。后来,我问日本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是好。他们告诉我说跟人打招呼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看当时的情形,尤其在对方看书时尽量不要打扰对方,即便打招呼也要简单行事,除非对方有把话继续下去的意思。但是如果对方看到你了,那你就一定要先打招呼,否则会显得失礼。 在跟日本和日本人接触的这三十年里,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日本的“察知文化”。即便本意是
4、好的,也要观察当时的情形,然后做出适当的判断,不要随意打扰别人和给别人添麻烦。如此这般,我们采取行动时就会放慢速度,在观察和思考之后再行动。如果能坚持这样做,我们就不会像个愣头青一样不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和他人的心情而贸然行事,就会不断修炼,使自己越来越成熟。 日本文化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另一个方面是,日本人说话时往往直截了当,不留情面。我们中国人很爱面子,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尽量做到不让对方没面子,这是一种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而日本人则不同。像上文提到的那位老师,不仅对我善意的问候进行反问,而且严厉地表示我打扰了他。如果用我们国家的做事方式来衡量的话,这的确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
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我发现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其实是最高效也是最锻炼人的。 在日本企业工作时,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这些事让我更加体会到了日本人说话的不留情面。有一次,一个出差到我们公司的日本人带来了一大盒点心,由于公司里主要是我负责接待客人,我就收下了那盒点心,然后给客人沏了茶端过去。这时,我们公司的科长走过来,当着客人的面问我点心在哪里。我回答说收下了,科长却说:“日本人带点心去做客是怕主人没有东西招待客人,所以点心是要拿出来大家一起吃的,不是送给你的。”当时我的尴尬可想而知。还有一次,一个日本的代表团来我们公司,我要陪同他们去拜访一个中国的企业。出发前,上司问我熟悉不熟悉那家公司做
6、什么业务,一知半解的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婉转地说我还要再学习学习。上司听了之后严厉地对我说:“你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熟悉就是熟悉,不熟悉就是不熟悉。你大大方方地说出来,我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这项工作交给你。你这样的态度就是不负责任。”我顿时哑口无言。 日语中有一种说法叫“負認”,即“服输”,也就是承认自己输了这一事实,真心祝贺和赞美取得胜利的一方,向他们学习,并弥补自己的不足。面对不留情面的指正甚至批评,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服输”的精神。不用过于在乎自己所谓的“面子”,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指正。那些指正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原本看不到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修正错误,修炼自己。 踏实努力与崇
7、尚强者 在到日本留学前,我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但父亲的一句话让我辞去了那份工作,来到阔别已久的京都留学。父亲是上世纪80年代京都大学的工学博士,在他看来,本科学日语的我根本就没有专业。他说外语只是工具,任何一个日本人都比我的日语强,所以必须掌握一门技术才行。不过,对于专业是外语的人来说,能转到什么专业呢?经济?算了,一窍不通。文学?免谈,小说都没读过几本。法学?神啊,能救救我吗?最终,经过百般考虑,我选择了教育学。我开始研究学科介绍,看了半天,什么教育行政学、教育方法学看起来都很枯燥,只有一门叫做“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感觉不错。我想,心理学肯定有意思,于是就选择了教育心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小
8、时候在家总听父母说要向谁谁学习,在学校总听老师说要向谁谁看齐,我就是一直听着“向某某学习”而长大的一代人中的一员。虽然那个年代在经济上没有什么可比的,但无论是学生之间还是家长之间比学习成绩高低的情况比比皆是,好像我们的目标一定在其他人身上,超过了一个人还要超过另外一个人,就这样不断地追赶、看齐、超越。当然,这种攀比有不好的地方,但我个人觉得,把目标定位在比自己强的人身上倒的确能够让自己有更高的追求,从而不断进取。当时我作为旁听生来到京都大学,觉得每个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跟教授说我要向大家学习,好好努力。教授听了以后却笑了,他说:“你不用向日本学生学习,你是留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去努力最重要,
9、不要对自己期待过高。”这番话哪里是鼓励和安慰呀!教授好像看出了我的气馁,接着说:“心理学是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学科,需要学统计学。我想你用日语学统计学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且还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所以让你不要急躁,不要把目标定位在他人身上,踏踏实实地努力就行。” 当时我是我们专业里唯一的留学生,用外语学习且没有基础知识的我自然无法和用母语学习且有几年基础的日本学生相比,因此当时真的感觉非常孤单。历经了三四年的刻苦攻读后,有一天,老师在给所有学生发的一封邮件里提到了我,大致意思是说安宁是唯一一名留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在任何方面都达到了教授要求的学生,希望所有日本学生向安宁学习。看完这封邮件后,我心
10、里其实有些忐忑:过去都是我向别人学习,如今在异国他乡要让本国人向一个外国人学习,那些日本学生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可个个都比我强太多了,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会嗤之以鼻甚至笑掉大牙的。第二天,我怀着这样的顾虑和忐忑来到学校,就在我低着头走进教学楼的那一刻,一个美妙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安桑(编注:“桑”在日语中用在称呼后,带有略微的尊敬语气),我一直没有机会跟你说话,昨天看到老师发的邮件才鼓起勇气跟你打招呼。以后能不能请你有时间的时候帮我看看我的论文,给我些建议呢?”这番话将我心里的乌云轻轻地吹散了,温暖的阳光顿时在我的心里铺满。此后,在学校里,很多我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同学都会跟我打招呼,让我帮他们修改论文。因为我是外国人,所以我会更加认真地看他们的论文,我通常会看三遍,然后把我的感受写给他们。直至今日,还会有过去的同学让我帮他们看论文,虽然他们如今已经是大学教授了,但对我的信任却没有改变。 过去我一直认为日本人不喜形于色,对人冷漠,很难敞开心扉信任他人。然而,留学的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信任和尊敬是赢得的”。由于文化差异而对外国人有戒备心是很正常的事,而作为外国人,怀着一颗认真做事和真诚对人的心,不因小事而懈怠,不因大事而躲避,努力修炼自己,一定会赢得信任和尊敬,也一定能够融入异国文化当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