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73248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学风问题不容乐观。加强学风建设,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根据分层教育理论把学生分为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学风建设活动,全面改善学风整体状况。本文就学风建设中实施分层教育的必要性,学生教育管理中如何实施分层教育做了具体阐述,对高校开展学风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分层教育 分类引导 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习风气的简称,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

2、表现”。大学学风从广义来讲,是指所有与治学相关的因素,如学校治校、学生求学、教师治学等;狭义上主要指学生为学为人的风气,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本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学风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指出: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优良的学风体现一所学校的整体形象,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困境及分层教育理论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的学风问题显得较为突出。高校学生的学习表现不尽如人意,上课迟到、旷课现象较为普遍

3、,学习纪律下降;部分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学习浮躁、不踏实,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出入网吧,导致课程考试不及格,更有甚者出现降级和退学现象。学风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强化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往的研究论著很多。有从学风建设的相关方:学生、教师、主管部门等主体的作用发挥角度探讨;有从管理机制方面讨论加强学风建设;还有从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讨论。本文认为,解决学风建设问题,既要考虑外部环境,更要考虑相关方的内在需求和自我要求,应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探究。此外,既往研究大多以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没有从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现状出发探究学风

4、不良的根源,缺乏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类,导致学风建设措施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本文认为,在学风建设活动中引入分层教育理论,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加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 分层教育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溢其溢,尊其尊”,强调因材施教。宋朝张载提出:“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若教人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其意为教师如果不能因材施教,不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就无法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将误人子弟。现代则以“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形式

5、最优化”理论,奠定了分层教育的重要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认为,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相一致时,学习成绩才能明显提高,这两者的统一关系如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 分层教育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现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及不同内在需求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实施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育及管理模式。分层分类教育的提出,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而逐步实施,更能让受教育者顺利接受。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实施分层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原则 大学学风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

6、积淀和文化传统,反映其办学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狭义的学风建设其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可以借鉴和发挥分层教育的理论优势,将其作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中实施分层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必然能收到明显的实际效果。在学风建设中实施分层教育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要求,因而具有实施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育模式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了教育过程中进行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

7、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因其生活环境、学习经历、社会经验不同,在德、智及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收到实效,工作对象能否产生心理认同是关键。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学习风气不浓,教育未能找到适当的引导方式和提供合理的帮助是重要原因。在实践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分层管理、分类引导、因势利导,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二)剖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困境,学风不正的原因可以分类分层,因而实施分层教育具有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学风不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目标缺失型。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人

8、生目标已经达到,只要在大学混个毕业文凭就行。许多学生没有及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处于“理想真空”、“动力真空”,学习动力不足,为学而学、为分数而学。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处于应付学习、被动学习的状态。 2.方法缺失型。部分学生虽然有多年学习和考试的经历,但并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跟着老师被动学习。他们没有学习的计划,不会主动、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阵磨枪。不少学生不会进行自学,没有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价值观缺失型。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东西方文化

9、交汇,多元价值观冲突。社会风气既影响了学校风气,又影响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部分高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整体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导向不够,自然也导致校园内学习风气不浓。学生受社会上享乐、功利的价值观影响,加上网络等虚拟空间的负面冲击,在学习上表现得急功近利,浮于表面,不能安心学习。部分学生价值观缺失,忽视学术道德规范,在考试中作弊,甚至采取代写论文、抄袭他人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科研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声誉。 4.意志品质感缺失型。有些学生缺乏刻苦努力的意志品质,态度懒散,上课迟到、早退、旷课,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 教师将学风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探究问题的

10、症结,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实施分层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学风建设应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他们最需要的方面进行引导。如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首先应对其进行方法的指导,其次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其实实在在的帮扶;对于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严格纪律和要求,同时当其取得进步时加以赞许,使其树立信心和更高目标。 2.因材施教原则。学风建设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设计和制订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计划和方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逐步推进原则。学风

11、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中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循序推进。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地设计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内容,合理规划实施途径和实施方法。学风建设过程中逐步推进,使受教育者在此过程中感受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的过程,通过体验教育更能产生认同感。 三、学风建设实践中分层教育理论的应用 在学风建设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个性、求知欲望等差别,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上文明确了学风不正的几类原因,据此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坚持分类引导,遵循学生不同层次心理发展轨迹,制订和

12、选择最优教育方案。 (一)目标缺失型学生。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主要目标就是考大学,一旦进入大学,往往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缺乏奋斗目标,缺少内在动力,学习目标太低,考试只求过关,自然纪律松散、自由散漫,一旦遇到困难,就特别容易产生畏难、退缩情绪。 社会心理学认为,大学生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支配下,围绕学习态度,在学习热情、努力程度、意志品质及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此过程中,奋斗目标的确立、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态度的显现,都需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德育工作实现。 学风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

13、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为的文化氛围是促进和弘扬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加强对新生的学业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学会对大学阶段的学习进行自我设计,增强学习自觉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先进榜样的激励和引导,工作中应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朋辈教育作用,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和效仿。通过优秀学生事迹宣讲,专业教师的专业引导和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强烈的成功意识和成才愿望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为学校学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缺乏兴趣型学生。 我国学生在高中阶段缺少对大学专业

14、的了解,学生在选择志愿时对专业一知半解,或者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进而缺乏探究动力,学习往往不求甚解,浮于表面。高校应该从制度上消除专业选择障碍,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外,学生并不一定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局面,高校可以加强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无数事例表明一个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同时,学校通过完善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专业等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权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三)学习方法缺失型学生。

15、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是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更高。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困难,因而丧失信心,失去努力的方向,可以通过耐心谈话,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学业指导和发展中心,帮助学生诊断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建立师生之间的学习指导机制。学院层面应当建立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学习帮扶中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解决学业难题,以切实的帮扶行动使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今后,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研究的科学指导,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四)

16、意志品质薄弱型学生。 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理成熟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在顺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有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纪律意识淡漠,自由散漫。学风建设过程是学生“求学”、“为人”的过程。古语云“严师出高徒”,良好学习习惯和坚韧意志品质的形成往往来源于教师的严格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要发挥育人作用,严格执行培养教育方案,要求学生遵循出勤纪律、课堂秩序、完成作业等基本的教学活动要求。古往今来,优秀人物的成长都离不开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只有学校教育的相关方面共同对学生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才能将这种外在要求逐步上升为刻苦努力的自觉行动。 高校学风建设应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谈心、教育引导、榜样示范等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最终形成勤奋钻研、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崇高人生奋斗目标,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五)具备潜质、特殊才能的优秀学生。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