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期末考试)陈共-第六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期末考试)陈共-第六版-2.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财政学名词解释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
2、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公共提
3、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私人提供: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
4、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称为财政监督。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
5、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若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
6、速度。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产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国防费:国家用于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项经费。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
7、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BOT投资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来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
8、限内,这个私人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
9、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0、。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换言之,纳税扣除是指在计算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例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税收抵免:指允许纳税人从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优惠税率:指对于来自受惠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所适用的关税率,较一般关税率为低,通常是由于均属于同一国家集团的成员或者由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
11、给予的优惠待遇.延期纳税:指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狭义的延期纳税专门指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延期纳税规定进行的延期纳税;广义的延期纳税还包括纳税人按照国家其他规定可以达到延期纳税目的的财务安排和纳税计划。盈亏相抵:指允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加速折旧:指按照税法规定准予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的办法,加快折旧速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财政收入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同时还可以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
12、度。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财政支出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税收的固定性: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
13、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收入。税收的无偿性: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纳税人: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通过规定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这一问题。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累进税率: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起征点和免税额: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
14、的起点数额。免税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商品课税: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从量税与从价税:从量税(specific duty)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
15、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形式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征收的各种税。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前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指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税收的替代效应: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
16、或活动。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二、简答题1、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
17、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2、 财政分配的特点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主要 是剩余产品M。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入来实现 3、税收的三个特征 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它
18、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 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 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4、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
19、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和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企业囿于一行一业,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经
20、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遭遇“瓶颈”制约。范围: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河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投资河非生产性投资两部分。生产性投资主要用于基
21、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投资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5、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6、预算外资金的正负效应分析积极作用:有利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有利于保证专项事业的发展。 把一些零星分散的收支放在预算外处理,不仅有 利
22、于这些事业的完成,而且也有利于减轻国家预算安排的困难,减轻国家预算负担。 预算外存在,可以说是对集中的计划体制的修补,它可调动地方、部门和企业组织预外收入的积极性,从而为地方、部门和企业提供预外项目的财力.消极影响: 预算外管理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松驰,使用不 尽合理,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把预算外过多用于基本建设,造成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有些部门和单位自行扩大预算外范围,使“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使预外变成单位的“小金库。 地方把预算外视为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是形成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根源。这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7、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所谓分
23、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分税;分权;分征;分管;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预算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互独立,自求平衡。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预算调解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府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8、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 汲水政策只借助与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
24、在市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控制经济过渡繁荣; 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主要是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 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 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直接参与国民经济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配。因此,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而银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财政在社会消费
25、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的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中央银行.因此,财政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到才能产生。银行自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扩张和金所需求的“总 门”。正是由于财政政
26、策与货币政策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三、分析题1、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不一定需要实行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停滞或下降。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点和E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由于低税负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因此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税基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税率、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27、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2、征税会产生两种影响个人福利水平的效应。 收入效应:税收会使纳税人的个人收入减少,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纳税人的税后福利水平,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影响相对价格,使人们选择某种产品来替代另一种产品时产生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就产生了税收的替代效应.3、举例说明超额累进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的异同 全额累进税率是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时,税率逐步提高,计算应纳税额时,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最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即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只适用于最高一级的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划分成若干等级,对
28、每个等级部分按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相加即为应纳税额。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纳税的原则设计的,但两者又有不同的特点。其一,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其二,在所得税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增长超过所得税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其三,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假定某一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根据上述全额累进税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分别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3000030%=9000(元)按超额累进税计算的应纳
29、税额=300010(100003000)20(30000 10000)30%=30014006000=7700(元)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A应纳税额=300010(100003000)20(5000010000)30=300140012000=13700(元) B应纳税额=300010(100003000)20%(5000010000)30%+140=300140012000+0.4=13700。4(元)假设A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B50001万元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A应纳税额=500003015000 B应纳税额=500014020000.4四、论述题1、财政的三大职能及其实现职能目标的机
30、制和手段财政的三大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核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
31、济增长率.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a、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救济金、补贴等,是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内容是做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财政实现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a、经济稳
32、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b、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 c、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d、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求。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组合的效应分析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所谓的“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货币供给规模。“双松政
33、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它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分险。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所谓的“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和缩减政府支出规模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制货币供给量。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遏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带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的后果。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的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抑制通货膨胀
34、。 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巨额的财政赤字。从以上几种政策组合可以看出,所谓松与紧,实际上是财政与信贷在资金供应上的松与紧,也就是银根的松与紧.凡是使银根松动的措施,如减税、增加财政支出、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与利息率、扩大信贷规模等,都属于“松”的政策措施;凡是抽紧银根的措施,如增税、减少财政支出、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与利息率、压缩信贷规模等,都属于“紧”的政策措施。一般来说,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总供给,就应采用松的政策措施,以扩大社会的总需求;而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就应采用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