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pdf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308546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_薛正昌.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薛正昌 (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银川 ) 传统村落建筑 ,是民俗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涉及主要 居住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等 ,包括与地理环境的深层关系。通常,我国分 为东北、华北、华中 、华南、西北、西南、青藏等七个民俗地理区,就村 落文化而言 ,七大区域之间其分布规律与建筑类型不同, 即使相同区域的 分布与类型亦有差异,地理环境使然 ,尤其是居住民俗地理。村落文化的 形成与发展经历了 一个漤长的历史 阶段 ,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文明进步相伴随而来的,由洞穴居、穴居、半穴居进化到地面居,便逐 渐有了村落。西安半坡遗址、甘肃大地湾遗址、宁夏菜园遗

2、址,都是西北 地区人类早期经历过的居住典型 。由于黄土髙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作用, 穴居的形式 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就是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总体上看,我国 幅员辽阔 ,东西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社会环境变迁亦复杂多样, 成就了多种多样的建筑样式 ,多种多样的民俗居住类型 ;村落布局 ,同样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近年,国家对村落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视,有不少保护完好、文化内涵 丰富的村落已进入国家名村保护名录。我们虽然关注较晚,但也通过课题 申报立项的形式,得到了宁夏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近两年对宁夏村落 现状做了相对完整的考察调研,有了 一定程度的 了解。本文仅是在考察与 追溯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对

3、宁夏村落文化做了宏观上的梳理,并与周边村 落作了点状比较,便于以后进行相对深人的研究。 、村落居住形式 在地理方位上,宁夏靠近关中地区,尤其是宁夏南部固原,气候与自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然环境不同于北部,受大六盘山生态圈的影响,降水与气温与北部有差 异,使得宁夏南北村落建筑样式、村落布局不完全相同。历史上宁夏的民 居建筑,除了窑洞之外 ,就是木架加土墙的结构形式。普通民居砖瓦与木 结构建筑的应用,是在明代以后才普遍流行的,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当长。 就其种类看,有以下几种。 ( 一 )传统的窑洞 窑洞居住的形式分布较为广泛,但大致环绕在厚厚的黄土地上。山西 的部分地区、陕北 、甘肃庆阳

4、、河南西部、宁夏南部都有分布 ,这是世界 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大、覆盖最深的黄土高原,它被众多的深壑切割得支离 破碎,但被切割而成的沟谷崖面 ,却为窑洞的挖掘提供了方便 。固原位于 六盘山下的黄土髙原上,为早期窑洞的开凿提供了天然条件 ,人类早期的 生存与居住就得益于窑洞 。窑洞的修建,就地取材 ,经济实惠,而且冬暖 夏凉。海原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菜园遗址,已经看到了先民们居住的窑洞 或半地穴式的居住形式。在黄土高原上,千百年来人们 一直保留着这种原 始穴居的居住形式。时至今日,窑洞仍是人们居住的形式之一,生命力依 旧旺盛。 根据目前的考察看,窑洞分三种类型 : 一是崖窑 。窑洞是早期宁夏南部主要的

5、居住形式之 一 。崖窑选址,在 山 区大多利用沟谷崖畔,充分利用这种自然地理形成的山体开挖,既节省 人力,也可防水患。崖窑是最为普通的 一种开挖样式 。 二是箍窑 。箍窑没有山体可以凭借,就平地而修建。窑的两面墙体用 传统的干打垒(版筑墙)的形式完成,窑顶部 拱形部分所用材料,名为 “胡 基 ” (胡基的得名还得研究),即土坯。它是由传统的人工夯筑而成的 长方形土块。胡基是由榆木或杏木制成的 “模子” 夯筑而成的,模子是可 以开合的 ,地面铺 一块平整的石板 ,用潮湿的黄土添人模子,再以石杵夯 筑,长约尺余 ,宽约 寸左右。 一块胡基 , 一揿麦草泥巴 ;泥巴与长长的 麦草融在 一起 ,叫作

6、“杂 筋 ” ,有 一种特殊 的拉力和凝结的作用 。箍窑的 过程中,有 一个木制的拱形架子支撑刚刚砌上去的胡基 ,当它们吃上力之 后 ,这个架子即可撤去。箍窑,就是这样 一圈一圈箍起来的 。 固原县方 言志里称 “用土坯箍成 的窑 ” 。此外,还有 一种 “水胡基” ,是用水将黄 土合成泥巴,再放置到模子里成型,比 “土 胡基 ” 费功,但干后非常结 实 。这些劳动过程,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三是地坑窑。 地坑院窑有两种 , 一种是从平地上挖下去一个院落大小 的空 间,大约近两丈深,之后在这个坑院的崖面上再挖窑洞。由地坑到地 面 ,再挖一个斜坡道,装好大门,成为

7、出行的通道。院落中心或某个位置 挖一个圆坑,天下雨后的雨水收在这里。另 一种类似于崖窑 ,也在沟谷坡 畔的边上,处理形式与地坑窑 一样 ,由斜坡通道挖进去形成院落,再挖窑 洞,修成地坑院窑。 宁夏南部的民居窑洞,也是 一大文化资源 。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 一大历史悠久 的居住景观。窑洞民居在宁夏, 还 未列入保护范围 ,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是应 该髙度重视的。 民居是一种历史传承 ,也是 一种悠久的文化现象 ,更是 一 种社会变迁现象。中国是 一个传统民居类型较多的国家 ,宁夏南北地貌不 同, 民居也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样式。地处南部黄土髙原边缘的固原 ,窑洞 建筑文化独

8、具特色,历史极为悠久。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 窑 洞文化, 是最为古老的民居文化。现在 ,宁夏南部的 一些地方仍修建有漂亮的 窑 洞 。在外国人的眼里,窑洞是非常神奇的建筑样式,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 窑洞文化,作为我们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窑洞文化引申开去,我们对建筑文化的保护应该突现地域特色,应 该学习别人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经验,要遵守自然法则,要将建筑文化完 全融于自然,不要千城 一面 ,千村 一面 。在北欧,无论是现代建筑,还是 古建筑,都讲究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搭配与协调,注重与周边环境的结 合,并注重城市文脉的继承,留下历史印记,这 一点至关重要 。窑洞文 化,就是民居传统文脉的传

9、承。 (二)传统的房屋建筑 这种建筑样式里包含两种建筑形式 。汉唐以前的黄河中上游,气候湿 润,森林茂密,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水资源丰富,滋润着茂盛的植物。六 盘山下的朝那揪是当时著名 的湖泊 。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衣 食住行。汉书 ? 地理志记载:天水 、陇西 “ 山多树木,民以板为室 屋 ” 。安定郡所在的固原,房屋修造大致是同样的习俗。从传承的遗风看, 由于南北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宁夏南北房屋的修建样式是不一样的。 一类是人字梁建筑 。从文化背景看, 固原靠近关中 ,属秦文化之亚文 化区。从地理环境看,固原处在六盘山区,雨水偏多,气候相对湿润。反 映在房屋修建上,屋顶坡度较陡,利

10、于屋顶流水,当地人称其为 “安 架 宁夏織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房 ” 或 “架子房” 。固原方言志称 “ 有人字梁的房 ” 。这种建筑样式的 房子,两梁三开间,大梁(又名担子)纵向平置,有结实的木质立柱(也 叫土柱)在墙里支撑着大梁;檩条横向摆放,椽子与大梁 一个方 向,纵向 出檐。同样是人字梁式安架房,所用材质也不 一样 。简陋 一点 的大梁为当 地特有的杨木,椽子也是杨木;讲究 一点 ,大梁是松木,椽子是杨木;最 讲究的,大梁是松木 ,椽子也是松木 ,通常称为 “一松到顶” ,这就是最 好的房子。人字梁斜坡的处理 ,有的是两道檩,有的是三道檩,最上面的 一道名脊檩 。 门窗造型也不 一

11、样 ,有简单、复杂之别。建造样式,通常为 三开间 ;讲究 一点 的 ,中 间一间向里收缩,左右两间向前凸出,成为 一个 “凹” 字形,外围有回廊。这种样式名为 “深门 浅窗 ” ,家境殷实的人家才 有这个条件,现在已很少有这种建筑样式了。 另 一类为斜坡式 ,或叫 一面坡 ,也叫拱木房。这种房子修建比较简 单,修建工序正好与安架房相反,檩条是纵向放,椽子是横向摆,没有三 间或两间 的要求,但通常以三间的居多。这种房子后墙高, 一面坡到顶 , 雨水从一坡流。 门窗也没有安架房那样讲究,看上去很简单。过去的乡 村 , 一面坡的房子为数较多 (三)北部的平顶房 宁夏北部, 即中部干旱带以北 ,地理环

12、境与南部逐渐有了差异。黄河 穿宁夏平原而过,贺兰山与黄河共同造就了宁夏平原名扬天下的绿洲。但 宁夏平原外围的腾格里沙漠、吉林巴丹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相 环绕 ,植被较差,干旱少雨,明代以后干旱气候尤其明显。这样的环境同 样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以住房为例 ,多居住平顶房,而且简易,以土 坯平房居多。这里的平顶房修建的基础用料往往就地取材。具体做法是: 麦收以后浇水浸泡地表,稍干既用石碾碾压并使其平整 ,将麦茬融人泥土 中, 以增加纤维拉力。之后 ,用 一种特制 的平板锹分割成长约 厘米、 宽约厘米、厚约 厘米的土坯 (当地人称为 “垡垃” ), 一块一块取出 来晾晒,干透后即可作为盖

13、房子的基本材料。其实用价值等同于南部固原 的 “胡基” ,但比 “胡 基 ” 相对省事。现在, 已经很少能看到垡垃了,砖 替代了垡垃。 实际上,北部平顶房,除受气候与环境影响之外,也有经济因素的影 响。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马月坡寨子,就是例证。它是民 国时期吴忠回 族工商实业家马月坡( ) 修建的私宅 ,始建于世纪 年代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初期,完工于 年代。寨内原建筑布局分前后两院,后院又分为东 、 中、 西三院。三个院落 一字排开 ,均坐北朝南 ,共有房屋余间 。整个建筑 样式 ,包括髙度、用料、工艺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现保存下来的建筑看 ,堂屋和厢房都是土木结构平顶式建

14、筑,但用 料讲究 ,建筑艺术在多个层面得以展示。廊檐是青砖雕刻,主要雕有磬、 剑、戟、棋、花篮、笏板等图案,垂檐、门窗以及院内墙面均为精美的木 雕和砖雕,主要图案有五福捧寿、梅、兰、竹、菊等,多采用镂空、浮 雕、浅刻等手法。马月坡三合院的装饰艺术,集中体现在房屋前檐和走廊 的砖雕和木刻工艺上。砖雕工艺精湛,木刻技法考究,是典型的西北回族 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它也吸收了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如檐 下走廊柱上的斜撑拱 ,就是南方建筑艺术的风格,斜撑拱上雕刻的图案造 型有吉祥鸟之类 ,亦十分考究。这是目前宁夏北部平顶房建筑物遗存时间 最长、建筑规模最大、装饰工艺最为华丽、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代

15、表。 宁夏中部地区 ,同心、盐池 、海原以北 ,中宁长山头以南,平顶房与 人字梁房建筑样式都有,但仍以平顶房为主,多在干旱地区 。近二三十年 间 ,随着大量移民搬迁, 南部乡村居住文化也融入这 一带 ,房屋修建出现 了人字梁样式。人的流动过程,就是文化的流动过程,这也是房屋修建样 式变化的深层因素。 (四) 高房子 这是西北地区村落常见的 一种建筑形式 ,宁夏中南部地区较普遍。传 统干打垒四合院子,院墙的西南角或东南角的位置,就是髙房子的位置。 固原方言志里称 “ 窑顶上的房子或建在围墙拐角处的房子 ” ,名为高房 子。围墙,就是传统干打垒院落。髙房子,顾名思义,就是这个院落的最 髙建筑。通常

16、,髙房子下面是两孔相连的窑洞,其空间,包括窑洞墙基, 仅十余平方米。窑洞箍好后,窑顶部垫成平地,大约与 院墙髙度齐平。窑 洞就是髙房子的地基,人字梁形的髙房子就盖在这个地基上。除正面的门 窗外 ,左右山墙两面也有窗户, 比较讲究者 ,窗户做成圆形或六角形,山 墙高出院落两米多 ,为主人提供了多角度的瞭望空间。传统建筑高房子, 有瞭哨防盗的作用 ,这是高房子的特殊功能,现在已很难看到了。 总体上看,宁夏南北村落 ,除房屋建筑有差异外,院墙也有不 一样 的 地方。南部村落,往往是一个个大致相同的方形院落结构, 即每家都是 一 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院墙往往是传统的干打垒。院墙的髙度与院墙的厚 宁夏

17、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度,亦因主人的喜好而定。院墙的某 一个方 向,开 一个比较讲究 的大门 。 大门关起来,就是 一个封闭独立 的小院。这种院落格局,除了它的安全性 之外,也体现其封闭性。近二三十年间,传统干打垒式的院墙逐渐淡出人 们的视野,旧有的拆除,新修建房舍,或再不考虑院墙,或者以砖代替传 统的干打垒式的土筑院墙。 中北部地区,很少有土筑的 院墙。聚住的形式,也相对集中,呈现出 点状的布局模式。这种村落 ,可能与历史上移民屯田有关,尤其是明清以 来的移民屯田 。同时,这种居住方式也与宁夏平原的地理环境有关 ,土地 金贵也是 一个重要方面 。 二、 村落布局 村落布局是有历史依据的

18、 ,大到城池 ,小到村落。中国古代城址的选 择,在考虑军事地理的同时,自然地理条件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管子 说 : “凡立 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髙毋近旱而水用足,下 毋近水而沟防省 。 ” 聚落的选择 ,同样是有条件的 。 “聚落建在丘阜之间 , 丘阜的源泉可充饮水,丘阜的树木可作燃料 ,附近河流泛滥之时,丘阜因 其地势,可以免受洪水之灾;丘阜的南坡向阳 ,冬季有较好的小气候条 件;而丘阜本身又是 一个制高点 ,有利于攻守。 ” (陈桥驿 中国古都研 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期)人类早期村落选择的地理条 件,是村落布局的根本要求, 一直影响着后人村落选取的理念 。 宁夏南部固

19、原村落聚住布局,主要分布在几条水系沿岸,如清水河、 泾河、茹河、葫芦河等流域。清水河,发源于六盘山,北流汇人黄河,是 连接宁夏南北的重要河流,也是历史上重要的大通道。发源于六盘山的泾 水,向南汇入渭河,是通往关中的大通道。清水河、泾河两岸台地,是重 要的村落聚集地 。西吉县辖区内的葫芦河流域、隆德县辖区内的好水川流 域 、泾源县辖区内的径水流域、彭阳县辖区内的煎河与红河流域,包括清 水河穿越的同心县 ,都是村落布局相对集中的地方。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 生产实践过程中,学会了适应自然环境生存 , 只要是有水源的地方,就有 村落存在。换言之,只要有较大河流穿越,河流两边台地不但有村落布 局,而且有的

20、地方还会逐渐形成城镇;小水源处必定有村落出现。 北部宁夏平原,是黄河流经的地方。黄河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宁 夏人民的母亲河,她不但孕育了宁夏平原的农业文明,也滋养了黄河沿岸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的城市 。中卫、 中宁、青铜峡、吴忠 、灵武、银川、贺兰、平罗、惠农、 大武口,如同城市群 一样沿黄河星罗棋布 。黄河两岸的无数村落,就是沿 黄河两岸的肥沃土地而有序布局的。 三、遗存 现状 村落是 一个传统的概念 , 一些遗存的建筑物就涵盖在村落里 。考察得 知,宁夏村落建筑遗存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 一类 ,百年以上的窑洞。宁夏的 窑洞,主要分布在彭阳、盐池、海 原、同心等县 ,百年以

21、上的窑洞主要集中在彭阳和盐池。这些古老窑洞, 分布在不同的村落,有的窑洞依旧完好,有少部分还在聚住,大多作为堆 放杂物的地方。 第二类 ,是百年以上的仍看得见的老建筑。同心清真大寺、纳家户清 真大寺、泾源泾河镇余洋寺和马家寺,这不但是留存下来的古老的清真 寺,也是村落文化里的老房子。隆德店安乡古城里的老建筑,也属于此 类,包括 一些百年以上的老窑洞 。 盐池县麻黄山镇管记章、贺背洼 一带窑洞相对集 中,遗存窑洞有三 层,窑址清晰,反映了这里人群的生存过程,也记载着窑洞挖掘的变迁。 第 一代窑洞 , 只留有窑址;第二代保存尚好,窑洞上的门窗 、方格窗户基 本保存 ;第三代窑洞全新 ,窑门为砖贴面

22、。近年生态移民,但仍有住户。 彭阳县的 一些地方 ,大致也是这样。 第三类,五十年左右的老房子。这类老房子的建筑样式、所用材料与 建筑工艺,都是那个年代的风格和特点。其分布地域多在南部各县区,近 数十年的移民搬迁,尤其是近年新农村建设,许多老房子都已不复存在。 北部乡村 ,很少能看到五十年左右的老房子。即使在南部山区 ,条件相对 较好的原州区,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原汁原味的房子。 第四类 ,是特殊的村落建筑群。特殊村落建筑群,包含着三层意思, 一是地域的特殊 ,二是村落的形成,三是村落的建筑群,时间在五十年左 右。这样的建筑群在宁夏是凤毛麟角 ,中卫香山镇的南、北长滩 ,地理环 境很特殊 ,它们依

23、赖和利用黄河拐弯所形成的河滩,开垦创业 ,逐渐发展 成为相对完整的村落 ,尤其是村落的 聚住形式构成了特殊的建筑群。南长 滩空间较大 ,村落布局相对分散,但为了适应旅游发展 ,近年对老房子的 改建力度较大,损坏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北长滩虽然空间较小,但房子建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筑样式独特 ,村落构成很有特点,环黄河沿边河滩走向布局,更为重要的 是老房子保存完整。南、北二长滩的共同特点是黄河水滋润着这个特殊的 空间,百年梨树、枣树遮天蔽日,不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成为村落的景 观 ,要加大保护力度。 据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 ,每 天大约有个自然村落在

24、消失,年至今 ,中国的自然村落由 万个逐渐锐减至 万个 ,乡村古宅的消失更难以计数(付鑫鑫最后的 守望, 文汇报年 月 日)。古村落现状,实为担忧。近二三 十年间,伴随着移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再加上工业文明的推 进 ,村落建筑在发生着很大变化。村落院墙或者被砖替代,或者只有房 子 ,没有院墙。房子的传统建筑样式,或者是人字梁房子,或者是水泥盖 板式的平房;房子大梁多被钢架构取代 ,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木质大梁, 部分门窗用料已被铝合金替代,建筑样式基本呈千篇 一律 、千人 一面 之状。 窑洞式村落,也在发生变化。变化的背景主要是生态移民,彭阳县、 原州区东部、盐池县靠近甘肃镇原的麻黄山

25、一带 ,人迁出去后,留下的崖 窑遗址不多,大都推为平地。十年前,厉以宁先生在固原的 一次报告会 上,讲到宁夏南部的窑洞,可以保护下来,比较完整的可以作为独特旅游 资源。传统的平地上的箍窑,偶尔还能看到,但都是几十年前的遗物,早 已不住人家,成为荒凉的废墟。现在,已经再没有这种箍窑了 ,技艺成为 历史 。地坑式窑洞,在彭阳的个别乡镇还能看到,也有家户居住。笔者在 考察过程中发现 ,有些家户将古老的地坑窑 ,连同地坑院落 一并填平 ,变 成了耕地,没有从古村落保护的层面来看待它的价值。 四 、 村落民俗受地理环境影响 民居的形成与变化有其漫长的历史,也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 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直

26、接关联。以宁夏为例 ,南部为什么会有窑洞、两面坡 房子,北部为什么是土墙平顶房子,而且没有院落?这些差异都与气候、 地形、文、地质和生物等密切关联。宁夏气温有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 带之分,降水量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之分,再加上不同地形特 征对民居也存在造型布局的影响,从而影响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房子的 修建就会呈现出结构相异的建筑风格 。特殊的地质因素为黄土高原建造窑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洞奠定了基础 ,它不但可以就地取材,而且降低了造价成本 。 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等方面。人群 离不开社会,通常聚族而居,相对集中的居住形式逐渐形成了村落。这主

27、 要是对农耕民族而言。人文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宅基 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地形与水文 ,如宅基往往会选择在地势相对髙爽、 向阳的地方;二是修建过程中的习俗 ,如择吉日上大梁,要在大梁和竖柱 上贴 “ 上梁大吉 ”“姜 太公在此 ” 的红对联,要在大梁上挂红,还要鸣放 鞭炮等。民居的形式和住房的结构 、用料、功 能等,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 提高而不断改进的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本 民族的居住形式,而地域的发展历史、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因素,都会 成为影响居住样式的深层文化背景。 五、与近邻村落比较 宁夏周边,东部与陕北接壤,东南部与甘肃环县、镇原、平凉市崆

28、峒 区接壤,西南部与甘肃省庄浪、静宁等县接壤,西北部与甘肃省靖远县接 壤。通过村落现状的考察和比较发现,虽然大文化背景 一样 , 但由于地域 上的细微差异,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宁夏与邻近地区在村落布局与 房子、窑洞的修建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 一 )客洞 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不时地作 一些民居形 制与装饰方面的比较。与甘 肃镇原、庆阳北石窟周边的窑洞相比 ,彭阳、盐池、原州区东部的窑洞有 三个特点: 一是窑洞形制上 的细微不同 ,主要指窑洞外形布局。在镇原县临泾镇 段家嘴 ,可以看到窑洞外形的几种修建样式,有崖窗、地坑窗,还有扇面 形窑洞 ,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罗圈庄。尤其是扇面形

29、窑,占地面积很大, 近乎是利用了一座小山避风港湾的地形。在古代,这是一个大家族的生存 空间。这种窑洞 ,在彭阳县城阳乡也有,但相对于镇原要少 一些 。再如, 窑崖面由上而下,设有通风透气窗、采光窗,再加上窗户,多为三层。盐 池、彭阳的窑洞也有透气采光窗,但通常不是三层,用料也不是太讲究。 二是门窗细微处的不同 。镇原、庆阳窑洞,在门窗上端用了装饰性石 髙曾伟中 国民俗地理?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材,诸如垂柱、卷檐之类 ,形成简单的造型,当地人称为展转砖 ,借鉴了 木结构门窗的造型特点,提升了窑洞的视觉效果。圆形的透气窗或采光 窗,上面布有 “八卦” 造型。

30、 三是窑洞墙面的处理有细微差异。早期的窑洞墙面 ,受制于经济条 件 ,大多都是土崖壁 ,近数十年开始用砖贴窑洞墙面,但镇原、庆阳窑洞 墙面相对要精细 一些 ;在窑洞布局方面 ,通常正面主窑墙面都是三孔,中 间 一孔略髙于两边 ,属于主窗。庆阳窑洞外形为圆形,环县为方形。实际 上 ,庆阳市庆成区窑 洞外形多为桃形 ,装饰性明显增强。宁夏窑洞相对 简约。 四是理念上的差异。环县、镇原、庆城的窑洞,仍是人们乐意为之、 居之的住宅,包括政府的 一些退休干部 ,也新凿窑洞。这些窑洞门窗讲 究,用当下时新的瓷砖贴墙面。他们认为,住窑洞 一点都没有过时 。宁夏 的窑洞 ,几乎要退出人们的视野。旧有窑洞没有得

31、到合理有效的保护,而 随着移民迁出、城镇化,再加上理念上的差异,新窑洞的开挖反而成了 一 种不合时宜的期待。 五是文化色彩在窑洞门窗上的展示 。彭阳、盐池的窑洞门窗总体相对 简陋,镇原、 庆阳的窑洞较为讲究 ,尤其是早期窑洞 ,门窗除了券门砖等 装饰物之外 , 门面的中上方还写有文字 ,如 “孝弟 忠信 ”“耕读之家” 之 类,书法亦见功力 ,如同现在仍能看到的某些大门门楣上写的 “耕读为 家 ”“ 和为贵 ” 一样 ,传承的都是文化理念。 总体而言, 由于人们对窑 洞这种传统的住宅形式的认同程度不 一样 , 装饰与利用也不 一样 。无论早期窑洞,还是现在仍在利用的窑洞,其装饰 的华丽程度都不

32、 一样 ,庆城区、镇原县的窑洞,胜于环县;盐池、彭阳的 窑洞相对简陋。 (二)房屋 传统的村落形成 ,是 一种 自然状态,它是由地理环境因素所决定的。 传统村落的房屋建筑样式 ,通常是人字梁、斜坡和平顶,建筑风格也不完 全 一样 。现在能看到的五十年以上的土房子基本废弃,上下有几层砖、中 间为土墙码头的房子还能看到 一些 。这类房子修建样式都很简单,多为斜 坡式,檩条纵向出檐,窗户小而简陋,房门多为单扇。人字梁房子相对讲 究 一些 ,大致有两种类型 : 一是房子前码头上下 由砖头包裹 ,前墙地基铺 三五层砖 ;有的房子前后码头皆为砖包裹,前墙也有 一半为砖砌 ,横檩纵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

33、会论文集 椽 ,窗户大而讲究,窗梗则由不同图案构成, 门髙而双扇,且有简单的线 条装饰。这些房舍的建筑样式,基本都是五十年前的风格。最近几十年的 房子,大都为砖砌墙。当然,也有少数例外。近数十年来, 民居的建筑样 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传统的细微元素 已经消失,大众化、概念化 的形式逐渐在取代传统的文化内涵。 在房舍建筑样式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经济能力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 相较之下,宁夏村落房舍还比较简陋。甘肃靖远县杜寨柯,这里的房屋粗 看上去与近邻海原差不多少,但仔细看,还是有差异,主要体现在用料与 做工的精细方面 :屋脊 、前檐、四门八窗都讲究。同样是靖远县的兴隆乡 大庙村,不但留下

34、了完整的村落,而且有不少老房子。髙髙的砖门楼,门 楼上的砖雕,以及古色古香的深门浅窗,这些近百年的老房子,承载着厚 重的村落建筑文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村落与房屋建筑的差异与 变迁。 隆德县温堡张家新庄 , 留有不少五十年以上的老房子,传承着村落特 有的文化气息。与宁夏隆德县相邻的甘肃庄浪县岳堡乡张家岔口村,村落 布局和房屋建筑都颇具特色 。而庄浪县南湖镇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前 ,这里曾是庄浪县治所所在地, 留下了不少老房子。数百年 的关老爷庙里的戏台 、百年以上的人字梁,街道两边的老门面等,这些老 房子在宁夏已很难见到,可在这里还保存着。 总的来看 ,村落文化的差异客观

35、存在,村落保护至关重要。保护的深 层意义,实际上还是 一种文化的传承 。 六、村落承载的 “ 乡愁 ” ( 一 ) “ 乡愁 ” 承载的形式 古村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城乡 一体化发展过程中 ,要注意保 留村庄的原始风貌 , “让居 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 。这不仅 是从字面上理解 ,还要深人乡 间去体悟和思考。古村落保护 ,与美丽乡村 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重要的建筑学价值、文化学价值和民俗学 价值。保护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就能留得住乡愁和历史记忆,更有利于 重建美丽乡村的生活方式和开展文化乡村建设。 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美丽宁夏建设 的

36、基石。传统村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抢救和保护美丽乡村刻不容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缓。中国传统的自然村落与人地关系,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 存智慧和 “天人合一” 的自然理念。古村落的保护,不仅是保护传统的建 筑,而且要保护多元的民俗文化,是宁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 分。随着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村落消失很快。 一方面 , 村落文化的保护与研究迫在眉睫; 一方面 ,对村落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却没 有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村落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要素 、社会文化要素、人文文化要素,是 一个 多元载体。对其保护与研究 , 一是要做实地考察 ,研究村落文化遗存 ; 二 是

37、要研究村落文化深层的文化传承;三是要研究村落文 化的活态传承 者 民众 的当下传承; 四是要研究古村落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 关系。 传统村落中 的乡土文化 ,包含着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生产和生活 文化 ,这就是乡愁。每一个传统村镇都有它特殊的历史,它们都被深深地 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基因,它是一个充满生命信 息的整体。窑洞为什么会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平顶房屋为什么会在宁 夏北部而不是南部,这是地域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因 此 , 一座青山 , 一 条小溪; 一条古巷 ,几棵古树;几孔窑洞 ,几幢老 屋 就是一段传说 ,它承载着故事。这些司空见惯的意象,往

38、往就是一 个村庄的独特符号;它是村落的个性,它是童年的记忆,它是心灵的故 乡,它浸润着浓浓的乡愁 传承了数千年的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家风家 训 ,包括独有的非遗传承,在这里都能感觉得到。所以,村落的发展,不 能成为城市的 “ 翻版 ” ,更不能让新的村落成为文化的荒漠。 乡村的保护 和发展 ,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因素、 乡土风情和特色文化符号 。在总体思 路上,即始终致力于传承既有农耕文化的底蕴,保护村落文化的载体,保 存活态的乡村记忆。同时,也要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接轨。在兼顾两者的 同时 ,传承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精神,让美丽乡村有美丽的村落文化作为 支撑。生态好 ,村庄才能美丽 。保护村落文化

39、的过程中,要做好两件事 : 一是收集整理村落 口述历史 , 二是还原生态 。 (二) “ 乡愁 ” 保护的理念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村落文化及其保护, 一大批村落列人 国家名录或 正在申报当中,全社会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认知在逐渐觉醒。截至目前, 全国已有 个中 国历史文化名村 (宁夏个),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宁夏 个) (中国文化报年月 日) 。尽管如此,但村落如何 保护,仍是 一个难题 。近两年,不同层级和地域的村落文化保护学术研讨 会相继召开,在国家村落保护政策的大背景下探讨对策。 年岁末 , 由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 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举

40、办的 “ 中国传统村落协同保护与发展南岳论坛 ” ,提出了 “协 同保护古村古镇, 构建村落命运共同体 ” 的新理念,提出 了与村落文化密切关联文化研究对 策和相对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这就涉及多学科研究和协同保护的问题。 传统村落是我国数千年文明的积淀和结晶,是传统文化的另 一种重要 载体,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研究价值。 “ 历史与文化不仅存在于书本以 及风土人情之中 ,也蕴含在历史建筑之中。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建筑风 格,这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所决定的。历史不能割断,文化需 要传承。 ” (李国忱 向古村镇学文化传承 , 光明日报 年月 日)真正的建筑,必须承载和表达所在地域的环境特

41、点和文化特征,这是 村落文化研究的根本。 宁夏村落文化研究,就是要充分挖掘和研究宁夏地 域环境和独特的文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 一些传统村落 已逐渐被现代村落所取代, 一些村落已经边缘化 。 目前, 宁夏的传统村落 相对集中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保护古村落与当前国家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的任务和要求高度契合。生态建设与村落文化保护,是 一个问题 的两个方面,离开原生环境谈古村落保护是背离本原的保护;生态建设与 村落文化保护,又是精准扶贫与脱贫的核心聚焦。乡村聚落的原真性与景 观基因 ,与未来乡村游、智慧游密切关联。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从客观空间看任重而道远,目前仅仅是开始,

42、 其保护价值和意义让不同层面上的人认可还需要时间。 “协 同保护与发展 ” 理念的提出 ,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矛盾,协同保护可通 过调和来不断化解和推进。首先 ,要加大村落保护宣传力度,让不同层面 上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村落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其次 ,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要 从整体上规划着眼,对于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 ,要修复文化,修复生态, 修复建筑。第三 ,传统村落的发展以保护为前 提,兼顾各个参与方的利 益,确保居民利益产权,发挥政府在科学规划、资金投入 、政策扶持等方 面的主导作用,包括建立居民、社区、企业利益共享的协作机制 第四 , 村民参与保护,根据国内外传统村镇保护经验,居民

43、参与是传统村落协同 保护与发展的决定因素,让当地村民真正参与到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至 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 关重要。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文化要素,保留地方特 色, 凸显村落个性,就会避免村落的千篇一律 ,凸显 一村一特色 。这是保 护 “乡 愁 ” 的根本理念。 六盘山 ,是国家级连片扶贫试验区;六盘山,也是古村落相对保存较 多的地区,更是传统文化积淀厚重的地区,要留住乡情、乡音和乡愁。六 盘山生态环境、人文积淀、村落遗存等都有特点,要将村落文化保护与旅 游开发相结合来,在体现美丽乡村的 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资源、名人文 化,包括剪纸、泥塑、雕刻、书画、编织等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 效益也在其中。冯骥才先生近期写过 一篇 半浦村记(文汇报 年 月日 ),结尾写道 : “敬畏 自身的历史与传统,不急不躁 ,量力而 行 ,先把精华做好抓在手里,再步步为营地做下去。首先是环境清净,有 山有水。不仅有珍贵的遗存 ,还有鲜活的文化传承,更要有渐渐好起来的 生活,有自己的特色与追求。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 ,不是来自当地老百姓 自己的 文化自觉 , 吗?如果老百姓明白 了 ,何愁保护与传承。 ” 这里既 涉及村落文化 ,也涉及生态环境,更关乎每个人的 “文化 自觉 ” 。这是村 落文化保护的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免费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