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摘要中药汤剂应用广泛,应用正确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传统和现代煎药法,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药汤剂制备方法的现代化。 关键词汤剂制备煎药法现代化 中药汤剂始创于殷商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其吸收较快,疗效迅速,用药灵活,照顾全面,在今天中医临床上仍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流源论中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可见,正确制备汤剂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下面笔者就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谈谈自己的认识。汤剂制备现状 目前,汤剂制备主要存在两种方式。
2、部分家庭采用传统砂锅直火煎煮,大部分医院药房使用煎药机制备。一方面,传统煎药法制备的汤剂历史悠久,药效明确;现代煎药法方便卫生,高效节能。另一方面,砂锅煎取汤剂费时费力,携带不便;煎药机制备的汤剂质稀味淡,质量倍受人们质疑。两者各有利弊,患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汤剂制备方法 煎药用具煎药用具对汤剂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方法以砂锅、瓦罐为主,它们有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和、保温等特点。陶器、玻璃、搪瓷煎器也可使用,它们的化学性质也较稳定。煎药机多选用具有抗酸、抗碱性能的不锈钢器具。20XX年韩国发明了第三代煎药机:以陶瓷代替不锈钢的内涂面煎药机,其性质更为稳定。两种煎药方式所选择的煎器都
3、可以将药物有效成分煎出,不会妨碍人体健康。 煎前浸泡煎前要清水浸泡药材,使细胞重新膨胀,可溶性成分逐渐溶出,提高煎出率。有记载未经浸泡的茵陈蒿汤,第1次煎出量为19.5,第2次煎出量为7.69;而预先浸泡60分钟的,第1次煎出量为21.31,第2次煎出量为9.63。浸泡的时间一般30分钟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的质地和季节的差异分别对待,如花、茎、叶宜浸203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化石、贝壳等宜浸60分钟。夏日可酌减,防止变质;冬天气温低,浸泡时间要延长一些。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煎药机使用原则上也规定煎药前应以冷水浸泡30分钟。 加水量水质的优劣可直接影响汤剂质量,因此古人十分重视选
4、择煎药用水的质量。古代医书中记载了多种煎药用水,如东流水、甘澜水、泉水等。不论煎药机还是传统手工煎药,除了工业废水外,凡是清洁的自来水、河水、湖水、雪水、井水、泉水、蒸馏水,均可作煎药用水。 煎药时加水量应根据药材的质地而定,一般为药物重量的510倍。加水量太少药物煮不透,成分煎不出;加水量过多会给服用带来困难。质地疏松,吸水量大的药物,加水量应大于一般用水量,如花、叶、全草等药材;质地坚硬的药物,如矿物类、贝壳、根茎类药物,加水量可小于一般用水量。用于内服的汤剂,应减少用水量,以减少小儿服药的困难。解表药、利尿药加水量应稍多,以增大服用体积,增强药力。传统煎药法是将药物置煎器内,加水至超过药
5、物的表面35 cm,第二次煎药的加水量要适当减少,但仍要加水至超过药物的表面为宜。有学者经实验研究证明加水量的倍数要根据煎出物的含量和溶解性而定,如果含量较多,溶解度差,加水量相对要多,反之加水量要少。而煎药机煎药,由于药材和水是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煎煮,煎药机又不具备浓缩功能,基本上放入多少水就会出多少药液。但是具体加多少水,各个单位不尽相同。有的单位就以每剂药500ml加水量为准,依需要增减,也有相当多的单位用水量是以操作者的经验为准,即以液面没过饮片少许为度。 煎药火候汤剂煎煮的火候要根据药物的性味、质地、病人的病情而定,火力过强水分很快蒸发,火力过弱煎煮效率低,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古代
6、医药文献对煎药火候早有认识,本草纲目云:“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未沸之前宜用较强的火力,习称武火,沸后宜用较弱的火力,习称文火,以保持微沸状态,既可减少水分的挥发,防止煎干、焦糊,又有利于药材中成分的煎出。煎药机的火候则完全由机器控制,加热前预设温度和时间后即按启动键,现行的煎药机分为蒸汽加热和电加热两种类型,多数医院药房设定温度是1200,12个气压,压力和温度多为同比例增加的,所以一般以温度为主设定。 煎药次数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的水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溶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囡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继续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
7、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更好发挥药效,一剂药最好煎煮23次。一般方剂煎煮2次,滋补药可增加1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一煎煎出率约为30,二煎为4050,两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四煎仅占20。古人对此早有一定认识, 如明代李念莪说过:“药渣再煎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尚有功力,其轻且薄者已无余味。”另外,第二、第三煎时,必须加入热水。如在热药里加入冷水,会使药材表面形成凝固膜,即不易再煎透。从煎药机煎煮汤剂的角度来讲,一般单位为了节约资源采用一次煎煮。 煎药时间传统方法煎药时间的长短根据药物气味质地的不同,一般有以下3种
8、情况: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均按沸后计算),第二煎1525分钟。解表、行气及质地轻松、气味芳香的药物,第一煎1520分钟,第二煎1015分钟。此外,注意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覆盖物,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对于解表药、清热药、气薄类药,宜武火急煎,以免药物成分挥发,药效降低。滋补药、质地坚硬的药物,以及久煎减毒的药物,如川(草)乌、附子等,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每次煎煮至规定时间后,应趁热及时滤出药液,以免一些成分冷析而丢失。应将每次的煎液合并,混合均匀,再分次服用,以保证汤液含量均匀,药效平衡。而煎药机是设置好压力、温度,按下启动键后自动煎煮汤剂。一般一次煎药数十付,
9、需要1小时左右。 入药方法传统手工煎药除一般浸泡后煎药外,有些药材要求有特殊的煎法。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药性难以煎出,先煎10分钟,再下其他药;泥沙多的药物,宜先煎取汁,然后以药汁代水再煎其他药,如灶心土、糯稻根须之类。后下:凡气味芳香,借其挥发油取效者,宜将其他药煎好后再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木香、银花之类。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可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入药同煎,如车前子、滑石、旋覆花、赤石脂。烊化:凡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同煎易粘锅或烧焦,且粘附其他药,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故应在其他药煎好后,置于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
10、拌,使之溶解,如阿胶、鹿角胶、饴糖之类。泡服:含有挥发油或药性易溶解者,可用开水或药汁趁热浸泡,如藏红花、肉桂之类。冲服:凡散剂、丹剂、小丸以及较贵重药物,宜研粉冲服。如琥珀末、田七末、鲜藕汁等。 有人认为,这几种特殊入药方法对煎药机同样适用,但不同的是,煎药机因为有高压环境的作用,保证了传统砂锅难煎成分的溶出,故省却了先煎;同样,因为煎煮过程密闭的关系,对于传统后下药物中的易挥发成分也起到了保留的作用,所以煎药机没有先煎后下的规定,在操作方法上进行了简化。 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先煎、后下的所有药材都一起装入煎药专用透水性很强的无纺布袋,再放入煎药机内进行煎煮。由于煎药过程中,药材是放在煎药机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煎煮,中途是不能打开锅盖的,否则压力损失后无法将药液压入包装机。更重要的是中途打开锅盖易引起煎药机爆炸,所以使用煎药机煎药不能够遵循传统进行先煎、后下。 结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汤剂仍将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合理制各汤剂是临床疗效的保证。现阶段人工煎药法与机器煎药法同时并存,利弊各半,人们可因需选择不同的方法。中药汤剂的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药材成分复杂使现代化进展缓慢。对煎煮法的改进,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煎药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