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族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民族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有民族院校15所,其中多数院校都办有师范教育,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立足本职岗位、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合格教师。加强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以湖北民族学院师范专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民族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面临的主要难题 湖北民族学院既是一所地方院校,又是一所民族院校,地处国家连片特困山区武陵山区,该区已成为
2、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多民族迁徙流动的走廊。学校以师范、医学类专业为基础,协调发展应用型专业。同时,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学生主要来自民族地区,近50%的学生来自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地方院校,理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层;作为民族院校,必须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民族工作的双重任务。而作为湖北民族学院办学基础之一的师范教育,如何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去培养既主要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又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任务,更是政治任务,它关系着民族
3、团结、民族进步与社会和谐。 学校所处的恩施州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城区中学数量有限,满足师范生课程见习、实习的条件有限,特别是恩施州近些年的中小学“超级大班”更是制约了湖北民族学院师范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在整个武陵山区乃至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同样很低,乡村交通不便,山上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学点,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薄弱,高中远未普及。与中心城市的师范大学和发达地区的有师范教育的院校相比,我们实践教学可资利用的资源比较薄弱。 二、改革进程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革探索的三个阶段 我们的改革探索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理论研究与改革尝试。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师范专业学生传统的两个月实习受到挑战
4、,主要由实习时间和实习接纳能力两个问题引起。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后,一般要经历观摩、在教师指导下备课、试讲、上课、代理班主任等过程。但实习生上手一般都比较慢,刚熟悉学生和整个教学流程,实习又结束了,结果是弄得双方都不满意,实习效果不理想。再就是恩施州这些年来中小学“超级大班”持续增多,学校的办学资源超负荷运转,接纳师范生课程见习、集中实习确实有许多实际困难。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开始尝试改革。师范教育的实习教学必须依托地方中小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XX年,在恩施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教育实习基地学校、恩施州各县(市)教育局及湖北民族学院三方联席会议,会议明确了中小学接受教育实习是义务也
5、是责任。教学实践中开始进行改革尝试,针对实习学校提出的师范技能问题,注重改善和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养成教育。同时进行理论研究,关注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与动向。 第二阶段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完善。根据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基础教育改革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大通识课程学时比例,提高选修课学分要求,实施创新能力学分,以提高学生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合理设置教育见习、师范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与教育调查、假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充分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作用,提高师范生为师从教的意识与能力。 第三阶段是执行新的
6、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去探索、修正,力争达到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走出一条适合地方民族院校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之路。 (二)教学改革与主要成果 1.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凸显实践教学在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121”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以一年通识、两年专业、一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模式,强化师范生对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认知、体验与实践,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体现“师范性”,强化教师专业化培养,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浅尝辄止的状况。 2.采用“一个学科混合编队”“三种方式”组织教育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和
7、顶岗实习为辅”三种方式,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国培计划”实施的需要,以4个以上不同学科专业进行混合编队集中实习为主。 3.实行三级管理。对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师范生,我们实行“学校、二级学院和实习基地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学校负责全校教育实习统一协调、宏观监控,相关二级学院是实习管理的主体,实习基地学校主要负责实习生的指导并协助管理实习生。实习期间,学校领导、二级学院负责人深入各实习学校看望实习师生,与实习学校领导、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实习学校意见。教务处及二级学院专人负责教育实习管理与指导。 4.创建三结合机制。实现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地学校三方共建教育实习基地的有效机制,在州
8、内外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学校55个,建立三赢合作机制。在基地建设中实现了武陵民族地区的省际协作。学校完善支教、支农、支医等主动服务地方、反哺基层的机制;建立了定期召开三方联席的教育实习研讨会制度;实施顶岗实习以帮助恩施州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学校给予基地学校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 5.搭建交流平臺,促进成果推广和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效能的提高。学校教务处建立了教育实习专题网站、实习生QQ群,教育实习季编印教育实习通讯,使教育实习过程得以以鲜活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经验的交流与成果的推广。 6.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20XX年以来,我们有3个教研项目专门研究地方院校的师范教育改革,现均已结题,
9、并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以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为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三、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一)校内效应 近些年来,学校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强化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得到了二级学院的支持,学校已举办三届教学技能大赛,大赛由多个赛项组成,形成了很好的教师培养氛围。 师范教育的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化学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建成湖北省品牌专业,师范办学实力得到增强。 教学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比如,学校师范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全国物理
10、教学委员会主办)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参加20XX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主办)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二)校外评价 学校创建的“121”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三三三”实践教学模式(即以“一个学科混合编队”进行“三种方式”教育实习,实行“三级管理”,以“三结合”的武陵山区省际协作机制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在与一些高校的交流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地学校的共建和积极互动,构筑了恩施州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离不开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的师范教育办学离不开恩施州的“两个离不开”的办学关系。恩施州中小学
11、教师队伍中有70%以上的教师是湖北民族学院培养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一辈子扎根民族山区,坚守教育信念,为开启民智、增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奉献了青春和智慧;毕业生积极参加“资教”行动,受到教育厅的表彰;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在省属院校中名列前茅,一些学生还考上了教育学的博士研究生;实习生在恩施高中等学校组织的教学比武中得到了比其他院校实习生更高的评价。 四、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创新与特色 (一)理论上取得了突破 我们的改革探索回答了理论界长期存在的师范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回答了地方民族院校的师范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如何培养等问题。构建了师范教育的“1
12、21”人才培养模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加强了实践教学,这是同类院校所没有的实践教学突破。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既重视显性课程的作用,也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对传统的师范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以隐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的方式进行,同时还注重民族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这些活动课程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 (二)实践上取得了突破 学校在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中,对培养师范意识、师范技能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范技能大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及二级学院有专门机构及专人负责管理,保障实践教学有序开展。通过多年探索,构建了教育实习的“一三三三”模式,确保师范教育实习可持续有序进行。 (三)人才培养取
13、得较大效益 实践教学改革后,师范生的为师从教意识和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学校自身的课程、学科专业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得到了国家和湖北省的大力支持,建成植物学、大学物理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化学、生物学等4个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创新基地1个;教育实习基地55个。在培养学生,进行课程、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也为湖北民族学院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恪守师德,爱岗敬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任重道远。随着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课程,进一步推进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才能不断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新形势。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XX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民族高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xxx)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