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数学教案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小学数学教案四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备】小学数学教案四篇【必备】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4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
2、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教学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具准备】简易多媒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 【学具准备】三种空心圆锥和圆柱实物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口答)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
3、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 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 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 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行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
4、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 出示小黑板: 1、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
5、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6、如果底和离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有没有三分之一这个关系呢?我们也来做个实验。大家还有两个是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请同学们用刚才做实验的方法试试看。 师: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师: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键条件是等地等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个关系来解决下列问题。 例l: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那么这位同学做错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错的同学做
7、的) 生:他漏写了1/3。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还要再乘以1/3。 师:对了。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1/3sh。我们在用这个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特别注意,1/3不能漏掉。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p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根据求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
8、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四人小组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出示课件)听说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小猴生日快乐,(拍手4下) 刚才你们都拍了几下手?2个人拍了几下?你是怎么算的? 3个人呢? 板书:4+4+4=12 5个人呢? 板书:4+4+4+4+4=20 100个人呢?写完了吗?(这么长的算式怎么写得完呢?)要几个4相加? 板书:100个4相加 看来用加法算有麻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它专门能解决刚才这样的问题,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最好。 板书:乘法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 探究新知 (课件显示35排列的蛋糕图) 小候把蛋糕切成了
9、这么多,一共有几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看图列式,初知意义。 预计设想:生1:我是一块一块数出来的。 生2:我是横的数一行有5块,(显示一行红色)有3行(不同的颜色显示),就是3个5(显示3个5) 所以5+5+5=15 。 板书:5+5+5=15 师:你真有眼力,能横的看,看出了3个5 。大家看出来了吗? 谁能说3个5的和是多少? 板书:3个5的和是15 。 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3:我是竖的数一列有3块,(显示一列红色)共有5列(不同的颜色显示)就是5个3(显示5个3)所以3+3+3+3+3=15 。 板书:3+3+3+3+3=15 师:嗯,你的眼力也不错,能竖的看,看出了5个3。你们
10、看出了吗? 谁能说5个3的和是多少? 板书:5个3的和是15 谁还想再来说说。 2.改写算式,理解意义。 师:那么从这两个算式里,你能发现什么呢? 预计设想:生1:我发现左边的算式加数都是5; 右边的算式加数都是3。 生2:我发现他们的和都是15。 师:你们的发现太重要了。 像这样每个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板书:相同加数 乘法计算 3个5相加可以写成 板书: 5 3 或 35 (1)认识乘号 这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乘号 它像什么?一般这样写,先写/ ,再写。 每个小朋友在纸上写2个试试看,叫2人上台写。(巡视评价) 看,黑板上两位同学写得怎样?(生评价) (2)学习读法 谁会
11、读这个算式35? 板书 读做:3乘5 (一起读) 指53它读做什么? (3)理解意义 他们都表示3个5相加。 因为3个5的和是12,所以53也等于12 。 35呢?为什么? 现在谁知道5个3相加用乘法怎样表示? 35 或 53 它们都表示什么?都等于几呢?为什么?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想一想,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都能列出怎样的乘法算式?也就是把5和3相乘。 3.尝试练习,理解消化。 师:(课件显示26排列的苹果图)下面请大家试一试。 这里26和62都能表示什么? 三、运用知识 综合实践 1.摆一摆,列算式。 接下来请小朋友4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
12、圆片先摆出几个几,再写出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摆,4人写,然后读一读。每人摆一次。) 2.看算式,写乘法。 你们的本领可真大!写出了各种各样的乘法算式,下面看谁能最快的把这两道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指刚开始的2道连加算式)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66666656 8888848 333几个3 ?(10个3) 板书: 10个3相加=103 6个8相加=68 那么刚才遇到的麻烦100个4相加现在你有办法了吗? 板书:1004或4100 学了乘法之后你觉得怎样?是在求什么样的算式时简便多了? 板书: 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例子,现在让老师也来说两道好吗? 第一道,
13、板书:3333633 这题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谁能想个办法使它能够改成乘法算式?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第二道,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 (实物投影) 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 预想: ( 生1:有5行,每行6片生2:有6行,每行5片 ) 师打开盒子验证。 (再实投): 小柴胡冲剂 10克 6袋 餐巾纸610 水彩笔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数字、图形、符号、名词术 语和定义、法则等都是数学概
14、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 使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理解数学概念,而且要在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 练。 一、在引入概念时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以表象和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实验、联想、类比、猜想等为基本方法。在数学概念引入时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 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面积”的概念,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面引入,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刀剖 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引
15、入。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面积的具体形象在 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 又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分小棒:每人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排,看有几种 分法。 教师适时把他们的不同分法展示出来: 附图图 然后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这四种分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平均分”。 这样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掌握概念的认知规律:即从外部的感知开始,通过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 智力活动,把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化为概念。 二、在概念的形成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用抽象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概括,并凭借抽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 本形式,以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
16、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为基本方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理解、 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实质,排除个别实例对全面理解和运用 概念的干扰,使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在指导学生给不同形体的实物分类引入“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概念后,及时引导学生先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各个面描在纸上,并仔细观察描出的各个 面有什么特点,再认识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填好领料单,根据领料单领取“ 顶点”和“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边观察边讨论,长方
17、体与正方体的顶点和棱有什么特 点,最后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和“正 方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概念的本质属性,又训练了 抽象思维。 三、在深化概念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全面地、深入地思考问题,能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思考与问题有关 的所有条件,抓住问题的实质,正确、简捷地解决问题。在深化概念的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训练学生思维 的深刻性。 一是在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要引导他们对学过的有关概念进行比较、归类。既要注意概念间的相同 点和内在联系,把有关概念沟
18、通起来,使其系统化,又要注意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把有关概念区分开来。从而 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深入理解概念。例如学习了“比”的概念后,可设计下表引导学生 弄清“比”、“除法”、“分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名称 举例 相 互 关 系 区别 比 2:3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23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2/3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二是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识别数学概念的各种变式,从变化中抓概念的本质。 例如,学生认识了“直角”后,教师,出示不同位置的直角(如下图),让学生判断: 附图
19、图 这些角是不是直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检验。从而排除干扰,突出直角的本质属性,训练学生思维 的深刻性。 小学教学概念的掌握与数学思维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不依赖于数学思维,不可能学好数学概念;正确的 数学概念教学,又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方 式、品质、能力和方法贯穿在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
20、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ng dun 板书:长、 短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
21、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
22、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