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2单元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6讲罗马法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2单元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6讲罗马法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单元 第6讲 罗马法一、选择题1(2019届广东深圳二模)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女神。祭祀这类神祇的宗教节日大多在执政官换届选举之时。这反映了()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盛行B公民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C执政者重视政治理念宣传D罗马人尚武色彩非常浓厚解析:选C材料中人格化的“和谐、胜利、健康”等理念与君权神授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人格化的“和谐、胜利、健康”是政治理念,非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材料中“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女神”,这有助于政治理念在人民中的传播,在换届选举之时祭祀这类神祇,也有助于营造政治氛围,这说明
2、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者特别重视政治理念的宣传,故C项正确;材料中人格化的“和谐、胜利、健康”等政治理念与尚武色彩无关,故D项错误。2(2019届山东滨州二模)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这说明罗马法()A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B受到宗教神学束缚C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D强调社会道德教化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诚信观念的重视,与阶级利益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诚信观念的重视,与宗教神学无关,故B项错误;罗马法反对商业贸易中的欺诈行为,重视诚信经营,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重视诚信问题,
3、并非强调社会道德教化,故D项错误。3(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这表明罗马法()A创制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性B在实施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C具有发达和完备的法律体系D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可知罗马法的创制主体多元化,故A项正确;题干述及的是罗马法的创制,没有涉及其实施,故B项错误;查士丁尼
4、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并且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创制于罗马帝国时期,不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就不能推断出其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4(2019届山东德州一模)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A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B体现了公平原则C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D混淆了法律责任解析:选B材料中的规定和城市建设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
5、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可知,该规定是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看重,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可知,该规定明确区分了法律责任,故D项错误。5(2020届天府名校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A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
6、B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D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版图的扩大,罗马颁布了万民法以缓和矛盾,稳定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的万民法即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不仅是罗马公民,故A项错误;奴隶在法律上和奴隶主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组织编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和“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无关,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6(2019届山东临沂二模)在万民法中,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备受推崇,他们按自然法的原则而不是法的条文,用平衡手法作出裁决。这反映了罗马法()A突出了人文理性 B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C具有中庸的
7、思想 D重点维护社会的稳定解析:选A根据材料“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备受推崇按自然法的原则”可知,罗马法体现了人文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实践性强是指与生活密切相关,题干未体现这一特点,故B项错误;中庸是指不过分、不偏不倚、折中,法律应该实事求是,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故C项错误;题干未体现维护社会稳定的意图,故D项错误。7(2019届山东德州期末)“数人玩球,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该奴隶学徒摔倒折了腿。有人问,这个学徒的主人是否可以对推倒其学徒的人提起诉讼。我回答说,不可以,因为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该条文表明罗马法()A模糊法律责任 B维护等级尊卑秩序C看
8、重主观动机 D限制体育运动发展解析:选C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模糊法律责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推倒奴隶的人的身份,因此不能说明存在等级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因为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说明罗马法在裁定时,看重事件的主观动机,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对体育运动的限制,故D项错误。8(2019届福建泉州二模)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说明罗马法()A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B具备了灵活性C追求司法的独立性 D在争鸣中发
9、展解析:选D材料不是强调罗马法是否形成完整体系,故A项错误;灵活性是指罗马法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弊端,题干未反映,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法学家解释法律,未提及法律的受控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且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而这有利于罗马法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在争鸣中得到发展,故D项正确。9(2019届广东惠州模拟)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
10、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A超越罗马发展水平 B实现了公平与正义C利于推动社会和谐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解析:选C罗马法追求公平正义的愿望不能说明正义、诚实、公平公正等准则超越了罗马经济发展水平,故A项错误;正义、诚实、公平公正等社会准则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所强调的,不能推断出其实现了公平与正义,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所介绍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的开篇内容可知,该法学教科书强调的是正义、诚实、公平公正等社会准则,这些内容正是社会和谐的要素,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对道德的态度,只是论及了该法学教科书所强调的社会准则,故D项错误。10(2020届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
11、)周枏在罗马法原论评价道:“自然法、习惯法、皇帝敕令与行政命令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顾问官(罗马法学家)的专业意见亦是罗马法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部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A法律的渊源比较复杂 B法学家掌握最高立法权C缺乏严谨的立法程序 D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体系融合了自然法、习惯法、皇帝命令、法律顾问官的专业意见等内容,体现了法律的渊源比较复杂,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11(2020届四川成都摸底)“时效取得制度”是罗马法中的一项古老制度。它规定: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
12、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这一规定()A淡化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B体现了罗马法对传统的重视C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D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经济利益解析:选C材料中的规定强化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而非淡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提到这一制度由来已久,并没有说因为它历史悠久就受到重视,因此无法得出罗马法重视传统的结论,故B项错误;由“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可知,罗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重视道德、法律的特点,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也没有提及贵族在这一规定中是否有特权
13、,因此无法得出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经济利益,故D项错误。12(2020届贵州贵阳摸底)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出现的众多法学派别中,注释法学派后期对罗马法的研究从注释转变为提出法律的原则和根据,建立法律的分结构,以便为实际生活服务;人文主义法学派旨在恢复罗马法的本来面目来改革中世纪后期司法实践的弊端,对罗马法的传播和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罗马法()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化B适用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C为资产阶级制定法律所借鉴D成为欧洲法律体系的准则解析:选C罗马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化,故A项错误;罗马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故B项错误;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注释法学派后期对罗马法的研究从注释
14、转变为提出法律的原则和根据为实际生活服务;人文主义法学派旨在恢复罗马法的本来面目来改革中世纪后期司法实践的弊端”可知,罗马法为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制定法律所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成为欧洲法律体系的准则,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和李斯是秦帝国缔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秦帝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秦始皇之“法”:“诽谤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恚恨不已
15、,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摘编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制约等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核心。在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恕,同时要防止诬告株连,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罗马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摘编自论法律
16、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延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秦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结合秦朝商鞅变法、统一前治国的原则、统一后社会矛盾等相关史实进行说明。第二小问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
17、自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结合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可知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2)问,结合秦朝的法治实践具有严刑酷法的特点,可知秦律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灭亡;结合罗马法的特点可知,罗马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1)背景:商鞅变法,形成了秦国重法传统;秦国历代统治者厉行法治,效果明显;秦帝国初建,各种反对势力依然存在。罗马自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2)原因:秦:统治者主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帝国的覆亡。罗马:罗
18、马法律相对宽松,并作适时调整,这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类别文献及成书年代记载地理位置史记(西汉)黎轩(即后人所谓大秦)地处大月氏西约数千里的安息之北,安息长老传言,条支有弱水、西王母抱朴子(东晋)(大秦)地方三万里,最大国也风土人情魏略(魏晋之际)有小城邑合四百余,东西南北数千里,置诸小王甚多后汉纪(东晋)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以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晋书(唐)屋宇皆以珊瑚为棁栭,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政治概况后汉纪(东晋)王无常人,国中有灾异,风不时节,辄放去之,而更求贤
19、人为王,放者终无怨抱朴子(东晋)此国不蓄奴婢,虽天王王妇,犹躬耕籍田,亲自枸桑织经;此国不用刑罚,人民温睦,皆多寿考;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人物形象后汉纪(东晋)人皆长大平正,若中国人无上秘要(北周)有药名“大秦玄坚”,能使上飞轻举,超体霄真,此乃天仙之所服,飞神之所研北堂书钞(唐)昆仑之东十万里,有大秦之国,人民长三十丈,寿万八千岁,不知田作,但食沙石子根据庞乃明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整理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在地理位置、风土人
20、情、政治概况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认识,结合材料列举的具体内容,从上述四个角度任选一个论述即可,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角度: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识。观点: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知,既有其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现实脱节的臆想。论证:东晋人对大秦国政治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后汉纪与抱朴子。其中“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的记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不蓄奴婢”“不用刑罚”的说法则与事实不符。在古代雅典,由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观需要以及智者学派的影响,社会上辩论风气盛行。这种风气影响到后来的古罗马,导致古罗马人也热衷“谈虚说妙”,“唇理绝殊”。另一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存在大量
21、奴隶,古罗马也有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足证“不蓄奴婢”“不用刑罚”之说有误。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西方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空间上的阻隔,古代中国人无法全面、真实地对其加以认识。另一方面,有感于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宗主豪强控制庞大人口的现实,时人塑造出“贤人为王”“人民温睦”“不蓄奴婢”“不用刑罚”的大秦印象。这种印象失真却美好,为时人苦闷的内心带去一丝慰藉。结论: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交往日益密切,魏晋时期的中国人模糊地了解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状况。这种了解真假参半,有一部分如实地反映了现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中国人基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主观臆想。这种认识是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