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3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3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1甲图人类活动对图示地区直接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汛期地表水资源减少B酸雨危害C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D气候变暖2导致乙图所示现象出现和由图示现象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分别是()人生天注定自然主宰人类人定胜天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A BC D解析:第1题,甲图人类活动为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山区可能造成石漠化。地表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汛期地表水资源增加;酸雨危害与工业生产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有关;植被减少,固碳能力下降,可能加剧全球变暖,但对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影响不明显。第2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
2、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为人定胜天,结果造成了环境破坏,然后开始思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1.C2.B(2016忻州一模)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35题。3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4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施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 BC D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在
3、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 BC D解析:第3题,该产业链做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A对。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强调的是不同物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生态农业不能体现,排除B;共同性原则体现的是全球全员共同参加,与生态农业关系不大,排除C;生态农业强调的是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而不是最大效益,排除D。第4题,本题强调的是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餐饮、休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属于经济效益,故选C。第5题,养黄粉虫、套种都不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利用,故选D。答案:3.A4.C5.D(2016广州综合
4、测试)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67题。6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7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向东部移动,说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第7题,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答案:6.A7.C(2016济南二模)下图为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读图回答89题。8
5、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D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9生态城镇将城镇当作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解析:第8题,随着农村产业向城镇的不断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向第二
6、、三产业转移,使各种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了城镇和农村的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不断上升,但农业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9题,生态城镇主要强调的是城镇的生态功能,A、B、C表述的是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答案:8.D9.D(2016广州二模)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10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11引起曲线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
7、数巨大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D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第10题,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第11题,图中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答案:10.A11.A二、综合题1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
8、和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中残存的蛋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代表的产品名称分别是_、_、_。(2)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综合分析,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
9、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至少回答三条)解析:(1)联系材料即可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产品名称,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2)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因此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化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是化学肥料,其在短期内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功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所以,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为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容易打破欧美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4)答题时应突出强调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生
10、产的产品种类明显增加,相关的产业部门也明显增多,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好处。答案:(1)豆油淀粉酶饲料(2)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3)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4)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
11、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3(2016浙江宁波十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冰糖心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生长期在410月份,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以后采摘上市。下图中A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下表为A地各月气温、降水信息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最高均温()1.15.113.922.226.830.030.830.126.018.99.10.0最低均温()13.18.10.08.212.114.917.016.110.94.33.010.1平均降水量(mm)223391016136312材料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12、。(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A地气候条件对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2)简述图示地区过度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为该地区苹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解析:(1)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气温、气温日较差、降水等,注意要结合材料回答。(2)干旱区过度发展农业,必然会造成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过量用水导致水资源紧张等;建议可从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加工工业,以及走专业化道路等角度回答。答案:(1)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苹果生长期平均气温高,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和结果;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周期长;冬季寒冷,病虫害少。(2)主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土地退化);水资源锐减。建议: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产量、质量;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道路,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苹果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