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776505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序号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及要求 备注 1 制度、档案建立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作业负责人、下井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的职责。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编制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前的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培训。) 填写有限空间井下作业安全教育及确认单。 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专项作业方案。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2 教育培训 1、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

2、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3 承包商 管理 1、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4 应急管理 1、用人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制定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 2、配备相关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梯子、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3、确保每位应急救援人员每年

3、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并保留好演练记录。 5 事故管理 1、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明确报告、调查、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 2、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 其他: 11、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10、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9、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作业监督人员掌握作业人员身份。在作业人员进人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前

4、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8、有限空间井下作业教育及确认单应放置在作业现场。 7、有限空间用电安全检查内容 a、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 b、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c、在易燃易爆空间,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 6、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a、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b、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c、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d、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e、井上至少有两名监护人员且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f、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 5、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

5、绳或安全带。 4、进行缺氧危险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3、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4、将相邻上、下游井盖打开进行自然通风,通风后如达不到标准需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排放井内有害气体。 2、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8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

6、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5、安全梯。 4、安全帽。 3、安全带。 2、工作服、工作鞋。 7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1、配备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3、通讯设备(易燃易爆场所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2、通风换气设备(易燃易爆场所通风换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6 安全设备设施及检测仪器配备 1、配备气体检测设备(氧气含量、有毒气体、可然气体),且检测设备定期校验。 5、对本单位的事故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故进行回顾、学习。 4、对事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 3、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 2、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有效

7、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 事故管理 1、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明确报告、调查、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 3、确保每位应急救援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并保留好演练记录。 2、配备相关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梯子、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4 应急管理 1、用人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制定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 3 承包商 管理 1、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2 教育培训 1、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

8、、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专项作业方案。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填写有限空间井下作业安全教育及确认单。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编制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前的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培训。)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 制度、档案建立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生

9、产责任制,明确作业负责人、下井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的职责。 序号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及要求 备注 4、对事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 5、对本单位的事故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故进行回顾、学习。 6 安全设备设施及检测仪器配备 1、配备气体检测设备(氧气含量、有毒气体、可然气体),且检测设备定期校验。 2、通风换气设备(易燃易爆场所通风换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3、通讯设备(易燃易爆场所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7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1、配备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2、工作服、工作鞋。 3、安全带。 4、安全帽。 5、安全梯。 8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

10、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2、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4、将相邻上、下游井盖打开进行自然通风,通风后如达不到标准需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排放井内有害气体。 3、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4、进行缺氧危险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5、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绳或安全带。 6、有限空

11、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a、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b、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c、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d、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e、井上至少有两名监护人员且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f、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 其他: 11、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10、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9、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作业监督人员掌握作业人员身份。在作业人员进人有限空间作业场

12、所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8、有限空间井下作业教育及确认单应放置在作业现场。 7、有限空间用电安全检查内容 a、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 b、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c、在易燃易爆空间,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 6、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a、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b、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c、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d、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e、井上至少有两名监护人员且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f、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 5、作业人员应佩戴

13、安全绳或安全带。 4、进行缺氧危险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3、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4、将相邻上、下游井盖打开进行自然通风,通风后如达不到标准需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排放井内有害气体。 2、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8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

14、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5、安全梯。 4、安全帽。 3、安全带。 2、工作服、工作鞋。 7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1、配备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3、通讯设备(易燃易爆场所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2、通风换气设备(易燃易爆场所通风换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6 安全设备设施及检测仪器配备 1、配备气体检测设备(氧气含量、有毒气体、可然气体),且检测设备定期校验。 5、对本单位的事故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故进行回顾、学习。 4、对事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 3、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 2、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

15、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 事故管理 1、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明确报告、调查、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 3、确保每位应急救援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并保留好演练记录。 2、配备相关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梯子、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4 应急管理 1、用人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制定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 3 承包商 管理 1、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2 教育培训 1、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

16、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专项作业方案。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填写有限空间井下作业安全教育及确认单。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编制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前的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培训。)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 制度、档案建立情况 建立、健全安

17、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作业负责人、下井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的职责。 序号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及要求 备注 7、有限空间用电安全检查内容 a、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 b、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c、在易燃易爆空间,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 8、有限空间井下作业教育及确认单应放置在作业现场。 9、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作业监督人员掌握作业人员身份。在作业人员进人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10、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11、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其他: 检查组成员(签名_): 企业负责人(签名_): 检查日期: 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