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765335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2、)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C高架桥上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4、王瑞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B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乒乓

3、球可以传声C在音乐会中,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B市区“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图书馆勿大声喧哗”是要求把音调放低D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小C道路旁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7、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B城区内禁止机动

4、车鸣笛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和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与人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0、如图,关于声的实验和应用,下列说法中

5、正确的是()A 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B 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C 用转换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 如图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时间t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到悬崖的距离是_;若汽艇以速度v正对悬崖行驶,他听到回声处到悬崖的距离是_。2、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72km/h,假设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_ m,司机

6、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是_ m。3、图所示是出土于我国河南省贾湖遗址的“贾湖骨笛”,它距今大约八千多年,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演奏者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孔洞,改变振动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笛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演奏编钟时,美妙的音乐是由于编钟_产生的;演奏者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同一个编钟,能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5、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人耳还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_不同。三、计算题(

7、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收到回声信号,已知v声=1500m/s,求:该处海水的深度。2、科考船在某海域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求此海域海底的深度。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43.2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3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1)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4、雷雨中,小明看见闪电3s后听到雷声。求发生雷电处距离小明大约多远?(假设当时的空气温度为1

8、5)5、有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山崖开过来,当它鸣笛后2秒钟听到回声。问:(1)2秒钟内声音、汽车的路程分别是多少?(2)鸣笛处离山崖有多远?(3)听到回声处离山崖有多远?(v声=340m/s)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东东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3)如果将甲、乙两组

9、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则实验_(选填“甲”或“乙”)不能完成,这是因为_。2、为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明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明让电铃持续发声,塞上木塞后,小明_(填“能”或“不能”)听到电铃发声的声音;(2)在抽气过程中,小明听到电铃发声的声音逐渐_(填“变大”或“变小”);将空气重新放入瓶内时,小明听到的声音逐渐_(填“变大”或“变小”);(3)由此,实验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的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A【详解】A声音是由

10、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在声音的生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听到的犬吠声,判断有人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详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如医学中,利用B超鉴定胎儿、生活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呢等,故A正确;B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故B错误;C高架桥上的隔音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C错误;D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

11、的传播速度最快,故D错误。故选A。4、A【详解】A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距离和位置,即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正确;B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起,意味着发声的音叉在不停地振动,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特性,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5、A【详解】A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每个人发声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A正确;B市区“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

12、减弱噪声,故B错误;C“图书馆勿大声喧哗”是要求把响度降低,故C错误;D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6、C【详解】A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B响度与振幅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C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故C正确;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频率大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频率小于20Hz的叫做次声,故D错误。故选C。7、A【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

13、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植树木花草,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详解】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即声音的振动频率高,故A正确;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即利用超声波的反射确定鱼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故B错误;C“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次声波”的振动频率,而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可以

14、阻碍噪声的传播,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9、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由扬声器发出,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有传递信息和传播能量的作用,机器人与人用语言交流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C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D错误。故选B。10、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该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错误;C图中实验通过观察乒乓

15、球被弹起的幅度,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实验方法运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详解】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到悬崖的距离是2如图所示:若汽艇以速度v正对悬崖行驶,他在A处大喊一声,到B处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汽艇通过的路程是他听到回声处到悬崖的距离是2、120 960 【详解】1汽车的行驶速度v车=72km/h=20m/s由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6s=120m2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6s=2040m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s-s车=1080m-120m

16、=960m3、音调【详解】演奏者吹奏骨笛时,是由笛子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笛声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里面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空气柱振动快慢,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4、振动 响度 音调 【详解】1当演奏员用编钟演奏乐曲时,编钟由于被敲击而振动,发出声音。23同一个编钟,质地相同,所以打击编钟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但由于编钟的大小不同,因此用相同的力敲打不同的铜钟时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也不同;而在敲击同一个编钟时,随着敲击力度的大小变化,编钟的振幅大小发生改变,则声音的响度也会相应的改变。5、振动 音色 【详解】1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区别声音的主要特性是

17、音色,所以发声体发声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仍能根据音色来区别。三、计算题1、10500m【详解】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海水的深度s=vt=1500m/s7s=10500m答:该处海水的深度为10500m。2、3000m【详解】解:声波传递到海底所用的时间海域海底的深度答:此海域海底的深度为3000m。3、(1)528m;(2)492m【详解】解:(1)火车速度v=43.2km/h=12m/s根据题意可知,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答:(1)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为528m;(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492m。4、1020m【详解】解:声音在

18、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声音的传播时间为3s,发生雷电处距小明的距离s=vt=340m/s3s=1020m答:发生雷电处距小明大约为1020m。5、(1)680m;20m;(2)350m;(3)330m【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汽车的速度为v车=1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声=340m/s,故由可得,2秒钟内声音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2s=680m2秒钟内汽车的路程为s车=v车t=10m/s2s=20m(2)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路程为s,由题意可知2s=s声+s车故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为(3)由题意可知,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答:(1)2秒钟内声音、汽

19、车的路程分别是680m、20m;(2)鸣笛处离山崖有350m远;(3)听到回声处离山崖有330m。四、实验探究1、振动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空气 能量 乙 真空不传声 【详解】(1)12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泡沫球将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成泡沫球的跳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2)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5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月球上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实验乙在月球上无法完成。2、能 变小 变大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所以在没有抽气时,小明让电铃持续发声,塞上木塞后,小明能听到电铃发声的声音。(2)2在抽气过程中,随着空气逐渐稀薄,小明听到电铃发声的声音逐渐变小。3当将空气重新放入瓶内时,小明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3)4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