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电子教案-.doc(20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电子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 20_年8月13日 周次 时间 内容 备注 1 8.208.24 一【秀丽山河】1 2 3 2 8.278.31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机动二【汉语家园】1 2 3 3 9.39.7 表达学习“转述” 机动 三【做人】1 2 4 9.109.14 3机动表达为他(她)“话”像 5 9.179.21 综合学习活动 机动 四【往事难忘】12 6 9.259.30 3 4表达修改自己的习作 中秋节(1天) 7 10.110.7 国庆节(7天) 8 10.810.12 机动 五【走进童话】1 2 9 10.1510.19 画里有“话”机动 六【珍惜时间
2、】1 10 10.2210.26 2 表达我的小计划 机动 期中质量检测 11 10.2911.2 七【动物拾趣】、1 2 表达动物王国里的故事 12 11.511.9 机动八【挚爱亲情】1 2 表达我们的心声 13 11.1211.16 表达我们的心声 机动 九【时光之美】1 2 14 11.1911.23 表达梦的翅膀 机动 十【奥妙世界】1 2 3 15 11.2611.30 3 综合学习活动 机动 十一【爱国诗】1 16 12.312.7 2 3表达学做主持人 17 12.1012.14 总复习 18 12.1712.21 期末总复习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1 节
3、 课题 1-1林海 课时 1 教材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P 2 P3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字,理解“俏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4、一、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到过大兴安岭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兴安岭,去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1、投影仪播放图片 2、谈谈你看过的感受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的林海,去感受老舍笔下的大兴安岭的独特美。 1.收集有关老舍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书后生字表读准 2、指名读课文,检查断句及字音情况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4、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初到大兴安岭所产生的亲切、舒服的感受。 第二段(第2、3、4、5自然
5、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依次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 自然段)作者在大兴安岭上的联想。 三、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林海的? 四、指导写字: “蝴”字属左右结构,三个部分所占比例大体相当,书写时要注意。 书写“峻、桦”要仔细观察它们在虚宫格中的具体位置。 “厦”是厂字框,要注意。 2.正音:“桦”读四声,不读“hu”;“俏、矿、恰、酿、椽”是三拼音节;“厦”在本课中读sh。 3.多音字: 切qi切断、切开 qi亲切、切身 4.近义词: 悦耳好听 温柔温顺 俏丽俊俏 缺乏缺少 隐藏躲藏 5.反义词: 舒服难受 俏丽丑陋 温柔粗暴 亲热冷淡 盛气凌人平易近人 万古长青昙花一
6、现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师小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作业: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兰天:.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于海燕: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2 节 课题 1-1林海 课时 2 教材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P 2 P3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字,理解“俏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兴
7、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大兴安岭的图片,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文字中去,通过我们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老舍先生亲眼目睹了大兴安岭,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你能了解他此时的感受怎么样吗,请
8、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来谈谈你的感受。(亲切与舒服) 练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一)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二)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请你讲一讲。 (三)汇报交流并在读中体会大兴安岭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重点语句: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联系“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理解秦岭的险峻峭拔与大兴安岭的“温柔”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岭的喜爱(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要读得轻快一些) 体会拟人化的用词方式的好处 总结“岭”
9、的特点:多,温柔 2、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林的特点:绿得难以形容 朗读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句子比较:“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方式语气更强烈 体会比喻的形象生动“银裙”指什么,为什么比作 “浪花” 林的特点:美丽多姿 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 5、完整朗读2到5自然段
10、 6、总结:作者从大兴安岭的岭多、温柔,林的颜色多美丽多姿,花多等几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为我们展开了一副精美的图画。这部分描写能调换一下顺序吗? (不能,岭、林、花的描写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来写的) 四、学习最后一段 美丽的大兴安岭不仅美丽多姿,更为祖国建设提供了许多良材,请大家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积累词语: 奇峰怪石、古风天气、目之所及、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盛气凌人 2.老舍名言: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2)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3)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口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
11、的。 三、体会表达方法(用时:5分钟) 教师小结:总结全文写作特点:结构上是总分总结构,写作顺序上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修辞方法上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 教学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 林海 总:亲切舒服 岭 多 温柔 分:林绿得难以形容 美丽多姿 花多叫不出名 总:越看越可爱 教学 反思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住描写大兴安岭美丽可爱的句子,体会其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理解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感情的升华 个性建议: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过去是教师问学生,学生
12、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现在是学生问老师,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师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课堂氛围宽松,学生想说就说,想问就问,大胆的探索,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 回顾本节课,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3 节 课题 1-2三峡之秋 课时 1 教材 第 一章 第 三 节 P 5 P 6
13、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 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
14、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1.简介三峡: “三峡”,长江最为壮丽的一段,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
15、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2.多音字: 累li果实累累 li长年累月 li劳累 晕yn光晕 yn晕倒 4.近义词: 消逝消失 摇曳摇摆 明丽秀丽 闪耀闪烁 热烈强烈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总结: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2.有感情朗读课文。 4.反义词: 朦胧清晰 陡峭平缓 狭小宽阔 坚硬柔软 赵春平-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兰天: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16、。: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王振友 第 一 周 累计 4 节 课题 1-2三峡之秋 课时 2 教材 第 一章 第 三 节 P 5 P 6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长江三
17、峡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一、 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与独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学习课文(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二)在不同时间里,三峡的景色有怎样的不同?自己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好,一会请你来讲一讲,三峡美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
18、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
19、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1.积累好词: 新鲜、轻缓、朦胧、消逝、摇曳、激荡跳跃、沉沉欲睡、凌空飞降 2.积累佳句: (1)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2)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袋子。 (3)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4)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三、体会表达方法(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
20、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6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教学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一、 三峡之秋 时间 特点景色 早晨明丽(露水 橘柚树) 中午热烈阳光 长江 下午平静雾 倒影 夜宁静、朦胧 月亮月光 教学 反思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课文,发挥学生主体
21、作用,让学生多讲,多读,自读,自悟。 个性建议:一堂课上下来,我的感受很深:语感是一种顿悟,它和悟性、灵性相随,语感得到培育,悟性、灵性也就生在其中。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我们老师应倍加珍视,并加以强化、疏导;而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时则要创造条件令他们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这堂课才会上得精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赏三峡的美景,让学生整体感悟长江三峡的美,那丰富多彩的画面,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把学生带入 了文本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课时教
22、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5 节 课题 13 九寨沟 课时 1 教材 第 一 章 第 5 节 P8P9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 重点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 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描写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教学 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3、 2、与课文相关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用时:8分钟) 一、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读正确,读通顺。1.简介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以九个藏族村而得名。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30分钟) 二、交流预习: 1、检查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第二段(2
24、、3、4、5、6自然段)具体介绍九寨沟的美景和资源。 第三段(第7自然段)祝愿九寨沟永远美丽神奇。 五、再读课文,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九寨沟的呢?(地理位置和享誉世界的声望、水和瀑布、动植物资源) 六、指导写字: 写“熊”字时,要注意观察四点底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 “能”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扁。 1.多音字: 冠gun 冠冕堂皇 gun 冠军 2.近义词: 适合适宜 神奇奇妙 清澈明澈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3.反义词: 清澈浑浊 丰富贫乏 沉积漂浮 产生消失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自读
25、、自悟。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6 节 课题 13 九寨沟 课时 2 教材 第 一 章 第 5 节 P8P9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 重点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 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描写的
26、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教学 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与课文相关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效果检测 一、自 然揭题,质疑引入 (用时:6分钟) 一、看九寨沟录像,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湖泊之中;湖泊、泉水、滩流、瀑布,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这就是一尘不染、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板书:九寨沟) 二、质疑深思,体会情感(用时:20分钟) 二、学习课文: (一)九寨沟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自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讲一讲
27、(二)交流汇报 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 1、看录像,欣赏九寨沟的五花海。 2、理解词语“斑驳迷离”“目不暇接”“渗透”“浸染”, 从水的颜色、水波动荡体会五花海的美和神奇。 3、练习朗读。 4、体会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围绕中心句写话使文章更有条理,更具体。 5、同样方法找到其他段落的中心句,体会怎样围绕中心句写话。 (注意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概括性描写可以更有说服性) 6、看录像体会九寨沟的瀑布之奇、动植物资源的丰富。 1.积累好词: 晶莹剔透、一尘不染、五彩缤纷、斑驳迷离、目不暇接、引人入胜 2.古诗积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28、,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文本对比 (用时:10分钟) 三、文本对比: 比较林海、三峡之秋、九寨沟三篇课文的写景文章的不同。 这三篇文章在表达顺序上各具特色。林海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林海的特点,三峡之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秋日三峡一天里美丽的景色,九寨沟则分别从几个方面介绍九寨沟的一尘不染、自然纯净。 四、总结、布置作业 (用时:4分钟) 1.总结: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虽然经过了一场特大地震的考验,但九寨沟仍保留了它独特的美,让我们一起祝福九寨沟永远美丽神奇。齐读最后一段。 2.作业:书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教学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3九寨沟 引出九寨沟 “童话世界” 具体介
29、绍 位置 水美 动物资源丰富 概括全文 美好愿望 教学 反思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环境中,网络知识,吸纳优秀文化,陶冶思想情感。 课堂上关注了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二 周 累计 7 节 课题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课时 1 教材 第 一章 第 8 节 P 1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指导自己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与交流,确定习作内容,明确写作顺序。 2.查阅家乡的相关资
30、料,丰富写作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角度描写景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 难点及关键点 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家乡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7分钟)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
31、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二、分组交流,汇报(用时:30分钟) 二、学一学。 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 (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师引
32、导:同学们在介绍家乡时,心中一定充满了自豪感,要把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就像林海一文,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流淌于字里行间。 三、 写景物: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 1.学生动笔习作。 2.教师巡视指导。 好词佳句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师小结。 2.作业:完成习作。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 于海燕: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二 周 累计 8 节 课题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课时 2 教材 第 一章 第 8 节 P 1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
33、的写作方法,指导自己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与交流,确定习作内容,明确写作顺序。 2.查阅家乡的相关资料,丰富写作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角度描写景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 难点及关键点 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家乡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3分钟) 一、 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谁不说咱家乡好”的习作训练,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习作,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次习作进行
34、修改和评议。 二、小组评议,修改习作(用时:35分钟) 二、改一改: 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 (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 (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 (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四人一组互改。 三、评一评。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描写的家乡景物,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写得最完整。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 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四、总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师小结:多数同学能够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并表达
35、了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达到了本次习作的目的。但是不部分同学应取长补短,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作业:预习21.教学板书设计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1.表达内容。 2.表达提示。 3.交流评改。 教学 反思 本次表达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 说是写的前提,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将本次习作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了。 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一一介绍了出来。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2 周 累计 9节 课题 第一单元测试 课时 3 教材 第 一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测试对本单元的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孩子们的答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
36、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 重点 能快速,准确完成本单元的习题。 难点及关键点 培养孩子的答题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基本练习 1.组词 峻()俏()桦()矿()恰()跌()俊()梢()华()扩()哈()铁()滨()熊() 缤()能()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露()闪烁()特殊() 纯净() 清澈()俏丽()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湖泊()的瀑布()的森林 ()的白云()的光芒 ()的雪山 ()的消息()的童话()的奇迹 ()的蓝天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孤峰突起 A幼
37、年父母双亡。B单独,孤单。C封建王侯的自称。 2、盛气凌人 A兴盛,繁盛。B强烈,旺盛。C用力大,程度深。 3、目之所及 A达到。B赶上。C比得上。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寂静安静平静宁静 1、夜深了,山村一片(),孩子们在床上()地睡着了。 2、教室里()得很,连一声咳嗽都没有。 3、阅览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显得格外()。 4、放学以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回家了,学校恢复了()。 5、比赛结束了,可是我的心总难以()下来。 6、病房里要保持(),不要高声谈笑。 6、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改为陈述句。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人与山
38、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俊,俏,桦,蝴,矿,恰,厦,累,耀,昏,驳,跌,冠,缤,浸,资,源,熊”18个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词语: 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的含义。 二阅读练习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
39、,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
40、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1、解释词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大兴安岭和秦岭各有什么特点? 3、用横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缺乏亲热 5“衫”指_,“裙”指_,“绣花鞋”指_。 6、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句看出来的?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板块测试 基本练习 阅读练习 教学 反思 兰天:通过本次测试孩子的答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于海燕:通过测试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答题。 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2 周 累计 10节 课题 汉字家园(1)朝三暮四
41、课时 1 教材 第 二章 第 节 P 12 P 13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过程与方法 1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2文言字词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 准备 庄子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上学期我们已经
42、学习了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朝三暮四 板书课题,了解作者。 1、 了解“寓言”的含义。 2、 了解作者庄子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说明“曰”“皆”“然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如何断句。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自读; 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 生竞读;点评。 3.理解
43、词语的意思。 狙:猕猴。 赋:给。 皆:都。 芋:橡实,橡子。 三、精读课文,尝试翻译(用时:15分钟) 1、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提出疑难词句,共同解决。(生交流,师检测) 3、说故事(翻译) 四、发挥才智,探究寓意。 (用时:7分钟) (一)这则寓言讲了什么事? (二)猴翁一天内喂给猕猴的橡子总数有变化吗? (三)那么“众狙”为何“皆悦”呢?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四)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鼓励多角度) (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
44、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4.理解“朝三暮四”的寓意。 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背诵朝三暮四。 教学板书设计 朝三暮四 狙公:朝三暮四 众猴怒 狙公:朝三暮四 众猴悦 注重实际,防止被骗 教学 反思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对于本课的讲解,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学习本课内容。 放手让学生自学,同学们非常高兴,每个人都非常的投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成了他们倾诉的客人。 通过师生的互相质疑、讲述、交流、像是朋友久违的谈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2 周 累计 11节 课题 汉字家园(2)相濡以沫 课时 1 教材 第 二章 第 节 P 14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2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